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 期 中州大学学报 年 月 东西方诗意现实主义的交汇与碰撞 论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芦丽红(上海电机学院 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芦丽红(),女,河南许昌市人,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摘要:挪威的森林 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西方文化符号,将诗意现实主义同主人公的生活意境有机联系在一起,再现了日本都市青年在彷徨和苦闷中尚存的浪漫主义自娱自乐生活精神。在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东西方诗意现实主义的交汇与碰撞,让读者既体验到了西方文学的浪漫氛围,又看到了东方文化雕刻在青年一代身上的传统印记。关键词:村上春树;诗意现实主义;
2、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学界一直倾向于认为,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是受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而完成的,考证主要来自对书中提到的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进行的对比研究,认为他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崇拜者,因为这部作品包含的美国文化元素很多。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是,这部作品的叙事虽深受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但它在艺术风格上同样受欧洲浪漫主义特别是德国诗意浪漫主义(后来发展为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这在作品中很多地方都能观察到。在 挪威的森林 中,它们是怎样共同影响村上春树的创作的?目前少见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过讨论。一 挪威的森林 里,有四位男性人
3、物,分别是渡边、木月、“敢死队”和永泽;还有四位女性人物:直子、绿子、玲子和初美,这些人物代表了 世纪 年代日本不同个性的青年男女。虽说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但对生活的态度迥然不同,有的是把玩自我,如渡边;有的是个性张扬,如绿子;有的玩世不恭,如永泽;有的与世隔绝,极度封闭自己,如直子;而非学生身份的玲子则是逆来顺受、服从天命的弱女子。小说表面反映的是他们放任自我的生存意识,但深层却是日本青年在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中的孤独和无助。正因为渡边心中对此现状不满,有着挥之不去的压抑感,使得他把大学看作只是消遣的场所,觉得大学教育“毫无意义”,甚至把大学看作是“集训,训练自己对无聊的忍耐力”的地方。因
4、此他不愿随波逐流,而是极力在逃避现实中放逐自我。在生活中,渡边一反日本传统社会道德,不断放纵自己,他先后同他认为是贴心好友的几位女性都发生过性关系,其中他所倾注的情感以直子为最多,但他并不因此感到蒙羞。实际上,直子是他最亲密朋友木月的女友,两人因一直摆脱不掉的孤独和抑郁缠身,最后木月自杀在自家车库里,直子选择在精神疗养院阿美寮深处的森林里上吊。直子身心的分离,也造就了她性格的双重性,对于她来说,爱木月是一回事,和渡边保持特殊关系则是另一回事。初美则结婚两年后在德国自杀。整部小说是以近乎悲情但又具有一定诗意的残局收尾。因为春上春树认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他对生死观的这
5、种反转理解,同西方神学所宣扬的“天堂才是本质和永恒的,而生则是对于死的短暂背离”这一信条恰好是矛盾的,因为诗意现实主义文学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质不同在于,前者恰恰是对未来生活抱着希望。小说结尾处,同样患病在阿美寮治疗八年的玲子最终战胜抑郁,走出这家精神疗养院,重新回归社会,就说明了这一点。二 挪威的森林 是村上春树在南欧希腊的米克若斯岛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动笔的,一年后封笔于罗马。之前他曾写过 海边的卡夫卡,涉及的也是在现实中对生死自然法则的感悟。谈及 挪威的森林,他说:“至于远离日本对(创作)这部小说有何影响,我无法判断。既似乎觉得有某种影响,又似乎无任何影响。”实际上,熟悉欧洲文学题材的人
6、几乎都能看得出来,除去宗教隐喻和教诲,这部小说受德国诗意浪漫主义及诗意现实主义影响的痕迹很重,是东西方诗意现实主义文学的混合体。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田园情结的描写,可以说很多地方同 世纪德国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施笃姆的作品相似。例如,他回忆 年前和直子相识后,在草地上两人散步时的意境:“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翠,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紧贴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壁。”之后的一年五月中旬,他在四谷车站和直子下车步行前往城里时,对天气的观察:“低垂的阴沉沉的雨云,也似乎被南来风一扫而光似无影无踪了,鲜绿鲜绿的樱树叶随风摇曳,在阳光下闪闪烁烁,太
7、阳光已透出初夏的气息。”再看施笃姆的作品 茵梦湖,主人公莱茵哈德去探望青梅竹马的恋人伊丽莎白时,对湖岸周边环境的描述:“坡前长着一些树梢差点跟坡顶一般高的百年老橡树,越过树梢再往前看,便是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脚下远远地躺着一片湖水,宁静、湛蓝,四周几乎全让阳光朗照的绿树包围着。树林只在一个地 方 留 着 豁 口,展 现 出 背 后 远 远 的 一 带 青山。”这样的诗意描写是对伊丽莎白阳光、文静、性格温柔的陪衬。在施笃姆的 白衣骑士 中,他则将自然景色点缀入主人公霍克和艾尔凯日常生活的浪漫之中,“夜空中繁星闪烁,沼泽地里一派宁静。从东方刮来的阵阵夜风,仍夹带着料峭寒意。可两人慢慢走着仿佛春天突
8、然已经来临”。“这些富有诗情的田园景色描写和对人心理的刻画犹如纯净的甘泉,会不知不觉渗入读者的心田中,跟着他们进入主人公所在的时空。”诗意现实主义的特征是什么?按照德国文艺理论家的观点,不是去探究人性变异的原因,而是尽力发掘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因为“即使在极其贫乏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个个富于诗意的瞬间,作家就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瞬间上,从而再现平庸社会现象中某个诗意的方面”。在这种创作理念影响下,村上春树对其笔下的田园意境和人物心理也进行了大量诗化处理,甚至不少悲情的场面也用诗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渡边前往阿美寮探视生病的直子时,看到里面的“杉树简直像原始森林一般拔地而起,遮天蔽日,将万物笼罩在
9、幽暗的阴影之中”。这种描述,既展现了直子在阴暗环境中孤单无助的自我救赎,又从侧面暗示了渡边精神上的压抑。追溯德国诗意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分不开。早期浪漫主义喜欢涉猎“幻想、伤感和渴望的题材”,创作主旨在于赞美与世隔绝的宁静和夜生活。被称为“死亡诗人”诺瓦利斯的超验作品 夜之颂 和蒂克的童话 金发艾克贝尔特 都是这方面的名作。但这种远离社会现实、寻求世外桃源、盼望回归中世纪的潮流,到了 世纪中后期,随着德国工业化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加剧,逐步走向了末路,取而代之的是浪漫主义作家不再把对生活的观察凝聚在幻想、伤感及夜的题材上,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内沉思,而是纷纷走出去接近生活。他们热衷于
10、到乡下采集民谣,搜集民间故事,观察和体验普通人生活,回归自然,借以慰藉自己空虚的心灵。这种新潮流,后来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这部小说,很多地方采用了相似于施笃姆的诗意表达手法。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他没有将目光放在循规蹈矩的青年人身上,也没有放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上,更没有把描写对象锁定在有社会影响力的阶层和大人物身上,而是把目光定格在都市的四对年轻小人物平凡的生活上。即使渡边和直子看似非正常的情爱交往,村上也在极力把其中的诗意场景挖掘出来呈现给读者,运用抒情方式来释放自己对往事的眷恋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把这部小说称之为东方的悲情诗意现实主义小说,一点也不为过。三 挪威的森林 故
11、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有着极大的文化含量,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大量并存、相互混杂是这部小说最显著的特征”。除去诗意抒情外,小说表现了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潮流冲击的背景。那一代青年反战、任性、无所顾忌,同时生活也很颓废。除此之外,主人公渡边既受西欧青年反对越战思潮的影响,也深受西方性解放运动的冲击,使得他身上带有不少既反传统又反时代的双重人格特征,强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日本融合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因都是同龄人,又具有相同价值观,主人公渡边陷入几个年轻人之间混乱的性关系不足为奇,在他看来这些行为是极其自然的。这种对性伙伴不专一的态度,从表面看同那一代西方同龄人的行为颇
12、为相像,但仔细观察,还是有某些区别的。西方性解放运动赋予了青年人自由选择非婚姻关系性爱伴侣的权利,但一般很少存在几个朋友共选一个性伙伴的现象,而他们之间却不忌讳这一点,有着各种道貌岸然的说辞去粉饰自己。混乱的性爱关系固然是深受西方性自由和性解放的影响,但从几个女性心灵深处复杂的感受中多少还是能看出些日本妇女在现实社会中地位依然低下的影子,初美在德国割腕自杀就多少反映了她内心对这种现实的不满。日本学者山根由美惠甚至认为,渡边同直子、绿子的三角性关系,也是直子自杀的原因之一,是他对绿子的爱将直子逼到了自杀的境地,成了原罪。性解放在欧美国家民众眼里也许是正常的,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的思维从愚钝
13、到理性的发展过程中,打破传统思想禁锢所必然出现的现象。但在重视礼义廉耻的东方儒教文化圈的日本社会发生这种事,却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因此村上春树在描写这几个人的混乱关系时,并没有把它视作淫乱,而是极力从背后挖掘那些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四在 挪威的森林 中,渡边并没有去追逐豪华奢侈的生活,他的日常生活费用基本上靠打工挣来,过的是一种随遇而安且又自我放纵的日子,他追求的是自我精神解放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渡边既有脱离社会的一面,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小的人事圈子内,同时又有紧紧拥抱社会的一面,如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准点去上课,遵纪守法。即便他和几位女性朋友关系相处比较随意,但基本上还是建立在已经发
14、展起来的相互好感基础上。这种二元悖论造就了渡边的双重人格,他一方面追求音乐,喜爱文学,研究自己所喜欢的学问如西方戏剧史和德语等,在大众面前显示出时尚青年的形象;另一方面,他身上又有特定的反社会特质,如对学校升旗时的态度。原本奏国歌、升国旗仪式在各国都十分庄重,国旗在国歌奏响那一刻起顺着旗杆徐徐上升,代表了国家主权尊严和荣耀,而在他眼里学校升旗时国旗却是“一蹿一蹿地向上爬去”。但这样“故弄玄虚的升旗仪式也并非毫无用处”,因为 君之代 国歌声可以代替闹钟,唤醒他的室友“敢死队”从沉睡中按时醒来,在他看来,严肃的升旗和奏国歌仪式的作用大体也就如此了。他这样看待学校的升旗仪式,固然心中有反战思想,但玩
15、世不恭的态度也显而易见。而永泽一方面在语言和衣着上都有着令人赞叹的高贵气质,一方面又是个无可救药的世间俗物,他那颗心同时又在阴暗的泥沼中孤独地挣扎。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这种反传统、反社会倾向,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主流社会的背叛,反映的是日本社会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青年人理想的缺失、内心的迷惘和处世的孤独,这一点也同欧美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青年人在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思想状况大体是相同的。从严格意义上讲,日本文化自明治维新开始已在逐步脱离儒学文化圈,到了现代这一过程被加速,如汉字使用数量的不断减少,大量欧美国家外来语源源不断地被借入日本语言中。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可以说除了礼仪文化外,在许多方面日本基本上已
16、摆脱了儒学文化的影响,尽管老一代人身上还保存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日本青年人对生活的认知和行为,也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青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他们更早地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五 挪威的森林 中,几个年轻人对物质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抱怨和过高要求,他们所抱怨的只是社会不重视他们,把他们看作另类,如校方请来平息学潮的机动队就一直对木月没有什么好印象,从而也激起他对社会更加反叛的心理,以至于他自杀身亡后,并没引起警察过多关注,只是前来简单查看一下现场了事。那么,生活中美的标准是什么?车尔尼雪夫斯基在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中讲:“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
17、活,那就是美的。”换句话可以这样解读,人世百态中凡符合自己愿望的生活就具有美的特定含义,“这同黑格尔 美的概念 只是绝对精神活动的结果这一唯心主义观点恰恰相反”。小说中的几个年轻人,在已经富裕起来的日本社会中很好地生存是没有问题的,他们随便找一个要求技能不高的工作便可以做到衣食无忧。依托着现代社会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他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在追求着自我精神的解放,对这种生活方式他们是感到满意的,尽管其中精神快乐是以自我封闭、自我陶醉和反传统的消极形式表现出来的,也乐此不疲,他们认为的生活之美也许就在于此。但是,这里不得不补充一句,渡边和身边的几个年轻人之所以对生活采取这样一种逃离社会的消
18、极态度,家庭关爱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诱因。小说中真正出现的学生家长只有绿子的父亲,而且还是躺在医院病房里奄奄一息,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直子虽说还有一个姐姐在世,但也是抑郁症患者。永泽的父亲倒是位正常人,并且非常富有,拥有一家医院,但并不怎么关心儿子的成长,也只是把他往私立大学一送了事,从不来看望他。这后两者的身影都没怎么在作品中现身,而是被作者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了。永泽脱离社会,缺乏家庭关爱的游戏人生,在外人看来是消极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堕落的,但在他的眼里,却符合那一时代的生活潮流,达到了他所追求的否定自我、到达彼岸的精神解放目标。人活着追求享乐,是他奉行的行为准则,因为在他看来,其中也包含了美的
19、内涵。六 挪威的森林 的叙事,处处表现着对日本传统小说文本的叛逆,大量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这同施笃姆的诗意现实主义作品描写极为相仿。叙事采用倒叙手法,内容按照时间节点顺序展开,不太强求文体篇章布局和句子规范。书中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简洁而明快,很少有晦涩难懂之处,读起来不让人感到压抑。特别是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情趣和施笃姆作品有相似之处,有让读者在黑暗中突然看见了明媚阳光的感觉。村上春树创作这部小说的思路是什么?他接受采访时说,一是“用彻底写实主义文体进行创作”,主要体现在几个年轻人的交往细节上,特别是用私人之间聊天、唱歌、打电话和性爱的直白描写等方式诉说自己的苦闷,并试图用自我救赎的方式解脱自己;
20、二是“彻底直面性和死亡的本质”,写出后现代社会的青年人内心对性爱观念和死亡的认识,不必再对此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三是弥补 且听风吟 这部作品在描写情爱情节时,因“过于羞涩的表达而造成的缺憾”。挪威的森林 描写的虽说只是几个年轻人普通的都市世俗生活,但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点滴生活小事中,作者暗示了日本社会存在的问题,并用细腻的笔调将青年人对生活认知的心理轨迹表现出来。尽管故事结局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村上春树用诗意手法又表现得不那么悲怆,这是读者容易接受的。施笃姆早期的作品都在回避当时的社会矛盾,只突出平常生活中某个富有诗意的瞬间,因此他的作品多以家庭、乡村青年人情感为题材,缺乏现实主义的批判
21、力度,曾被评为“带有毕德麦耶派的特征,没有摆脱多愁善感的宿命论和情感宣泄的影响”。直到后期他的作品才改变了这一倾向,用现实主义的批判目光审视当时德国社会的矛盾。这一转变在 白衣骑士 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如他描写与飓风代表的保守势力搏斗的场景,“唯有一道高过一道的浪峰,一条深似一条的波谷,争先恐后,前推后拥,向着夜空叫嚣,向着陆地猛冲!浪峰的尖头戴着白色的王冠,身体发出千百种怪声,恰似世间的野兽全在一起齐声嗥叫”,这里浪峰尖头上的白色王冠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保守势力,而那些千奇百怪的嗥叫声则是旧势力的代表。挪威的森林 的语言风格与 茵梦湖 有相似之处,叙事又类似 白马骑士,既具有大量诗意浪漫主义氛围,
22、又有现实主义批判特征。虽然它以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坐标,寻找隐藏于表面经济繁荣之下的日本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直子、木月和初美相继厌世自杀,对中国今天的青年人遇到此类问题时如何解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这部小说中呈现的自然生态和生活细节美结合的诗意文体,又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清新感受,因此也可以将它视作诗意悲情现实主义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再现。需要提及的是,挪威的森林 大量使用西方文化符号,如渡边爱听西方音乐,喜欢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学习西方文学理论课程,日常生活喜欢照搬西方人的模式等,这些西方元素反映出日本年轻一代的精神追求,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创造了土壤,如学者王向远所分
23、析的那样:“除了有日本社会自身的发展逻辑外,战后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大量输入和影响也是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必要条件。”如果说美国文化为这部作品提供的是后现代主义生活元素,那么德国诗意现实主义提供的却是大量描写元素,村上春树将二者融合而成的这部独特小说文本,为东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新的营养成分。参考文献: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特奥多尔施笃姆 茵梦湖 杨武能,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皇甫宜均 诗意现实主义的感性体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芦力军 先验哲学的超验意境 世界哲学,()吴雨平 村上春树: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 外国文学研究,()车尔尼雪夫斯基
24、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周扬,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皇甫宜均 德国诗意现实主义的悲情倾诉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卡尔海因茨韦斯特 德国文学简史 吴涵志,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向远 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责任编辑刘海燕)(,):,:;(上接第 页)朱兆斌 恶的辩证法与政治寓言:金阁寺 的意蕴结构探析 名作欣赏,():尼采 善恶的彼岸 朱泱,译 北京:团结出版社,:敖爽 小说 金阁寺 中的“大他者”:以“沟口”的人物言行为中心 南京:南京大学,武谢丽 金阁寺 沟口内心世界的冲突与重塑 戏剧之家,():朱兆斌 恶的辩证法与政治寓言:金阁寺 的意蕴结构探析 名作欣赏,():吴义勤 历史、暴力与诗的必要性:邓一光 人,或所有的士兵 论 小说评论,():周子琰 冲破“日神”之“阁”的“酒神”之“火”:读 金阁寺 青年文学家,():(责任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