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九章尿液的生成与排泄.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290628 上传时间:2025-05-17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8.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九章尿液的生成与排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九章尿液的生成与排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九章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引言,排泄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相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途径,通过呼吸系统:,CO,2,,,少量水和挥发性药物,通过消化道:,唾液腺排少量铅和汞,消化管排胆色素和无机盐,通过皮肤:,排水、,NaCl、KCl、,尿素和乳酸,通过肾脏:,通过尿排代谢终产物和过剩的物质,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及功能概要,(影音链接),一、肾的功能结构,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在尿液浓缩功能中起作用。,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近曲小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内层、囊腔、外层),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肾小体,肾小管,远曲小管,髓袢细段,近球小管,远球小管,肾单位,(,Nephron),100,万个,(一)肾单位和集合小管,皮质肾单位:,占8590%,肾小球小,入球小,A,口径 出球小,A,,,位于皮质外,2,/3处,髓袢短,近髓肾单位,:,占1015%,肾小球大,入球小,A,口径出球小,A,,位于皮质深部1/3处,髓袢长,出球小,A,网状小血管,直小血管,U,形,肾单位的类型,皮质肾单位:,入球小动脉口径 出球小动脉,(1),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利于滤过,(2),管周毛细血管网,血压低,利于重吸收,近髓肾单位,直小血管在尿的浓缩与稀释中发挥作用,球旁细胞,(入球小,A,的肌上皮样细胞,),分泌肾素,球外系膜细胞,吞噬作用,远曲小管的,致密斑,感受小管液内,Na,+,含量的变化,球旁细胞,调节肾素分泌,管,-,球反馈,(二)球旁器(近球小体),(三)肾的血液供应及特点,1.,血供丰富,肾内血流量分布不均匀,大约为心输出量的1/5;,肾皮质血流量约为肾血流量的94;,肾髓质血管主要为近髓肾单位出球小动脉的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和直小血管,阻力大,流速慢,流量少。,(,P218,肾血流量的调节转至第,5,节),2.肾有两套毛细血管网,肾,A,叶间,A,弓形,A,小叶间,A,入球小,A,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A,管周毛细血管网,小叶间,V,弓形,V,叶间,V,肾静脉,(四)肾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肾动脉及其分支,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球旁细胞,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肾是副交感神经缺如的脏器,所以它的血管不受迷走神经的支配。,二、肾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影音链接),排出代谢废物和外来物质,排出过剩电解质,、H,+,,维持酸碱平衡,储存体液中的重要物质,如,Na,+,、K,+,、HCO,3,-,和,Cl,-,调节细胞外液和血浆渗透压,肾通过其泌尿功能尿生成过程:,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的生成,羟化,VitD3,钙磷代谢,分泌肾素,调节血管紧张素分泌调节醛固酮分泌,短时程调节动脉血压,PGA,舒血管,肾通过其非泌尿(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功能:,1.肾小球的滤过,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尿的生成,肾小管周毛细血管,肾静脉,肾排泄,肾小囊,肾小球毛细血管,入球动脉,出球动脉,尿的排泄滤过重吸收+分泌,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过程,原尿:,即从肾小球滤入肾小囊的液体,又称,超滤液,终尿:,肾小球滤过液经肾小管、集合管、输尿管到达膀胱最后形成的尿,滤过液的成分,微穿刺,获取囊内液,微量化学分析表明系,血浆的超滤液,血浆,、,滤液,、,尿成份的比较,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滤过液体的总量,。,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180L/d,。,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血浆流量660,ml/min,滤过分数(125/660),100=19%,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和,有效滤过压,。,滤过系数,(,K,f,),:,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滤过膜面积的乘积。,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一)肾小球滤过器的解剖学,滤过膜结构:,内层,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层,厚30,50nm、,窗孔结构、孔径,50100nm,,带负电,基底膜层,厚300,nm、,微纤维网、孔径48,nm,外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厚,40nm、,裂隙裂孔和裂孔上的滤过裂孔膜,上面有14,4,nm,矩形孔,带负电,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二)滤过膜的分子通透性,1.分子量大小的选择性滤器(机械屏障),分子量6000,有效半径69000,有效半径4.2,nm,不能滤过,葡萄糖,glucose(180),可通过,白蛋白,albumin(69000,3nm,负电)不能通过,2.分子电荷的选择性滤器(电屏障),右旋糖酐,(+),易通过滤过膜,右旋糖酐(-),难通过滤过膜,滤过膜各层上,带负电,的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构成了滤过的电学屏障,限制负电荷的滤过。,病理: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毛细血管阻塞 蛋白尿,、,少尿、无尿,滤过膜带负电荷的物质 或消失,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白蛋白滤过 蛋白尿,滤过膜面积 ,少尿、无尿,三、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EFP,肾小球滤过的动力,EFP,=(,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入球端与出球端毛细血管压基本相等(下降12,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过程中不断升高,肾小囊内压 10,mmHg(1.3KPa),有效滤过压逐渐下降至0,mmHg,,滤过停止,即达到滤过平衡,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GFR=,K,f,EFP,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K,f,),有效滤过压,(,EFP,),肾血浆流量,(一)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K,f,),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二)有效滤过压(,EFP,)的改变,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生理状态下调节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主要方式。,(1)全身动脉血压改变:,波动在80180,mmHg(10.724Kpa),时,通过,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相对稳定,,GFR,基本保持不变。,AP80mmHg(10.7KP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相应降低,AP4050mmHg(5.36.7Kpa),时,有效滤过压为零,,GFR=0,无尿,连续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尿量如何改变?,(2)入球小动脉的阻力:,阻力 肾血流量,GFR,(3)出球小动脉的阻力:,阻力 血液流出受阻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GFR,阻力 肾血流量 肾小球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GFR,正常情况下比较稳定,病理情况如:肾盂、输尿管结石(,calculus of ureter)、,肿瘤(,tumor),肾小囊内压,有效滤过压,GFR,2、肾小囊内压,三聚氰胺奶粉与,“,肾结石,”,3、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变化不大,如全身血浆蛋白,血浆胶渗压 有效滤过压,GFR,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如何改变?,(三)肾血浆流量的变化,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GFR,肾血浆流量,血浆胶渗压上升减慢,滤过平衡点后移 有效滤过的肾 小球毛细血管长度,GFR,小结,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滤过膜的结构,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一)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二)有效滤过压的改变,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2、肾小囊内压,3、血浆胶体渗透压,(三)肾血浆流量的变化,影 响 因 素,滤过率的变化,滤过系数,滤过膜的孔径,滤过率,血尿,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率,蛋白尿,滤过膜面积,滤过率,少尿,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滤过率,(大失血),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囊内压,滤过率,(结石、肿瘤),肾血浆流量,滤过率,(中毒性休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水和溶质被管壁细胞吸收回血液的过程,称为,重吸收,(,reabsorption,)。,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称为,分泌,(,secretion,),或排泄。,肾小球滤液量180,L/,日,尿量1.5,L/,日,提示99%被重吸收,1%排出体外,一、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特征,1.重吸收量大,葡萄糖和氨基酸几乎完全被重吸收;,水、钠等被大部分重吸收;,尿素等被小部分重吸收;,肌酐等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不被重吸收而全部排出,提示肾小管还有分泌和排泄功能,2.重吸收的选择性:取决于身体需要,二、肾小管重吸收的途径和方式,尿的排泄滤过重吸收+分泌,水借渗透压之差被动重吸收,,渗透压差,是其动力。,溶质,浓度差和电位差(电化学差),是其被动重吸收的动力。,1.被动重吸收,:,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肾组织间隙液的过程。,HCO,3,-,HCO,3,-,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逆电化学差,将小管内溶质主动转运到小管外组织间液的过程。,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原发性主动转运:,ATP,水解直接供能,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由,Na,+,泵供能,2.主动重吸收,:,三、肾小管不同部分的重吸收和分泌,(一)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近端小管 14,mm,大量密集的微绒毛形成刷状缘,,增大重吸收面积,,5060,m,2,;,通透性大;,大量线粒体和酶,,代谢活跃;,载体及钠泵多,,是主要的重吸收场所,近端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1、,Na,+,、,Cl,-,和水的重吸收,重吸收的部位和比例:,近端小管:占滤过量6570%,髓袢:2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2%,原尿,Na,+,500g/,日,终尿,Na,+,35g/,日,99%,Na,+,回收,Na,+,与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Na,+,-,H,+,逆向转运,Na,+,主动转运,紧密连接,H,2,O,1)近端小管前半段的物质转运,H,2,O,被动重吸收,泵漏模式,2)近端小管后半段的物质转运,管腔侧,Cl,-,-,阴离子逆向转运,(跨细胞途径),Cl,-,顺浓度、电位梯度,(,细胞旁途径,),Na,+,-,H,+,逆向转运,Na,+,泵,主动重吸收,Na,+,顺电位梯度经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Cl,-,被动重吸收,Na,+,Na,+,的重吸收方式主动重吸收(2/3)被动重吸收(1/3),水的重吸收方式被动重吸收,,靠渗透作用,Na,+,和水的重吸收使细胞间隙内静水压升高,促使,Na,+,和水进入相邻毛细血管,并有,回漏,至小管腔现象.,近端小管泵漏模式,Cl,-,的重吸收方式被动重吸收,A,Na,+,的主动重吸收形成小管内外电位差,管内-4,mV,Cl,-,顺电位差,被动重吸收,B,水的大量重吸收使小管液中,Cl,-,浓度升高,,Cl,-,的管内外浓度差又造成,Cl,-,顺浓度差,被动重吸收,Na,+,的重吸收是近端小管重吸收各种溶质和水的主要驱动力,肾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CO,2,的形式,而非直接以,HCO,3,-,的形式,HCO,3,-,比,Cl,-,优先重吸收,是因为,CO,2,能迅速透过管腔膜,2、,HCO,3,-,的重吸收及,H,+,的分泌,近端小管重吸收8090,3、K,+,的重吸收,在近端小管滤过液中,80,的,K,+,被重吸收,,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近端小管管腔内,-4,mV,K,+,重吸收是,逆电位差主动重吸收,近端小管管腔内,K,+,浓度为,4,mmol/L,而细胞内,K,+,浓度为,150,mmol/L,,,K,+,重吸收是,逆浓度差主动重吸收,4、葡萄糖的重吸收,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主要是近曲小管),可完全被吸收回血,借助,Na,+,的重吸收而被,继发性主动重吸收,重吸收具有有限性,,与刷状缘,Na,+,-,葡萄糖协同转运体有关,肾糖阈,和,葡萄糖吸收极限量,葡萄糖最大转运量平均为320,mg/min,肾小球葡萄糖滤过量为125,mg/min,葡萄糖滤过量为220,mg/min,(,血糖浓度180,mg/100ml,),尿糖,超过部分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肾小球葡萄糖滤过量,GFR,血浆葡萄糖浓度,(125ml/min),(1mg/ml),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180,mg/100ml),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令全部肾小管对糖重吸收的能力到达极限时,两肾近端小管在单位时间内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量称为。(男375,mg/min,,女300,mg/min),渗透性利尿,提高小管液溶质浓度,使渗透压升高,重吸收减少 利尿,如甘露醇,给家兔静脉注入20葡萄糖5,ml,后,出现尿糖阳性及尿量增多,机制?,5、其它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氨基酸同葡萄糖,HPO,4,2-,、SO,4,2-,与,Na,+,协同转运重吸收,少量蛋白质通过吞饮重吸收,肌酐、对氨基马尿酸既滤过又排泄,青霉素、酚红主要是排泄,(二)髓袢的重吸收和分泌,(髓袢降支细段、升支细段和升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对水通透,被动重吸收水,对溶质通透性差,,NaCl,浓度逐渐升高,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被动重吸收,Na,+,、,Cl,-,髓袢升支粗段:,对水不通透,主动重吸收,Na,+,、,Cl,-,髓袢升支粗段,管腔内正电位,(+2+10,mV,),,,正电位依赖,Cl,-,、K,+,存在,管周膜的,Na,+,泵,主动重吸收,Na,+,,胞内,Na,+,下降,管腔内,Na,+,顺浓度差通过,Na,+,:2Cl,-,:K,+,协同转运体进入细胞,,继发主动重吸收,Cl,-,、K,+,Cl,-,顺浓度差入组织间液,,K,+,顺浓度差返回管腔,造成管腔内正电位,管腔正电位驱动阳离子经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Na,+,主动重吸收,,Cl,-,继发性主动重吸收,水盐重吸收分离现象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中具有重要作用,速尿、利尿酸,结合于,Na,+,:2Cl,-,:K,+,转运体,抑制,NaCl,重吸收,影响尿的浓缩,利尿,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的特点:,水、,NaCl,的重吸收及,K,+,和,H,+,分泌可根据机体水、盐平衡状况进行调节,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调节,,Na,+,和,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1.,H,+,的分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分泌,H,+,H,+,的分泌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2.,NH,3,的分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NH,3,谷氨酰胺,(脱氨),NH,3,扩散到小管液,NH,3,+H,+,NH,4,+,H,+,的分泌增加,NH,3,的分泌增加,临床上通过酸化尿液降低血氨,3.K,+,的分泌,来源:,肾小球滤液中的,K,+,在近端小管已被大部分重吸收入血,尿,K,+,来自,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特点:,K,+,的分泌是一种被动分泌过程,与,Na,+,-K,+,交换有关,受醛固酮调节,。,Na,+,主动重吸收,管腔内,负电位,K,+,分泌入管腔,远曲小管和集合管:,H,+,-Na,+,交换,与,K,+,-Na,+,交换,相互抑制,当酸中毒时,H,+,,H,+,-Na,+,交换加强,,,K,+,-Na,+,交换,,,造成血,K,+,用乙酰唑胺(-)碳酸酐酶,,,纠正酸中毒,使小管细胞内,H,+,,,H,+,-Na,+,交换,,,K,+,-Na,+,交换,造成血,K,+,。,(临床上应予注意纠酸补钾,),小结:肾小管的重吸收、排泄和分泌,(影音链接),肾小管不同部位的渗透压,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血浆渗透压,(300,mmol/l),尿液渗透压,(501200,mmol/l,),尿液的稀释:,水,水重吸收,尿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尿浓缩、稀释障碍,缺水或水中毒,(影音链接),水的被动重吸收,管壁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渗透梯度,用冰点降低法测定肾分层切片的渗透压,1.尿液浓缩:,ADH ,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髓质高渗梯度,水重吸收,2.尿液稀释:,ADH ,集合管对水不通透,,Na,+,继续被主动重吸收,小管液渗透压 形成低渗尿排出,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原理,(一)逆流交换与逆流倍增作用,升降两管间的热量扩散称为,逆流交换,(,counter-current exchange),,减少热量的消耗。,直小血管的结构排列类似于逆流交换模型。,髓袢、集合管结构排列类似于逆流倍增的模型,M,1,膜能将液体中物质由乙管泵入甲管,且对水不通透;,M,2,膜对水易通透,对溶质不通透。,由于逆流交换而形成管道顶端至底端浓度梯度逐渐增大的现象称为,逆流倍增,(,counter-current multiplication),外髓部渗透压梯度主要是由,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形成的(,Na,+,主动重吸收,,Cl,-,继发性主动重吸收),1.,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间隙液中,NaCl,选择性积存,(二)肾髓质间隙液高渗梯度形成原理,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压是由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以及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出来的,NaCl,这两个因素形成.,2.,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尿素和,NaCl,远曲小管及皮质部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易通透,水被重吸收,小管液中尿素的浓度逐渐升高,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易通透,尿素顺浓度差扩散入组织间液。,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是主要动力,,尿素再循环,则促成了整个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建立。,尿素在内髓部渗透压建立中的作用:,(影音链接),髓袢降支细段对尿素及,Na,+,都不易通透,对水易通透,水被,“,抽吸,”,出来,小管液被浓缩,其中尿素及,Na,+,的浓度不断升高。当流经,髓袢升支细段,时,对水不通透,但对,Na,+,易通透,,NaCl,顺浓度差扩散入内髓部组织液。,*,形成机制简图,*,NaCl,在内髓部渗透压建立中的作用:,3.,抗利尿激素(,ADH,)的调节作用,尿素的再循环依赖于,ADH,的存在,尿素的再循环依赖于,ADH,的存在,逆流交换保持肾髓质的高渗状态,并带走多余的水。,(三)直小血管的作用,二、,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1.尿液浓缩:,ADH,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髓质高渗梯度,水重吸收,2.尿液稀释:,ADH,集合管对水不通透,,Na,+,继续被主动重吸收,小管液渗透压,形成低渗尿排出,(一)髓质间隙液渗透压的影响,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是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尿素,(二)集合管通透性的影响,(三)直小血管血流量的影响,血流加速,髓质高渗,尿浓缩,三、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ADH,与尿浓缩,第五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对滤过的调节 对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自身调节,、神经,体液调节),自身 神经 体液 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 心房钠尿肽,调节 调节 调节,球管平衡,必然性重吸收,调节性重吸收,(肌源学说),一、肾内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称为,肾的自身调节,(,Renal autoregulation)。,(一)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自身调节,灌注压,2080mmHg,时,肾血流量随肾,A,压升高而升高,灌注压80180,mmHg,时,肾血流量稳定在一个水平不变,灌注压180,mmHg,时,肾血流量又随肾,A,压升高而升高,肌原学说,(,myogenic mechanism),当肾灌注压升高 入球小,A,血管平滑肌牵张刺激 平滑肌紧张性,管径相应缩小 血流阻力,血流量,对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的调节,(二)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1.概念:,肾小球滤过率改变时,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称为,球-管平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称为,定比重吸收,(,constant fraction reabsorption),2.,机制:,GFR ,管周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小管旁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 ,组织间隙内静水压,重吸收,重吸收 小管内压 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 滤过,意义:,终尿的排出量不会因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出现较大波动,对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调节,肾交感神经,入球小动脉的神经末梢分布密度大,收缩血管效应;,肾交感神经,促肾素分泌;,肾交感神经,促近端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二、神经和体液调节,(一)肾神经调节,安静正常:,通过,肾自身调节,使肾血流量相对稳定,泌尿活动正常进行。,运动或异常如高温、出血缺氧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血流量减少,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意义,肾素合成、贮存及分泌的部位:,近球小体中的近球细胞,(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s,RAAS,体液调节,动脉血压,入球小动脉牵张,GFR,致密斑,Na,+,交感神经兴奋,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转换酶,血管紧张素,III,醛固酮分泌,循环血量,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保,Na,+,保水排,K,+,血管收缩,心输出量,血压升高,循环血量,(三)醛固酮,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靶器官:,远曲小管、集合管,作用:,促进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保,Na,+,排,K,+,作用,作用机理:,醛固酮分泌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K,+,浓度,血,Na,+,浓度,血,K,+,和血,Na,+,浓度,血,K,+,Na,+,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分泌 保,Na,+,排,K,+,血,K,+,Na,+,醛固酮分泌 保,Na,+,排,K,+,功能减弱,醛固酮的分泌对,K,+,浓度改变较敏感,,K,+,仅增加0.51.0,mmol/L,醛固酮 (敏感度,K,+,Na,+,),(四)抗利尿激素(,ADH),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运输:,下丘脑垂体束,贮存释放:,神经垂体贮存,并释放入血,靶器官:,远曲小管、集合管,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影音链接),作用机理:,ADH ,,水通道小泡内移,对水通透性,ADH,分泌和释放的调节,有效刺激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ADH,特点,:敏感,晶渗压改变,12%,时即有反应。,感受器:,位于视上核、室旁核及其附近区域的渗透压感受器,大量出汗、腹泻、失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 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渗透压感受器,(+)神经垂体释放,ADH,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对水重吸,收 ,尿液浓缩 尿量减少,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水利尿 大量饮清水 尿量,饮1000,ml,清水,隔30分钟 尿量 ,(1小时末达高峰,23小时恢复),饮1000,ml NS,,隔30分钟 变化不大,大量饮用清水后,反射性使,ADH,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water diuresis),,,临床上可利用此现象来检测肾的稀释能力。,2、循环血量和血压的改变,过度输液,血量过多,中枢,间接抑制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释放,ADH,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对水重吸收 尿量,血压,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左心房内膜下,容量感受器,(+),迷走神经,痛刺激、情绪紧张,ADH,尿量,弱冷刺激,ADH,尿量,下丘脑病变累及视上核、室旁核,ADH,合成,释放障碍 尿崩症,3、其他因素,(五)心房钠尿肽,合成和释放部位:,心房肌,作用:,促进肾脏对,NaCl,和水的排出,作用机制:,1、使集合管钠通道关闭,抑制,Na,+,重吸收,2、抑制肾素和醛固酮分泌,3、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4、使入球和出球小动脉舒张,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六)其他激素,(自学),尿生成的讨论,(影音链接),第六节 血浆清除率,一、清除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通常用每分钟)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的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ml/min),,它反映肾脏对不同物质的清除能力。,U:,尿中某物质的浓度,V:,每分钟尿量,P:,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意义:,用血浆清除率可衡量肾脏生理活动情况,C=,UV,P,C P=UV,二、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1.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菊粉清除率,菊粉滤过后,既不被重吸收也不被分泌,故测定菊粉的血浆清除率可代表肾小球滤过率,UV,1ml/min125mg/100ml,P,1mg/100ml,C,菊粉=,=125ml/min,碘锐特,、,对氨基马尿酸,静脉注射后,经肾循环一周后可完全清除掉(通过滤过和分泌)。,即在肾动脉中该物质有一定浓度,流到肾静脉中其浓度接近0,那么该物质每分钟的尿中排出量(,UV),,应等于每分钟通过肾脏的血浆中所含的量,,该物质血浆清除率为每分钟通过肾脏的血浆流量,。,2.测定肾血浆流量,UV=XP X:,每分钟通过肾脏的血流量,UV,P,X=C,此时,可测定,C,来代表每分钟肾血浆流量,再估计出肾血流量。,注意此时,C=,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红细胞比容,:,全血的45%,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ml/min,(1红细胞比容),3.评估肾小管的功能,一种物质,C 125ml/min,提示肾小管必定有分泌排泄,或重吸收量,分泌量,若,C,分泌量,若,C 125ml/min,提示肾小管无重吸收和分泌,或重吸收量分泌量,通过,GFR,和某种物质血浆清除率的测定,可以推测该物质是否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泌,肾功能检查,(影音链接),第七节 尿的排放,(自学),正常:10002000,ml,1500ml,多尿:2500,ml,少尿:=100500,ml,无尿:400,ml,才明显提高,当尿量达到,700,ml,时,内压为,35,cmH,2,O,,,逼尿肌产生节律收缩,排尿欲增高。,内压达到,70,cmH,2,O,时产生痛感,不得不排尿,(二)膀胱压与容量关系,(三)排尿反射及其障碍,排尿反射:,脑干、皮层高位中枢,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尿液入后尿道,膀胱尿量400500,ml,膀胱壁牵张感受器,盆,N,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阴部神经抑制,膀胱外括约肌松弛,排尿,腰骶部脊髓损伤,麻醉,肿瘤,大结石,尿潴留,脊髓受损(初级中枢与高级中枢失去功能联系)尿失禁,高位中枢对初级中枢控制能力弱 夜间遗尿,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对水不通透,低渗小管液,),(1)远曲小管前段,Cl,-,醛固酮加强,Na,+,-K,+,交换,(,2,)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主细胞:,Na,+,-,K,+,交换,重吸收,Cl,-,(被动),闰细胞:,分泌,H,+,主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水孔蛋白,AQP2,在顶端膜的插入量,ADH,(3),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取决于集合管主细胞对水的通透性。,缺水等,尿少,(影音链接),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近球小体,肾小囊,连接小管,皮质,集合小管,髓质,集合小管,集合管,血浆、滤过液、尿液成分比较,成分 血浆(,g/L),滤液(,g/L),尿(,g/L),水 900 980 960,蛋白质 7090 0.3 0,葡萄糖 1.0 1.0 0,Na,+,3.3 3.3 3.5,K,+,0.2 0.2 1.5,Cl,-,3.7 3.7 6.0,H,2,PO,4,-,HPO,4,2,-,0.04 0.04 1.5,尿素 0.3 0.3 18,尿酸 0.04 0.04 0.5,肌酐 0.01 0.01 1.0,氨 0.001 0.001 0.4,重吸收,分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底膜,足细胞,滤过膜,窗孔结构,滤过裂孔,远端肾单位氨的分泌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