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医学实战感染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以下哪种病原体不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
A. 志贺菌
B. 沙门菌
C. 霍乱弧菌
D. 肺炎链球菌
答案:D
解析: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而非感染性腹泻。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都是常见的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
2. 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正确的是?
A. 感染和发病应同时发生
B. 住院患者和探视陪住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
C. 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可能属于医院感染
D. 一定是在住院期间遭受并发生的感染
答案:C
解析: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感染和发病不一定同时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
3. 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慢性肝炎?
A. 甲型肝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戊型肝炎病毒
D. 丁型肝炎病毒
答案:B
解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容易形成慢性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不会转为慢性。丁型肝炎病毒常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或同时感染,也可导致病情加重,但单独感染一般不常见引起慢性肝炎。
4. 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病毒
答案:B
解析:革兰阴性菌感染是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菌也可引起感染性休克,但相对较少见。真菌和病毒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情况相对更少。
5.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A. 持续发热
B. 相对缓脉
C. 皮肤瘀点、瘀斑
D. 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
答案:C
解析: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等。皮肤瘀点、瘀斑多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而非伤寒的典型表现。
6. 下列哪种抗生素对厌氧菌感染无效?
A. 甲硝唑
B. 头孢曲松
C. 克林霉素
D. 庆大霉素
答案:D
解析:庆大霉素主要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甲硝唑、头孢曲松、克林霉素对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C. 接触传播
D. 蚊虫叮咬传播
答案:D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等家畜后,再叮咬人,可使人感染发病。
8. 确诊艾滋病的主要依据是?
A. 有高危行为
B. 血清抗 -HIV 抗体阳性
C. 临床表现
D. 病毒分离
答案:B
解析:血清抗 -HIV 抗体阳性是确诊艾滋病的主要依据。有高危行为但抗体检测阴性不能确诊,临床表现不能作为确诊依据,病毒分离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方法。
9. 霍乱患者典型的粪便性状是?
A. 脓血便
B. 米泔水样便
C. 果酱样便
D. 柏油样便
答案:B
解析:霍乱患者典型的粪便性状是米泔水样便,这是由于霍乱弧菌产生的毒素导致肠液大量分泌所致。脓血便常见于痢疾等疾病,果酱样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等,柏油样便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10.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人畜共患病?
A. 狂犬病
B. 流行性感冒
C. 布氏杆菌病
D. 炭疽
答案:B
解析:流行性感冒主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不属于人畜共患病。狂犬病可由病犬等动物传播给人,布氏杆菌病可在牛羊等家畜与人之间传播,炭疽可在食草动物与人之间传播。
11.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包括?
A. 加强消毒隔离
B. 合理使用抗生素
C.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 增加医院人员数量
答案:D
解析:增加医院人员数量并不能直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都是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2. 下列哪种病原体感染后可引起手足口病?
A. 肠道病毒 71 型
B. 流感病毒
C. 风疹病毒
D.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答案:A
解析:肠道病毒 71 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此外柯萨奇病毒 A16 型等也可引起。流感病毒引起流感,风疹病毒引起风疹,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
13. 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错误的是?
A.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B.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C. 尽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
D.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答案:C
解析: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而不是尽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容易导致耐药等问题。
14.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
A. 蜱
B. 螨
C. 蚊
D. 蚤
答案:C
解析: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蜱可传播森林脑炎等疾病,螨可引起螨皮炎等,蚤可传播鼠疫等。
15. 下列哪种疾病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A. 乙型肝炎
B. 流行性腮腺炎
C. 艾滋病
D. 梅毒
答案:B
解析: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等传播,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有?
A. 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
B. 患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C. 患者出院后发生的与住院期间相关的感染
D.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答案:ACD
解析: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 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有?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大肠埃希菌
C. 肺炎链球菌
D. 厌氧菌
答案:ABCD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都可引起败血症,厌氧菌也可导致败血症。
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
A.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B.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C. 合理安排患者住院
D. 规范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答案:ABCD
解析: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合理安排患者住院、规范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等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4. 下列哪些疾病可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
A. 甲型肝炎
B. 霍乱
C. 伤寒
D. 细菌性痢疾
答案:ABCD
解析:甲型肝炎、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都可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
5. 关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A.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B. 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C. 剂量要足,疗程要够
D. 重症感染联合用药
答案:ABCD
解析:感染性疾病治疗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剂量要足、疗程要够,重症感染可联合用药。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 医院感染监测的常用方法有( )监测和( )监测。
答案:全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
解析:医院感染监测的常用方法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目标性监测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部位等开展的监测。
2.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 )、( )、( )等情况下有指征联合用药。
答案: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解析: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等情况下有指征联合用药。
3. 伤寒的并发症有( )、( )、( )等。
答案: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
解析:伤寒的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等。肠出血和肠穿孔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中毒性肝炎也较常见。
4.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 )、( )。
答案:性接触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
5.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 )、( )、( )、( )。
答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解析: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维护重要脏器功能。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纠正酸中毒可改善微循环,血管活性药物可调节血管张力,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可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答案: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解析: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明确了判断医院感染的具体依据,有助于准确识别医院感染病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以入院 48 小时为界,有明确潜伏期的按平均潜伏期判断;与上次住院相关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新出现的感染且排除相关因素的也应考虑为医院感染;新生儿特定时期获得的感染、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以及医务人员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都在诊断标准范围内。
2. 简述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原则。
答案:
(1)病因治疗: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病毒感染一般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2)对症治疗: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可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止泻,可选用适当的止泻药物,但对于感染性腹泻一般不主张使用强力止泻药,以免毒素吸收;解痉止痛,可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缓解腹痛。
(3)饮食调整:一般应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严重腹泻时可暂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
(4)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恢复。
解析: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饮食调整和支持治疗等方面。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合适药物很关键;对症治疗中纠正脱水等是重要环节,合理使用止泻药和解痉药可缓解症状;饮食调整有助于肠道恢复;支持治疗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五、病例分析题(20 分)
患者,男,35 岁,因发热、腹痛、腹泻 3 天入院。患者 3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39℃,伴有腹痛、腹泻,每日腹泻 10 余次,为黄色稀水样便,无脓血。患者自服退热药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很快又回升。体格检查:体温 38.5℃,脉搏 90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20/80 mmHg。神志清楚,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 12×10⁹/L,中性粒细胞 0.80,淋巴细胞 0.20。粪便常规:未见红细胞、白细胞。
问题: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为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3)简述该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肠炎。
解析:患者有发热、腹痛、腹泻症状,无脓血便,粪便常规未见红细胞、白细胞,考虑为非感染性或感染性但非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综合考虑急性肠炎可能性大。
(2)为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做粪便培养,以查找病原菌;病毒学检查,如检测轮状病毒等常见引起肠炎的病毒;血生化检查,了解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
解析:粪便培养可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及病原菌种类,病毒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病毒感染,血生化检查可评估患者整体状态,为治疗提供参考。
(3)该疾病的治疗原则:
-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
- 对症治疗:退热,可选用物理降温或适当的退热药物;止泻,可选用蒙脱石散等药物;缓解腹痛,可根据情况选用解痉药物。
- 病因治疗:若为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若为病毒感染,主要是对症治疗,一般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解析:一般治疗可缓解患者不适,促进恢复;对症治疗可减轻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以达到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