收藏 分销(赏)

2025年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易错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2585277 上传时间:2025-1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易错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5年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易错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易错知识点总结 单选题 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 表达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u 表达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如下说法对的的是(  ) A.想要看清报纸上的字,报纸应距离凸透镜 15cm 以上 B.把物体从距离 10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 20cm 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小后变大 C.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D.由图像可知,物体与实像之间的最小距离是 20cm 答案:D 解析: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时成清晰的像,则 f=5cm A.用凸透镜看报纸上的字,是由于报纸上的字太小,目的是将报纸上的字放大,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满足u<f,由于f=5cm,因此凸透镜与报纸间的距离应是不不小于5cm,故A错误; B.把物体从距离 10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 20cm 处的过程中,物距一直不小于或等于2倍焦距且逐渐增大,则像会持续变小,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当物距与像距相似时,物体与实像之间有最小距离,且为20cm,故D对的。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重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影的形成 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C. 被水珠放大的叶脉 D. 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 答案:B 解析: A.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是运用放大镜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是运用摄影机的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测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读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从中可得,透镜的焦距不不小于15cm。当将透镜放在20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30cm,则此时物距不小于2倍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不小于2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对四幅图论述对的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称于放大镜,物镜相称于摄影机 答案:D 解析: AB.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乙图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AB错误;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称于放大镜,物体距离物镜,远不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称于摄影机,故D对的。 故选D。 5、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   ) 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照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照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解析: 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 B.光在传播到不一样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项对的;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故C项错误;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 故选B。 6、12月9日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展示了一种中间充有气泡的水球,该水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透过这个水球我们可以看到“一正一倒”两个缩小的像,有关这两个像的成因,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正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的 B.倒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中间部分形成的 C.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通过中间部分形成的 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ABC.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凸透镜,物距不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中间部分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ABC错误。 D.本题中,无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还是凹透镜成正立、缩小、虚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对的。 故选D。 7、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漂亮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摄影机成像特点描述对的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解析: 摄影机的镜头相称于凸透镜,成像时将物体放在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ACD错误;B对的。 故选B。 8、有关图,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  ) A.该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 B.该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该图是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远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 D.该图是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 由图知,因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加强了,物体在眼里成像于视网膜前,故该图是近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可用凹透镜矫正。 故选A。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也许是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似 ③把蜡烛合适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合适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右合适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只有①②对的B.只有①③对的 C.只有②④对的D.只有③④对的 答案:B 解析: ①物距为30cm,则有 相距为20cm,则有 综上可知 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也许是,故对的; ②图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摄影机成像特点相似,故错误; ③把蜡烛合适左移,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应向左合适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对的;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物距不不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是小明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下列分析对的的是(  ) 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似 B.用摄影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构成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答案:D 解析: 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两者原理不相似。故A错误; B.摄影机是运用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 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就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构成的,故C错误;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对的。 故选D。 11、如图所示的试验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蜡烛经透镜形成了倒立缩小的虚像 B.蜡烛向左移会让清晰的像变大一点 C.摄影机的成像原理跟图中情形相似 D.图中的凸透镜的焦距大概是10cm 答案:C 解析: AC.由图可知,此时的光屏上能承接到像,则所成的像是实像;物距不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摄影机,故A错误,C对的; B.蜡烛向左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变小,故B错误; D.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不小于一倍焦距不不小于二倍焦距,即 u=20.0cm>2f f<v=10cm<2f 解得5.0cm<f<10.0cm 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不也许是10cm,故D错误。 故选C。 12、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安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欣赏的游客,清晰而又漂亮,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对的的是(     )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摄影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影子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导致的,故B对的; 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大小相似,而影子的大小取决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光源大小、被照物体大小等原因,故C错误; D.摄影机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3、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摄影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答案:B 解析: 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摄影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有关说法对的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若蜡烛远离透镜,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f<15cm 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远离透镜 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 答案:C 解析: 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距不小于像距,故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蜡烛远离透镜,则光屏靠近透镜,故②对的; ③故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解得 故③对的; 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远视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故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对的。 故选C。 15、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背面,在高脚杯前方观测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称于一种(  )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 答案:A 解析: 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称于一种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多选题 16、用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快捷以便地完毕收付款交易。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  ) A.手机的摄像头相称于一种凸透镜 B.手机这种摄像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手机拍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与显微镜物镜成像的原理是同样的 D.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不小于二倍焦距 答案:BC 解析: ACD.手机的摄像头是一种凸透镜,此时二维码与摄像头的距离即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相称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D对的,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B.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或是眼球前后距离太远,远处来的光线未达到视网膜便成像了,需用凹透镜来矫正,而不是用凸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C。 1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对的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种放大的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摄影机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D.物体从凸透镜10cm处移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BCD 解析: 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cm,即 故此时凸透镜的焦距为 故A错误; B.当物距等于15cm时,此时物距不小于一倍焦距不不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对的; C.当物距等于25cm时,此时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摄影机,故C对的; 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凸透镜的物距不小于焦距,此时成实像,由“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靠近凸透镜,像变小,故D对的。 故选BCD。 18、如图所示是一款行车记录仪,它左侧部分是平面镜,用于司机观测后方来车。右侧部分是一显示屏,实时显示前方摄像头记录的路况信息。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摄像头可以成像是运用了光的折射 B.司机观测后方来车是运用光的反射 C.前方物体越近,显示屏上的像越大 D.后方来车越远,平面镜上的像越小 答案:ABC 解析: A.摄像头可以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运用光的折射,故A对的; B.司机观测后方来车,属于平面镜成像,运用光的反射,故B对的;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前方物体越近,显示屏上的像越大,故C对的; D.司机观测后方来车,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后方来车越远,平面镜上的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C。 19、某同学运用水透镜(注射器和弹性膜制成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所示状况下,光屏上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图中所示状况下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注入水后,凸透镜的焦距会变小 C.向水透镜中注水时,观测成像特点的变化,可以模拟远视眼的成因 D.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向水透镜中注水时,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ABD 解析: A.如图所示,刻度尺每大格表达10cm,平均提成了10小格,分度值为1cm,因此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屏上能成清晰等大的像表明,像距等于物距等于两倍的焦距,即 故A对的; BCD.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注入水后,中间部分会变得更厚,会聚能力增强,凸透镜的焦距会变小,相称与增大了物距,则像距变小,像会成在光屏前方,相称于近视眼的成因,要使像再次得到清晰,需要向左移动光屏,故BD对的,C错误。 故选ABD。 20、小金同学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首先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仅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0cm时,在光屏上均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对的的是(  ) A.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36cm B.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f<6cm C.凸透镜距光屏3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凸透镜距光屏6cm时的成像特点与摄影机相似 答案:ABD 解析: A.当u1>v1时,v1=6cm;当u2<v2时,v2=30cm,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则有 u1=v2=30cm v1=u2=6cm 故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 u1+v1= v2+u2=30cm+6cm=36cm 故A对的; BD.当凸透镜距光屏6cm时,成清晰的像,u1>v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u1>2f,像距v1=6cm,则有f<6cm<2f,则3cm<f<6cm,像距为6cm,不小于1倍焦距,不不小于2倍焦距,物距不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摄影机原理相似,故BD对的; C.当凸透镜距光屏30cm时,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不不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故选ABD。 21、小金同学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首先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仅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0cm时,在光屏上均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对的的是(  ) A.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36cm B.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f<6cm C.凸透镜距光屏3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凸透镜距光屏6cm时的成像特点与摄影机相似 答案:ABD 解析: A.当u1>v1时,v1=6cm;当u2<v2时,v2=30cm,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则有 u1=v2=30cm v1=u2=6cm 故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 u1+v1= v2+u2=30cm+6cm=36cm 故A对的; BD.当凸透镜距光屏6cm时,成清晰的像,u1>v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u1>2f,像距v1=6cm,则有f<6cm<2f,则3cm<f<6cm,像距为6cm,不小于1倍焦距,不不小于2倍焦距,物距不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摄影机原理相似,故BD对的; C.当凸透镜距光屏30cm时,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不不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故选ABD。 22、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  ) A.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物体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的焦点相距5cm时,形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C.紫外线使现金上的荧光物质发光,阐明人眼可以看见紫外线 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嬉戏的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ABD 解析: A.夏天,阳光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A对的; B.物体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的焦点相距5cm时,物体也许在焦点的右边,此时物距不不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也许在焦点的左边,此时物距不小于一倍焦距且不不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对的; C.紫外线使现金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但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肉眼看不见,故C错误; 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嬉戏的小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人眼时发生了折射,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小鱼在正上方的虚像。故D对的。 故选ABD。 23、下列光学知识中,说法对的的是(  ) A.路灯下人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摄影时,被照者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答案:AD 解析: A.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对的; B.“潭清疑水浅”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做的,对光起发散作用,故C错误; D.摄影机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被照者应当在二倍焦距之外,故D对的。 故选AD。 填空题 24、眼睛里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透镜。登高远眺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的焦距 ______ (选填“变短”或“变长”);读书写字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的焦距 _______ (选填“变短”或“变长”);长时间观看近处的物体,睫状肌的弹性减弱,晶状体变厚,导致的视力缺陷是 _____ 眼。 答案:     变长     变短     近视 解析: [1]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边长。 [2]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折光能力变强,故焦距变短。 [3]睫状肌的弹性减弱,晶状体变的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抵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种模糊的光斑了。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近视眼。 25、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答案:     远视眼     凸透镜 解析: [1]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阐明王老师不戴眼镜时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故王老师是远视眼。 [2]远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需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26、如图所示是电影放映机及其成像原理图。为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清晰的影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银幕用表面粗糙的白色材料制成,其目的是使所有色光都能在其表面发生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让不一样位置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影像,同步尽量的还原影像的真实色彩。 答案:     ②     漫反射 解析: [1]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称于一种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u和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 2f>u>f 即物体(胶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故选②。 [2]坐在电影院内不一样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画面,是由于光被反射向四面八方,故发生了漫反射。 27、小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种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似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选填“摄影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则小亮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     摄影机     右 解析: [1]分析图可知,此时物距不小于像距,由此判断物体是在该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摄影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当物体离透镜越近时,光屏上的像越大,像离透镜越远,因此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则小亮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 28、在图中,能对的表达近视眼成像状况的是图____________,近视眼患者也可以通过佩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某隐形眼镜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0.05mm(不小于/不不小于/等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甲     不小于     发散 解析: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过大,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故甲图符合近视眼的形成原理。 [2][3]由于近视眼是因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过大,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因此需要配戴一种具有发散的作用的凹透镜,使像距变大,重新回到视网膜上,而凹透镜的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故镜片的边缘厚度不小于0.05mm。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