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考选择题规律与解题技巧,历年高考历史试卷分项统计分析表,项目,模块,考点,覆盖率,分值,比重,平均,难度,能力考查比重,解读,运用,阐释,探讨,政治,32%,30%,0.46,47%,34%,7%,12%,经济,31%,35%,0.44,52%,28%,6%,14%,文化,29%,20%,0.48,50%,31%,4%,15%,选修,20%,15%,0.41,51%,24%,5%,20%,古代,39%,35%,0.46,54%,31%,7%,10%,近代,29%,35%,0.45,50%,29%,5%,16%,现代,22%,30%,0.46,44%,31%,6%,17%,合计,29%,0.45,50%,30%,6%,14%,一、研究试卷找规律,能力考查的力度日益到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约占,45-50%,,其中理解试题材料信息的考查要求约占,1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占,18%,;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占,18%,。,保持较大的材料阅读量和适当降低阅读难度将是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约占,30%,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约占,5-10%,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约占,10-15%,,,一、研究试卷找规律,试题难度居高不下,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卷的平均难度,0.45,。,2014,年甲卷历史的难度为,0.49,,其中选择题为,0.47,,非选择题为,0.50,;乙卷历史的难度为,0.38,,其中选择题为,0.43,,非选择题为,0.33,。,2015,年甲卷历史的难度为,0.46,,其中选择题为,0.48,,非选择题为,0.45,;乙,卷,历史,的难度为,0.46,,其中选择题为,0.54,,非选择题为,0.38,。,主观题难度与阅卷评分密切相关。,一、研究试卷找规律,从题型看,:,12,个,选择题,低,、中,、,高三个难度,档,次,的题目,,其大体比例为,2:7:3,,平均难度在,0.45,上下,,近年呈现出难度逐渐升高的趋向,。,主观题难度大体,处于,0.3,至,0.6,之间,平均难度在,0.45,上下;选做题的难度偏大且不均衡,但近年呈现出难度有所下降的趋向,。,从知识领域看,,,古代史的难度在,0.46,左右,近代史的难度在,0.44,左右,现代史的难度在,0.47,左右;中国史的难度在,0.48,左右,世界史的难度在,0.42,左右。,一、研究试卷找规律,陕西省新课程文综六年成绩统计,年,份,文,综,政,治,历,史,地,理,2010,年,158.82,57.50,55.68,45.10,2011,年,171.57,58.56,51.72,57.27,2012,年,166.51,62.69,50.26,53.56,2013,年,157.89,59.53,45.69,62.58,2014,年,161.70,62.57,45.24,53.89,2015,年,153.07,54.36,48.58,50.13,文综学科中历史难度大于政治和地理,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2010,年,27.32,(,48,分),30.46,(,52,分),57.78,2011,年,22.26,(,48,分),29.66,(,52,分),51.92,2012,年,21.73,(,48,分),28.53,(,52,分),50.26,2013,年,19.58,(,48,分),26.11,(,52,分),45.68,2014,年,18.66,(,48,分),26.58,(,52,分),45.24,2015,年,25.16,(,48,分),23.42,(,52,分),48.58,历史学科中选择题难度大于非选择题,类型,2011,2012,2013,2014,2015,文字材料,10,11,11,12,9,图表材料,0,1,0,0,2,图片地图材料,2,0,1,0,1,1.,全国,1,卷选择题类型统计(,材料呈现形式),二、研究选择题找规律,2011,年和,2012,年,,材料较长,阅读量较大,,(,2011,年,26,、,27,、,28,、,29,、,31,题题干超过,110,字,,2012,年,26,、,31,、,32,、,34,题题干超过,100,字),并且选材,以原始性材料,为主(,2011,年和,2012,年均,7,道)。,2014,年原始材料型减少(且材料字数减少,晦涩难懂的材料几乎没有)。,2015,年原始材料型进一步减少(只有两道),对材料进行,改编叙述的题目,为主,且材料字数减少,通俗易懂。,命题趋势分析,类型,2011,2012,2013,2014,2015,推理型,4,8,7,8,7,概念型,4,6,8,8,8,比较型,3,0,3,3,2,因果型,2,0,2,0,1,组合型,0,0,1,0,0,程度限定型,5,0,2,2,0,目的背景型,2,0,1,0,1,2,、全国,1,卷选择题类型统计(“题眼”),传统的组合题几乎没有,逆向题完全绝迹,前几年高考比较重视的因果题也大为减少,,推理题、概念题、比较题,大幅度增加增加。,选择题的设问词(题眼)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反映了,”“,这表(说)明,”“,表现在,”“,体现了,”“,据此可以推知,”,之类的试题,2015,年有,7,题,,2014,年,8,题,,2013,年,7,题。这说明考查的主要方向是论从史出,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命题趋势分析,题,内容,设问,要求,24,儒家主张,这表明了,现象,2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了,实质,26,经济重心转移动力,是,原因,27,明代商业发展,客观上,作用,28,洋务运动,这反映了,本质,29,康有为主张,该书旨在,原因,30,日本对华掠夺,目的是,目的,31,52年国家战略部署,是我国当时,现象,32,英工业革命前后变化,这反映了,变化,33,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推知,现象,34,30年代初苏联经济,这表明,现象,35,两极格局,应该是,主线,2015,甲,2015,乙,选择题干结构,反映、表明、说明、体现、推知、是?,题,内容,设问,要求,24,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收益的增加,作用,25,汉代政治制度,背景是,提取,26,宋代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这反映出,本质,27,唐至清经济发展的影响,变化反映了,关系,28,1852年中英贸易,反映了当时,本质,29,北洋军阀的统治,出现在,时间,30,国民党抗战的准备,反映了,本质,31,建国初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可以推知,原因,32,罗马法原则,原则是,现象,33,18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现状,这表明,原因,34,罗斯福新政内容,是,内容,35,1968-81世界政经发展情况,是因为,原因,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等,年份,中古,中近,中现,世古,世近,世现,2011,3,3,2,1,2,1,2012,5,2,3,1,0,1,2013,2,1,2,1,2,4,2014,4,2,2,1,1,2,2015,4,2,2,1,1,2,2016,预测,4,2,2,1,1,2,3,、全国,1,卷选择题命题规律列表分析,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宏观分析出,,12,道选择题在时期选择时期与阶段上有自己的规律:命题范围的分布上已基本成熟,,中国古代史四道,中国近代史两道,中国现代史两道;世界古代史一道,世界近代史一道,世界现代史两道。,【十五种常见类型】,概念型,数据型,比较型,判断型,推理型,程度型,因果型,排序型,情境型,图片型,评价型,组合型,阶段特征型,史学研究型,文化常识型,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十大,障碍设置,】,知识障碍,概念障碍,阅读障碍,语法障碍,逻辑障碍,理解障碍,程度障碍,转换障碍,思维障碍,视野障碍,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十大错误原因,】,时空观错乱,想象力过剩,基本常识欠缺,零和二元思维,语文功底薄弱,逻辑思维跑偏,历史概念不清,判断方法单一,学术阅读匮乏,心智不够成熟,(,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一全:(磨刀不误砍柴工),完整的读完题干内容和所有选项。,阅读时要搜索出核心点和关键词,弄清地域和时间范围。包括国家、地区、地点、历史时期、朝代、年代、时代或阶段特征等,要特别注意括号内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与试题答案直接有关。,一时读不懂材料,应借助选项理解材料,三、选择题解题指导,2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二遍:,沿着正确思路推一遍,,再用排除法反证一遍。,(选与不选都知晓),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五标准:,1.,材料,:,选项是否符合材料的意思。,正确选项是材料完整意思或核心意思的体现。,2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五标准:,2.,史实,:,选项是否符合当时的,实情,。,2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五标准:,3.,常识:,选项是否符合,自然社会常识,。,(,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五标准:,4.,逻辑:,选项是否符合正确的逻辑,逻辑一:,正确逻辑:论从史出;,错误逻辑:文不对题。,(,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B,项文不对题(甲骨卜辞是用来,占卜,的不是祭祀活动),而且本身逻辑错误。,逻辑一:,正确逻辑:,论从史出,;,错误逻辑:,文不对题。,选择题解题的正确逻辑与错误逻辑,准,让学生写或说“解析”,33,(,2015,全国卷新课标,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五标准:,4.,逻辑:,选项是否符合正确的逻辑,逻辑二:,正确逻辑:就事论事(不夸大,不缩小),错误逻辑:以偏概全(选项夸大或缩小题干意思),2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逻辑二:,正确逻辑:,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错误逻辑:,以偏概全,(,选项夸大或缩小题干意思),(,2014,年全国文综课标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011,年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五标准:,4.,逻辑:,选项是否符合正确的逻辑,逻辑三:,正确逻辑:抓住主流(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错误逻辑:以次代主(用次要、表面因素代替主要、根本因素),(,2014,年一卷,0.50,),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逻辑四:,正确逻辑:,因果匹配,错误逻辑:,因果不搭,因果倒置,(,2010,海南单科,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五标准:,4.,逻辑:,选项是否符合正确的逻辑,逻辑五:,正确逻辑:时序正确,错误逻辑:,时序混乱或,时序颠倒,(,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五:标准,5.,表达:,是否体现了,高,(,高大上、主干知识、基本趋势、高度升华,),新,(,一般是当前主流的表达术语、观念、方式,),全,(,全面的概括,)、,严,(,不说绝对,留有余地,),语言判断,(,2014,全国新课标,2,卷,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高,(,2012,全国新课标历史,,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新,(,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全,(,2013,全国新课标,2,卷,,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严,(2010,全国,卷文综,15)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2013,高考全国,2,卷,26,),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012,高考全国,2,卷,26,),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十大判断方法】,常识判断,时间判断,空间判断,概念判断,史实判断,逻辑判断,规律判断,语法判断,程度判断,数据判断,得选择题者得天下,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A,(,1,)常识判断,常识:起点低因而增速快,也可用时间,+,史实判断,(,1,)常识判断,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B,常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同属社会保障体系,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2,)时间判断,(,2,)时间判断,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A,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C,(,2,)时间判断,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图,6,中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B,C,D,(,3,)空间判断,C,2,(,2010,海南单科,11,)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亚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A,普法战争,B,拿破仑战争,C,德意志帝国成立,D,路易,波拿巴政变,(,3,)空间判断,A,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B,(,3,)空间判断,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C,(,4,)概念判断,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东亚封建社会中的君主(中国皇帝、日本天皇、朝鲜、越南、琉球国王)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在中国尤以汉朝为烈,。,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4,)概念判断,3,(,2012,海南单科卷,13,)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C,(,4,)概念判断,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世行宗旨),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A,(,5,)史实判断,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地位问题),D,(,5,)史实判断,年份,1958,1963,1967,1972,1976,自民党议席,287,283,277,271,249,在野党议席,180,184,209,220,262,3,(,2011,海南单科,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表,1,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史实性错误),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史实性错误),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史实性错误),A,(,5,)史实判断,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法律审判非道德审判),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证言非证据),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双眼蒙布,看不到表象,不受表象迷惑),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民意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C,(,6,)逻辑判断,(,6,)逻辑判断,2,(,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小农衰退,D,3,(,2010,全国卷文综,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6,)逻辑判断,B,民族企业难以生存,形成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B,(,7,)规律判断,2,(,2012,全国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B,(,7,)规律判断,(,8,)语法判断,1.,(,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D,1,、学会找中心句。或在段首,或在段尾。,(,8,)语法判断,2.,(,2010,全国卷文综,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B,2,、学会抓主谓宾。特别是主语。,(,8,)语法判断,3,、注意语法句式的重心,3.,(,2012,全国课标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C,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B,(,8,)语法判断,3,、注意语法句式的重心,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9,)程度判断,C,2,、,(,2013,年高考海南卷第,12,题,).,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祖宗之法不足守,C.,变者天下之公理,D.,托古改制,(,9,)程度判断,D,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B,(,10,)数据判断,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2,(,2010,全国,卷文综,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10,)数据判断,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A,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276,38,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3,(,2010,全国,卷文综,14,),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D,(,10,)数据判断,清代至,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故名,厘金,总之,历史选择题通常为最佳选择题,多数题目的材料远离教材,选项的表述专业性强,因而试题难度较大,不少试题往往只能靠猜答案碰运气。但是如果我们熟悉了这类选择题的某些共同特征,也就能够掌握猜答案的技巧,大大提高选对答案的几率。,近年全国卷选择题的一个共特征是,就是正确选项必然和试题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有所学知识的支撑或有一定关联。这就可以先把与材料无任何关联的选项排除掉,再把与所学知识相悖的选项排除;剩下的再看是那种选择题类型。,另外,应注意甄别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风格和特点,过于绝对化的语气往往也不是正确答案;若有两个含义截然相反的选项,正确答案往往就在二者中间。,最后,10,几天复习的核心内容:,1.,重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如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明清等;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后、,20,世纪初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战时期、国共内战时期、解放初期、一五计划时期、全面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4-18,世纪的世界、,19,世纪的世界、,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等,2.,核心历史概念和事物:,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察举制、内外朝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均田制、租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丝绸之路、坊市制、街市制、重农抑商、海禁、资本主义萌芽,仁、礼、五经、仁政、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理学、心学、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四书、致良知、知行合一、民本思想、经世致用、周孔之学、孔孟之学等,3.,梳理热点,:,见群里信息,4.,限时训练,侧重选择题,5.,考前进行心里辅导,合理安排作答时间,时间安排建议:,总时间约,50,分钟,选择题,24-35,题:,13,分钟,必答题,41,题:,15,分钟,必答题,42,题:,9,分钟,选做题,45,题等:,11,分钟,检查或机动时间:,2,分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准确的解题技巧训练,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