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说》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226813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说》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酉港镇中学 童中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①读准“祗、骈、石、食、见、邪”等字的读音,把握好朗读节奏,顺畅朗读课文。②掌握“食、或、美、策、其”等文言实词或虚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意思。③揣摩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寓意,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 2、 过程与方法:①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小组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④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启发学生领悟寓意及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②学习韩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心忧天下、舍己为人”的豁达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并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并能联系写作背景,领悟文章的寓意及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由《骥遇伯乐》的故事导入。 二、温故知新 1、熟悉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2、顺畅朗读 (1)点名学生读下列句子,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④其真无马邪? (2)学生对照课件划分的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课文。 (3)点名学生读,其余学生从字音、停顿、语气等方面作点评。 3、读懂文意 注意下列句子的加点字: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全班齐读。 5、教师配乐范读。 三、研读课文 教师出示几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 (一)探寻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1、千里马为什么不能驰骋千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食马者的无知体现在哪些方面?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点名学生读,读出嘲讽的语气) 3、千里马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发出了嘶鸣,但食马者不仅不懂它的意思,反而拿鞭子抽打它,更可笑的是食马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读出嘲讽、愤怒的语气) (二)了解千里马不被发现的悲惨命运 1、天下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哪句话揭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 2、千里马不被发现,会有怎样的悲惨命运?你觉得应该带有怎样的感情去读?(点名学生读,读出怜惜之情) 3、作者为千里马鸣不平,发出了怎样的呐喊?应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大家齐读,读出愤懑、嘲讽的语气) (三)揭示文章的寓意 1、本文通篇写马,难道作者仅仅是为千里马鸣不平吗? 学生通过课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托物寓意:借某种客观事物来抒发情感,把深刻的道理通过某一事物表达出来的写法,叫托物寓意。那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 3、本文借千里马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四、拓展延伸 同是怀才不遇,你赞同谁的做法? 屈 原 不遇明君以死明志 陶渊明 归隐田园自得其乐 李 白 天生我才狂傲不羁 韩 愈 尽己所能造福百姓 五、课堂小结 同时怀才不遇,屈原选择和他的理想同归于尽,陶渊明隐居田园以求自得,李白在他完美的理想中脱离现实,而韩愈却尽他所能造福百姓,他“心忧天下”的豁达情怀令人感动,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问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立志当存高远,人生失意莫沉沦。”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能有所启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六、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28、马说 韩愈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伯 乐——善于识别、发现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托物寓意: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 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