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微 生 物 学》
习 题 集
绪论
一、 填空题
1.细胞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细胞核的结构与特性,可将微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17世纪下半叶,___________利用自制的显微镜首先发现了“微小动物”,从此人类见到了微生物。
5.Louis Pasteur利用实验阐明了___________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6.R.Koch首先试验用___________作为固体培养基的固化物质。
第一章 原核生物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2.下列微生物中,_____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 B.金黄葡萄球菌
C.巨大芽孢杆菌 D.肺炎双球菌
3.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___________。
A.孢囊 B.芽胞
C.伴胞晶体 D.子实体
4.鞭毛的化学组分主要是___________。
A.多糖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5.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可以是一种___________。
A.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B.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D.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6.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许多著名常用的抗生素都是___________属的种的次生代谢产物。
A.链霉菌 B.小单孢菌
C.诺卡菌 D.放线菌
7.蓝细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
A.羧酶体 B.类囊体
C.藻胆蛋白体 D.叶绿体
8.在下列微生物中___________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链霉菌 B.蓝细菌
C.紫硫细菌 D.大肠杆菌
9.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
A.嗜酸 B.嗜碱
C.嗜热 D.嗜盐
10.细胞内部的pH值___________。
A.与外部环境的pH值相同 B.近酸性
C.近碱性 D.近中性
11.原核生物代谢的主要调节部位为___________。
A.细胞膜、酶及酶与底物间隔状况
B.细胞核、细胞膜及酶
C.细胞膜、酶及酶与底物的相对位置
D.细胞器膜、细胞膜及酶
12.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___________。
A.立克次氏体 B.支原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二、填空题
1.原核微生物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它们的大小以___________单位来表示。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
3.革兰氏染色法是鉴别细菌的重要方法,染色的要点如下:先用___________染色,再加___________处理,使菌体着色,然后用___________脱色,最后用___________复染,呈___________为革兰氏阳性反应。
4.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它由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有___________层,内层称为___________,约___________厚,以___________为主要成分,外层称为___________,约___________厚,不含___________成分。
6.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有___________层,其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化学成分。
7.细菌肽聚糖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交替交联形成基本骨架,再由___________交错相连,构成网状结构。
8.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两者细胞壁在组成成分上主要差异为前者
___________含量高,后者___________含量高。
9.整个肽聚糖合成过程的步骤很多,反应的部位分别发生在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因而可分成三阶段。青霉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发生在___________阶段。
10.芽孢是某些细菌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具有抗性。
11.芽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多层结构。
12.芽胞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3.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鞭毛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
14.大肠杆菌鞭毛基体由四个盘状物构成,它们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环。
15.荚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常采用___________方法进行荚膜染色。
16.菌落特征对菌种的识别、鉴定有一定的意义,其特征描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17.细菌一般进行___________繁殖,即___________。放线菌以___________方式繁殖,主要形成___________,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繁殖。
18.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___________。
19.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些细菌细胞质内含有聚β-羟基丁酸,这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贮藏物质,而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___的贮藏物质。
21.放线菌是一类介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又更接近于___________的原核微生物。它菌丝体分为___________菌丝和___________菌丝,在无性繁殖中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22.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都呈___________,菌体形态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放线菌的代表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4.放线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___________的主要产生菌,许多临床和生产上有使用价值的抗生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由放线菌产生。
25.放线菌菌落形状一般为___________,表面呈___________;而霉菌菌落表面常呈___________。
26.Streptomyces即___________,它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方式是___________,另
一种方式是___________。
27.放线菌孢子丝的形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分。
28.蓝细菌亦称___________,有时在水池,湖泊繁殖茂盛,形成肉眼可见的较大群体,形成_________现象而导致水污染和水生动物的死亡。
29.蓝细菌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能进行___________作用。但它仍属于___________核微生物。
30.支原体突出的形态特征是___________,所以,它对青霉素不敏感。
31.微生物的学名采用“双名法”,是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命名的,前者采用以大写字母开头的拉丁语化的___________,后者采用以小写字母开头的拉丁语化的___________。
32.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文献手册是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 荚膜
2. 芽孢
3. 菌落
4. 菌苔
5. 古细菌
四、问答题
1. 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结果?
2. 细菌芽孢有何特性,为何具有这些特性?
3. 比较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与病毒?
4. 简述古细菌和真细菌的主要差异?
第二章 真核生物
一、选择题
1.真菌通常是指___________。
A.所有的真核微生物 B.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霉菌、酵母菌和蕈菌 D.霉菌和酵母菌
2.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A.菌丝 B.菌丝体
C.无隔菌丝 D.有隔菌丝
3.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
A.菌丝片断 B.芽殖
C.裂殖 D.分生孢子
4.某些酵母菌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细腰状,通常称为___________。
A.有隔菌丝 B.无隔菌丝
C.假菌丝 D.菌丝
5.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___________。
A.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葡聚糖和脂多糖
C.几丁质和纤维素 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6.下列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的是___________。
A.毛霉和根霉 B.青霉和曲霉
C.赤霉和脉孢霉 D.木霉和腐霉
7.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_______。
A.腐霉 B.毛霉
C.赤霉 D.青霉
8.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___________。
A.毛霉和根霉 B.青霉和曲霉
C.赤霉和脉孢霉 D.木霉和腐霉
二、填空题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三项主要区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菌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其营养菌丝或菌丝体发生多种变态,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其菌丝变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菌丝体的变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真菌无性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真菌的有性繁殖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真核微生物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7.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特有的组分是___________。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大部分霉菌的细胞壁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8.真菌的有性孢子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种;真菌的无性孢子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种。
9.真菌生长的最适pH一般是___________。
10.Ainsworth(1973)真菌分类系统将真菌门分成___________亚门;___________亚门,___________亚门,___________亚门和___________亚门。
11.啤酒酵母菌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亚门的真菌。
12.典型担子菌的担子上着生有___________个担孢子。
13.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无性繁殖产生___________孢子,有性生殖产生___________孢子。
14.有一类真菌,由于仅发现___________,未发现___________,所以在真菌学中叫做半知菌。
15.赤霉菌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亚门的真菌。
16.根霉的形态特征是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且菌丝___________;曲霉的形态特征是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菌丝___________;青霉的形态特征是具___________。
17.霉菌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细菌则以___________为主要方式。
18.酵母菌的繁殖分为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繁殖两大类。能产生___________
的酵母细胞必须是双倍体。
19.分生孢子梗状如扫帚是___________的重要分类特征。
20.蘑菇的生活史一般包括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 真菌
2. 酵母菌
3. 霉菌
四、问答题
1. 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真菌的特征是什么?
2. 如何识别毛霉、根霉、曲霉、青霉?
3.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和菌落特征的比较?
第三章 病毒
一、选择题
1.最先发现病毒的是___________。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_______的病毒。
A.酵母菌 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 D.原生动物
3.病毒缺乏___________。
A.增殖能力 B.独立代谢的酶体系
C.核酸 D.蛋白质
4.NPV是___________。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D.无包涵体病毒
5.GV是___________。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D.质多角体病毒
6.CPV是___________。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D.质多角体病毒
7.溶源细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
A.抗性 B.免疫性 C.再次溶源化 D.裂解
二、填空题
1.1892年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了___________,1935年美国人___________提取了该病毒的结晶并获诺贝尔奖。
2.病毒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酶,在寄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___________和只有在活___________中才表现生命活性,因而是严格的___________生物。
3.病毒结晶含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成分。
4.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___________,壳体内是___________,二者共同构成___________;有些大型病毒___________外还包有封套,主要由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组成。
5.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植物病毒多为___________病毒;噬菌体多为___________病毒。
6.TMV病毒粒子的形状为___________,所含核酸为___________。
7.病毒的蛋白质除了构成壳体以外,还与病毒的___________有关,有些则是一些酶,如___________,与溶解细菌细胞壁有关。
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单个寄主细胞被一种噬菌体___________后并不妨碍它和另一个种噬菌体的___________。
10.温和噬菌体能以___________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特征。
11.前噬菌体是噬菌体感染宿主后___________。此时,在细菌内用任何方法检不出噬菌体颗粒,而细菌则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将这种细菌菌株称___________,这类噬菌体称___________。
12.能使病毒变性失活的物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
13.亚病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称。
14.参与病毒感染复制的酶有三个来源,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病毒大分子合成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时间顺序,可以将此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6.噬菌体基本形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从结构看又可分为___________种不同的类型。
三、名词解释
1. 温和噬菌体
2. 烈性噬菌体
3. 溶源性
4. 原噬菌体
5. 一步生长曲线
6. 类病毒
7. 朊病毒
8. 诱发裂解
四、问答题
1.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2. 病毒繁殖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3. 何为噬菌体,试述噬菌体生活周期的主要阶段?
4.为何病毒性疾病比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更大?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一、 名词解释
1. 选择性培养基
2. 鉴别性培养基
3. 生长因子
4. 营养缺陷型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2.根据利用碳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群。
3.根据利用能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群。
4.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根据物理性状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根据物质成分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能源的能力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
三、问答题
1.采取什么方法能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物?
2、培养基设计和配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4.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举例分析其鉴别作用和原理?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一、 名词解释
1. 菌落形成单位(cfu)
2. 同步生长
3. 连续发酵
4. 最适生长温度
5. 兼性厌氧菌
6. 巴氏消毒法
7. 间隙灭菌法
8. 细菌生长曲线
二、选择题(选出一最合适的答案)
1.嗜冷菌是指最适生长___________的细菌。
A.在无氧环境 B.在pH8或8以上
C.在冷的温度 D.只有病毒存在时
2.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是因为___________。
A.形成芽孢 B.只代谢葡萄糖分子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染色体
3.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___________。
A.不同 B.在30分钟之内
C.为3h D.为12h
4.出芽繁殖的过程___________发生。
A.主要在病毒中 B.在形成分支的细菌中
C.只在原生动物中 D.在酵母菌中
5.人体病原菌生长的温度在___________。
A.100℃ B.体温
C.像病毒一样的温度 D.嗜热的温度
6.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___________。
A.其初始pH不同
B.可辨别两种不同特性的细菌
C.有两种不同细菌所用不同的特殊营养物
D.保温培养期采用两种不同的温度
7.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___________之外。
A.原生动物 B.真菌孢子
C.细菌 D.病毒
8.生活在pH 6.5—7.5范围的那些微生物称为___________。
A.嗜热微生物 B.嗜温微生物
C.嗜中性微生物 D.嗜二氧化碳的细菌
三、是非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正确者写√,错者打X)
1.在微生物生长的滞留适应期,细胞快速分裂。 ( )
2.微生物中不表现个体生长特性的是病毒。 ( )
3.微生物细胞分裂之间所经历的间隔时间称为有丝分裂时间。 ( )
4.微生物菌落的成员全都来自一个单个细胞的祖先。 ( )
5.为了抵御干旱环境,某些原生动物产生芽孢 ( )
6.嗜盐微生物是那些能够生活在高糖环境中的微生物。 ( )
7.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 )
8.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
9.为了进行新陈代谢反应,生物体内必须有一定量的水。 ( )
10.精确定量某些已知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
11.显微镜下对细菌细胞计数的数量结果要低于平板技术获得的结果。 ( )
12.生长需要氧的那些细菌是好氧菌。 ( )
13.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都是二分裂。 ( )
14.出芽生殖过程在病毒中是可以普遍见到的。 ( )
15.兼性微生物是能够生活在许多环境中的微生物。 ( )
16.称为嗜碱菌的那些细菌是能在pH7.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的细菌。 ( )
17.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 )
18.用于固化培养基时琼脂较之明胶具有更多的优点。 ( )
19.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环境中有点碱性。 ( )
20.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
五、问答题
1.试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它们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理?
2. 常用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有哪些?
3. 试绘图说明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并指明各期的特点,及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
4. 为什么磺胺药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人无此作用?
5. 大肠杆菌在37℃的牛奶中每12.5分钟繁殖一代,假设牛奶消毒后,大肠杆菌的含量为1个/100ml,请问按国家标准(30000个/ml),该消毒牛奶在37℃下最多可存放多少时间?
6. 某纯培养细菌,开始进入指数生长时的含菌量为3×104个/ml,经过8小时,发酵液含菌量为4×1010个/ml,求其代时。
7.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8. 目前一般认为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是什么?
9.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
10.以EBM(伊红美蓝乳糖琼脂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一 选择题
1.1928年,F.Grifrith用___________,证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A.噬菌体感染实验 B.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C.经典转化实验 D.涂布试验
2.质粒是一种独立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
A.附加体(episome) B.复制子(replicon)
C.F因子(F plasmid) D.R因子(R factor)
3.不能在基本培养基(minimum medium,MM)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
A.野生型(wild type)
B.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C.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
D.抗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
4.Hfr菌株与F-菌株相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单纯用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这是因为在Hfr菌株细胞中,其F质粒___________。
A.处于游离态 B.已整合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
C.已被裂解 D.是部分双倍体
5.在筛选细菌营养缺陷型时,为了提高筛选工作效率,常常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以浓缩营养缺陷型,这一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必须是,___________。
A.完全培养基 B.基本培养基
C.补充培养基 D.夹层培养基
6.目前在植物基因工程中使用最广、效果最佳的克隆载体是___________ 。
A.Col质粒 B.R质粒
C.Ti质粒 D.mega质粒
7.某些微生物在细胞内DNA分子受到较大范围的重大损害时,可诱导一种涉及recA、lexA、uvrA、uvrB、uvrC等一批修复基因的表达,进而对损伤进行修复,这种修复称为___________。
A.光复活作用 B.重组修复
C.SOS修复 D.切除修复
8.___________是指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的改变。
A.同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移码突变 D.错义突变
二 填空题
1.D.Hershey和M.Chase于1952年发表了证实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基础的著名实验___________。该实验所用的重要实验材料是:噬菌体宿主___________和放射性同位素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2.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中的存在部位与方式可概括为7个水平或层次,他们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细菌细胞中独立存在的质粒,如其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称为___________,在这类细胞中,一般只含___________个质粒;另一类质粒的复制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称为___________,这类细胞一般可含___________个甚至更多的质粒。
4.E.coli等细菌中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是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5.遗传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突变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
6.在遗传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三种突变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通常把产量显著高于原始菌株者的产量突变型称为___________;而把产量显著低于原始菌株者称 ___________。
8.基因自发突变的几率在___________之间;在同一细胞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同时发生突变的几率是极低的,因为双重或多重基因突变的几率是各个基因突变几率的___________。
9.基因中碱基的置换(substitution)是典型的___________。置换可分两类: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被称为___________;而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这被称___________。
10.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死亡率可明显降低,此现象称为_______。
11.DNA序列通过非同源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转移到同一染色体上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