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2494729 上传时间:2025-10-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99.56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 学年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联考数学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下列各题中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下列手机中的图标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360°,则这个多边形可能是( ) A. B. C. D. 3.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 2cm 和5cm ,设第三边的长为 xcm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第 5页,共 6页 A. 2 < x < 5 B. 3 < x < 5 C. 3 < x < 7 D. 5 < x < 7 4. 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 BD 是V ABC 的高的是( ). A. B. C. D. 5. 如图, △ABC ≌△ADE , ÐB = 30° , ÐE = 115° ,则ÐBAC 的度数是( ) A. 35° B. 30° C. 45° D. 25° 6. 如图,点 D,E 分别在线段 AB,AC 上,CD 与 BE 相交于 O 点,已知 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 的是( ) A. ∠B=∠C B. AD=AE C. BD=CE D. BE=CD 7. 如图,在V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CE 是 AB 边上的高,若 AB = 3 , S△ ADC = 6 ,则CE 的长度为( ) A. 4 B. 8 C. 7 D. 6 8. V ABC 中,如果ÐA + ÐB = ÐC ,那么V 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9. “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借助如图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一角.这 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槽的棒OA , OB 组成,两根棒在O 点相连并可绕O 转动, C 点固定, OC = CD = DE ,点 D , E 可在槽中滑动,若ÐBDE = 75° ,则ÐCDE 的度数是( ) A. 60° B. 65° C. 75° D. 80° 10.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3, 3) 、B(0, 5) .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 ,使V 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的个数是( ). A 3 B. 4 C. 5 D. 7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 五边形从某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条对角线. 12. 已知点 M(﹣6,2),则 M 点关于 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 1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5cm 和11cm ,则它的周长是 . 14. 如图, V ABC 的面积为19cm2 , BP 平分ÐABC ,过点 A 作 AP ^ BP 于点 P,则△PBC 的面积为 cm2 . 15. 如图,在VPMN 中,点 P,M 在坐标轴上, P (0, 2) , N (2, -2) , PM = PN , PM ^ PN ,则点 M 的坐标是 16. 如图,在VABC 和V ADE 中, AB = AC , AD = AE , ÐDAE = ÐBAC = 85°,若ÐBDC = 165° , 则ÐDCE = ° . 三、解答题(共 72 分) 17. 在V ABC 中,已知ÐA + ÐB = 80°, ÐC = 2ÐB ,求ÐA, ÐB, ÐC 的度数. 18. 如图,在VABC 中,𝐴, AE 分别是V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ÐB = 32° ,ÐC = 52° ,求ÐDAE 的度数. 19. 如图,已知在V ABC 中, AB = AC ,点 D、E 在边 BC 上,且 AD = AE ,证明: BD = CE . 20. 数学与生活. 如图,轮船从 A 港出发,以 28 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此时测得灯塔 M 在北偏东30° 的方向上.半小时后,轮船到达 B 处,此时测得灯塔 M 在北偏东60° 的方向上. (1) 求轮船在 B 处时与灯塔 M 的距离; (2) 轮船从 B 处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又经半小时后到达 C 处,则此时轮船与灯塔 M 的距离是 , 灯塔 M 在轮船的 方向上. 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 B , C 的坐标分别为(-1, 0) , −2,3 , (-3,1) . (1) 作出V ABC 关于 x 轴对称的△A1B1C1 ,直接写出 B1 ,C1 两点的坐标:B1( , ),C1( , ); (2) 写出V ABC 的面积 SV ABC = ; (3) 在 y 轴上找一点 D ,使得 BD + DA 的值最小,作出点 D 并写出点 D 的坐标 . 22. 如图,已知VABC 中, ÐB = ÐC , AB = 8 厘米, BC = 6 厘米,点 D 为𝐴的中点,如果点 P 在线段 BC 上以每秒 2 厘米的速度由 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上以每秒 a 厘米的速度由C 点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0 £ t < 3 ). (1)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PC 的长度: PC = . (2) 若点 P 、Q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 VBPD 与V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 若点 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 a 为多少时,能够使VBPD 与VCQP 全等? 23. 如图所示, VABC 是等腰三角形,若 BA = BC ,且ÐABC > 90°. (1) 基本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在线段 AC 上确定一点 F ,使得 FA = FB ,连接 BF ; (2) 在(1)问所作图中,当CF = BC 时,求ÐABC 的度数. 24. 在边长为 2 的等边V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E 为 AD 上一动点,连接 BE ,在 BE 的下方作等边△BEF . (1) 当 BD = DE 时,连接CF , ① ÐABF = . ② 求证: △ABE≌△CBF (2) 连接 DF , V BDF 的周长是否有最小值,若有请求出此时ÐDBF 的度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5. 如图,点 A(-4, 0) ,B (0,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轴上,点 P (-1,1) 为V AOB 内一点, AB = 5 . (1) ①求点 P 到𝐴的距离; ②点 P 为VABO 的三条 线的交点.(①角平分线;②垂直平分线.直接填写序号) (2) 如图 1,射线 BP 交OA 的垂直平分线于点C ,证明VP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如图 2,Q (m, 0) 为 x 轴正半轴上一点,将 AQ 沿 PQ 所在直线翻折,与 y 轴,线段𝐴分别交于点 F , G ,试探究VBFG 的周长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求变化范围;若不变,求VBFG 的周长. 2024 学年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联考数学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下列各题中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下列手机中的图标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 重合,称这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把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看直线两旁的部分是否能够互相重合,逐一进行判断 即可. 【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2.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360°,则这个多边形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 2) ×180° ( n ³ 3 且 第 15页,共 24页 n 为整数).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列方程求解作答. 【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边数为 n , 依题意,得: (n - 2)×180° = 360° , 解得: n = 4 ,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4. 故选:B. 3.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 2cm 和5cm ,设第三边的长为 xcm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A. 2 < x < 5 【答案】C 【解析】 B. 3 < x < 5 C. 3 < x < 7 D. 5 < x < 7 【分析】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已知三角形两边,则第三边的长度应是 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由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 2cm 和5cm ,第三边的长为 xcm ,根据已知三角形两边,则第三边的长度应 是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 2cm 和5cm ,第三边的长为 xcm ,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5 - 2 < x < 5 + 2 , 即: 3 < x < 7 . 故选:C. 4. 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 BD 是V ABC 的高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定义是解题关键.三角形的高线是指从三角形的 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逐项分析 判断即可. 【详解】解:依题意,线段 BD 是V ABC 的高的是: 故选:D 5. 如图, △ABC ≌△ADE , ÐB = 30° , ÐE = 115° ,则ÐBAC 的度数是( ) A. 35° B. 30° C. 45° D. 25°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ÐC = ÐE = 115°,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 【详解】解:∵ VABC≌VADE,ÐE = 115°, ∴ÐC = ÐE = 115°, ∵ ÐB = 30° , ∴ÐBAC = 180° -ÐC -ÐB = 35°. 故选:A. 6. 如图,点 D,E 分别在线段 AB,AC 上,CD 与 BE 相交于 O 点,已知 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 的是( ) A. ∠B=∠C B. AD=AE C. BD=CE D. BE=CD 【答案】D 【解析】 【分析】欲使△ABE≌△ACD,已知 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AAS、SAS、ASA 添加条件, 逐一证明即可. 【详解】解:∵AB=AC,∠A 为公共角, A、如添加∠B=∠C,利用 ASA 即可证明△ABE≌△ACD,不符合题意; B、如添 AD=AE,利用 SAS 即可证明△ABE≌△ACD,不符合题意; C、如添 BD=CE,等量关系可得 AD=AE,利用 SAS 即可证明△ABE≌△ACD,不符合题意; D、如添 BE=CD,因为 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类添加条件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7. 如图,在V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CE 是 AB 边上的高,若 AB = 3 , S△ ADC = 6 ,则CE 的长度为( ) A. 4 B. 8 C. 7 D. 6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分得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就可求得 SV ABC = 2SV ABD = 2SV ACD ,再由面积公式即可求出CE 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详解】解:∵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 SV ABC = 2SV ACD = 12 , ∵ CE 是 AB 边上的高, ∴ SV ABC = 1 AB ´ CE = 12 , 2 ∵ AB = 3 , ∴ CE = 8 , 故选: B . 8. V ABC 中,如果ÐA + ÐB = ÐC ,那么V 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在V ABC 中, ÐA + ÐB = ÐC , ÐA + ÐB + ÐC = 180° 可求出ÐC 的度数,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在V ABC 中, ÐA + ÐB = ÐC , ÐA + ÐB + ÐC = 180° , ∴ 2ÐC = 180° , ∴ ÐC = 90° , ∴V ABC 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借助如图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一角.这 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槽的棒OA , OB 组成,两根棒在O 点相连并可绕O 转动, C 点固定, OC = CD = DE ,点 D , E 可在槽中滑动,若ÐBDE = 75° ,则ÐCDE 的度数是( ) A. 60° B. 65° C. 75° D. 80° 【答案】D 【解析】 【 分 析】 根据 OC=CD=DE , 可 得∠O=∠ODC , ∠DCE=∠DEC , 根 据三角 形的外 角性质 可知 ∠DCE=∠O+∠ODC=2∠ODC 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出∠ODC 数,进而求出∠CDE 的度数. 【详解】∵ OC = CD = DE , ∴ ÐO = ÐODC , ÐDCE = ÐDEC , 设ÐO = ÐODC = x , ∴ ÐDCE = ÐDEC = 2x , ∴ ÐCDE = 180° - ÐDCE - ÐDEC ∵ ÐBDE = 75° , = 180° - 4 x , ∴ ÐODC + ÐCDE + ÐBDE = 180° , 即 x +180° - 4x + 75° = 180° , 解得: x = 25° , ÐCDE = 180°- 4x = 80° . 故答案为 D.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理清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3, 3) 、B(0, 5) .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 ,使V 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的个数是( ). A. 3 B. 4 C. 5 D. 7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需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是 AB=AC,AB=BC,AC=BC, 画出图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当 AC=CB 时,作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轴,y 轴有二个点 C; 当 AB=AC 时,以点 A 为圆心,AB 为半径作圆 A,交 y 轴,x 轴有三个点 C; 当 AB=BC 时,以点 B 为圆心,AB 为半径作圆 B,交 y 轴有二个点 C; 由作图可得,一共有 7 个满足条件的点 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征,定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圆的定义作图,掌握等 腰三角形的作图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 五边形从某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条对角线. 【答案】2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对角线,根据对角线定义,一个五边形从某一顶点出发,除去它自己及与它相 邻的左右两边的点外,还剩下 2 个顶点可以与这个顶点连成对角线,熟记对角线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详解】解:五边形从某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2 条对角线, 故答案为:2. 12. 已知点 M(﹣6,2),则 M 点关于 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 【答案】(-6,-2)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关于 x 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点 M(-6,2), ∴点 M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6,-2). 故答案为:(-6,-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 x 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5cm 和11cm ,则它的周长是 . 【答案】 27cm 【解析】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 和11cm ,而没有明确腰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解:当三边是5cm , 5cm ,11cm 时, 5 + 5 < 11 ,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舍去; 当三边是5cm ,11cm ,11cm 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此时周长是5 +11+11 = 27 (cm) , 故答案为: 27cm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14. 如图, V ABC 的面积为19cm2 , BP 平分ÐABC ,过点 A 作 AP ^ BP 于点 P,则△PBC 的面积为 cm2 . 【答案】9.5 【解析】 【分析】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延长 AP 交 BC 于 E , 先证明△ABP≌△EBP(ASA) ,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P = PE , 得出 S△ABP  = S△EBP  , S△ACP  = S△ECP  ,进而推出 S  V PBC = 1 S 2  V ABC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延长 AP 交 BC 于 E, Q BP 平分ÐABC , \ÐABP = ÐEBP , Q AP ^ BP , \ÐAPB = ÐEPB = 90° , Q BP = BP , \△ABP≌△EBP(ASA) , \ AP = PE , \ SV ABP = SV EBP , S△ACP = S△ECP , \S = 1 S = 1 ´19 = 9.5cm2 , VPBC 2 V ABC 2 故答案为: 9.5 . 15. 如图,在VPMN 中,点 P,M 在坐标轴上, P (0, 2) , N (2, -2) , PM = PN , PM ^ PN ,则点 M 的坐标是 【答案】(-4, 0)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VPAM ≌VNBP .过点 P 作 x 轴的平行线,过点 M 作 MA ^ AB 于点 A,过点 N 作 NB ^ AB 于点 B,根据 P (0, 2) , N (2, -2) ,得出 AM = 2 , BN = 2 + 2 = 4 ,证明 VPAM≌VNBP (AAS) ,得出 AP = BN = 4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过点 P 作 x 轴的平行线,过点 M 作 MA ^ AB 于点 A,过点 N 作 NB ^ AB 于点 B,如图所示: 则ÐPAM = ÐPBN = 90° , ∵ P (0, 2) , N (2, -2) , ∴ AM = 2 , BN = 2 + 2 = 4 , ∵ PM ^ PN , ∴ ÐMPN = 90°, ∵ ÐAPM + ÐBPN = ÐBPN + ÐPNB = 90° , ∴ ÐAPM = ÐPNB , ∵ PM = PN , ∴ VPAM≌VNBP (AAS), ∴ AP = BN = 4 , ∴ OM = AP = 4 , ∴点 M 的坐标为(-4, 0) . 故答案为: (-4, 0) . 16. 如图,在VABC 和V ADE 中, AB = AC , AD = AE , ÐDAE = ÐBAC = 85°,若ÐBDC = 165° , 则ÐDCE = ° . 【答案】110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可得 ÐACD + ÐABD = 110°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出△ABD≌△A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ÐABD = ÐACE ,最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 【详解】解:在四边形 ABDC 中, ÐBAC = 85°, ÐBDC = 165° , \ÐACD + ÐABD = 360° - Ð BAC - Ð BDC = 110° , QÐEAD = ÐBAC = 85° , \ÐEAD - ÐCAD = ÐBAC - ÐCAD ,即ÐCAE = ÐBAD , ì AB = AC í 在△ABD 和△ACE 中, ïÐBAD = ÐCAE , î ï AD = AE \V ABD≌V ACE (SAS) , \ÐABD = ÐACE , \ÐDCE = ÐACD + ÐACE = ÐACD + ÐABD = 110° , 故答案为:110 . 三、解答题(共 72 分) 17. 在V ABC 中,已知ÐA + ÐB = 80°, ÐC = 2ÐB ,求ÐA, ÐB, ÐC 的度数. 【答案】ÐA, ÐB, ÐC 的度数分别为30°, 50°,100° 第 30页,共 24页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ÐA + ÐB + ÐC = 180° ,则ÐC = 100° ,根据ÐC = 2ÐB = 100° , 即可求出ÐB = 50° ,进而求出ÐA = 30°. 【详解】解:∵ ÐA + ÐB = 80°, ÐA + ÐB + ÐC = 180°, ∴ ÐC = 100° , ∵ ÐC = 2ÐB , ∴ ÐC = 2ÐB = 100° , ∴ ÐB = 50° , ∴ ÐA = 30°. 即ÐA, ÐB, ÐC 的度数分别为30°, 50°,10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内角和定理列出等式解题. 18. 如图,在VABC 中,𝐴, AE 分别是V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ÐB = 32° ,ÐC = 52° ,求ÐDAE 的度数. 【答案】10°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在V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ÐBAC 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ÐCAE 的度数,由𝐴是VABC 的高,可得出ÐADC = 90°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ÐCAD 的度数,再结合ÐDAE = ÐCAE - ÐCAD , 即可求出ÐDAE 的度数. 【详解】解:∵ ÐB + ÐC + ÐBAC = 180°且ÐB = 32° , ÐC = 52° , ∴ ÐBAC = 180° - ÐB - ÐC = 180° - 32° - 52° = 96°, Q AE 是V ABC 的角平分线 \ ÐBAE = 48° 又Q AD 是V ABC 的高 \ ÐADE = 90° \ÐCAD = 180° - ÐADC - ÐC = 180° - 90° - 52° = 38° , \ÐDAE = ÐCAE - ÐCAD = 48° - 38° = 10°. 19. 如图,已知在V ABC 中, AB = AC ,点 D、E 在边 BC 上,且 AD = AE ,证明: BD = CE .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 根据 AD = AE 和 AB = AC 推出ÐADB = ÐAEC , ÐB = ÐC ,证明△ADB ≌△AEC ,即可求解; 【详解】证明:∵ AD = AE , ∴ ÐADE = ÐAED , ∵ ÐADE + ÐADB = 180°,ÐAEC + ÐAED = 180° , ∴ ÐADB = ÐAEC , ∵ AB = AC , ∴ ÐB = ÐC , 在VADB 和△AEC 中 ìÐADB = ÐAEC í ïÐB = ÐC , î ï AB = AC ∴ V ADB≌V AEC ( AAS ) , ∴ BD = CE . 20. 数学与生活. 如图,轮船从 A 港出发,以 28 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此时测得灯塔 M 在北偏东30° 的方向上.半小时后,轮船到达 B 处,此时测得灯塔 M 在北偏东60° 的方向上. (1) 求轮船在 B 处时与灯塔 M 的距离; (2) 轮船从 B 处继续沿正北方向航行,又经半小时后到达 C 处,则此时轮船与灯塔 M 的距离是 , 灯塔 M 在轮船的 方向上. 【答案】(1)14 海里 (2)14 海里,南偏东60°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方向角等知识. (1) 由三角形外角定义求出ÐBMA = 30°,再由等角对等边得出 AB = BM . (2) 证明△BMC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CM 以及ÐBCM 【小问 1 详解】 解:据题意得, ÐCBM = 60° , ÐBAM = 30° , = 60° . ∵ ÐCBM = ÐBAM + ÐBMA , ∴ ÐBMA = 30° , ∴ ÐBMA = ÐBAM , ∴ AB = BM , ∴ AB = 28 ´ 0.5 = 14 , ∴ BM = 14 , 答:轮船在 B 处时与灯塔 M 的距离为 14 海里; 【小问 2 详解】 ∵ BC = 28´ 0.5 = 14 , BM = BC 且ÐCBM = 60° , ∴△BMC 是等边三角形, ∴ CM = BC = 14 , ÐBCM = 60° , 答:轮船在 C 点时与灯塔 M 的距离是 14 海里,灯塔 M 在轮船的南偏东60° 方向上, 故答案为:14 海里,南偏东60°. 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 B , C 的坐标分别为(-1, 0) , −2,3 , (-3,1) . (1) 作出V ABC 关于 x 轴对称的△A1B1C1 ,直接写出 B1 ,C1 两点的坐标:B1( , ),C1( , ); (2) 写出V ABC 的面积 SV ABC = ; (3) 在 y 轴上找一点 D ,使得 BD + DA 的值最小,作出点 D 并写出点 D 的坐标 . 【答案】(1)图见解析, -2, -3, -3, -1 (2) 2.5 (3)图见解析, D (0,1) 【解析】 【分析】(1)先根据题意,画弧图形,再根据图形即可写出 B1 , C1 两点的坐标; (2) 用割补法求面积即可; (3) 作点 A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A¢ ,连接 BA¢ 与 y 轴相交于点 D,点 D 即为所求,求出直线 BA¢ 的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点 D 的坐标. 【小问 1 详解】解: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B1 (-2,- 3)、C1 (-3,-1) ;故答案为: -2, -3, -3, -1; 【小问 2 详解】 由图可知: S = 2´ 3 - 1 ´1´ 2 - 1 ´ 2´1- 1 ´1´ 3 = 2.5; V ABC 故答案为: 2.5 ; 【小问 3 详解】 2 2 2 作点 A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A¢ ,连接 BA¢ 与 y 轴相交于点 D,点 D 即为所求; ∵ A (-1,0) , ∴ A¢(1,0) , 设直线 BA¢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 kx + b (k ¹ 0) , 将 A¢(1,0) , B (-2,3) 代入得: ì3 = -2k + b î í0 = k + b ìk = -1 í ,解得: , îb = 1 ∴直线 BA¢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 -x +1, 当 x = 0 时, y = 1, ∴ D (0,1) . 故答案为: D (0,1) . 【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最短路径问题、网格中三角形的面积、轴对称图形与坐标以及一次函数等知 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22. 如图,已知VABC 中, ÐB = ÐC , AB = 8 厘米, BC = 6 厘米,点 D 为𝐴的中点,如果点 P 在线段 BC 上以每秒 2 厘米的速度由 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上以每秒 a 厘米的速度由C 点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0 £ t < 3 ). (1)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PC 的长度: PC = . (2) 若点 P 、Q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 VBPD 与V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 若点 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 a 为多少时,能够使VBPD 与VCQP 全等? 【答案】(1) 6 - 2t (2) VBPD 和VCQP 全等,理由见解析 (3) a = 8 3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 先表示出 BP ,根据 PC = BC - BP ,可得出答案; (2) 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 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 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 P 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 的运动速度; 【小问 1 详解】 解:依题意, BP = 2t, 则 PC = BC - BP = 6 - 2t ; 【小问 2 详解】 VBPD 和VCQP 全等,理由如下: Qt = 1秒 \ BP = CQ = 2 ´1 = 2 厘米, \CP = BC - BP = 6 - 2 = 4 厘米, Q AB = 8厘米,点 D 为𝐴的中点, \ BD = 4 厘米. \ PC = BD , 在VBPD 和VCQP 中, ìBD = PC í ïÐB = ÐC î ïBP = CQ \VBPD≌VCQP ( SAS ); 【小问 3 详解】 Q点 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 BP ¹ CQ , 又QVBPD≌VCPQ , ÐB = ÐC , \ BP = PC = 3cm , CQ = BD = 4cm , ∴点 P ,点Q 运动的时间t = BP = 3 秒, 2 2 \ a = CQ = 4 = 8 t 3 3 厘米/ 秒. 2 \当点Q 的运动速度 a 为 8 厘米/ 秒时,能够使VBPD 与VCQP 全等. 3 23. 如图所示, VABC 是等腰三角形,若 BA = BC ,且ÐABC > 90°. (1) 基本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在线段 AC 上确定一点 F ,使得 FA = FB ,连接 BF ; (2) 在(1)问所作图中,当CF = BC 时,求ÐABC 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 (2)108°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作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结合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线段𝐴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点 F ,连接 BF ,则点 F 即为所求. ( 2 ) 根 据 等 腰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可 得 ÐA Ð =ABF , ÐBFC Ð =CBF =2ÐA , ÐC Ð =A , 则ÐABC Ð =ABF Ð +CBF =3ÐA .根据ÐA Ð +ABC Ð +C =180 °,可求出ÐA ,进而可得ÐABC 的度数. 【小问 1 详解】 解:如图,作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点 F ,连接 BF , 则点 F 即为所求. 【小问 2 详解】 Q FA = FB , \ÐA = ÐABF , \ÐBFC = ÐA + ÐABF = 2ÐA . QCF = BC , \ÐBFC = ÐCBF = 2ÐA , \ÐABC = ÐABF + ÐCBF = 3ÐA . Q BA = BC , \ÐC = ÐA . QÐA + ÐABC + ÐC = 180°, \ÐA + 3ÐA + ÐA = 180° , \ÐA = 36° , \ÐABC = 3ÐA = 108° . 24. 在边长为 2 的等边V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E 为 AD 上一动点,连接 BE ,在 BE 的下方作等边△BEF . (1) 当 BD = DE 时,连接CF , ① ÐABF = . ② 求证: △ABE≌△CBF (2) 连接 DF , V BDF 的周长是否有最小值,若有请求出此时ÐDBF 的度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 75°,②证明过程 (2) 30° 【解析】 【分析】(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ÐABC = ÐEBF = 60° , ÐADB = 90° ,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ÐEBD = ÐBED = 45° ,求得ÐCBF = 15° ,再利用ÐABF = ÐABC + ÐCBF 求解即可; ②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ÐABC = ÐEBF = 60° , AB = BC , BE = BF ,再利用等量代换可得 ABE = ÐCBF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 (2)连接CF ,由②同理可证VABE≌VCBF (SAS ) ,可得ÐBCF = ÐBAD = 30° ,作点 D 关于CF 的对称点 G,连接CG 、DG ,则 DF = FG ,当 B、F、G 三点共线,BF + DF 的最小值为 BG ,且 BG ^ CG 时, V BD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