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绥芬河市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
一、认真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三个分数的和是3,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的比为2:3:4,则最大的分数为______.
2.有100千克苹果,每2.4千克装一袋,可装(______)袋,余(_______)千克。
3.(______)、18、16、(______)、(______)、10、(______)。
4.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是甲数的________%.
5.在( )里填上“>”、“ <”或“=”.
16+4×3(_____)30 96×6(_____)96×4 670—90(_____)530+90
45—9×3(_____)27 45—9÷3(_____)12 885+125(_____)785+175
6.甲数=2×3×7,乙数=2×5×7,则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
7.—个零件实际长4mm,画在图纸上长8cm,这个零件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__).
8.在4:3的前项加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______)。
9.盒子里装有5支红铅笔,6支蓝铅笔,1支黄铅笔,从中任意摸一支,摸到________的可能性大。
10.0.72:0.9的比值是________,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
二、是非辨一辨。(每小题2分,共12分)
11.如果a÷b=1……1,那么a和b是互质数。(_____)
12.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也一定相同。(______)
1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一个圆锥的3倍,则它们不一定是等底等高的。(______)
14.4÷(20+) =4÷20+4÷ = +5=5 . (____)
15.表示某个月的气温变化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______)
16.量角器上的两个相邻刻度间所对的角是1°. (______)
三、细心选一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一根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5次,用剪刀在5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 )
A.35段 B.34段 C.33段 D.32段
18.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 B. C. D.
19.用10米长的铝合金型材制成一个长方形窗框,使它的面积为6平方米。若设它的一条边为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为( )。
A.x(5+x)=6 B.x(5-x)=6
C.x(10-x)=6 D.x(10-x)=6
20.有一个小数7.12365365365365…,从小数点开始向右数64个数字,3有( )个.
A.19个
B.20个
C.21个
D.22个
21.把3∶2的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上12 B.乘4 C.乘5
四、用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2.估算。(估算结果用整数表示)
317÷80≈ 101×9≈ 3.19万+4.9万≈ 189897-8986≈( )万
23.简算.
①24×(+﹣)
②56×9+7×6.4×1.25
24.解方程。
:=: x-= +x=
五、操作与思考。(共5分)
25.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的轴对称图形.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一根长木棍上,有三种刻度线,第一种刻度线将木棍分成10等份;第二种将木棍分成12等份;第三种将木棍分成15等份,如果沿每条刻度线将木棍锯断,木棍总共被锯成多少?
27.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间向相反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42千米,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5: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位置,然后画出三角形ABC向右平移6个格后,再向上平移5个格所得到的三角形ABC。
(2)写出平移后所得到的三角形的各顶点的位置:A( ), B( ), C( )。
29.(诸暨市)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城相对开出,4.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90千米,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为9:7,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0.水果商店运来桔子、苹果和梨共410千克,其中桔子是梨的2倍,梨比苹果的少10千克,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
31.在环形跑道上,两人都按顺时针方向跑时,每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速度不变,其中一人改成按逆时针方向跑,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问两人各跑一圈需要几分钟?
32.一个圆锥形的谷堆高1.5米,底面直径是2米。如果每立方米的稻谷重650千克,这堆稻谷重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解析】略
2、41 1.6
【解析】略
3、20 14 12 8
【分析】18-16=2,16-10=6,6÷3=2,所以每次递减2;据此解答。
【详解】18+2=20
16-2=14
14-2=12
10-2=8
故答案为:20;14;12;8。
【点睛】
数列中的规律: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式子或数得出前后算式或前后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和规律,然后再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再回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
4、80
【解析】略
5、< > < < > >
【详解】略
6、14 1
【解析】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这几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最小公倍数是共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
考查了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约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数字大的可以用短除法解答.
【详解】解:因为甲数=2×3×7,乙数=2×5×7,
则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2×7=14,最小公倍数是2×7×3×5=1.
故答案为:14,1.
7、20:1
【解析】略
8、3
【详解】略
9、蓝铅笔
【解析】物体出现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因为蓝铅笔有6支,数量最多。所以出现的可能性大。
【详解】6>5>1
故填:蓝铅笔
10、 0.8 4:5
【解析】①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即为比值;②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此题考查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要注意区分: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而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
二、是非辨一辨。(每小题2分,共12分)
11、√
【解析】略
12、×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由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知,只要底和高的乘积相等面积就相等,但是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不一定相等,高也不一定相等,所以这两个平行四边行的形状不一定相同,可原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13、√
【详解】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则他们的关系并不一定等底等高。
14、错误
【解析】4÷(20+ )
=4÷( + )
=4÷( + )
=4÷
=4×
=
所以,原答案错误
15、√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表示一周天气的变化,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故答案为√。
【点睛】
明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正确选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
【解析】量角器上有180个刻度,共能测量180°的角,相邻的两个刻度间所对的角是1°.
【详解】根据量角器的知识可知,量角器上的两个相邻刻度间所对的角是1°,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
三、细心选一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二个内容,一是对折后的段数问题,即对折几次,段数就是2的几次方;二是剪的次数与段数问题,剪开的各段的长度不同.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得:连续对折5次后,共25段即32段;
故剪刀沿对折5次后的绳子的中间将绳子剪断,有两端的两个线段长度是,
其余的长度是
∵×2+×31=1,
∴共有31+2=33段.
故选C.
18、D
【详解】略
19、B
【解析】设长方形的一条边为x米,则另一条边是(-x)米,即(5-x)米,而面积是6平方米,所以x(5-x)=6.
故正确答案是B。
20、C
【分析】循环小数7.12365365365365…,循环节是365,每个周期有一个数字“3”,除去1、2两位外,小数点后面还剩64﹣2=62位,然后算出周期数即可确定数字“3”的个数,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循环节是365,每个周期有一个数字“3”,
(64﹣2)÷3
=62÷3
=20(个周期)……2(个)
所以数字“3”的个数:20+1=21(个)
答:从小数点开始向右数64个数字,3有21个.
故选C.
21、C
【解析】略
四、用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2、4;900;8万;18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算式,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解答即可。
【详解】(1)317÷80≈320÷80≈4;(2)101×9≈100×9≈900;(3)3.19万+4.9万≈3万+5万≈8万;(4)189897-8986≈19万-1万≈18万。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求近似数的方法。
23、①2;②560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小数简算中的应用.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即可
【详解】①24×(+﹣)
=24×+24×﹣24×
=6+4﹣8
=2
②56×9+7×6.4×1.25
=56×9+56×0.8×1.25
=56×9+56×(0.8×1.25)
=56×9+56×1
=56×(9+1)
=56×10
=560
24、x=8;x=0.5;x=9
【分析】(1)首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乘4即可;
(2)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上1.6,然后两边再同时除以5即可;
(3)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去,然后两边再同时乘8即可。
【详解】:=:
解:x=0.25×8
x=2
x=8
x-=
解:5x=0.9+1.6
5x=2.5
x=0.5
+x=
解:x=2-
x=-
x=
x=9
故答案为:x=8;x=0.5;x=9
【点睛】
本题考查解方程,熟练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来解题。
五、操作与思考。(共5分)
25、
【解析】略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28段
【解析】
27、解:42÷(1﹣) ="42÷"
=141(千米)
141×2=294(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294千米
【解析】根据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5:1,那么相同时间内货车与客车所行路程的比也是5:1,即货车行的是客车的,把客车行的路程看作单位“1”,那么42千米的对应分率是1﹣,用除法即可求出全程的一半,再求全程即可
28、(1)B(1,1),C(4,1)
(2)A′(9,8);B′(7,6);C′(10,6)
【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作平移后的图形步骤:
(1)找点-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
(2)定方向、距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3)画线-过关键点沿平移方向画出平行线;
(4)定点-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
(5)连点-连接对应点。
【详解】(1)B在1列1行,表示B(1,1),C在4列1行,表示C(4,1)。
平移后的图形如图所示:
(2)平移后A′在9列8行,B′在7列6行,C′在10列6行,用数对表示A′(9,8);B′(7,6);C′(10,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及作平移后的图形,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
29、慢车每小时行35千米
【解析】试题分析:我们用全程减去90千米就是快车和慢车4.5小时所行的路程,从而求出它们的速度和,然后再用它们的速度和乘就是慢车的速度.
解答:解:(450﹣90)÷4.5×,
=360÷4.5×,
=80×,
=35(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35千米.
点评:本题是一道简单的行程问题,考查了路程÷时间=速度,同时也运用到了和比问题的解决方法.
30、410-20=390(千克) 梨: 390÷(2+1+2)=78(千克)
桔子:78×2=156(千克) 苹果:156+20=176(千克)
答:梨有78千克,桔子有156千克,苹果有176千克。
【解析】略
31、6分钟 12分钟
【解析】把这个跑道的长度看做整体“1”,
则较快的速度为:(+)÷2=,
较慢的速度是:﹣=;
所以跑完一圈较快的需要时间:1÷=6(分钟),
较慢的跑完一圈需要时间:1÷=12(分钟),
答:各跑一圈时,较快的需要6分钟,较慢的需要12分钟.
32、1020.5千克
【分析】
首先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sh,求出稻谷的体积,然后用稻谷的体积乘每立方米稻谷的质量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
3.14×(2÷2)2×1.5××650
=3.14×1×0.5×650
=1.57×650
=1020.5(千克)
答:这堆稻谷重1020.5千克。
【点睛】
明确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