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知****运 文档编号:12585272 上传时间:2025-1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7M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5年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点大全 单选题 1、有关物态变化,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由于钨的沸点高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停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深秋的上午,地面上常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A.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于熔化的性质,由于钨的熔点高,故选用钨,故A错误;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由于冰是晶体,水在凝固成冰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对的; D.深秋的上午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目。下列有关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对的的是(  ) 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 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答案:C 解析: A.雨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B.露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C对的;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A.B.C.D. 答案:B 解析: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状况的是(   )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答案:B 解析: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160cm=1.6m,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张纸的厚度约在75μ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题意。 5、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对的的是(  ) 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干冰可以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取热量,温度不变 答案:C 解析: 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从液态变为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干冰降温是运用干冰升华,从周围吸取热量,从而减少温度,故C对的; D.蜡是非晶体,正在熔化的蜡,吸取热量,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6、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送冷冻食品和疫苗药物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答案:B 解析: A.冷藏车用于运送冷冻食品和疫苗药物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 B.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是一种吸热过程,故B对的; C.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凝固是一种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7、有关“观测水蒸气液化”的试验.下列几种说法中不对的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重要是由于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答案:C 解析: A.烧瓶内的水会吸取热量,汽化为水蒸气,因此水量会减少,A对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盘上面放某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对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也许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对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测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重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C 解析: 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试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似的一组是(  ) ①雾的形成 ②蜡烛滴“泪”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 ①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②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 ③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 ④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物态变化相似的一组是①④。 故选D。 10、如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③ 推进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进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 11、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 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以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答案:C 解析: A.温度表达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似、冷热程度相似,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同样冷,故A错误; 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 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对的;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 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对的,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对的,不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D对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 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留 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留 答案:B 解析: ACD.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留、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留等都是减缓水分蒸发的措施,故ACD不符合题意; B.能使蒸发变快的措施有:提高液体温度、增长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和增长液体表面积等等,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可以使水分蒸发加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4、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  ) 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 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答案:D 解析: 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开灯时灯丝中的钨由于高温升华形成钨蒸气,当灯关闭时温度减少,在灯管两端凝华形成的。 故选D。 15、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  ) 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 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答案:D 解析: 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开灯时灯丝中的钨由于高温升华形成钨蒸气,当灯关闭时温度减少,在灯管两端凝华形成的。 故选D。 多选题 16、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某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不对的的是(  ) A.发热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由于酒精的温度低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由于樟脑丸蒸发了 C.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运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答案:ABC 解析: A.酒精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汽化,汽化要吸热;故A错误,符合题由; B.樟脑丸变小,固体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会向菜窖内放热,使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把菜冻坏;故D对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7、有关物态变化,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D.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由于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AD 解析: A.冬天的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故A对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为“白气”,“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 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会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故D对的。 故选AD。 18、如图所示,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的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对的的是(  ) A.冰的熔化时间持续了 B.后水没有吸热 C.加大火力可使水的沸点超过100℃ D.段为固液共存态 答案:AD 解析: A.由图知,冰在0℃熔化,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BC段的时间为1min,故A对的; B.第,水达到沸点,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 C.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虽然加大火力也不可以使水的沸点超过100℃,故C错误; D.水在BC段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存在状态为固液共存,故D对的。 故选AD。 19、有关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步进行 C.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D.液体蒸发时温度减少,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减少就不能继续沸腾 答案:ABD 解析: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但沸腾的温度一定要抵达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才可进行,故A对的;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步进行的汽化现象,故B对的; C.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蒸发可以从液体自身内部吸热使液体温度减少,但沸腾过程必须从外部吸热才能维持沸腾,故C错误; D.液体蒸发时温度会减少且能继续蒸发,而在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减少就不能继续沸腾了,故D对的。 故选ABD。 20、根据右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 (  ) 物质 熔点/℃ (在原则大气压下) 酒精 -117 水银 -38.8 冰 0 铅 328 铜 1083 A.-120℃的酒精是固态 B.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 C.水的凝固点是0℃ D.在-40℃的寒冷北极,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答案:ABC 解析: A.-120℃时低于酒精的熔点,因此酒精是固态,故A对的; B.由于铅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因此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故B对的; C.晶体的熔点也是其凝固点,冰是晶体,原则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都是0℃。故C对的; D.水银的凝固点是-38.8℃,因此在-40℃的寒冷北极,水银变成固态,因此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故D错误。 故选ABC。 21、在气温为-8°C的冬天,停放在路旁的小汽车玻璃上出现了“窗花”,如下说法对的的是(  ) A.“窗花”出目前玻璃外壁上B.“窗花”出目前玻璃内壁上 C.“窗花”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AD 解析: AB.“窗花”的形成是由于外界气温太低太冷,导致空气水蒸气失去热量,在车外玻璃表面形成小冰花,故A对的,B错误; CD.“窗花”是水蒸气受冷迅速形成小冰花,是气态向固态的转变,是一种凝华现象,故C错误,D对的。 故选AD。 22、初冬的上午,窗户玻璃上会出现一层水雾,太阳出来后,水雾又消失了。有关这种现象,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水雾出目前玻璃的外侧 B.“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C.水雾出目前玻璃的内侧 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答案:BC 解析: AC.初冬的上午,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A错误,C对的; BD.水雾是空气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水雾吸热汽化而消失,故B对的,D错误。 故选BC。 2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对的的是(  ) A.放置于衣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 B.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华现象 答案:CD 解析: A.樟脑球变小了,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对的; D.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对的。 故选CD。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