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术后消化内科护理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术后消化内科患者最常见的护理问题是
A. 疼痛
B. 恶心呕吐
C. 营养失调
D. 焦虑
答案:A
解析:术后患者身体受到创伤,疼痛是最常见且突出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休息、活动及恢复等。
2.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不包括
A. 减轻胃肠道张力
B. 促进胃肠蠕动恢复
C. 防止胃肠内液体漏出
D. 引出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
答案:C
解析:胃肠减压主要目的是减轻胃肠道张力、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引出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防止胃肠内液体漏出不是其主要目的。
3. 以下哪种情况提示消化内科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了吻合口漏
A. 发热
B. 腹痛
C. 引流液含胆汁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发热、腹痛是吻合口漏常见的表现,引流液含胆汁也提示可能存在吻合口漏,所以以上情况都可能提示吻合口漏。
4.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鼓励早期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 预防肺部并发症
B. 促进胃肠蠕动恢复
C. 防止肠粘连
D. 以上均是
答案:D
解析:早期活动可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等多种益处。
5. 术后消化内科患者饮食恢复的顺序一般是
A. 流食-半流食-普食
B. 半流食-流食-普食
C. 普食-流食-半流食
D. 普食-半流食-流食
答案:A
解析:一般先从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最后恢复普食,符合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过程。
6.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B. 定期换药
C. 加强营养支持
D. 立即拆除缝线
答案:D
解析:切口感染时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加强营养支持,不能立即拆除缝线,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拆除。
7. 对于消化内科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护理时应注意
A. 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B. 保持通畅,定期冲洗
C.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妥善固定防止脱出、保持通畅定期冲洗、观察引流液情况都是留置胃管患者护理的重要方面。
8.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出现低血钾时,最早的表现是
A. 乏力
B. 腹胀
C. 心律失常
D. 恶心呕吐
答案:A
解析:低血钾最早表现为乏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胀、心律失常等。
9. 术后消化内科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不包括
A. 早期活动
B. 抬高下肢
C. 使用抗凝药物
D. 局部热敷
答案:D
解析:早期活动、抬高下肢、使用抗凝药物是预防措施,局部热敷可能会加重出血风险,不是预防措施。
10.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出现呃逆,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 压迫眶上神经
B. 分散注意力
C. 腹部按摩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压迫眶上神经、分散注意力、腹部按摩等都可用于缓解呃逆。
11. 对于消化内科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错误的是
A. 主动关心患者
B. 隐瞒病情
C. 给予心理支持
D.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
答案:B
解析:不能隐瞒病情,应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及相关情况,给予心理支持等。
12.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伤口敷料有渗血时,应首先
A. 报告医生
B. 更换敷料
C. 压迫止血
D. 观察渗血情况
答案:D
解析:先观察渗血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如渗血较多再报告医生等。
13. 术后消化内科患者行胃肠减压时,负压一般设置为
A. 20-30cmH₂O
B. 30-40cmH₂O
C. 40-50cmH₂O
D. 50-60cmH₂O
答案:A
解析:胃肠减压负压一般设置为 20-30cmH₂O。
14.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拔除胃管的指征不包括
A. 胃肠蠕动恢复
B. 无腹胀
C. 肛门排气
D. 引流液减少
答案:D
解析:胃肠蠕动恢复、无腹胀、肛门排气是拔除胃管的指征,引流液减少不是主要指征。
15. 术后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目的不包括
A. 保持口腔清洁
B. 预防口腔感染
C. 促进食欲
D. 防止肺部感染
答案:D
解析: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促进食欲是口腔护理目的,防止肺部感染不是直接目的。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
A. 吻合口漏
B. 肺部感染
C. 切口感染
D. 深静脉血栓形成
答案:ABCD
解析:吻合口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都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术后消化内科患者胃肠减压期间的护理要点包括
A. 保持胃管通畅
B. 观察引流液情况
C. 做好口腔护理
D. 定期更换胃管
答案:ABC
解析: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情况、做好口腔护理是胃肠减压期间护理要点,一般不需要定期更换胃管。
3. 促进消化内科术后患者胃肠蠕动恢复的方法有
A. 早期活动
B. 腹部按摩
C. 遵医嘱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
D. 禁食
答案:ABC
解析:早期活动、腹部按摩、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可促进胃肠蠕动恢复,禁食不利于胃肠蠕动恢复。
4.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饮食护理中,流食可选择
A. 米汤
B. 果汁
C. 牛奶
D. 豆浆
答案:AB
解析:米汤、果汁属于流食,牛奶、豆浆一般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流食,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5. 术后消化内科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有
A.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B.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C.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
D. 限制患者活动
答案:ABC
解析:鼓励呼吸、翻身拍背、保持空气清新可预防肺部感染,限制患者活动不利于预防肺部感染。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一般在( )小时后可拔除胃管。
答案:24-48
解析:一般术后 24-48 小时,胃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
2. 术后消化内科患者出现切口疼痛时,应评估疼痛的( )、( )和( )。
答案: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解析:对切口疼痛进行评估时,需关注疼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3.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途径有( )和( )。
答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解析:术后患者营养支持途径主要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4. 胃肠减压期间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 )、( )和( )。
答案:颜色、量、性质
解析: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可了解胃肠道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5. 消化内科术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超过( )℃,应及时报告医生。
答案:38.5
解析:一般体温超过 38.5℃,可能提示有感染等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四、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简述消化内科术后患者吻合口漏的护理措施。
答案:
(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引流液含胆汁等表现,监测生命体征。
(2)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并记录。
(3)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营养支持方式,可先通过肠外营养补充,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4)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增进患者食欲。
(5)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6)严格无菌操作: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加重。
解析:吻合口漏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能及时发现问题,保持引流管通畅利于引出渗出液,营养支持促进恢复,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及无菌操作等全方位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
2. 如何指导消化内科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答案:
(1)术后早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握拳、屈伸下肢等,每次活动时间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一般 5-10 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2)术后 1-2 天:鼓励患者坐起,先在床边坐 5-10 分钟,逐渐增加坐起时间,以适应体位变化,防止头晕等不适。
(3)术后 2-3 天:可在床边站立,先站立 1-2 分钟,逐渐延长时间,同时可在床边适当走动,如围绕床边缓慢行走几步,但要注意保护,防止跌倒。
(4)术后 3-5 天:根据患者情况,可增加活动范围,如在病房内行走,每次行走距离可逐渐增加,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
(5)活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等情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给予相应处理。同时,要鼓励患者循序渐进,不要过度劳累。
解析:早期活动对术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不同阶段给予合适的活动指导,既能促进胃肠蠕动等功能恢复,又能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不良后果,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
五、病例分析题(15 分)
患者,男,56 岁,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 3 天,患者体温 38.5℃,诉切口疼痛,腹胀,肛门未排气,胃肠减压引出黄色浑浊液体 500ml。
1. 该患者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
答案:可能出现了切口感染、胃肠蠕动未恢复(腹胀、未排气)、吻合口漏(胃肠减压引出黄色浑浊液体)。
解析:患者体温升高、切口疼痛提示可能有切口感染;腹胀、肛门未排气说明胃肠蠕动未恢复;胃肠减压引出黄色浑浊液体考虑吻合口漏。
2.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答案:
(1)切口感染护理:
-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定期换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抵抗力。
(2)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护理:
- 协助患者早期活动,如床上肢体活动、床边坐起、床边站立及病房内行走等,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 进行腹部按摩,从脐周开始,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 10-15 分钟,每天数次。
- 遵医嘱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
(3)吻合口漏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加剧等表现。
-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准确记录。
- 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先肠外营养,待胃肠功能恢复后过渡到肠内营养。
-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情绪。
解析: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切口感染需保持清洁、定期换药、加强营养;胃肠蠕动恢复要早期活动、腹部按摩及药物辅助;吻合口漏要密切观察、保持引流、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