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推拿治疗伤食型婴幼儿泄泻,1,、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2,、全国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3,、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4,、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5,、河北省中医癫痫病学会副主任委员。,6,、河北省中医内病外治疗法学会副主任委员。,7,、河北省、石家庄市医疗鉴定专家库专家,8,、河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9,、河北省中医高徒指导老师,10,、国家劳动人事部职业技能,河北省省、市刮痧执业医师考评员。,小儿 推拿疗法简介,我院从,81,年开始开展小儿推拿工作,近,30,年历史,,治疗婴幼儿泄泻小儿约,2,万多例,先后公开发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论文数篇,公开出版著作,2,部,内部出版一部,而且在河北电视台多次讲座,先后在石家庄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青岛电视台转播,,90,年此讲座项目获得全国电视教育三等奖,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推广和发扬推拿疗法,多年来利用教学传授予中医学院的学生、社会办学学生、专科医师、全科医师等,今年,4,月,18,日,5,月,16,日河北省进行了培训,有,1200,人参加,分,4,个班进行,使这种方法得到继承和发扬,以此来推广一种无痛苦又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来奉献于广大患儿,为祖国的花朵献一份爱心。目前大都是一胎化的家庭,家长都愿意找到一种不用药物,又无副作用的方法,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在,30,年来的推拿基础上,将其立项于国家科研课题,,2007,年鉴定列入国家推广计划。,前言,一、伤食型婴幼儿泄泻概念,婴幼儿泄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是两岁以下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其原因多由饮食不当,如突然改变饮食,饮食过饱,或先天脾胃不足,运化功能失调所致。正如,幼幼集成,所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和污下降而泄泻作矣”。,二、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作用机理,(,1,)中医认为:小儿推拿属于外治疗法范畴,它是通过手法作用于机体以达到预防、治疗和保健功效的一门学科。,通过推拿,使人体经络得以疏通,阴阳得以相对平衡,营卫调和,气血周流如常,脾胃和泄泻自止。,推拿手法作为这一学科的核心内容,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其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手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也成为推拿学发展中的一个研究主体。,手法操作过程是推拿基本技能的临床应用,虽然因人因病,因部位及流派的不同而复杂多变,但仍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柔刚相推而发生变化”,,同样也存在着刚柔的相互转变,而特别注重,“柔和为实”,“柔刚相济,柔中透刚”,“柔和当先,刚透其中”,这都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手法力量调节的恰当概括,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更是阐明了单个手法具体操作时柔刚辨证运用。并做到,手法的运力应轻柔而扎实,刚强而灵巧,手下无空的感觉。,我们所选,11,个穴位,其,八卦穴,具有通达上下,调节气机的功效,,胃穴,主以和胃消食止泻为主,为伤食型治疗要穴;,补脾、足三里,穴以健脾益气,运化水湿,以解泄泻之源,为治本之法;,补大肠,以固肠涩便建功;,运土入水、利小便,起分清降浊,利小便实大便之意;,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推上承山,揉止泻灵,有升提止泻之效。,(,2,)现代医学机理,:,实践证明推拿对消化道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尤其是,对患儿血清胃泌素有直接影响,。,对胃肠蠕动起调整作用,;应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穴位,可以使胃肠蠕动减慢或加快。故对泄泻伤食者有较好疗效。,推拿的作用机理是借助于多种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后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温调节来调整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的机能,使人体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从而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尤其是伤食型泄泻在儿科最常见,推拿效果也最好。,三、特色和创新点,:,(,1,)推拿治疗小儿伤食型婴幼儿泄泻临床观察具有确切疗效,本项研究是在规范手法,特定穴位进行设计,研究,,具有依从性,可靠性。,(,2,)应用推拿,补虚泻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传至于体内的循经治病法。,(,3,)手法简单,穴位少,疗程短,易于掌握,易于推广。,(,4,)解决小儿喂药难和药物副作用的问题,深受广大患儿欢迎。,(,5,)在传统推拿的基础上,经自己的临床实践拟订了,伤食型常用穴位、规范手法和特定穴位,。每个患儿总的推拿时间和每个穴位的推拿时间,使多中心统一。,(,6,)本治法,疗程短,速度统一,次数统一,力度统一的方法,,排除了传统疗法各行其道无依从性的弊病。便于推广使用。,四、推广应用前景,未来前景和两个效益,泄泻是婴幼儿常见消化道疾病,其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有些西药虽然见效快,但副作用大,家长不乐意接受,中成药疗效不满意,中药虽有较好疗效,但小儿服汤药难度很大,切给家长增加了负担,所以开展小儿和小儿家长乐意接受的治疗方法是大有前途的,本法使用方便,且疗程短,一般,3,次治愈,有的,1,2,次治愈,切无任何副作用,如此法广泛开展,会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拿疗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内病外治法,也是自然疗法的一种。此法,简便易学,又无成本,无论目前或将来,国内、国际、国营单位还是私营诊所或社区都有较好的发展势头,而且容易被广大患儿和家长接受。,五、婴幼儿泄泻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1,、,儿科学,六版教材:杨锡强、易著文主编,2005,年,1,月,48,次印刷,。,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化验检查有脂肪球。,2,、诊断依据,(中药新药指导原则):,(,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黄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湿邪的病史。,(,3,)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1995,01,01,实施,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ZY/T001.9-001.994,)及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制订,伤食型,:主症: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有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六、适应证,:,3,岁以内的婴幼儿,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小儿,托儿所或幼儿园小儿比较密集又属集体就餐的人群较多。中医诊断属,伤食型,,西医属,单纯性腹泻或称消化不良性腹泻,,秋季腹泻等无明显脱水或轻、中度脱水者,,大便稀烂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一日,3,5,次或,10,次左右,便前腹痛哭闹,不思饮食,腹胀拒按,嗳气或呕吐,大便气味酸臭,夜寐欠安,舌淡红,苔厚腻或白厚。,七、禁忌症,1,、临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痢疾、急性阑尾炎,黄疸型肝炎引起的腹泻,幼儿急疹引起的腹泻,以及全身性疾病、霍乱,中毒、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腹泻不主张推拿。,2,、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患有其他正在用药治疗影响试验药物观察的腹泻以外的疾病。,(,3,)过敏体质对本法过敏者。,(,4,)由于剧烈腹泻致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而加用其他治法者。,(,5,)合并血液病如严重皮肤出血性紫癜,。,伤食型腹泻常用推拿手法,一、推法,所谓推法,即用手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向前作直线型推动的方法叫推法。,推法又分,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一)直推法,:,掌推法、拇指直推法、食指和中指直推法、食中指并拢直推法,,,我们以患儿左手为例(以下同),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用右手大拇指或食、中单指或食中指并拢的掌面,在选定的穴位上做直线推动称为直推法。,直推法,又分为,补推法、泻推法、平补平泻法。,补法,-,向心性推,(既由指端推向指根)。,泻法,-,离心性推,(既由指根推向指端)。,平补平泻法,-,来回推动,(既从指根推向指端,再从指端推向指根反复推,),。,治疗作用,由于推的方向不同,治疗作用亦不同。,总的来说,一般,向心性为补法,应用于虚证,离心性为泻法应用于实证,来回推为平补平泻,应用于虚中夹实证,,推法多用线形穴位,如大肠穴、肺穴等。,掌直推法,掌直推法,拇指直推法,拇指直推法,食中指并拢直推法,食中指直推法,单指直推法,(二)旋推法,做一个弧形或环形推动称为旋推法。也就是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面或食中指指腹面作弧形或环形推动,如此反复操作为运法。,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此法多用于弧形或环形穴位。,旋推法,(三),分推法,医者用两手拇指桡侧在选定的穴位,由中间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推法。,如分手阴阳,腹阴阳。,此法多用于点、面形穴位。,分法,分推法,(四)合推法,由穴位的两侧向穴位中心合推为合推法。,如合推阴阳等。,此法多用于点、面形穴位。,合推法,二、揉法,以指腹面或掌根部按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称为揉法,顺时针为顺揉,逆时针为逆揉。,揉法的作用:一般,顺时针为补法,,,逆时针为泻法,来回揉为平补平泻。,此法多用于点、面形穴位。,揉法手法:又分单指揉法,食中指并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一)中指揉法,中指顺时针揉法,(二)拇指揉法,拇指顺时针揉法,(三)三指并揉法,三指顺时针并揉法,(四),食中指揉法,食中指顺时针揉法,(五)掌根揉法,掌跟顺时针揉法,三、运法,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面或食中指指腹面作弧形或环形推动为运法,类似旋推法,如运土入水,运八卦等。,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此法多用于弧形或环形穴位。,运法,运法,捏积法有两种方法,无论那一种开始均要按以下方法做。,1,、医者用右手中指压住大椎穴,食指和无名指压住脊柱旁开,1.5,寸的两行腧穴(既膀胱经腧穴),向下擦至龟尾穴,连擦,3,遍。,2,、医生用两手食指和拇指相互作用捏住皮肤从尾骨开始向大椎捏,连续三遍。,3,、第四遍用前述方法捏两下向上提一下,到膏肓穴,连续六遍加上前三遍共,9,遍。,四、捏积法,4,、用分推法,从命门穴向肾腧穴分推,20,遍,5,、用两手拇指的指端从大椎穴旁开,1.5,寸的两行腧穴由风门穴向下依序压至脾腧穴,每个穴位约压,20,秒,连压,5,遍。,此法一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第一种手法:,是用拇指的指端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也就是用拇、食、中三指夹住皮肤同时捏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同样用右手食中无名指从大椎穴往下擦至尾骨,3,遍,然后照下法做。,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手背面顶住皮肤,拇指端前按,食指上顶,既拇、食指捏住皮肤由尾骨向上捏至大椎。,捏脊法,-2,捏脊法第二种,伤食型婴幼儿泄泻推拿顺序与常用穴位和推拿手法,1,、顺运八卦,150,次。,2,、清胃,300,次。,3,、补脾,300,次。,4,、补大肠,300,次,,5,、运土入水,100,次。,6,、利小便,200,次,,7,、顺揉长强,200,次。,8,、推上七节骨,500,次。,9,、揉足三里,200,次。,10,、推上承山,100,次,,11,、推揉止泻灵,200,次。,1,、器械准备:,推拿扶手椅一把或其他座椅均可,板凳一个或床,滑石粉适量。,2,、患儿姿势:,患儿端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床上,两岁以内的小儿由家长怀抱,尽量使其患儿舒服,或在患儿睡眠中操作。如患儿在操作中哭闹时可通过玩具或讲故事以解除患儿的紧张情绪,也可通过喂水或喂奶使患儿保持安静。,3,、医生姿势:,医生要坐在患儿对面或侧面,冬天在操作前要把自己的手搓热,然后施术,夏天要注意手保持干燥柔滑。,一、准备,介质既起滑润作用的业务或其他物质,其目的是防止损伤患儿皮肤。,1,、滑石粉:滑石粉有润滑作用,一般常在冬夏季应用。,2,、生姜汁,:,把生姜捣烂如泥,放入器皿中,蘸其汁使用。生姜汁临床较常用,尤其是小儿推拿用的更多,因为小儿皮肤柔嫩,姜汁柔滑,不易擦破皮肤。同时姜汁有温热发散之功效,有助于驱散外邪,尤其是对风寒感冒,或腹部着凉的患儿更好。当姜汁不易保存时,可将生姜切碎倒入酒精,浸出姜液使用。,二、推拿介质,3,、刨花水:将木质刨花浸泡于水中一周,取其浸出的汁作为介质。刨花水十分滑润,故可用于小儿推拿。,4,、鸡蛋清:把鸡蛋打一个小洞,取其蛋清使用。另外,亦可把鸡蛋清与白面和成面团,医者手执面团在小儿的胸、腹、背部作搓摩运动。这是治疗小儿感冒、食积等疾患时常用的方法,。,常用穴位,1,、八卦穴,位置:,在手掌面手心内劳宫的周围,共分八个方,-,位,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南为离,北为坎,东为震、西为兑,西北为乾,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南为坤。,功能:,调畅气机、宽胸利膈、通达上下。,主治:,宿食停滞、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咳嗽、胸闷、腹胀等。,手法:,,医者用左手握住患儿左手,使患儿掌心向上,医生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沿患儿手心周围环形推运。顺时针为顺运,即从小指侧向拇指侧推,逆时针为逆运,即从拇指侧向小指侧推。,逆运,顺运,八卦穴,顺运八卦穴,2,、胃穴,位置:,在大鱼际的外侧缘,从拇指根到腕横纹的桡侧缘。,功能:,和胃消食,降逆止呕,清热消胀。,主治:,伤食性腹泻、厌食纳呆、积滞、牙龈红肿疼痛、腹胀、呕吐等。,手法,:,医者用左手握住患儿左手,用右手食指中指指腹面从腕横纹推到拇指根为推清胃穴,一般多用泻法,不用补法,如是胃阴不足或胃气虚的患者则需补脾,以达补胃的目的,。,胃穴,清胃穴,3,、,脾穴,位置:,在拇指桡侧缘,从指根到指端。,功能:,健脾益气,消食化积,利湿止泻。,主治:,消化不良、泄泻、疳积、痢疾、惊风、咳喘、腹胀。,手法,:,补法是将患儿拇指屈曲,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患儿拇指端推向指根;泻法是将患儿拇指伸直,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指根推向指端;平补平泻是将患儿拇指稍屈曲,医者用拇指桡侧来回推。,脾穴,补脾穴,4,、,大肠穴,位置:,在食指的桡侧从指根到指端。,功能:,固肠涩便,清火泄热。,主治:,痢疾、腹泻、发热、便秘、脱肛,肺热咳喘等。,手法,:,补法是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患儿左手无名指指端推到指根;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平补平泻法是来回推。,大肠穴,推补大场,5,、,运土入水穴,位置:,从拇指端的桡侧缘到小指根赤白肉际处。,功能:,运土止泻,理气消胀。,主治:,腹泻、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手法:,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的指腹面,从患儿拇指端经大鱼际、小鱼际运到小指根。,运土入水穴,运土入水穴,6,、,清小肠穴,位置,:,在小指的尺侧,从指跟到指端(图)。,功能:,清热利尿,分清降浊。,主治:,腹泻,水肿、遗尿、尿频、尿闭、尿赤、血尿,口舌生疮等。,手法:,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用右手拇指从指根推到指端,反复进行,此穴多用泻法,很少用补法(图),小肠穴,清小肠(利小便穴),7,、,长强,穴,位置:,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功能:,固肠涩便,通腑泻热。,主治,:腹泻、便秘、脱肛,腰脊疼痛等。,手法:,患儿俯卧,医者用右手中指或食指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长强穴,顺揉长强穴,8,、七节骨,位置:,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条直线。,功能:,温阳止泻、通腑泄热。,主治,:腹泻、便秘、痢疾、脱肛、疳积。,手法,:,患儿俯卧,医者用拇指或食中指上推或下推。往上推称推上七节骨,为补法,主要止泻;往下推称推下七节骨,为泻法,主要治便秘。,七节骨,推上七节骨,9,、,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即膝关节下,3,寸)。,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主治:,腹泻、呕吐、腹胀、腹痛、厌食、下肢无力等。,手法:,患儿仰卧或端坐,医者用左手握患儿脚腕,用右手拇指端顺时针揉,则为揉足三里。,足三里,顺揉足三里穴,10,、,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侧用力时出现人字型的凹陷处。,功能:,舒经活络,补时升阳止泻,泻时润肠通便。,主治:,腹泻、便秘、脱肛、腰痛、肢体麻木等。,手法:,补法是让患儿俯卧,医者用右手拇指掌面从下往上推为推上承山;泻法是从上往下推,又称推下承山。,承山穴,推上承山穴,11,、,止泻灵穴,位置:,在外踝骨直下与赤白肉际交叉处。,功能:,涩肠止泻。,主治:单纯型,腹泻或,秋季腹泻,、腹痛、腹胀、肠炎、痢疾等。,手法:,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顺时针揉动或前后推动。,止泻灵穴,揉止泻灵穴,其它证型泄泻辨证加减,风寒泄泻,主症:大便色淡,常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有鼻塞、流涕、身热,舌淡苔薄白。,治法:,疏风散寒,温中止泻。,配穴,:揉一窝风,1,分钟,推上三关,1,分钟,揉风池,1,分钟,揉外劳宫,12,分钟。拧大椎,5,次。,湿热型泄泻,主症:,大便如水,内夹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有少量粘液,大便次数显著增多,每日可达,15,20,次,尿少,肛门灼热,发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止泻,配穴:,清补大肠,1,分钟,清补脾,1,分钟,退六腑,1,分钟,逆揉神阙,1,分钟。,脾虚泄泻,主症:,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有不消化物,多在吃饭后腹泻,先干后稀,面色萎黄或晄白,睡觉时两眼不能闭合,乏力,舌淡,脉弱无力。,治法:,健脾止泻,配穴:延长,补脾至,2,分钟,补大肠,2,分钟,揉外劳宫,1,分钟,揉二马,1,分钟,揉神阙,2,分钟。,如果因受惊吓引起的腹泻,大便大部分为绿色便,常伴有睡眠不安,惊啼等加用平肝,1,分钟,掐小天心,1,分钟,总筋、分阴阳、精灵、威灵、掐五指节,5,遍。,伴有呕吐的要掐揉板门,推下天柱骨,1,分钟;腹胀的推四横纹,2,分钟,加揉足三里,1,分钟,加揉天枢,1,分钟,。,惊吓引起,关键技术环节,:,时间要够,:,每个穴位推拿的时间和总的推拿时间都要够。,速度,:要达到,100,150,次。,手法力度,:,要达到“刚柔相济,柔中透刚”“刚透其中,既手下无空虚感“这都是对手法力量调节的恰当概括,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更是阐明了单个手法具体操作时柔刚辨证运用。并做到手法的运力应轻柔而扎实,刚强而灵巧。,总的推拿时间,:治疗时间和疗程,:,每天,1,次,每次,1520,分钟,,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1,1.5,个疗程。,三个要点,一定的点,:即要作用于一定的操作部位。要吸定一个部位、一个穴位、一条线或一个面。,一定的力,:即要有一定的力量。,一定的时间,:即手法操作要具有一定的时间,包括每个患儿推拿时间和每个穴位推拿的时间。,一定的着力点,:推拿时操作者的手一定要着力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以肘关节作为支撑点,通过前臂腕关节的主动摆动,带动指关节的屈伸运动,使产生的力轻重交叉,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施术穴位。,(,3,)动作要领,沉肩,:即肩关节放松,自然下垂。,垂肘,:即肘关节屈起来,肘关节略低于腕关节部。,悬腕,:腕关节放松,指实,:即要吸定,不要在操作过程来回滑动,摆动,,要实实在在的吸定于操作部位或穴位。,掌虚,:用拇指时,其余四指放松,握空拳,拇指伸直,盖住拳眼,用食中指时,拇指和无名指、小,指自然半握拳。,紧推慢移,:紧推即频率要快,每分钟,100150,次。慢移,即要吸定着实,不能来回滑动。其次是操作时间一定要够。,注意事项:,稳定小儿情绪,尽量使小儿安静,或在睡眠中操作;,操作医师一定要耐心,不可烦躁或粗鲁;,无论小儿是否哭闹一定要坚持到时间,每个穴位时间要够,总时间也要够;,次数要够,速度也要达到。,意外、意外情况处理方案,意外,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有几十年的历史,尽管未发现在施术中出现意外情况,但由于小儿性格执拗或恐惧,往往开始不易合作,而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在医生握患儿手指或手腕时,由于患儿害怕,拒绝,突然向回缩手,可能造成手指骨折,或关节脱臼,错位。,(,2,)由于小儿皮肤娇嫩,用力过重可能造成小儿皮肤轻度损伤(但很少涉及真皮)。,(,3,)操作者不熟练,没掌握好,补泻手法,可能造成补泻相反而使病情加重。,处理方案,(,1,)推拿时医生要注意力集中,尽量减少患儿恐惧感,可以通过玩具语言使患儿精神放松,在玩耍或睡眠中完成推拿。,(,2,)握患儿手臂时尽量抓稳,不要使患儿来回抽动。,(,3,)推拿前先在穴位上薄擦滑石粉,然后再施术,施术时力量要均匀,轻重适度,不要用力过猛,过快。,(,4,)一定要熟练掌握补泻手法的作用和弄清患儿证型的治法是虚是实,及其施治原则,则可以避免问题的出现。,(,5,)一旦发现补泻手法弄反,要马上利用正确手法,补救,而且时间要长,既能挽救。,不良反应,/,事件,1,、推拿后局部血液充盈,血流加快,突然用凉水洗手或擦洗局部,容易是血液过快冷凝,引起血液循环障碍。,2,、由于推拿局部皮温增高,手法过重可能造成局部表皮损伤。,3,、骨折:由于家长配合不好或小儿过于的哭闹、恐惧、抵抗,医师又强制性按压可能会造成骨折。,体会,推拿疗法没有药物的毒副、致癌、致变作用,也没有针灸对皮肤及组织的损伤;且在治疗过程中给病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对许多疾病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疗效。因而在现今国际医药界对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再认识的大环境下,推拿在沉寂了几百年后,重新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这就是从古到今推拿所具有的普遍性优势,而当今现代医学模式,又促使推拿治法的这一优势日益突出。,推拿疗法作为医学疗法的一个分支,继承了中医疗法惯有的整体观点,如“形神合一”、“心神相印”、“形神兼治”等,强调了治疗中内外环境及情绪影响的作用,同时继承了“人为最贵”、“医乃仁术”等优秀的医疗思想。强调了医生自我心理修养和医德品质,这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和,也说明推拿医学在当今时代仍有它的优势所在。,小儿推拿创立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对五指与五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提出拇指属脾土,脾气通于口,并与天枢、列缺、足三里穴有内在联系。运用脏腑经络等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小儿推拿的特点,充分阐述了其经穴通联,生克关系等内在联系。,推拿顺序提示,顺运八卦,1,分钟,约,100,至,150,次:患儿母亲怀抱小儿,使小儿面向操作者,医生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患儿手心向上。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沾上滑石粉,在内劳宫穴周围,从小指侧顺时针向拇指方向做环向推动。,、推清胃穴,2,分钟,,200,至,300,次:患儿母亲怀抱小儿,使小儿面向操作者,医生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患儿手心向上。医生用右手握患儿左手,用右手中、拇指腹面或尺侧边缘部沿患儿腕横纹开始沿大鱼际赤白肉际推向拇指根。,、补脾,2,分钟,,300,次:患儿母亲怀抱小儿,使小儿面向操作者,医生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患儿手心向上,拇指半曲。医生用右手拇指腹面或挠侧缘从患儿拇指端沿挠侧赤白肉际推向指根。,、补大肠,2,分钟,,300,次:患儿母亲怀抱小儿,使小儿面向操作者,医生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患儿手心向上。医生用右手拇指向边缘或指腹面由食指指端挠侧面推向指根。,、运土入水,1,分钟,,150,次:患儿母亲怀抱小儿,使小儿面向操作者,医生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患儿手心向上。医生用右手食、中指指腹面从患儿拇指挠侧赤白肉际处沿大鱼际、小鱼际赤白肉际推向小指根。,、利小便,1,分钟,,150,次:患儿母亲怀抱小儿,使小儿面向操作者,医生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患儿手心向上。医生用右手食中指指腹面从患儿小指根沿尺侧赤白肉际推向指尖。,、顺揉长强,1,分钟,,150,次:令患儿俯卧,暴露臀部,医生用右手拇指指端腹面,顺时针揉动尾骨下端。,、推上七节骨,23,分钟,,450,次:仍令患儿俯卧,暴露臀部,医生用右手拇指边缘从尾骨向上沿骶骨七节推至第四腰椎,反复推。,、揉足三里,2,分钟,,300,次,:,患儿仰卧,医生用右手拇指或食指顺时针揉动。,、推上承山,1,分钟,,150,次:令患儿俯卧,医生用右手拇指的挠侧边缘或食、中指并拢的指腹面从承山穴下经承山向上推。,、推止泻灵,1,分钟,,150,次:医生用左手握住患儿足踝部,用右手在外踝骨直下与赤白肉际交叉点处来回推。,发表论文及著作,论文,:(,1,)推拿治疗婴幼儿泄泻,60,例临床观察,,陕西中医杂志,,,2004,年,第,1,期。,(,2,)推拿治疗伤食型婴幼儿泄泻,37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年,10,期,(,3,)推拿治疗小儿腹泻,52,例临床观察,河北医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4,)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河南中医,1985,年第,4,期,16,页。,(,5,)推拿治疗小儿腹泻,86,例,四川中医,1987,年第,1,期,16,页,著作,:(,1,),小儿病手到病除,(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2,),小儿家庭保健推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1989,年。,多次在省级学术会议上和学生学术会议讲座,获得好评。,结 论,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表明推拿治疗伤食型婴幼儿泄泻有显著疗效。,推拿疗法在疗程、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等方面都明显优于药物疗法,具有疗程短、显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小结,小儿腹泻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也是危害小儿健康的一种最多的疾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目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中医中药有着很大的优势,目前发展儿科外治疗法更是一种推崇而且深受广大患儿和家长亲昧的一种自然疗法。希望今天的讲座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