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硬件维护维修教学大纲
第一章硬件
第一节、计算机基础-微型计算机概述
一、 计算机简介
(1) 什么是计算机
(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二、 计算机的发展史
(1) 计算机的诞生
(2) 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时代
(3) 计算机的性能分类
(4)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及特点
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 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四、 计算机的开/关机
(1) 安全正确的开/关机
(2) 什么是非法开/关机
(3) 非法开/关机的后果
(4) 计算机的冷/热启动
(5) 计算机的中的死机及死程序
第二节、中央处理器—CPU(1)
一、 中央处理器的简介
(1) 中央处理器的功能
(2) 中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3) 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二、 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史:
(1) 中央处理器的相关生产厂商及相关产品
(2) CPU的发展史
三、CPU 的主要性能指标
(1)主频(时钟频率)
(2)核心技术(所支持的扩展指令集)
(3)生产工艺
(4)缓冲存储器
(5)FSB前总线
第三节、中央处理器—CPU(2)
一、 CPU相关的生产技术:
(1) 超线程技术(HT)
(2) 多线程技术
(3) 中央处理器的封装技术
二、 CPU的性能对比
(1) 相同品牌的/相同主频/相同缓存(不同性能的CPU的对比)
(2) 不同厂商的CPU的对比
(3) CPU的原包/盒包/散包的区别
三、 CPU的选购
(1) 品牌(原包/盒包/散包)
(2) 主频
(3) 缓存
(4) FSB
(5) 位字节长度
(6) 单/多核心选择
(7) 价格
第四节、内部存储器
一、 存储器的简介
(1) 存储器的分类(内部存储器与外部存储器)
(2) 存储器的功能
二、 内部存储器
(1) 内部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 内部存储器的特性
(3)内疗存储器的结构:内存颗粒
PCB印刷电路板
金手指
(4)内部存储器按存储分类:静态随机存储器(ROM)
动态随机存储器(RAM)
(5)内部存储器按内存颗粒分类:SD RAM
DDR RAM
DDR2 RAM
(6) 内存的接口分类:DIMM插槽(168线、184线、240线)
三、 内部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1) 内存容量(内存容量的单位换算)
(2) 速度(单位ns)
(3) 内存的数据宽度和带宽
(4) CAS延迟时间
四、 内存的品牌及导购
(1) 内存的品牌
(2) 内存的导购
(3) 内存的鉴定
第五节、外部存储器——硬盘
一、 外部存储器
(1) 外部存储器的分类
(2) 外部存储器的特性
二、 硬盘
(1) 硬盘的特性
(2) 硬盘的工作原理
(3) 硬盘的分类:按位置分类
按接口分类
按尺寸分类
按厚度分类
(4) 硬盘的主要性能参数:主机轴转数(常见的主机轴转
数)
缓存
容量
数据传输率
(5) 硬盘的品牌厂商
(6) 硬盘的导购
第六节、光盘驱动器
一、 光盘驱动器
(1) 光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2) 光盘驱动器的特性
二、 光盘驱动器的分类
(1) 光盘驱动器按位置分类
(2) 光盘驱动器的按接口分类
(3) 光盘驱动器的按读写操作分类
(4) 光盘驱动器的按出盘口接口分类
三、 光盘驱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光驱的速度X
(2) 缓存
(3) 平均读取时间
(4) 纠错技术
(5) 减震、减噪技术
四、 光盘的分类
五、 光盘驱动器的品牌厂商及导购
第七节、软盘驱动器及移动存储设备
一、 软盘驱动器
(1) 软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2) 软盘驱动器的特性
(3) 软盘驱动器的分类
(4) 软盘的分类
(5) 软盘驱动器的品牌厂商及导购
二、 移动存储设备
(1) 闪存卡(SM、CF、MMC、SD、XD、记忆棒)
(2) 闪存
(3) 闪存卡/闪存的导购
第八节、主板(1)
一、 主板的概述
(1) 主板的功能
(2) 主板的分类:按CPU插槽的划分
按芯片组划分
主板的结构划分
二、 主板的构成
(1) 主板的主要芯片
(2) 主板中的插座:CPU插座
电源插座
(3) 主板的中插槽:AGP插槽
PCI插槽
PCI-E插槽
DIMM插槽
AMR插槽
第九节、主板(2)
一、 外部I/O接口
(1) 串行接口
(2) 并行接口
(3) USB接口
(4) 音频接口
二、 主板的其它组件
(1) BIOS芯片
(2) 跳线开/关
三、 主板的选购
(1) 主板的品牌厂商
(2) 主板导购
第十节、显卡
一、 显卡的简述
(1) 显卡的功能及概述
(2) 显卡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二、 显示卡的结构
(1) 显示芯片
(2) 显示内存
(3) RAMDAC
(4) 显示卡的BIOS
(5) 显示卡的输入/输出端口:VGA
DVI
S端
三、 显卡的主要性能参数
(1) 显示芯片(厂商)
(2) 显示内存(容量/芯片类型)
(3) 分辩率及色深
四、 显卡的导购
第十一节、扩展卡
一、 声卡
(1) 声卡的结构
(2) 声卡的工作原理
(3) 声卡的分类(位宽、声道、结构)
(4) 声卡的性能指标
(5) 声卡的外部接口
二、 视屏卡
(1) 视屏转换卡
(2) 视屏捕捉瞳
(3) 电视卡
三、 SCSI卡
四、 1394卡
五、 网卡
(1) 网卡的结构
(2) 网卡的分类:速度
接口
六、 MODEM
MODEM的分类
第十一节、显示器
一、 显示器
(1) 显示器的分类
(2) CRT与LCD的优缺点
二、 CRT
(1) CRT的分类
(2) CRT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 LCD
(1) LCD的分类:普通
宽屏
(2) LCD性能指标
四、 显卡器的选购
(1) 显示器的品牌厂商
(2) 显示器的导购技巧
第十二节、输出设备———打印机、音箱
一、 打印机
(1) 打印机的分类:针式打印机
喷墨式打印机
激光式打印机
(2) 打印机的选购
二、 音箱
(1) 音箱的分类
(2) 音箱的性能指标
(3) 音箱的选购
第十三节、输入设备
一、 键盘与鼠标
(1) 键盘的分类
(2) 鼠标的分类
(3) 键盘与鼠标的选购
二、 扫描仪
(1) 扫描仪的分类:平板式
手持式
滚筒式
工程图纸式
底片式
3D
(2) 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3) 扫描仪的导购
三、 数码相机
(1) 数码相机的分类:普及型
专业型
高级型
(2) 数码机机的技术指标
(3) 数码机机的使用
四、 摄像头
五、 手写输入系统
第十四节、计算机的组装
一、 计算机组装的准备工作
(1) 工具的使用及功能
(2) 安装思路及要点
二、 计算机的组装
第十五节、实践计算机的组装
第二章、软件
第一节、软件的简介
一、 软件的分类
二、 软件的选购
三、 操作系统的简介
四、 操作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BIOS设置
一、 BIOS简介
二、 BIOS功能
三、 COMS的简介
四、 BIOS自检铃音及意义
五、 BIOS开机自检的流程
六、 BIOS的厂商
七、 如何进入BIOS
第三节、BIOS调试
一、 BIOS开机自检说明
二、 BIOS的按键功能
三、 BIOS设置分析
(1) COMS设置
(2) 高级BIOS设置
(3) 密码设置
(4) 优化设置
(5) 其它设置
四、 不同版本的BIOS讲解
第四节、操作系统的安装——分区、格式化
一、 系统的安装途径
二、 新硬盘的使用:低级格式化
分区
高级格式化
三、 存储器的命名
第五节、文件系统
一、 什么是文件系统
二、 常见的文件系统
三、 文件系统的对单个分区的规定
四、 文件系统的所支持的操作系统
第六节、分区
一、 分区目录
二、 建立与删除分区的方法
三、 常见的分区软件
四、 如何进入分区软件
五、 实践分区的建立与删除
第七节、系统的安装——WINDOWS/XP
一、 WINDOWS/XP的安装步骤
二、 安装WINDOWS/XP
第八节、实践WINDOWS/XP的安装
第九节、驱动的安装
一、 什么是驱动程序
二、 驱动的安装流程
三、 驱动的来源
四、 驱动的安装步骤
五、 驱动的安装方法
六、 实践驱动的安装
第十节、DOS
一、 DOS的简介
二、 DOS命令的使用
(1) DIR命令
(2) CD命令
(3) MD命令
(4) RD/DEL命令
(5) COPY命令
(6) CD..命令
三、 实践练习DOS命令
第十一节、系统的安装——WINDOWS/98
一、 安装流程
二、 利用DOS命令安装WINDOWS/98
三、 安装WIN/98
四、 多系统的安装
第十三节、软件的安装
一、 软件的安装
(1) 软件的安装流程
(2) 软件的来源
(3) 注意事项
二、 常用软件的安装
第十四节、软件的实际应用(1)
一、 常用软件工具
(1) 系统软件
(2) 分区软件
(3) 驱动软件
二、 系统自带软件
(1) 还原软件
(2) 备份软件
(3) 磁盘清理软件
(4) 磁盘碎片整理软件
(5) 远程软件
(6) 计算器
(7) 录音机
第十五节、实际软件应用(2)
一、 解压软件的使用
(1) WINRAR的使用
(2) WIN-ZIP的使用
二、 系统优化软件的使用
(1) 超级魔法兔子
(2) 相关优化软件的使用
三、 驱动精灵的使用
第十六节、实际软件的应用(3)
一、 杀毒软件的使用
(1) 瑞星
(2) KV
(3) 金山毒霸
二、 磁盘修复软件
(1) EASY RECOVERY
(2) RECOVERY4
三、 加密/解密软件
四、 其它应用软件
第十七节、注册表
一、 汪册表的组成
二、 注册表与计算机关系
三、 注册表的实际应用
(1) 任务栏加文字
(2) 注册表的优化
(3) 系统选项的禁用(IE下载、文件夹选项禁用……)
四、 实践使用
第十八节、组策略
一、 组策略的组成
二、 组策略的功能
三、 如何运行组策略(运行中的相关命令)
四、 组策略的实际应用
(可执行文件禁用、注册表禁用、网络禁用)
第十九节、安全模式
一、 如何进入安全模式
二、 安全模式的功能
(1) 安全模式
(2) 带网络命令的安全模式
(3) 带DOS命令的安全模式
(4) 最后一次正确配置
(5) 正常启动
第二十节、安全模式
一、 系统还原
(1) 系统还原的功能
(2) 常见的系统还原方法
二、 还原软件的实际应用
第二十一节、超频与升级
一、 超频与升级的概念
二、 如何进行升级
三、 超频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 实践超频
第三章、维护与维修
第一节、日常计算机的维护
一、 计算机的杀手
(1) 灰尘
(2) 阳光直射
(3) 潮湿
(4) 不稳定的电压
(5) 病毒
二、 如何保养计算机
第二节、故障维修
一、 如何判断计算机的故障
二、 如何解决故障
三、 常见计算机故障
(1) 内存故障
(2) 显卡故障
(3) CPU故障
(4) 主板故障
(5) 电源故障
四、 实例故障讲解
(1) 计算机无法进入系统
(2) 计算机无法启动
(3) 计算机各类常见故障
第三节、社会实践应用
一、 如何成为一名出色IT业精英
(1) 个人素质
(2) 心理素质
(3) 社交能力
二如何增强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1) 自信
(2) 语言表达能力
(3) 能吃苦耐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