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

上传人:知****运 文档编号:12585271 上传时间:2025-11-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7.86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ü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ü 懂得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应用; ü 懂得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 ü 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措施,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措施; Ø 试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 物距和像距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常用u表达。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常用v表达。 (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环节 1. 运用太阳光聚焦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2. 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点燃蜡烛,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体在同一高度。 3. 把蜡烛放在与凸透镜距离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即u>2f,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测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变化物距u,重做这一步。 4. 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即u=2f,移动光屏,观测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5. 把蜡烛再移近凸透镜,让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f<u<2f,移动光屏,观测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变化物距u,重做这一步。 6. 把蜡烛继续移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u=f,移动光屏,看与否可以成像。 7. 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即u<f,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测烛焰。 考点一 凸(凹)透镜成像状况的判断 例1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 B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B 【解析】由于f<u<2f,因此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变式1凸透镜所成正立像一定是 ( A ) A.像比物大 B.像比物小 C.像物分立透镜两侧 D.像物等大 【答案】A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不小于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等于2f,则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若物距处在f和2f之间,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物距不不小于焦距,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变式3 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目前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本来被观测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D )   A.有一种方面相似,两个方面不一样 B.有两个方面相似,一种方面不一样 C.三个方面都相似 D.三个方面都不一样 【答案】D 【解析】本来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应当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窗外景物成在报纸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都是倒正、大小、虚实都不一样,故D对的 考点二 条件不可知问题 例2物体置于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得到了一种放大的像,那么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 ( C ) A.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小于20 cm B.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小于10 cm,而不不小于20 cm C.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小于10 cm,而不不小于20 cm D.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不小于10 cm 【答案】C 【解析】A、B、物体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得到了一种放大的像。若像是正立的,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距应不不小于10cm。因此A、B都错误。 C、D、若像是倒立的像,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则物距应不小于f,而不不小于2f,因此物距应不小于10cm,不不小于20cm。因此C对的,D错误。故选:C。 变式3-1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种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也许为 ( B ) A.9cm   B.12cm   C.15cm   D.18cm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u=30cm,像距v=20cm,光屏上应当展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30cm>2f,f<20cm<2f,解两个不等式得:10cm<f<15cm; 考点三 试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试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试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试验时,首先调整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体在        ,其目的是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 cm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假如小明将光源移至8 cm刻度线处,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试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 A.与烛焰相比,试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运用此试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将光源放在15 cm刻度线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 【答案】(1)同一高度 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心 (2)实 正立 (3)D (4)C 【解析】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体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源移至4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源移至8cm刻度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A、使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替代蜡烛,与烛焰相比,试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A说法对的; B、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比白纸屏的长处是:用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B说法对的;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C说法对的;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可根据当成等大实像时,u=2f的特点测出焦距的大小,D说法错误;(4)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光源“F”放在15cm处,物距处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C 变式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试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种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2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选项不对的的的是 ( C )        A.试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试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不小于15cm 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不不小于10cm 【答案】C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60cm-50cm=10cm; A、图乙中,物距u=50cm-35cm=15cm,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对的;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2f>u>f时,v>2f=2×10cm=20cm>15cm。故B对的; C、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错误。 D、凸透镜物距不不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u<f=10cm,故D对的。故选:C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展现一种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B.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 C.当蜡烛向焦点方向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再次成像时,物距的变化不不小于像距变化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应将光屏合适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2.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似,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下列选项中哪幅图也许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 A. B. C. D.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种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不移动任何器材,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测到清晰缩小的像 B.此时只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一种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很到清晰放大的像 4.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壁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有关此像,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  ) A.像是倒立的 B.像是缩小的 C.像是实像 D.像比灯丝暗 5.下列有关光学试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途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似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变化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6.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也许是(  ) A.4.5 cm B.7.5 cm C.10 cm D.12.5 cm 7.都市的诸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行 24 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整,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假如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也许变在 a 点 C.假如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也许变在 c 点 D.假如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也许变在 b 点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不小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体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  ) A.B.C.D. 9.用镜头焦距不变的摄影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当使(  ) A.摄影机远离该同学,将镜头往前伸 B.摄影机靠近该同学,将镜头往前伸 C.摄影机远离该同学,将镜头往后缩 D.摄影机靠近该同学,将镜头往后缩 10.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对的的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当使二维码到手机镜头的距离不小于1倍焦距 C.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当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步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镜面正对着太阳、再将一张白纸平行地放在透镜的下方,当白纸与透镜间距为L时,白纸上展现并非最小的圆形光斑,则透镜的焦距f(也许/不也许)不小于L;以白色墙壁为光屏,移动透镜,找到较远的窗户在墙壁上成清晰的像,此时透镜到墙壁的距离为9cm,透镜的焦距比9cm(稍大/稍小),此时若在凸透镜上用记号笔点一种直径为1mm的圆形黑点,则在光屏上(会/不会)出现黑点。 12.小明把凸透镜放在图所示位置,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在光屏上得到一种倒立、等大的像。之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图示位置,光屏应对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且像为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13.有一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其中表达凸透镜,其中AC是从物点A发出的一条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 (1)请做出这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请你通过作图找出透镜其中一侧的焦点。() (3)假如AB向左移动,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它成的像将向移动(选填“左”或“右”);举出一种运用该成像规律的应用。 14.小明的奶奶是老花眼,看书时应佩戴透镜。书应放在透镜的。要想看到的字大某些,应把镜子离书本(填“远”或“近”)某些。 15.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状况,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相称于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的“虛拟试衣镜”,该款“虚拟试衣镜”处理了购物者很难观测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状况,摄像头可以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称于镜,所成的是(选墳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选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不小于cm.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理由。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18.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状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19.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调整光屏的位置,则:(其中F为焦点,P为二倍焦距处) (1)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时,蜡烛放在点上。 (2)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点上。 (3)当屏上观测不到像时,蜡烛放在点上。 (4)当蜡烛放在点上,凸透镜不也许成像。 (5)若把蜡烛入在c点上,能成倒立、的实像,把屏和蜡烛的位置颠倒一下,则成的、倒立的实像。 20.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 其原理就是运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一样画面.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持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成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成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3)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屏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由于. 三、试验题 21.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试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2)试验过程中,凸透镜一直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种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运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放大镜”“投影仪”或“摄影机”)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4)蜡烛伴随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某些B.只需将光屏向下移动某些 C.将光屏向透镜靠近某些D.以上措施都可以 (5)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小伟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2.运用光具座以及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 (1)器材位置对的放置后,点燃蜡烛,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体在; (2)如图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种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选填“摄影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运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3)假如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此时成像状况符合(选填“摄影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4)试验中小明发现,由于试验时间较长,蜡烛会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选填“上”或“下”)方移动,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试验中。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情形如图1所示,可见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试验中,当蜡烛与该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种清晰(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选填“实像”或“虚像”)。就是运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摄影机”或“放大镜”); (3)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光屏上将会出现一种、的实像; (4)若蜡烛逐渐靠近该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当向(填“左”或“右”)移动,所成的像会逐渐变(选填“大”或“小”); (5)假如向右移动蜡烛后,不移动光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当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放上一种透镜(选填“凸”或“凹”)。 参照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图所示,此凸透镜成像中,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因此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由物距得,且由像距得,故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故A错误; B.透镜右移,物距增大,当物距仍然不不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继续右移,物距继续增大,当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当蜡烛向焦点方向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成像,光屏应当向右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要不小于蜡烛移动的距离,故C对的;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想要再次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由图可知, 设物体到甲和乙凸透镜的距离都为u,物体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 物体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则 因此 即 因此 由图知,A凸透镜焦距5cm,BCD凸透镜焦距都不小于10cm。 故选A。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种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从图上看出,物距 u=50cm-10cm=40cm 光屏距透镜 85cm-50cm=35cm 由于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光屏在二倍焦距之外,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此时若只将蜡烛向右移动,把蜡烛移到距光屏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可以在光屏得到一种倒立放大的像,B对的; 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 u1=50cm-30cm=20cm≠2f 则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 u2=50cm-40cm=10cm 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灯丝在墙上有一种清晰的像,阐明此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而实像都是倒立的。由图懂得,此时的物距不不小于像距,因此,阐明此时的物距是f<u<2f,即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灯又由于丝发出的光只有一部分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墙壁上成像,因此,其亮度要比灯丝暗,故选B。 5.C 【解析】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采用较粗糙的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途径,故A对的;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似的蜡烛,当蜡烛和像重叠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对的; C. 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当光从空气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因此当蜡她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D对的; 故选C. 点睛:由于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因此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据此可迅速判断当蜡她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变化.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条件,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满足:5cm=f<u<2f=10cm,处在这一物距范围内的只有7.5cm.故选B.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不是正立的,A错误; B.假如该人远离镜头,那么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更靠近焦点,假如还想要像成在成像板上,那么焦距应当变大,焦点不也许在a点,B错误; C D.假如该人靠近镜头,那么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更远离焦点,假如还想要像成在成像板上,那么焦距应当变小,焦点不也许在c点,也许变在b点,C错误、D对的.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蜡烛从略不小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到,但像距只能靠近1倍焦距,而不能不不小于1倍焦距,故只有C对的,ABD错误.  因此C选项是对的的. 【点睛】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分析. 9.C 【解析】 【分析】 考察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变化问题 【详解】 用摄影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来,改为全身像,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同步减小像距。因此要摄影机远离该同学,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镜头向后调,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故选C。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近视眼观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是运用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 C.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因此,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步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C对的;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11.也许稍小不会 【解析】 【分析】 【详解】 [1]白纸上展现并非最小的圆形光斑,则光斑也许在焦距此前,也也许在焦距后来,因此透镜的焦距f也许不小于L。 [2]移动透镜,找到较远的窗户在墙壁上成清晰的像,此时透镜到墙壁的距离为9cm,由于此时物距远远不小于二倍焦距,则像距靠近焦点处,透镜的焦距比9cm要小某些。 [3]凸透镜上有一黑色污迹,会挡住一部分光线,但仍然能成像,在光屏不会出现黑点。 12.左缩小 【解析】 【分析】 当物体在2倍焦距点上,像成在2倍焦距点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详解】 [1][2]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在光屏上得到一种倒立、等大的像,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即 u=v=2f=20.0cm f=10.0cm 将蜡烛移到图示位置,此时的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变大了,则像距会减小,像会变小,因此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3.左摄影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像点,因此光线AC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像点A′,连接CA′即为这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2]过A点作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其折射光线会通过像点A′,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F。如图所示: (3)[3][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把AB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即AB的像向左移动,像的大小是变小。由图知,物距不小于像距,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摄影机。 14.凸焦点内远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明的奶奶是老花眼,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3]因放大镜成像时物距不不小于焦距,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成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反之,像变大,因此用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使放大镜离书本远某些。 15.凸缩小变大 【解析】 【分析】 摄像头是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头的镜头是一种凸透镜;凸透镜成像的三种状况及其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摄影机和摄像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详解】 [1][2]摄像头相称于一种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因此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16.凸透缩小实20 【解析】 【分析】 【详解】 摄像头和摄影机的镜头相似,都是一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要不小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凸透镜焦距是10cm,因此人到镜头的距离应不小于20cm. 17.C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关系判断像的特点,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详解】 [1][2]由图知 f<u<2f,v>2f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把凸透镜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大,当把凸透镜向右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小。故C对的。 18.虚物距不不小于焦距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所成的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因此是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不不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9.cbdF放大缩小 【解析】 【分析】 物距不不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物距不小于一倍焦距不不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不小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不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不小于一倍焦距不不小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焦距,折射光线平行射出,此时不能成像。 【详解】 (1)[1]要成实像,首先物距不小于焦距,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因此在c点成的像最大。 (2)[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因此在b点成的像是等大的。 (3)[3]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当物距不不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在d点光屏上观测不到像。 (4)[4]当物体放在焦点处时,折射光线平行射出,此时不成像,因此在F处凸透镜不也许成像。 (5)[5][6]c点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因此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漫反射实像像没有刚好成在光学感应器上(或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 【解析】 【分析】 【详解】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发生漫反射; (2)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持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阐明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实像; (3)鼠标悬空相称于增大了物距,这时候像距会变小,像变小,由于成像透镜和光学感应器距离是不变的,导致像成在光学感应器下方. 21.同一高度放大投影仪靠近A远离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体在同一高度。 (2)[2][3]试验过程中,凸透镜一直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种倒立、放大的实像;运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3)[4]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4)[5]蜡烛在燃放中不停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可以成在光屏中央,只需要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某些。故选A。 (5)[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在凸透镜的前方放一种凹透镜,使本来会聚的光线向后会聚,因此光屏向后移动,远离凸透镜。 22.同一高度缩小摄影机能光路的可逆性投影仪上下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器材位置对的放置后,点燃蜡烛,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体在同一高度。 (2)[2][3]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不小于像距,则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摄影机。 (3)[4][5][6]假如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光路的可逆性,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4)[7][8]凸透镜成实像是倒立的,蜡烛燃烧变短时,烛焰向下移动,根据通过光心的方向不变,那么光屏上的像要向上移动,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23.10.0倒立缩小实摄影机倒立放大右大凸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f=30.0cm﹣20.0cm=10.0cm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2][3][4][5]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要不小于像距,故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影机是运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3)[6][7]蜡烛在35cm处,则此时物距为 50cm﹣35cm=15cm 此时f<u<2f,因此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8][9]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物距减小,为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像距,将光屏向右移动;所成的像会变大。 (5)[10]假如向右移动蜡烛后,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种合适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种清晰的像,故应放置一种凸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