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届吉安市峡江县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李红4月31日从上海回来了 . (__________)
2.☆÷9=3……△,△最大是(__________),这时☆是(__________)。
3.奇奇、淘气、笑笑手中分别拿了语文书、数学书和英语书。笑笑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淘气说:“我拿的是英语书。”请问:奇奇拿的是(_______)书。
4.○÷8=21……□,□最大填(________),这时○=(________)。
5.具有轴对称特性的汉字和数字各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表。
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路程(千米)
自行车
15
20
火车
120
9
汽车
98
14
7.把普通计时法改成24时计时法。
凌晨4时(_____) 上午10时(_____) 下午4时(_____)
8.249÷3的商是_____。
9.—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分米,边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0.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300平方厘米=(________)平方分米 24个月=(________)年
400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米 1元6角=(________)元
11.笑笑在计算17×39时,把39错看成37,这样计算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少(______)。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小红的生日是2019年2月29日。 (________)
13.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________)
14.晚上7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9时。 (______)
15.1900年是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______)
16.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________)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要使□33÷6的商是两位数,□里的数有( )种填法.
A.6 B.5 C.4
18.如下图,两个边长10cm的正方形,分别剪去一个长7cm、宽5cm的长方形,剩下部分相比,( )。
A.面积相等,周长相等
B.面积不相等,周长相等
C.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D.面积不相等,周长不相等
19.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第( )个可以用0.3表示。
A. B. C.
20.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8=26……$,当$最大时,¥等于215。
B.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C.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D.两位数4○乘两位数3○的积是四位数。
21.下面几个阴影图形的面积相比,结果是( ).
A.a的面积大 B.b的面积大
C.c的面积大 D.面积一样大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直接写出得数。
30×70= 68÷4= 42×20= 180÷9=
25×30= 520÷5= =
23.用脱式计算.
(331-124)×3 199-285÷5 (78+69)÷7 339÷3+166
24.计算下面各题.
46+54×25= (60+384)÷6=
五、操作题
25.连一连。
26.下面的鞋子和帽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
27.城区某小学组织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参观博物馆,每个年级租5辆车,每辆车限乘48人。这个小学最多可以多少人参加这次参观活动?
28.图书馆有 25 个书架,每个书架有 4 层,平均每层大约放 15 本书,如果放满书,图书馆的存书大约有多少本?(列综合算式解答)
29.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2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2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30.要复印一份272页的书稿,5分钟能复印完吗?
31.一个西瓜,妈妈吃了这个西瓜的,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剩下的都让小明吃了。小明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
【分析】熟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月是小月只有30天,由此得解.
【详解】四月是小月只有30天没有31日,所以李红4月31日从上海回来了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8 35
【解析】略
3、数学
【分析】淘气拿的是英语书,所以笑笑和奇奇拿的是语文书和数学书,据此推理。
【详解】淘气拿的是英语书,此时剩下语文书和数学书,
因为笑笑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笑笑拿的是语文书,则奇奇拿的是数学书。
故答案为:数学。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推导出三个人拿的是什么书,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做这种题的时候,记得把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全部标起来进行综合,查找线索。
4、7 175
【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余数最大为:除数-1,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最大,进而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
【详解】余数最大为:8-1=7
21×8+7
=168+7
=175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得出余数最大为:除数-1,然后运用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5、中 品 8 0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分析得出是轴对称图形的数字和汉字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汉字:中;品
数字:8;0
故答案为:中;品;8;0
【点睛】
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完全重合。
6、300 1080 1372
【解析】略
7、4时 10时 16时
【解析】24时计时法不能加限制词,中午12时之前的时刻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之后的时刻要“加12”。此题易误点是改写成24时计时法没有去掉时间词“上午”“下午”等。
8、83
【分析】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法则,列竖式计算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
249÷3的商是83。
9、30 900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可知,该正方形的边长为12÷4分米。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解答。
【详解】12÷4=3(分米)=30(厘米)
30×30=900(平方厘米)
则该正方形的边长是30厘米,面积是90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0;900。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不要忘记将3分米换算成厘米。
10、3 2 4 1.6
【分析】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月和年之间的进率是12,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元和角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00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 24个月=2年
400平方分米=4平方米 1元6角=1.6元
【点睛】
本题考查面积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1、34
【分析】直接将两者结果算出来再相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7×39-17×37
=17×(39-37)
=17×2
=34
故答案为:34
【点睛】
本题可列综合算式,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算。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
【详解】略
13、×
【分析】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解答,假设有两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6厘米,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1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然后比较判断即可。
【详解】假设有两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6厘米,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
面积是:6×2=12(平方厘米)
(2)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1厘米,
面积是:7×1=7(平方厘米)
12>7
所以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故此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解析】略
15、×
【解析】略
16、×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米。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数值相等,但是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大小。
【详解】因为周长和面积不是同类量,所以无法进行比较。因此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正方形的周长单位是米,面积单位是平方米,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B
【详解】略
18、C
【解析】略
19、B
【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0.3,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表示其中三份的数。据此解答。
【详解】图A表示,图B表示0.3,图C不是平均分的。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掌握情况。
20、B
【分析】分析4个选项,挑出错误的即可。
【详解】A:根据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余数最大为7,代入算式8×26+7=215,原题正确。
B:周长:4×4=16(厘米);面积:4×4=16(平方厘米),单位不同意义不同,不相等,原题说法错误。
C:根据概念,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原题说法正确。
D:举例:40×30=120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为综合类题目,为证明原题的正确错误,可以采用:“举例法”来证明,简便直观。
21、D
【详解】略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2100;17;840;20
750;104;;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出结果即可。
【详解】30×70=2100 68÷4=17 42×20=840 180÷9=20
25×30=750 520÷5=104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口算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锻炼,计算时要细心,看清数字。
23、621 142 21 279
【详解】(331-124)×3
=207×3
=621
199-285÷5
=199-57
=142
(78+69)÷7
=147÷7
=21
339÷3+166
=113+166
=279
24、1396;74
【详解】过程如下:
五、操作题
25、
【解析】略
26、16种.
【解析】略
六、解决问题
27、960人
【分析】这个小学有三、四、五、六年级参加活动,即有4个年级,每个年级租5辆车,则一共租5×4辆车。每辆车限乘48人,则一共有5×4×48人参加这次参观活动。
【详解】5×4×48
=20×48
=960(人)
答:这个小学最多可以960人参加这次参观活动。
【点睛】
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28、1500 本
【解析】15×4×25= 60×25= 1500(本)
答:图书馆的存书大约有 1500 本。
29、1210千克
【解析】275÷5×22=1210(千克)
答:22箱蜜蜂一年可以酿1210千克蜂蜜。
30、5分钟印不完
【分析】用50乘5求出5分钟能印的张数,然后再和272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50×5=250(页)
250<272
答:5分钟不能复印完。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乘法的应用,计算出5分钟打印的页数是关键。
31、
【分析】把妈妈和爸爸吃的西瓜总数加起来=+,再用1减去+,剩下的就是小明吃的,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1-(+)
=1-
=
答:小明吃了这个西瓜的。
【点睛】
本土考查的是分数减法,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