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6/1,#,第,7,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第一部分声、物态、光、运动,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探究,考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物距u,像距v,像的情况,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fv2f,_,_,_,照相机,u=2f,v=2f,_,_,_,测焦距,fu2f,_,_,_,投影仪,u=f,不成像,测焦距,uu,_,_,_,放大镜,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探究,【,点拨,】,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规律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规律二: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体靠近凸透镜时,所成的实像变大且远离凸透镜;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所成的实像变小且靠近凸透镜),规律三:虚像同侧,实像异侧。,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探究,考点二眼睛和视力矫正,项目,近视眼,远视眼,外形,晶状体折射光线的本领,比正常眼要强些,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比正常眼要弱些,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矫正方法,戴用,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戴用,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凸,凹,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探究,考点三显微镜和望远镜,项目,显微镜,望远镜,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其作用都相当于,成,、,_,的虚像,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它的作用是使物体成,_,、_,的,像,其作用相当于,的镜头,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它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的,像,其作用相当于,的镜头,放大镜,正立,放大,倒立,放大,实,幻灯机(或投影仪),倒立,缩小,实,照相机,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探究一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例,1,2018徐州一模,让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 cm处,经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A,【,规律总结,】,(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物、像同侧移动(成实像时);,(3)换大焦透镜后要增大像距;换小焦透镜后要减小像距。,【变式】,2018盐城中学等五校联考,如图7-1所示,志刚同学在一次实验课上,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观察铅笔的像。他惊奇地发现,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这是因为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镜,志刚同学看到的是铅笔的,_,_,_,(选填“实”或“虚”)像;若将铅笔继续,(选填“靠近”或“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图,7,-,1,凸透,实,靠近,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解析,装满水后的烧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说明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看到的是铅笔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若将铅笔继续靠近烧杯,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例,2,2017徐州,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A.正立、放大的像,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探究二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了解),C,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例,3,2019滨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7-2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 cm,B.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u=8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向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图,7,-,2,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答案,B,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像可知:当物距u=20cm时,像距v=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故A错误;当物距u=3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故B正确;当物距u=8cm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利用该原理来工作的,故C错误;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时,物距变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故D错误。,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例,4,在“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实验中,小华的探究步骤如下:,她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如图7-3所示位置;,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图示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拿掉近视眼镜,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直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1)在本实验中小华用,来模拟人眼的晶状体,用,_,模拟人眼的视网膜。,(2)实验中步骤的目的是,。,图,7,-,3,确定视网膜的位置,靠近,凸透镜,光屏,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突破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实验设计,】,1.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2.实验前的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现象,】,3.,蜡烛燃烧逐渐变短时,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越来越高,调节像在光屏中央的方法:,使光屏上移,;,使蜡烛上移,;,使凸透镜下移,。,4.用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只会暗些,但还是一个,完整,的像。,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5.实验时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是,:蜡烛在焦点处或在一倍焦距内;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光具座不够长。,【,交流与反思,】,6.,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对调物体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像,说明光路,可逆,。,7.,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近(或远)视眼镜(凸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加远视眼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成像靠前,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加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成像靠后,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例,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如图7-4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是,。,A.6.5 cmf13 cmB.13 cmf2f,f13cm2f,解得6.5 cmf2f,则焦距f应小于50 cm。,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点燃的蜡烛在距离凸透镜30 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会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到适当位置,要想在光屏上重新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靠近,15,6.,2018,徐州,如图7-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图,7,-,7,答案,光屏,解析,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6.,2018,徐州,如图7-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2)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图,7,-,7,答案,A,解析,凸透镜的焦距f=20 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cm处,即物距u=30 cm,则fu2f,可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6.,2018,徐州,如图7-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3)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原来凸透镜所成的像,。,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图,7,-,7,答案,小,解析,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所成的像将变小。,6.,2018,徐州,如图7-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4)如果要估测(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图,7,-,7,答案,足够远,解析,如果要估测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此时物距远大于二倍焦距,像距v就无限接近焦距,可近似等于焦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