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届玉溪市江川县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一、神奇小帮手。(每题2分,共16分)
1.在横线上填上“>”“<”或“=”。
600302904________5765432 716000________72万
2.下图中∠1=30°,∠2=(______)°,∠3=(______)°。
3.加数=(______) 被减数=(______)
除数=(______) 因数=(______)
4.一辆列车每小时行260千米,可以写成(______)。
5.每个足球x元,买4个足球,李老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找回________元.
6.我县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五一”期间石山寨景区门票收入为20.06万元,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数中的“6”表示6个(__________)。
7.11个写成分数是(______),写成小数是(______)。
8.0.606千米=________米 1250克=________千克
6元5分=________元 162公顷=________平方千米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 共 20 分)
9.分数,,都是最简分数。(________)
10.在72后面添上8个0,这个数就是72亿。 (______)
11.2元零5分可以记作2.05元。(______)
12.一般三角形有三条高,而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____)
13.2a=a2 (______)
14.7.9和7.9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____)
15.计算的简便方法可以是。(______)
16.6×400与60×40的结果相同。(______)
17.小数加减时要末尾对齐.(_____)
18.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相等.(_____)
三、快乐ABC。(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9.下面各数,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 )。
A.0.01 B.4.005 C.7.090 D.50.09
20.下面的几何体从左面看,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21.分数的分子扩大为原来的2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变为( )。
A.8 B.18 C.27
22.某县教师的平均工资为4300元,该县张老师的工资( )。
A.等于4300元 B.多于4300元 C.无法确定
23.下面计算错误的是( )。
A.101×27=100×27+27 B.540÷3÷3=540÷(3×3)
C.34×199=34×200-1 D.34.8-(5.4+4.8)=34.8-4.8-5.4
四、勤奋的你来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4.口算.
51÷5.1= 60÷100= 1-0.95= 8.68–2.05=
0×68÷10= 15-1.23-0.77= 0.3×125×8= 15.02+0.8=
25.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25.17+52.68= 71.2-46.75=
26.求梯形面积。(单位:厘米)
五、操作题。(共6分)
27.看一看,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8.一根绳子,剪成两段,右边绳子的长度是左边绳子长度的3倍,右边绳子长多少厘米?
29.某商店计划运进600箱饮料。每辆车每次运15箱,用4辆车来运,那么需要多少次才运完?
30.根据三角形残留的角,判断下列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1) (2) (3)
31.爷爷的年龄比小欣的6倍还大3岁,今年爷爷57岁,今年小欣多少岁?(用方程解)
32.操作题。
(1)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顶点A、B、C的位置。
A( , ), B( , ), C( , )
(2)把三角形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4格。
(3)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画一个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的等腰梯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参考答案
一、神奇小帮手。(每题2分,共16分)
1、> <
【分析】比较整数的大小,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就先比较最高位数字,最高位数字大的数就大;最高位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后面数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由此解答。
【详解】600302904>5765432;72万=720000,所以716000<72万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大数的比较,牢记比较方法,单位不统一要先将单位换算统一后再进行比较。
2、150 30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与∠2组成一个平角,所以∠2=180°-∠1,又因为∠3与∠1是对顶角,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解答。
【详解】∠2=180°-∠1=180°-30°=150°
∠3=∠1=3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平角的定义以及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性质。
3、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差 被除数÷商 积÷另一个因数
【分析】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详解】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故答案为:和-另一个加数,减数+差,被除数÷商,积÷另一个因数。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掌握。
4、260千米/时
【分析】一辆列车每小时行260千米,可以写成260千米/时。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
【详解】一辆列车每小时行260千米,可以写成260千米/时。
故答案为:260千米/时。
【点睛】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这个的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5、200-4x
【解析】略
6、二十点零六万 0.01万
【分析】根据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据此依次解答即可。
【详解】20.06万读作:二十点零六万,这是一个两位小数,最高位是十分位,6在百分位,数中的“6”表示6个0.01万。
故答案为:二十点零六万;0.01万
【点睛】
此题考查小数的读法以及小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7、 0.11
【分析】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11个就是,将它化成小数,由于分母是100,故化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即为0.11,由此解答。
【详解】11个写成分数是,写成小数是0.1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它的分数单位;还考查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8、606 1.25 6.05 1.1
【分析】1千米=1000米,1千克=1000克,1元=100分,1平方千米=100公顷,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详解】0.606×1000=606,所以0.606千米=606米;1250÷1000=1.25,所以1250克=1.25千克;5分=0.05元,所以6元5分=6.05元;11÷100=1.1,所以11公顷=1.1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606;1.25;6.05;1.1.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 共 20 分)
9、×
【分析】最简分数,是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据此判断。
【详解】在中,3和5的公因数只有1,所以是最简分数;
在中,3和6的公因数有1和3,所以不是最简分数;
在中,3和7的公因数只有1,所以是最简分数。
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最简分数的定义,仔细观察三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关系,判断是否都符合最简分数的定义。
10、√
【解析】略
11、√
【分析】利用元和分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将5分化成元,再和2元相加得到结果即可判断正误。
【详解】2+5÷100
=2+0.05
=2.05(元)
故判断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以及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12、×
【详解】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就是以另一直角边为底的高,即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它的高,从直角顶点向斜边画垂直线段,这条线段就是以斜边为底的高,因此,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详解】2a表示a+a,a2表示a×a.
14、正确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0.1,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0.01;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解:7.9=7.90,7.9的计数单位是0.1,7.90的计数单位是0.01,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5、√
【分析】99×101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101写成100+1,然后再分别与99相乘,据此判断。
【详解】99×101
=99×(100+1)
=99×100+99×1
=9999
所以原题判断正确。
【点睛】
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详解】略
17、×
【详解】小数加减时,要小数点对齐,这样才能相同数位对齐.
18、√
【详解】略
三、快乐ABC。(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9、D
【分析】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据此读出各选项中的数,分析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0.01读作:零点零一,读出两个零;
4.005读作:四点零零五,读出两个零;
7.090读作:七点零九零,读出两个零;
50.09读作:五十点零九,读出一个零。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读法,注意小数点后的“0”有几个就读几个。
20、C
【解析】略
21、B
【解析】略
22、C
【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县教师的平均工资为4300元,该县张老师的工资有可能多于4300元,有可能少于4300元,也有可能等于4300元;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某县教师的平均工资为4300元,该县张老师的工资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
23、C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除法的性质是指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后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
减法的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详解】A.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101×27=(100+1)×27=100×27+27 ;
B. 根据除法的性质可知,540÷3÷3=540÷(3×3);
C.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34×199=34×(200-1)=34×200-34;
D. 根据减法的性质可知,34.8-(5.4+4.8)=34.8-4.8-5.4;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和减法的性质的灵活运用,需熟练掌握。
四、勤奋的你来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4、10;0.6;0.05;6.63;
0;13;300;15.82
【详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转变成整数,然后再运算.
多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时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运算,加法满十进一,减法退一当十.
含0的乘除法运算,0乘任何数结果都是0,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结果也是0.
连减运算如果可以简算,方法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25、77.85 24.45
【详解】略
26、530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18+35)×20÷2
=53×20÷2
=1060÷2
=530(平方厘米)
答:梯形的面积是530平方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计算应用。
五、操作题。(共6分)
27、
【解析】略
六、解决问题(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8、612厘米
【分析】由“右边绳子的长度是左边绳子长度的3倍,左边的绳子长204厘米”,也就是说左边的绳子长度的3倍是右边绳子的长度。
【详解】204×3=612(厘米)
答:右边绳子长612厘米。
【点睛】
本题运用整数乘法的意义进行解答,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
29、10次
【解析】略
30、 (1)180°-35°-44°=101°,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180°-65°-25°=90°(或65°+25°=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180°-73°-66°=41°,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解析】略
31、9岁
【解析】解:设今年小欣x岁.
6x+3=57
6x+3-3=57-3
6x=54
6x÷6=54÷6
x=9
答:今年小欣9岁.
32、(1)A(2,6), B(2,4), C(6,4);
(2),(3)作图如下:
【分析】(1)根据数对左边的数表示列数,右边的数表示行数,进行填空;
(2)根据旋转的特征,将三角形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C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再向右平移4格;
(3)先在方格纸上画出梯形,再根据对称轴定理,找出它的对称轴。
【详解】(1)A在第2列第6行,B在第2列第4行,C在第6列第4行,所以A是(2,6),B是(2,4),C是(6,4);
(2),(3)作图如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要注意数对左边的数字表示列数,右边的数字表示行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