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2,、新经济政策,(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3,)内容,(,4,)评价,(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忧外患,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商品贸易,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战争环境下的应急措施,保证战争的胜利,战后,引起严重政治、经济危机;,(,2,)目的:,取得战争胜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014,广东汕头二模,21)“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2014,广东肇庆二模,20)20,世纪,2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曾说道:“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为扭转失败他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政策,(,1,)背景:,(,2,)目的:,(,3,)内容,(,4,)意义,实质:,作用,2,、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解决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逐步过渡,农业: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为主、部分恢复私有制,流通:允许自由贸易,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是落后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015,河北邯郸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0),至,1923,年秋,,(,苏联,),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进而在私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75%,。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3,、“斯大林模式”的确立,(,1,)确立过程:,实施工业化和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2,)主要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积极影响:,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二战奠定物质基础,消极影响:,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压制企业和人民生产积极性;,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二)苏联经济体制的调整,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制约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内容,(重点)农业:收购制、扩大自主权、种植玉米,工业:下放管理权,“物质利益原则”,(3),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1,)原因:,(2),内容,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农业:扩大自主权,(3),评价,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与,美国军备竞赛,,经济发展放缓;,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3,)内容,(,2,)方针:,加速战略方针,(,4,)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经济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加速发展重工业,(,5,)教训:,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基本内容:,(一)大萧条,(二)罗斯福新政,(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1,、,爆发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根本原因:,具体原因:,信贷消费、股票投机严重,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一)大萧条,(,19291933,经济危机),2,、爆发表现,3,、危机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民破产;,4,、危机的影响,国际关系紧张:贸易战、关税战、货币战,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走上了不同发展道路,(2007,广东单科,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广东省茂名,08,届高考模拟,),如果,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德国、苏联、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B,美国:经济非常繁荣,工业生产高涨,C,德国:排着长队的求职失业者,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2014,广东百校高三联考,22),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A,资本主义已过时,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历史背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不能,解决,危机;,(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2,、主要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3,、特点:,政府,全面干预,国家经济,4,、新政影响:,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促进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遏制了美国法西 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A.,积极性:,B.,局限性:,5,、理论:凯恩斯主义,内容:,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评价:,A.,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2012,广东文综,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2014,广东湛江二模,21),以下统计数据最能体现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的是,(,),A,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增加到,70,亿美元,B,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次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C,1933,年建造了,20,座大型水坝,开凿了,652,英里长的水道,D,到,1938,年美国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2014,广东茂名二模,39)(27,分,),失业是工业社会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绝大多数国家都把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进行及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英国的失业与贫困问题非常严重,,英国社会的基本共识是主张实行极为有限的救济。,1842,年英国失业工人总数达到,100,万人。,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1),材料一中对失业“主张实行极为有限的救济”,体现了怎样的经济理念?,(2,分,),失业情况严重,对当时欧洲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有何影响?,(4,分,),(1),理念:自由放任。,(2,分,),影响: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或掀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分,),材料二 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后来他就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取而代之的是,还在竞选总统期间,他就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见地”包括在他为被遗忘的人们实行的“新政”之中。,到,1935,年,黑人受救济人口增为,350,万,几达黑人总人口的,30%,。,万雪梅,试论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就业问题,(2),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有何特点。,(4,分,),罗斯福在解决失业方面“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后,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措施?,(3,分,),(2),特点:注意保护失业者的自尊心;注意避免种族歧视。,(4,分,),措施: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3,分,),调整原因:,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调整表现:,(,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的运用,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采购及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2,)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A.“,人民资本主义”,资本社会化,B.“,经营者革命”,管理专业化,(,3,)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评价:,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出现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50-70,年代);,但不能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考点训练:,20,世纪,50,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西方发达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实质是,A,实行国有化,B,变革经济体制,C,调整生产关系,D,制定经济计划,B,C,(,07,广东理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B,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C,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D,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时加强,D,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掠夺,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