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临床医学病理题知识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上传人:cg****1 文档编号:12444844 上传时间:2025-10-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04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临床医学病理题知识试题及答案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5年临床医学病理题知识试题及答案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医学病理题知识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 A. 肝细胞 B. 表皮细胞 C. 心肌细胞 D. 肾小管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永久性细胞又称非分裂细胞,这类细胞再生能力缺乏或极微弱,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肝细胞、表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化生 A. 胃黏膜上皮转变为肠黏膜上皮 B. 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 C. 纤维组织转变为骨组织 D. 神经纤维变性坏死 答案:D 解析: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胃黏膜上皮转变为肠黏膜上皮是肠化生;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是鳞状上皮化生;纤维组织转变为骨组织是骨化生。神经纤维变性坏死不属于化生。 3.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包括 A. 变质 B. 渗出 C. 增生 D. 化生 答案:D 解析: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化生是一种适应现象,不属于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 下列哪种炎症介质具有趋化作用 A. 组胺 B. 缓激肽 C. 白细胞三烯 D. 补体 C5a 答案:D 解析:补体 C5a 具有趋化作用,可吸引中性粒细胞等向炎症区域游走聚集。组胺主要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缓激肽可使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白细胞三烯可引起血管收缩、支气管痉挛等。 5.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 A. 肿瘤外观形态的差异 B. 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组织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 C. 肿瘤间质的差异 D. 肿瘤实质的差异 答案:B 解析: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即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组织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 6. 下列哪种肿瘤是良性肿瘤 A. 骨肉瘤 B. 白血病 C. 脂肪瘤 D. 黑色素瘤 答案:C 解析:脂肪瘤是由脂肪过度增生积聚形成的常见良性肿瘤。骨肉瘤、黑色素瘤是恶性肿瘤;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 7. 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 A. 肿瘤边界不清 B. 肿瘤生长迅速 C.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D. 肿瘤有溃疡形成 答案:C 解析: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异型性越大,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肿瘤边界不清、生长迅速、有溃疡形成等都可见于恶性肿瘤,但不是主要诊断依据。 8.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癌前病变 A. 乳腺纤维瘤 B. 慢性萎缩性胃炎 C. 急性阑尾炎 D. 股骨骨折 答案:B 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有可能发展为胃癌,属于癌前病变。乳腺纤维瘤是良性肿瘤;急性阑尾炎是炎症性疾病;股骨骨折是创伤性疾病,均不属于癌前病变。 9. 下列哪项不是血栓形成的条件 A. 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B. 血流缓慢 C. 血液凝固性增加 D.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增强 答案:D 解析: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或涡流、血液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增强可促进血栓溶解,而不是血栓形成的条件。 10. 下列哪种血栓最易脱落引起栓塞 A. 白色血栓 B. 混合血栓 C. 红色血栓 D. 透明血栓 答案:C 解析:红色血栓主要由红细胞构成,质地较软,容易脱落引起栓塞。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不易脱落;混合血栓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网及红细胞等构成,相对较牢固;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多见于微循环。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梗死的原因 A. 血栓形成 B. 动脉痉挛 C. 血管受压闭塞 D. 细胞水肿 答案:D 解析:梗死的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等。细胞水肿一般不会导致梗死。 12. 下列哪种组织器官的梗死属于贫血性梗死 A. 肺 B. 肠 C. 脾 D. 脑 答案:C 解析: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肺、肠的梗死一般为出血性梗死。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肿瘤的转移途径 A. 淋巴道转移 B. 血道转移 C. 种植性转移 D. 直接蔓延 答案:D 解析: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直接蔓延是肿瘤细胞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的过程,不属于转移途径。 14. 下列哪种肿瘤最常发生血道转移 A. 胃癌 B. 肺癌 C. 乳腺癌 D. 绒毛膜癌 答案:D 解析:绒毛膜癌侵袭破坏血管能力很强,除在局部破坏蔓延外,极易经血道转移,以肺和阴道壁最常见,其次为脑、肝、脾、肾和肠等。胃癌、肺癌、乳腺癌多经淋巴道转移。 15. 下列哪项不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A. 生长速度 B. 有无包膜 C. 对机体的影响 D. 组织学形态 答案:B 解析: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在生长速度、对机体的影响、组织学形态等方面有明显区别。有无包膜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有些良性肿瘤有包膜,有些恶性肿瘤也可呈膨胀性生长似有包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下列哪些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 A. 表皮细胞 B.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肝细胞 答案:ABC 解析:不稳定细胞又称持续分裂细胞,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等。肝细胞属于稳定细胞。 2. 下列哪些属于炎症的局部表现 A. 红 B. 肿 C. 热 D. 痛 答案:ABCD 解析: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局部发红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致;肿胀主要是由于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所致;发热是由于动脉性充血、血流加快、代谢旺盛所致;疼痛是由于渗出物压迫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 3. 下列哪些属于炎症介质 A. 组胺 B. 5 - 羟色胺 C. 前列腺素 D. 白细胞介素 答案:ABCD 解析:炎症介质是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包括组胺、5 - 羟色胺、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组胺可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5 - 羟色胺可引起血管收缩等;前列腺素可导致发热、疼痛等;白细胞介素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 4. 下列哪些肿瘤是上皮组织来源的 A. 胃癌 B. 肺癌 C. 骨肉瘤 D. 白血病 答案:AB 解析: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均属于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骨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不属于上皮组织来源。 5. 下列哪些属于肿瘤的生长方式 A. 膨胀性生长 B. 外生性生长 C. 浸润性生长 D. 内生性生长 答案:ABC 解析: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膨胀性生长常见于良性肿瘤;外生性生长可见于体表肿瘤和体腔肿瘤;浸润性生长多见于恶性肿瘤。内生性生长不是肿瘤的典型生长方式。 6. 下列哪些属于癌前疾病或病变 A. 大肠腺瘤 B. 乳腺纤维囊性病 C. 慢性胃炎与肠化生 D. 皮肤慢性溃疡 答案:ABCD 解析:癌前疾病或病变是指某些具有潜在癌变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化生、皮肤慢性溃疡等,若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7. 下列哪些属于血栓的类型 A. 白色血栓 B. 混合血栓 C. 红色血栓 D. 透明血栓 答案:ABCD 解析:血栓可分为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和透明血栓四种类型。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混合血栓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网及红细胞等构成;红色血栓主要由红细胞构成;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 8. 下列哪些属于梗死的类型 A. 贫血性梗死 B. 出血性梗死 C. 败血性梗死 D. 凝固性坏死 答案:ABC 解析:梗死可分为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和败血性梗死。凝固性坏死是坏死的一种类型,不属于梗死的类型。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出血性梗死发生在有严重淤血和组织疏松的器官;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 9. 下列哪些属于肿瘤的转移途径 A. 淋巴道转移 B. 血道转移 C. 种植性转移 D. 跳跃转移 答案:ABC 解析: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跳跃转移是血道转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不是独立的转移途径。 10. 下列哪些因素与肿瘤发生有关 A. 遗传因素 B. 化学因素 C. 物理因素 D. 生物因素 答案:ABCD 解析: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与遗传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可使个体对肿瘤的易感性增加;化学因素如化学致癌物可诱发肿瘤;物理因素如辐射等可导致肿瘤发生;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等也与某些肿瘤的发生相关。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解析: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肥大是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增生是细胞数量增多而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2.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变质、渗出、增生 解析: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变质是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渗出是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增生是炎症局部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3. 肿瘤组织分为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答案:实质、间质 解析:肿瘤组织分为实质和间质两部分。实质是肿瘤细胞构成的部分,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性质;间质是肿瘤组织中除实质以外的成分,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对肿瘤实质起支持和营养作用。 4.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解析: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膨胀性生长常见于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常有完整包膜;外生性生长可见于体表肿瘤和体腔肿瘤,向表面生长形成乳头状、息肉状等;浸润性生长多见于恶性肿瘤,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 5. 癌前疾病或病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三种即可) 答案: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化生 解析:癌前疾病或病变包括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化生、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等,这些病变若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6. 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或涡流、血液凝固性增加 解析: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或涡流、血液凝固性增加。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流缓慢或涡流有利于凝血因子的局部堆积;血液凝固性增加可促使血栓形成。 7. 梗死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败血性梗死 解析:梗死的类型有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和败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出血性梗死发生在有严重淤血和组织疏松的器官;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 8. 肿瘤的转移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解析:肿瘤的转移途径有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淋巴道转移是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流到达局部淋巴结;血道转移是肿瘤细胞侵入血管,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继续生长;种植性转移是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种植生长。 9.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三个方面即可) 答案:分化程度、异型性大小、生长速度 解析: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化程度、异型性大小、生长速度、有无包膜、有无转移、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良性肿瘤分化良好,异型性小,生长缓慢,有包膜,一般不转移,对机体影响较小;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生长迅速,无包膜,常发生转移,对机体影响较大。 10. 引起肿瘤的常见化学致癌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三种即可) 答案:多环芳烃、亚硝胺、黄曲霉毒素 解析:引起肿瘤的常见化学致癌物有多环芳烃(如苯并芘)、亚硝胺、黄曲霉毒素、芳香胺类、烷化剂等。这些化学物质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肿瘤。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化生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答案: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常见类型有: (1)上皮组织的化生:①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黏膜的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②肠上皮化生:多见于胃黏膜,胃黏膜上皮转变为肠黏膜上皮。 (2)间叶组织的化生:如纤维组织化生为骨、软骨组织等。 解析:化生是机体对不利环境和有害因素损伤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但化生的上皮可发生癌变。 2. 简述肿瘤的异型性及其意义。 答案: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表现为: (1)细胞的异型性:①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可出现巨细胞或多核瘤巨细胞。②核的大小、形态、染色质等不一致,核仁增大、增多,核染色质增粗、分布不均。③核分裂象增多,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 (2)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肿瘤组织的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越大,肿瘤组织和细胞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肿瘤的异型性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 解析:通过观察肿瘤细胞和组织的异型性,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五、病例分析题(10 分) 患者,男,55 岁。反复上腹部疼痛 10 年,近 1 个月加重,疼痛无规律,伴消瘦、乏力。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溃疡型肿物,取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排列紊乱,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诊断为胃腺癌。 请分析: (1)该患者胃腺癌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胃腺癌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案: (1)诊断依据: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溃疡型肿物,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排列紊乱,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符合胃腺癌的病理表现。 (2)胃腺癌的病理变化:①肉眼观:可表现为息肉状、溃疡型、浸润型等。②镜下观: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排列紊乱,可呈巢状、条索状或腺管状排列。癌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间质内可有淋巴细胞浸润等。 解析:胃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通过观察癌细胞的异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