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2494730 上传时间:2025-10-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86.79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 30 分,每题 3 分) 1. 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 3.3m/s B.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 18cm C. 人正常心跳一次时间约为 1min D.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大约是 37℃ 2. 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 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甲静止,乙向南运动 B. 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C. 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 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3.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 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 10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在前 3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30m/s C. 乙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 40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4.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频率为 256Hz、512Hz 的两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 一个物体振动发声,其回声在空气中传播得比原声慢 第 7页,共 8页 5. “埙(xūn)”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 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 人们主要依靠音调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C. 吹埙的力度越大,埙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D. 用相同的力度吹埙时,按住不同的小孔,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6. 监测器测得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性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 A. 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变 B. 发声体的振幅变大 C. 声音的响度不变 D. 声音的音调降低 7. 在室温为 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如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对雪糕周围冒的“冷气”和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 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D. “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9. 如图是某种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C. 温度为 90℃时,该物质是固态 D. T1 至 T2 时段,该物质的温度不变,此过程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 10.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与声一样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 C. 月亮是常见的天然光源 D.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二、综合题(共 32 分) 11. 206 班谢翁同学在我校运动会 60 米决赛中打破八年级校纪录。测得他在 30m 处的速度是 8m/s,8s 末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 10m/s,则他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1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朝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s - t 图象如图 1 所示: (1) 对于甲物体,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 在0 ~ 10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10 ~ 20s 内静止 C. 在 20 ~ 25s 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2) 请在图 2 中画出乙物体0 ~ 15s 内的v - t 图像。( )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仪仗方队 2019 年 10 月 1 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 时 43 分,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随后,20 架直升飞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 70 年光辉历程。紧接着,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如图)。气势如虹的各种方队,高喊着“能打胜仗”的誓言,展示了忠诚卫士的使命担当。(1)仪仗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队伍看上去整齐划一,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一场景,是由于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2) 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的,观众听到飞机轰鸣声,立刻 抬头观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 在阅兵式上,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吹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看着威武的人民军队,听着雄健的脚步声,观众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14. 下面是关于声音信息的判断和应用: 猫头鹰和其他鸟类飞行时会发出噪声,噪声响度和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猫头鹰的主要猎物是田鼠,田鼠 的听力范围是 2kHz~10kHz。 结论 序 下表为某同学根据如图得到的 3 个结论,请你判断这些结论的正确的有 (填序号)。 号 ① 田鼠更容易听到大多数鸟类的飞行噪声 ② 猫头鹰的飞行噪声在不同频率范围,响度都很小 ③ 在田鼠的听力范围内,猫头鹰的飞行噪声的响度很 小 15. 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 ℃,被测体温者是否发烧? 16. (1)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白气”,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发生此物态变化的物质 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保鲜袋包裹的冻肉(肉中水分已结冰)在冰箱冷冻室储存时 间过长会变干,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 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碗外壁出现白霜,则白霜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7. (1)如图,某超声波加湿器通过雾化片 1.7×106Hz 的高频振动使得加湿器中的水被抛离水面产生直径为 1~5 微米水雾液滴飘逸出来,达到空气加湿的目的。 ①装入加湿器中的水变成飘出加湿器的白色水雾,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 ; 若有,请指出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若没有,请说出理由: ; ②白色水雾飘出后不久,便消失不见,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为: ; 该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循环,根据所学物态变化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阳光晒暖海洋,海水吸热汽化变成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②云层中的小水滴在高空遇到寒冷的气流,就会 (填物态变化)成小冰珠,最后可能成为冰雹落 下; 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集结起来,就 变成雪花飘落地上。 18. 如图所示是小明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烛焰在塑料膜上成的像及光路图并标上相应的字 母。 19.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 OB 画出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三、计算题(共 14 分) 20. 开学初,学校安保处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特在校门口竖立了如图所示的标志。 (1) 从校门口到学校最南边的南综合楼,汽车在柏油路上行驶的实际距离为 0.8km。有位金老师开车从校门口到南综合楼共用时 10min,请同学们通过计算来说明金老师是否遵守了校内交通规则。(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2) 汽车以标志中的速度行进 1000m,需时多少? 21. 今年国庆期间,小明一家自驾去海丰莲花山度假村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靠近一 座高山,鸣笛 4s 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 15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求: (1) 从鸣笛到 4s 后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少米? (2) 从鸣笛到 4s 后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 (3) 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为多少米? 四、实验题(共 14 分) 22.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 C 点。 (1) 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距离是 cm; (2) 如果测出了小车从 A 点到达 B 点的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m/s; (3) 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 (4) 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为了减少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 (填“大”或“小”)些。 23. 小明用图 1 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C 91 93 95 97 99 101 101 101 101 101 气泡情况 无 少量,吸附在杯壁 较多,上升时变小消失 大量,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①图 1 中温度计示数为 ,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②在图 2 中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 ⑧在第 9min 时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但温度计示数仍为 101℃,此时烧杯内的水是否在沸腾?判断为 (选填“是”、“否”),判断的依据是 。 实验次序 长度 L/m 重物个数 频率 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0.8 4 265 24. 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 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一块厚木板上有 A、B 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 楔固定,B 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 O 点,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 AB 间的琴弦,用仪器测出发声的频率。 (1)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 分析第 1 和 2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4) 在上述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如果再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 0.4m 的涤纶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实验中可悬挂重物 个。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 30 分,每题 3 分) 1. 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 3.3m/s B.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 18cm C. 人正常心跳一次时间约为 1min D.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大约是 37℃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 1.1m/s,故 A 不符合题意; B.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 180mm=18cm 故 B 符合题意; C. 人的正常心率大约为每分钟 60 次左右,故每次用时约为 1 秒左右,故 C 不符合题意; D.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大约是 25℃,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 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 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甲静止,乙向南运动 B. 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C. 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 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球静止,乙向南运动,运动到乙球的南方是有可能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也是可能运动到甲球在北方,而乙球在南方,故 B 不符合题意; C. 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是可能的,因为甲球追上了乙球,接着运动,这样就可以保 证甲球在北方,乙球在南方,故 C 不符合题意; D. 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这样最后甲球在南方,乙球追不上,只能在北方,不符合 第 17页,共 16页 后拍的图片,故 D 不可能发生,D 符合题意。故选 D。 3.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 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 10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在前 3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30m/s C. 乙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 40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知,前 10s 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 A 错误; B. 由图可知,乙车在前 30s 内行驶的路程为 750m,则其平均速度 v = s = 750m = 25m / s t 30s 故 B 错误; C. 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 D. 甲、乙两车在 40s 内通过的路程都为 1200m,则根据v = s 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 D 正确。 t 故选 D。 4.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频率为 256Hz、512Hz 的两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 一个物体振动发声,其回声在空气中传播得比原声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所以频率不同的两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故 A 正确;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 C. 响度与振幅有关,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与传播速度无关,故 C 错误; D.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所以回声与原声的传播速度一样,故 D 错误。故选 A。 5. “埙(xūn)”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 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 人们主要依靠音调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C. 吹埙的力度越大,埙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D. 用相同的力度吹埙时,按住不同的小孔,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 B.人们主要依靠音色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故 B 错误; C.吹埙的力度越大,埙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但是传播速度不变,故 C 错误; D.用相同的力度吹埙时,按住不同的小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A。 6. 监测器测得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性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 A. 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变 B. 发声体的振幅变大 C. 声音的响度不变 D. 声音的音调降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AD.从图甲可知,频率不变,即每秒振动次数不变,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故 A 符合题意, D 不符合题意; BC.从图乙可知,声音强弱的等级变小,即振幅降低,所以响度变小,故 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7. 在室温为 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如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 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 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 25℃。 故选 D。 8. 对雪糕周围冒的“冷气”和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 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D. “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雪糕周围冒的“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形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热气”是碗 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形成的小水珠;故应选 B。 9. 如图是某种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C. 温度为 90℃时,该物质是固态 D. T1 至 T2 时段,该物质的温度不变,此过程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物质温度为 80℃时,属于固液共存态,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 80℃,故 B 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温度为 90℃时,该物质是液态,故 C 不符合题意; D.T1 至 T2 时段,为该物质的凝固过程,该物质的温度不变,但此过程该物质持续放热,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与声一样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 C. 月亮是常见的天然光源 D.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 B. 物理学中,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表示以光速运动一年通过的距离,故 B 正确; C.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故 C 错误; D. 光线是建立的物理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故 D 错误。故选 B。 二、综合题(共 32 分) 11. 206 班谢翁同学在我校运动会 60 米决赛中打破八年级校纪录。测得他在 30m 处的速度是 8m/s,8s 末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 10m/s,则他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答案】7 5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谢翁同学跑 60 米用时 8s,则他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v = s = 60m =7.5m/s t 8s 1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朝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s - t 图象如图 1 所示: (1) 对于甲物体,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 在0 ~ 10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10 ~ 20s 内静止 C. 在 20 ~ 25s 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2) 请在图 2 中画出乙物体0 ~ 15s 内的v - t 图像。( ) 【答案】 ①. AB ②. 【解析】 【详解】(1)[1]A.由图 1 可知,在0 ~ 10s 内,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大,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 B.在10 ~ 20s 内,路程不发生变化,故甲物体静止,故 B 正确; C.在 20 ~ 25s 内,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大,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错误。故选 AB。 (2)[2]由图 1 可知,乙物体0 ~ 15s 内,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大,则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 v = s = 90m =6m/s t 15s 故其图像如下图所示: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仪仗方队 2019 年 10 月 1 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 时 43 分,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随后,20 架直升飞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 70 年光辉历程。紧接着,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如图)。气势如虹的各种方队,高喊着“能打胜仗”的誓言,展示了忠诚卫士的使命担当。(1)仪仗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队伍看上去整齐划一,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一场景,是由于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2) 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的,观众听到飞机轰鸣声,立刻 抬头观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 在阅兵式上,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吹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色”)。看着威武的人民军队,听着雄健的脚步声,观众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答案】 ①. 漫反射 ②. 空气 ③. 信息 ④. 音调 ⑤. 乐音 【解析】 【分析】光在光滑的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凹凸不平的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详解】(1)[1]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一场景。 (2)[2][3]现场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中的,由于声能传递信息,所以观众听到飞机 轰鸣声,立刻抬头观看。 (3)[4]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声音的频率,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5]听着雄健的脚步声,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乐音。 14. 下面是关于声音信息的判断和应用: 猫头鹰和其他鸟类飞行时会发出噪声,噪声响度和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猫头鹰的主要猎物是田鼠,田鼠 的听力范围是 2kHz~10kHz。 下表为某同学根据如图得到的 3 个结论,请你判断这些结论的正确的有 (填序号)。 序号 结论 ① 田鼠更容易听到大多数鸟类的飞行噪声 ② 猫头鹰的飞行噪声在不同频率范围,响度都很小 ③ 在田鼠的听力范围内,猫头鹰的飞行噪声的响度很 小 【答案】①③ 【解析】 【详解】①.由噪声的响度和频率关系图可知,大多数鸟类的飞行噪声响度大于猫头鹰的,所以田鼠更容 易听到大多数鸟类的飞行噪声,故①正确; ②.由图可知,猫头鹰在不到 2kHz 时的噪声响度较大,在其他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响度较小,故②错误; ③.田鼠的听力范围是 2kHz~10kHz,该范围内猫头鹰的飞行噪声的响度很小,故③正确。故选①③。 15. 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 ℃,被测体温者是否发烧? 【答案】 ①. 36.7 ②. 不发烧 【解析】 【详解】[1][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0.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7℃;人的正常体温约 37℃,所以被测体温者不发烧。 16. (1)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白气”,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发生此物态变化的物质 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保鲜袋包裹的冻肉(肉中水分已结冰)在冰箱冷冻室储存时 间过长会变干,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 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碗外壁出现白霜,则白霜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1) ①. 液化 ②. 放出 ③. 升华 (2) ①. 吸收 ②. 凝华 【解析】 【小问 1 详解】 [1][2][3]打开的冰箱门附近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冻肉 变干,冰直接变为了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升华。 【小问 2 详解】 [1][2]液态氮在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导致碗的外壁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碗的外壁凝华形成白霜。 17. (1)如图,某超声波加湿器通过雾化片 1.7×106Hz 的高频振动使得加湿器中的水被抛离水面产生直径为 1~5 微米水雾液滴飘逸出来,达到空气加湿的目的。 ①装入加湿器中的水变成飘出加湿器的白色水雾,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 ; 若有,请指出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若没有,请说出理由: ; ②白色水雾飘出后不久,便消失不见,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为: ; 该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循环,根据所学物态变化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阳光晒暖海洋,海水吸热汽化变成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②云层中的小水滴在高空遇到寒冷的气流,就会 (填物态变化)成小冰珠,最后可能成为冰雹落 下; 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集结起来,就 变成雪花飘落地上。 【答案】 ①. 没有 ②. 水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加湿器中的水被振碎后被抛离水面产生的 ③. 汽化 ④. 吸收 ⑤. 水蒸气 ⑥. 凝固 ⑦. 凝华 【解析】 【详解】(1)①[1][2]装入加湿器中的水变成飘出加湿器的白色水雾,水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加湿器中的 水被振碎后被抛离水面产生的,所以没有发生液化现象。 ②[3][4]白色水雾飘出后不久,便消失不见,由液态变成气态,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为汽化,汽化吸收 热量。 (2)①[5]海水在阳光下,发生汽化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下 来变成雨。 ②[6]雨在下落过程中,如果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变成冰雹。 第 24页,共 16页 ③[7]水蒸气在高空中温度急剧下降,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下落下来就是雪花。 18. 如图所示是小明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烛焰在塑料膜上成的像及光路图并标上相应的字 母。 【答案】 【解析】 【详解】A 点发出的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 A′,B 点发出的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 B′,连接 A′B′,如图所示: 19.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 OB 画出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知道,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 30°,由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为 90°-30°60° 所以入射角也为 60°,过反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如下图所示: 三、计算题(共 14 分) 20. 开学初,学校安保处为了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特在校门口竖立了如图所示的标志。 (1) 从校门口到学校最南边的南综合楼,汽车在柏油路上行驶的实际距离为 0.8km。有位金老师开车从校门口到南综合楼共用时 10min,请同学们通过计算来说明金老师是否遵守了校内交通规则。(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2) 汽车以标志中的速度行进 1000m,需时多少? 【答案】(1)遵守了交通规则;(2)0.2h 【解析】 【详解】解:(1)指示牌的标志显示汽车在此路段最高速度是 5km/h,金老师开车速度为 v = s = 0.8km = 4.8km/h<5km/h t 1 h 6 故金老师遵守了校内交通规则。 (2)根据公式v = s 得到汽车以标志中的速度行进 1000m,需要的时间 t 答:(1)金老师遵守了校内交通规则。 t¢ = s¢ = v¢ 1km 5km/h = 0.2h (2)汽车以标志中的速度行进 1000m,需 0.2h。 21. 今年国庆期间,小明一家自驾去海丰莲花山度假村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靠近一 座高山,鸣笛 4s 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 15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求: (1) 从鸣笛到 4s 后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少米? (2) 从鸣笛到 4s 后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 (3) 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为多少米? 【答案】(1)60m;(2)1360m;(3)710m 【解析】 【详解】解:(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路程 s 车=v 车 t=15m/s×4s=60m (2)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 s 声=v 声 t=340m/s×4s=1360m (3) 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 d= 1 ×(s +s )= 1 ×(1360m+60m)=710m 2 声 车 2 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了 60m; (2)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 1360m; (3) 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为 710m。 四、实验题(共 14 分) 22.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 C 点。 (1) 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距离是 cm; (2) 如果测出了小车从 A 点到达 B 点的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m/s; (3) 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 (4) 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为了减少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 (填“大”或“小”)些。 【答案】 ①. 40.0 ②. 0.25 ③. 小 ④. 小 【解析】 【详解】(1)[1]小车运动距离 sAB = 80.0cm - 40.0cm=40.0cm (2)[2] tAB=1.6s,小车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 = sAB tAB = 40.0cm =25.0cm/s=0.25m/s 1.6s (3)[3]如果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 = s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t (4)[4]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物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 C 点用时较长,方便测量时间。 23. 小明用图 1 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C 91 93 95 97 99 101 101 101 101 101 气泡情况 无 少量,吸附在杯壁 较多,上升时变小消失 大量,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①图 1 中温度计示数为 ,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②在图 2 中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 ⑧在第 9min 时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但温度计示数仍为 101℃,此时烧杯内的水是否在沸腾?判断为 (选填“是”、“否”),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 ①. 96℃ ②. 101℃ ③. ④. 否 ⑤. 沸腾需要吸热 【解析】 【详解】[1]由图可得 90℃—100℃之间有 10 个刻度,故每个刻度代表 1℃,所以温度计示数为 96℃。[2]液体达到沸点后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再升高,故有表中数据可得到本次实验水的沸点为 101℃。[3]将表中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一一瞄点标在坐标系中,然后把点连成线,如下图: [4][5]撤掉酒精灯后水不能持续吸热所以不能继续沸腾。 实验次序 长度 L/m 重物个数 频率 f/Hz 1 0.4 2 375 24. 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 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一块厚木板上有 A、B 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 楔固定,B 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木板 O 点,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 AB 间的琴弦,用仪器测出发声的频率。 2 0.8 2 170 3 0.8 4 265 (1)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 分析第 1 和 2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4) 在上述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如果再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 0.4m 的涤纶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实验中可悬挂重物 个。 【答案】 ①. 1 ②. 长度 ③. 长度越长 ④. 2 【解析】 【详解】(1)[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 1 次实验中琴弦振动频率最高。 (2)[2]表中数据,第 1 次和第 2 次实验仅琴弦的长度不同,第 2 次和第 3 次实验仅重物个数不同,重物个数越多,琴弦越紧,故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3)[3]从表格分析 1 和 2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悬挂重物个数相同时,琴弦长度越长,发声的频率越低,即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4)[4]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松紧程度相同,即重物个数相同,故需要悬挂 2 个重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