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十章 当代认知心理学对迁移的研究,本章纲要,迁移的概述,迁移研究的争论问题,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迁移理论,想一想,迁移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征,凡是学习的地方就有迁移。,迁移使个体适应新情境,解决新问题。,不可能将所有知识教授给学生,必须使学生具备迁移的能力。,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 迁移的概述,1.1 迁移的定义,定义1: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定义2: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和态度形成的影响。,问题:上述定义有何不足之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2 迁移的分类,依据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先前学习,先前学习,后续学习,后续学习,依据迁移的效果: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1)产生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2)所需时间和练习次数减少,(3)学习深度的增加,(4)单位时间内学习量的增加,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问题,:请列举出一些负迁移的现象,依据迁移的内容:知识的迁移和问题解决的迁移。,知识的迁移指先前学习(任务A)对新学习(任务B)的影响。,问题解决的迁移指先前的解题经验(问题A)对解决新问题(问题B)的影响。,依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低路(low-road)迁移和高路(high-road)迁移,低路迁移指反复练习的技能在几乎无需意识参与下便自然而然地迁移。,问题:请举例说明低路迁移。,高路迁移是有意识地将在某一情境下习得的抽象知识运用于不同情境之中。,问题:请举例说明高路迁移。,请注意,迁移的分类理论描述了迁移现象的外在形式,并未涉及对如下关键问题的探讨:,(1)迁移的内在效果,即哪些内容迁移到新的情境中。,(2)获得迁移的途径,即迁移是通过有意义学习还是通过机械训练获得的。,(3)迁移发生的领域,迁移发生在特殊范围还是可以跨越不同任务和学习领域。,2 迁移研究的争论问题,2.1一般与特殊迁移的争论,迁移仅限于特殊的范围,还是可以跨越不同的任务和学科领域?,形式训练说普遍迁移观,(1)官能;(2)材料的难度。,相同元素说特殊迁移观,(1)桑代克(2)相同元素(3)缺陷,2.2 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争论,获得迁移的途径是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还是机械的训练和学习?,机械的迁移观,(1)桑代克对学习的机制的认识;,(2)迁移的内容;,(3)迁移发生的条件。,有意义迁移观,(1)贾德的主张,证据:水下击靶实验,(2)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观点,证据:纸下觅食实验,(3)一般原理的重要性,(4)以有意义方式和教学的重要性,3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迁移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新的迁移观:,(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陈述性知识),(2)产生式的迁移理论(自动化基本技能),(3)元认知迁移理论(认知策略),3.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来源于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知结构是个体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个体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狭义指个体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内容和组织,认知结构变量(或称认知结构特征),影响着新知识的学习。,(1)可利用性,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内容,是否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已有概念。,(2)可辨别性,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组织,能否清晰分辨新旧知识间的异同。,(3)稳固性,涉及学习者掌握原有知识的牢固程度。,教学含义,1、设计“组织者”,改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1)设计陈述性组织者,改进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2)设计比较性组织者,改进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和稳固性。,(3)组织者有多种形式,如概念、定律、概括性文字、图表、形象化模型等。,2、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理论依据,(1)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自教材的知识结构。,(2)“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举措,(1)教材中应有概括性、包含性和解释性较高的基本命题、概念和原理。,(2)教材呈现,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横向上遵循融会贯通的原则,加强概念、原理及章节间的联系。,3.2 产生式的迁移理论,3.2.1 理论思想,该理论是安德森“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ACT)的发展。,基本思想:,前后两项技能学习间发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的产生式有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想一想:,与相同元素说的关系?,3.2.2 迁移的分类,ACT理论按知识的不同类型对迁移的种类进行重新划分。,表5 ACT理论的迁移分类,3.2.3 教学含义,选编教材,应该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材知识分为若干单元,让前后两个单元有适当重叠。,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教学。,对先前学习的内容加以充分的练习。,3.3 元认知迁移理论,认知策略的迁移问题受到格外的关注。,产生式迁移理论并未解释认知策略的迁移。,元认知迁移理论:认知策略的训练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有相当的元认知水平。,3.3.1 认知策略迁移中元认知的重要性,元认知(metacognition)指,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负责对个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如果个体不具备元认知能力,不了解策略的使用范围,不能对策略的使用过程进行监控并在必要时要做出修正,则无法对已学过的策略做出恰当迁移。,个体在元认知上的缺陷,会导致学习和迁移方面出现诸多问题。,3.3.2 元认知迁移观的特点,元认知主要依据一般智慧技能的获得,但并非某种单一的普遍能力,而是一系列高级技能的集合。,主张学习者需掌握有关一般原理的知识、专门领域的技能、以及更为精细的信息加工过程和策略。,强调学习者应是他们多拥有的一般和特殊知识的管理者。,3.3.3 教学含义,元认知能力虽然发展缓慢,但并不完全是自然成熟的过程。,对元认知能力的教学干预似乎有效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元认知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