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医学病理诊断典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化生?
A. 胃黏膜上皮转变为肠黏膜上皮
B. 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
C. 纤维组织转变为骨组织
D. 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平滑肌组织
E. 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
答案:E
解析: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选项A、B、C、D均属于化生,而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是细胞的形态改变,不属于化生。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 化生
B. 肥大
C. 增生
D. 萎缩
E. 变性
答案:E
解析: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包括化生、肥大、增生、萎缩,而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不属于适应性反应。
3. 下列哪种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
A. 心肌梗死
B. 脑软化
C. 肾梗死
D. 肠梗死
E. 肝坏死
答案:B
解析: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蛋白质少、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脑软化属于液化性坏死,而心肌梗死、肾梗死、肠梗死、肝坏死多为凝固性坏死。
4.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变质
B. 渗出
C. 增生
D. 化生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化生不属于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5. 下列哪种炎症介质具有趋化作用?
A. 组胺
B. 缓激肽
C. 前列腺素
D. 白细胞三烯
E. 补体C5a
答案:E
解析:补体C5a具有趋化作用,可吸引中性粒细胞等向炎症部位移动。组胺主要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缓激肽可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疼痛;前列腺素可引起发热、疼痛等;白细胞三烯可使血管收缩、支气管痉挛等。
6.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组织在下列哪方面的差异?
A. 细胞形态
B. 细胞大小
C. 组织结构
D. 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
7. 下列哪种肿瘤属于良性肿瘤?
A. 白血病
B. 黑色素瘤
C. 纤维瘤
D. 骨肉瘤
E. 淋巴瘤
答案:C
解析:纤维瘤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白血病、黑色素瘤、骨肉瘤、淋巴瘤均为恶性肿瘤。
8. 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
A. 肿瘤的大小
B. 肿瘤的形态
C. 肿瘤的硬度
D. 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
E. 肿瘤的生长方式
答案:D
解析: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组织结构紊乱。
9. 下列哪种肿瘤最常发生血道转移?
A. 胃癌
B. 肺癌
C. 乳腺癌
D. 绒毛膜癌
E. 宫颈癌
答案:D
解析:绒毛膜癌侵袭破坏血管能力很强,极易经血道转移,转移发生早且广泛。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癌前病变?
A. 黏膜白斑
B. 乳腺纤维瘤
C. 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D. 慢性萎缩性胃炎
E. 皮肤慢性溃疡
答案:B
解析: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潜在癌变可能性的良性病变,乳腺纤维瘤是良性肿瘤,不属于癌前病变。
11.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A. 艾滋病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肺炎
D. 阑尾炎
E. 胆囊炎
答案:B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病;肺炎、阑尾炎、胆囊炎均为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
12. 下列哪项不属于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
A. 识别阶段
B. 活化阶段
C. 效应阶段
D. 吞噬阶段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包括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效应阶段,吞噬阶段不属于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
13.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抗原提呈细胞?
A. 中性粒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巨噬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答案:D
解析:巨噬细胞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可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
14. 下列哪项不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物质?
A. 抗体
B. 补体
C. 细胞因子
D. 溶菌酶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E
解析:体液免疫的效应物质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溶菌酶也参与免疫防御等过程。
15. 下列哪种抗生素可引起二重感染?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四环素
D. 红霉素
E. 氯霉素
答案:C
解析: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引起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可导致菌群失调,引起真菌等感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A.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小滴
B. 浆细胞内Russell小体
C. 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
D. 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壁内玻璃样变性
E. 瘢痕组织中的玻璃样变性
答案:ABC
解析: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小滴、浆细胞内Russell小体、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均属于细胞内玻璃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壁内玻璃样变性和瘢痕组织中的玻璃样变性属于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2. 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细胞坏死?
A. 缺氧
B. 感染
C. 中毒
D. 免疫反应
E. 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缺氧、感染、中毒、免疫反应等均可引起细胞坏死。
3. 下列哪些属于炎症的局部表现?
A. 红
B. 肿
C. 热
D. 痛
E. 功能障碍
答案:ABCDE
解析: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4. 下列哪些细胞属于炎症细胞?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单核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答案:ABCDE
解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均属于炎症细胞。
5. 下列哪些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A. 鼻咽癌
B. 宫颈癌
C. 肝癌
D. 淋巴瘤
E. 白血病
答案:ABCDE
解析: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肝癌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有关;淋巴瘤与EB病毒等感染有关;白血病与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感染有关。
6. 下列哪些属于肿瘤的转移途径?
A. 血道转移
B. 淋巴道转移
C. 种植性转移
D. 直接蔓延
E. 以上都是
答案:ABC
解析: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直接蔓延不属于转移途径。
7. 下列哪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A. 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
B. 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有关
C. 可反复发作
D.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E. 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包括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有关;可反复发作;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8. 下列哪些属于免疫器官?
A. 胸腺
B. 脾脏
C. 淋巴结
D. 骨髓
E. 肝脏
答案:ABCD
解析: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均属于免疫器官,肝脏不属于免疫器官。
9. 下列哪些属于免疫球蛋白?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E. IgE
答案:ABCDE
解析:免疫球蛋白分为IgG、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IgM、IgD、IgE五类。
10. 下列哪些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磺胺类药物
D. 阿司匹林
E. 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等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化生
答案: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常见于上皮组织,也可见于间叶组织。化生的细胞并非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而来,而是由该处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一般只能转变为性质相似的细胞。化生可发生于上皮组织,如胃黏膜上皮转变为肠黏膜上皮;也可发生于间叶组织,如纤维组织转变为骨组织等。化生的意义在于增强局部组织对某种刺激的适应性,但化生的上皮可发生癌变。
2. 肿瘤的异型性
答案: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异型性表现为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增多等;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表现为肿瘤组织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层次和结构。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小者,说明肿瘤组织与起源组织相似,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说明肿瘤组织与起源组织差异大,分化程度低。肿瘤的异型性是诊断肿瘤,特别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3.癌前病变
答案: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潜在癌变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常见的癌前病变有黏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乳腺纤维囊性病、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皮肤慢性溃疡等。癌前病变本身不是癌,但有发展为癌的潜在可能,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有可能防止其发展为癌。
4. 自身免疫性疾病
答案: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自身抗原的形成、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以下特点: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有关;可反复发作;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坏死的类型及各型的主要特点。
答案:坏死可分为以下类型及其特点:
(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蛋白质凝固,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区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镜下,坏死组织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仍可保存一段时间。多见于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的缺血性坏死。例如心肌梗死时,梗死灶呈灰白色,组织结构轮廓仍可辨认。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迅速溶解、液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质少、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如脑软化时,脑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软化灶。
(3)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坏死组织呈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呈强嗜酸性,染色似纤维蛋白。常见于风湿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4)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坏死组织干燥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腐败菌感染较轻;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如肺、肠、子宫等,坏死组织湿润、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腐败菌感染严重;气性坏疽主要见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坏死组织内含大量气体,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
2. 简述肿瘤的生长方式及特点。
答案: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生长缓慢,如同逐渐膨胀的气球,推开或挤压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这种生长方式的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如脂肪瘤,一般不侵袭周围组织,对局部器官、组织的影响主要是压迫,手术容易切除,术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肿瘤向体表、体腔或自然管道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肿块。良恶性肿瘤均可呈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其外生性生长常呈乳头状;恶性肿瘤如膀胱癌,外生性生长可呈菜花状或蕈伞状。外生性生长的肿瘤若基底较宽,可呈浸润性生长,容易侵犯周围组织,手术切除后易复发。
(3)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如胃癌可浸润胃壁各层组织,使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手术切除范围广,术后易复发,还可通过血管、淋巴管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五、病例分析题(10分)
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5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5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隐痛,有时伴有反酸、嗳气,未规律治疗。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疼痛发作频繁,伴恶心、呕吐。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