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页,雨雪曲,(南朝 陈)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真题感,(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环境?末句中“别路”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环境。“别路”意思是戎卒离别故乡到边关路。,全国课标卷,第2页,雨雪曲,(南朝 陈)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真题感,(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情感?(6分),这么写好处是,不但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彩旗坏”、“鼓声低”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辛边塞思乡之情。,全国课标卷,第3页,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真题感,(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达了“凤凰”怎样品性?(2分),高洁,(“超然脱俗”、“清高”2分)。“远离尘世”给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全国课标卷,第4页,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真题感,(2),这首诗整体上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示了怎样情感?请作简明分析。(6分),这首诗利用了托物言志,(“比兴”、“象征”),手法,(1分),;以凤凰自喻,(“象征诗人自己”),(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苦闷心情,(2分),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悲伤情怀,(2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失意”给1分)。,全国课标卷,第5页,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论风波去又来。,真题感,(1)本诗“诗眼”是什么?,(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江西卷,第6页,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论风波去又来。,真题感,(2)诗人采取什么手法表示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明分析。,(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取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论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示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主旨。,江西卷,第7页,关注标题、分析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留心技巧、了解作者和背景。,考点例,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主旨,第8页,(一)关注标题,有些诗歌,经过读标题,能够把握其主旨。,如:唐朝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写隐居生活之乐。陆游书愤抒发愤懑。,第9页,(二)分析内容,诗歌内容包含人、事、景、物。分析诗歌内容是把握主旨主要伎俩,经过分析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描叙事情、描绘景物把握主旨。,第10页,例1,约 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赏析,第三句叙述点明诗题,因为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情。第四句,描写一个细节,将诗人焦躁而期望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而诗人怅惘失意形象跃然纸上。,第11页,例2,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怎样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释,乐游原:又称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初士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繁花似锦春日。蝉:清秋之蝉鸣声非常凄厉。,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柳树在春日里繁花得意,秋日零落憔悴,前后对照。今昔荣枯悬殊改变柳树,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写照。,第12页,(三)抓住关键词语,抓住议论性、抒情性词语,或其它关键词语,尤其是诗眼,诗眼普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关键词语是指反应诗人心情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这些词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给读者明确信号。,第13页,例3,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赏析,这首词着“愁”“恨”二字。在朦胧月色下,映入她眼帘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忧愁。下阕更是以“恨”写“爱”,表现人物复杂感情,凸现出女子倚楼怀人主题。,第14页,(四)借助表示技巧,诗歌往往借助某种手法间接表现思想感情,能够经过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主旨。,第15页,例4,宿甘露寺,(宋)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赏析,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似云似雾水气直入枕中,让人以为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在床下轰鸣,让人以为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艺术境界之中。,第16页,例4,宿甘露寺,(宋)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赏析,第二、诗歌后两句利用了夸大修辞手法,塑造出一个豪壮、高尚之美。为了观赏那银山般浪涛壮观,领会那拍天而来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17页,例4,宿甘露寺,(宋)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赏析,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水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气概。,第18页,(五)了解作者和背景,1我们日常应该多积累一些文学常识,对每个朝代主要诗人应该有所了解。我们应该结合诗人所处时代、诗人生平和政治主张等把握诗歌主旨。,2对于不太熟悉诗人,留心注释里介绍。,3有诗歌时代色彩不够强烈,无须联络作者即能够体会出诗歌思想感情。,第19页,例5,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貌。,第20页,例5,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赏析,第一句紧紧围绕标题,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个清明幽静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精神境界。“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响亮有力声音,与月下东坡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络前文对道路坎坷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情怀。,第21页,发潭州,唐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简析诗中作者思想感情。(8分),随堂练,首联写夜醉晓行,含蕴着奔走无定、生计日窘悲辛。颔联移情于物,孤舟远行,身边只有落花飞燕,以热闹写孤寂,妙合无痕。颈联用典,借人形己,表现沉沦不遇之悲。尾联借贾褚二人一前一后名高一时却贬抑而亡,联想本身,岂不伤神?全诗表示了诗人沉郁孤苦之情。,第22页,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杜 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1)“六朝文物草连空”利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感叹?(3分),随堂练,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感叹。(2分),第23页,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杜 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内容。(4分),随堂练,颔联写生机永恒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尘世生活情景。(2分)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漂亮自然美景。(2分),第24页,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杜 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情感?(3分),随堂练,对隐逸古人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惆怅之意(1分)。,第25页,玉楼春 和吴见山韵,宋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1)联络全词,说明首句中“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形象。(3分),随堂练,孤独惆怅(分),浪迹天涯游子(分),第26页,玉楼春 和吴见山韵,宋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2)词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随堂练,用了拟人手法,用霜花强颜,表示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示内心孤苦。(两种手法各1分,讲解各1分),第27页,玉楼春 和吴见山韵,宋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3)这首词末句用了什么典故?表示了什么情感?(3分),随堂练,鲛人滴泪成珠;表示是羁旅天涯孤苦和对友人思慕。(典故1分,孤苦、思慕各1分。),第28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