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四章(2)-记忆与思维.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95798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2)-记忆与思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四章(2)-记忆与思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2)记忆与思维,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贮存库。自从科学的心理学诞生以来,记忆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热门领域,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在研究记忆的过程中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本章将介绍记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记忆的概述,记忆过程,记忆系统,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本章将从思维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思维的基本特征、种类,思维过程、问题解决,最后介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思维概述,思维过程,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本章学习目标,1、记住记忆表象的定义,理解其特征。,2、能说出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关系。,3、理解识记的种类、规律及其应用。,4、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运用。,5、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知道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7、记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各自的特点。,8、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1、知道思维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2、能举例说明理解思维的过程。,3、掌握思维的不同角度的分类。,4、能正确表述感知觉与思维的联系与区别。,5、信息加工理论是如何看待问题解决的。,6、清晰表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策略。,7、知道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8、能说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记忆的概述,记忆,(memory),:,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内容的不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根据个体在信息提取时的心理经验),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内隐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Tulving,1972,),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记忆系统,感觉 记忆,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好比是整个记忆系统的“,接待室,”,从感觉器官输入的所有信息都要在这里登记并接受处理。,短时记忆的特点,1、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2、容量有限,一般为,72,3、,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4、功能是,操作。,9 2 6,8 6 4 2,9 7 6 4 5,6 2 7 4 1 8,8 4 0 1 6 7 3,7 1 2 6 3 5 9 0,4 8 6 8 4 5 3 7 2,2 5 3 1 9 7 1 7 6 8,8 5 1 2 9 6 1 9 4 5 0,9 1 8 5 4 6 9 4 2 9 3 7,cat boat rug,run beach plant light,suit watch cut stairs car,junk lone game call wood heart,frame patch cross drug desk horse law,clothes choose gift drive book tree hair this,dress clerk film base spend serve book low time,stone all nail door hope earl feel buy cope grape,age soft fall store put true small free check mail cat,log day time chess lake cut bird sheet your see street wheel,短时记忆的容量,组块(chunk),指将若干较小信息单位联合成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一加工所组成的单位或结果。,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不同类别材料,短时记忆容量,数字,颜色,字母,字词,几何图形,随机图形,无意义音节,770,710,635,550,530,380,340,长时记忆,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指信息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一些是在感知中印象深刻的内容一次性印入的。,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语义编码,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科林斯和奎利恩),三种记忆系统的比较,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保持时间,编码方式,存贮容量,功 能,记忆的品质,准确性,准备性,敏捷性,牢固性,熟悉的事物未必容易记忆,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质的方面),内容更加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被保持;,内容变得更详细、更具体、更完整和更合理;,内容变得更加突出、夸张或歪曲,变得更生动、离奇。,幽灵的故事,信息储存的变化,信息储存的变化,遗 忘,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就是,遗忘,(forgetting),。,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完全遗忘,不完全遗忘,遗忘进程,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学习无意义音节后的保存量,时距(小时),重学节省%(保持量),遗忘量(%),033,1,88,24,48,624,3124,582,442,358,337,278,254,211,418,558,642,663,722,746,78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材料的重要性,。,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过度学习的量为50%,即学习程度为150%时,效率最高),材料的序列位置。(首尾易记,中间易忘),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前摄抑制的实验程序,实验组,控制组,学习A材料,学习B材料,回忆B材料,休 息,学习B材料,回忆B材料,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倒摄抑制的实验程序,实验组,控制组,学习A材料,学习B材料,回忆A材料,学习A材料,休 息,回忆A材料,遗忘的理论,衰退说,。适合于解释永久性遗忘。,干扰说,。适合于解释暂时性遗忘。,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提取失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retrieval cues)。,科学地进行复习,克服遗忘的最好办法是加强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方式多样化,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思维是由多种学科来研究的,哲学,:,思维的一般规律性,即研究存在与思维谁是第一性,现实世界可否被认识。,逻辑学,: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神经生理学,:思维的生理机制。,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言语和思维的相互依存性及差别。,控制论、信息论,:人工智能。,心理学,: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发生、发展规律。,思维的概念,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思维的间接性,间接性,是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外界事物。,人为什么要有间接的反映?,感官的结构和机能限制、时空的限制、事物本身带有内隐的特点。,思维的概括性,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性的意义。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直接依赖性,扩大了认识的范围,加深了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概括性有,不同的水平,。感性的概括和理性的概括。,概括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过程,也叫思维操作。,1、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2、比较。,3、抽象与概括。最关键的步骤。,4、具体化。,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概念形成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布鲁纳,关于,人工概念,的实验研究。他用3种图形、3种颜色、3种数目、3条边共设计了81张图片。,假设检验说,。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布鲁纳人工概念实验材料,概念形成过程举例,被试选样 主试判定,单边一个兰色圆形 对,单边一个红色圆形 错,单边一个兰色方块 错,双边两个兰色圆形 对,三边三个兰色圆形 对,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心理学含义及心理成份,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包括三个基本成份:,给定、目标和障碍,。(通俗而言,问题就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一道几何证明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心理学含义及心理成份,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包括三个基本成份:,给定、目标和障碍,。(通俗而言,问题就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一道几何证明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索,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问题空间:指问题的主观方面,即问题解决者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它由三个成份构成:,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中间状态(或认知操作或一些算子)。,根据个的问题起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的不同,可以把问题空间分为四种类型,问题解决的特点,l,目标定向:即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l,认知操作: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知性操作的。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例如,当你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骑自行车的活动不被认为是问题解决。,l,心理操作的序列化:问题解决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能够自动化完成或只有单一操作的不能构成问题解决过程,比如,回忆昨晚上吃的菜,通常不被看成是问题解决活动。,l,问题解决的个人化:,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1.算法式,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过于费时、费力和缺乏效率。,2.启发式-利用经验走捷径,在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中,在目标倾向性的指引下,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启发式,的方法。启发式方法看上去是直观判断,其实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使用这种方法并不保证能够准确地找到答案,但作为一种大略的粗算,通常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人们在处理日常问题上大部分都使用启发式。虽然它在准确性上不及算法式方法,但却无需去探讨所有的可能性,因此效率上大为提高。用启发式方法并不见得必定能找到答案,但经验的积累将会逐渐教导我们在何时以及如何去使用这种方法,使我们成为较好的问题解决者。,(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例如,目标要到火车站,而我们在校园里。,(2)爬山法,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就如同爬山一样,为了到达山顶,有时不得不先上矮山顶,然后再下来-,这样翻越一个个的小山头,直到最终达到山顶。可以说,爬山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往往具有退一步进两步的作用,后退乃是为了更有效地前进。,(3)逆向工作法,逆向工作法,也叫,目标递归策略,。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例如,几何题的证明就常用此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表征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所谓理解问题,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2.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因此,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A.小王家兄弟五个,都未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把王妈妈也算在内,试问他们家有几个女人?,B.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电话号码放入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机抽取200个号码,问其中有多少人是不把电话号码放入号码簿上的?,3.认知结构,每当个人处于问题情境时,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以其已有的,认知结构,来试探。如果问题情境与个人认知结构完全符合,他只须靠旧经验即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中情境远超过个人的认知结构,他就会感到困难。,4,.,刺激呈现的模式,5.功能固着,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是指解决问题时,个人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了问题的解决。,例如,Duncker(1945)的蜡烛问题;Maier(1933)的结绳问题。,6.定势,定势或心向作用,(mental set),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卢钦斯(Luchins,1946)的量水实验,如果你已发现前5个小题要求相同的解题方法,即(B-A-2 C)时,则你可能在第6个小题上也套用相同的公式,尽管它用更简单的方法(A一C)就可以解决;只有到对第7个小题仍套用公式(B一A一2C)却发现行不通时,一部分人才会去思考、去尝试,并发现更为简便的公式(A一C)。但也有些人竟会认为它无解。那是因为心向太强烈,在经验中的有效方法不起作用时,不会转换注意方向去另寻新方法。,7.原型启发,8.情绪与动机,9.迁移的作用,10.人格,11.能力,视窗4-3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格拉泽和齐(R.Glaser&M.T.H.Chi,1988)对有关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概括。他们认为,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表现在六个方面。,1.有意义的知觉模式的差异,测量知觉模式的典型方法是:给被试呈现某个方面的信息,然后请他复现这些信息。例如,有人以国际象棋专家和新手为被试,给他们呈现一典型的对弈棋盘,看5秒,然后要求他们在空棋盘上复盘。结果表明,国际象棋大师能能复现20-25个棋子,新手只能复现6个棋子(De Groot,1965)。如果是随机排列的棋子,二者的复棋结果则无区别,都是6个。这说明专家能知觉较大的,有意义的,刺激模式,新手不具备这样的能力。,M.T.H.Chi还以优秀的儿童棋手与成人新手、儿童新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优秀儿童棋手比成人或儿童新手有更大的棋子的知觉模式。这一研究表明,年龄不是决定棋子的知觉模式的关键因素,关键的因素是,专门知识的水平,。,2.,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差异,短时记忆的,组块,策略使得专家在某一领域的短时记忆广度可以大大超过新手。,同样,专家在该领域有更优越的长时记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长时记忆能力决定于他的知识的加工程度。知识加工程度越深,记忆效果越好。而加工程度又决定于他采用的策略。策略的适当性又与个人的专门领域的知识基础密切相关。,3.技能执行速度的差异,某一领域的专家,许多技能已经自动化,他们解决问题既快,又很少出错。,4.,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差异,在解决问题时,专家一般用更多的时间表征问题,新手一般用更多的时间尝试对问题进行解答。,许多数学教师发现,代数学得好的学生在解题前常常给问题创造有意义的表征,而代数学得差的学生通常不思考问题的意义就开始把数字代入公式。,5.,表征的深度差异,专家一般根据问题的内在结构表征问题,新手一般根据表面特征表征问题。如齐(Chi et al.,1982)研究具有博士学位的物理学专家和刚学过一门物理学课程的大学生之间在物理问题表征上的差异。研究者给出20个描述物理学问题的名称。当请新手和专家将问题分类时,新手的典型名称是,“,斜面上的木块,”,,专家使用的典型名称是,“,牛顿第二定律,”,。,6.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专家倾向于更频繁地检查自己对问题的解答,而且这种检查的效果比新手更好。如代数学习中,以有意义的方式表征问题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反复思考这样解题是否有意义,而只顾代入数字的学生不可能有效地检查自己的解题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