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甲型肝炎病毒,1,2,乙型肝炎病毒,其它肝炎病毒,3,石河子卫生学校 潘晓军,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第,3,节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有,5,种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这些病毒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均引起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传播较广,对健康危害较大。其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常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与肝癌相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考点,:肝炎病毒的分型,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一、甲型肝炎病毒(,HAV,),(一)生物学特性,病毒呈球形,无包膜,为单股,RNA,型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对温度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条件下,25,可保持,传染性,1,个月。加热,100,5min,或常用消毒剂(乙醇,、石炭酸、漂白粉、甲,醛等)处理,可将其灭活。,图,7-7,甲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返回到,本节目录,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考点,:甲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传染源主要是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病毒通常由病人粪便排出体外,通过被污染的手、水、食物、食具等传染,严重时会引起甲型肝炎流行。,5,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病毒经消化道侵入,引起肝炎。,临床表现以无黄疸型多见,患者出现,发热、疲乏、食欲下降、肝脏肿大、肝区压痛及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黃疸,无慢性病例或慢性病毒携带者。,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机体均可产生抗体,血中抗,HAV,的,IgM,、,IgG,及局部的,SIgA,均可阻止,HAV,的再感染,免疫力持久,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消灭病毒、控制,HAV,感染中亦有重要作用。,考点,:甲肝免疫性的具体内容,6,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HAV,,是诊断,HAV,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为防止甲型肝炎的发生和流行,应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饭前、便后洗手。病人排泄物、食具等应认真消毒。,特异性预防使用的疫苗有甲肝减毒活疫苗、纯化灭活疫苗两种。对甲肝病毒易感者,年龄在,1,周岁以上的儿童、成人均应接种。,考点,:甲肝防治的具体内容,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都是毛蚶惹的祸?!,1988,年初,上海市暴发了甲肝大流行,患者,出现发热、呕吐、厌食、乏力,脸色发黄等症状,,病人不停地涌向医院,最后工厂和学校都摆满了病床,这场传染病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30,余万,死亡,31,人。卫生防疫部门通过临床调查发现,,85%,的甲肝病人在发病前都曾食用过毛蚶(,见图,7-8,)。为了证实毛蚶的致病性,卫生科研人员赶赴毛蚶的原产地江苏启东。很快,他们在毛蚶体内找到了甲肝病毒,证实了毛蚶就是甲肝流行的罪魁祸首。,知 识,链 接,8,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那一年,启东海区环境受到了大量人畜粪便的污染,吸附力强的毛蚶将甲肝病毒聚集在体内,而上海人生食毛蚶的习惯更是让病毒轻而易举地进入消化道。再加之当时上海城区的居住环境较为拥挤,使病毒的传播更为快速。,图,7-8,贝类毛蚶,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二、乙型肝炎病毒(,HBV,),(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由双层衣壳和核心组成,,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含,HBsAg,。核心内含核心蛋白(即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具有感染性,,是完整的,HBV,颗粒。,(,见图,7,9,、图,7-10,),考点,:乙肝病毒具体的形态结构,返回到,本节目录,10,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图,7-9,乙型肝炎病毒三种颗粒电镜图,图,7-10,乙型肝炎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2,)小球形颗粒:成分是,HBsAg,,是由,HBV,在肝细胞内复制时过剩的,HBsAg,装配而成,无感染性。,(,3,)管状颗粒:是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成分与小球形颗粒相同。,1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2.,抗原组成及产生的相应抗体,(,1,)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HBsAg,常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检出,能刺激机体产生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2,)核心抗原(,HBcAg,)和抗体(抗,-HBc,):,HBcAg,主要存在于受染的肝细胞核内,血液中无游离的,HBcAg,,临床上不易检出。抗,-HBc,为非保护性抗体。,(,3,),e,抗原(,HBeAg,)和抗体(抗,-HBe,):,HBeAg,游离于血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聚合酶的消长基本一致,故该抗原的检出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传染性强的一个指标。抗,-HBe,对,HBV,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3.,抵抗力,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干燥、紫外线、,70%,乙醇等均有耐受性,,602h,不被破坏。但煮沸,10010min,、高压蒸汽灭菌法、,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均可使,HBV,灭活。,1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潜伏期较长(,60,160,天),在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都有传染性。,考点,: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1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2.,传播途径主要有,(,1,)血源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因输入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品;污染的医疗器械通过注射、牙科手术、内窥镜检查、纹身等途径传播。,(,2,)性接触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血及唾液中均可含有病毒,,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体内。,(,3,)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人群中约有,1/3,1/2,携带者来自母婴传播。,母体若为,HBV,携带者,孕期可经血流致胎儿宫内感染、分娩时可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哺乳也可感染婴儿。故乙型肝炎可表现为以母体为核心的家庭聚集倾向。,15,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3.,致病机制与免疫,HB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增殖,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以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少数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HBV,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不是因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直接损害靶细胞,很可能是因机体对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引起了病理性的免疫损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部分受染者体内可产生,抗,-HBs,,为中和抗体,对机体有重要保护作用,主要清除细胞外的病毒,可使机体免受,HBV,的再感染。,16,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三)微生物学检查,1.HBV,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主要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简称“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方能做出明确诊断(见,表,7-4,),1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表,7-4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分析,HBV,感染者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或慢性肝炎(“小三阳”),/,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或接种过乙肝疫苗,有免疫力,考点,:“,HBV,两对半“检测分析结果,18,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2.,血清,HBV-DNA,检测,常用,PCR,(聚合酶链反应,,DNA,片段扩增技术)或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检测。,HBV-DNA,阳性表明血清中存在完整,HBV,颗粒,,HBV,正在复制,传染性强。,1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小李来自偏远农村,城里一家公司录用了他。小李按公司要求在医院进行体检,乙肝抗原抗体(两对半)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工作之后小李很快与公司的女青年小王恋爱结婚。婚后不久,小李参加义务献血,被告知血液检验不合格,体内有乙肝病毒。小李后来得知妻子小王及其父母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血站对小李的检验结果:,1,HBsAg,:,2,HBsAb,:,3,HBeAg,:,4,HBeAb,:,5,HBcAb,:,案例,20,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1.,根据检验结果,小李目前处于乙肝感染的何种状态?(提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2.,小李体内的乙肝病毒可能是从何种途径感染的?,3.,能根据血站的检验结果认定小李是乙肝患者吗?还应进一步做哪项检查?,4.,小王对乙肝病毒易感的原因是什么?,思考题,2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四)防治原则,1.,控制传播,(,1,)切断血源传播途径 (,2,)倡导婚前健康检查,(,3,)切断母婴传播,2.,人工自动免疫,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3.,人工被动免疫,注射含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HBIg,),用于紧急预防和阻断母婴传播。,4.,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药物和调节免疫药物的联合治疗。抗病毒药物中比较肯定有一定疗效的有干扰素、拉米夫定、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考点,:乙肝常用防治方法,2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三、其它肝炎病毒,其它几种肝炎病毒相对甲肝、乙肝病毒比较少见,将此类肝炎病毒归于,表,7-5,返回到,本节目录,2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比较项目,HAV,HBV,HCV,HDV,HEV,发现,/,命名年代,1973,1963,1989,1977,1989,核酸类型,RNA,DNA,RNA,RNA,RNA,传播途径,粪,-,口,血源、垂直,血源,血源、垂直,粪,-,口,无症状携带者,罕见,多见,多见,多见,罕见,慢性肝炎,肝癌,疫苗,有,有,无,无,无,表,7-5,各种肝炎病毒的重要特性,2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3,节 肝炎病毒,第,7,章,小,结,肝炎病毒是一组嗜肝性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病毒性肝炎。现已发现的肝炎病毒有五种。,HAV,与,HEV,为,RNA,病毒,均由消化道传播,引起的肝炎多为急性肝炎。,HBV,为,DNA,病毒,主要经血液、性行为、母婴垂直等进行传播,所致疾病为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或无症状携带者,少数患者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具有诊断意义。,HCV,为,RNA,病毒,其传播途径、致病性和,HBV,相似。,HDV,是一种缺陷病毒,依赖于,HBV,才能复制,因此其致病必须同时或先有,HVB,的感染,病情比单纯感染,HBV,的患者严重。,返回到,本节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