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英合作经济学(00800)-第十二章.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289850 上传时间:2025-05-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合作经济学(00800)-第十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英合作经济学(00800)-第十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经济学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重点,1,2,货币的供给,3,货币的需求,金融制度概述,4,货币市场的均衡,一、中央银行,二、商业银行,三、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制度规定,四、金融市场,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一、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概念:,金融管理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订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但它不同于一般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也称,存款货币银行,,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它们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其中通过办理转账结算实现国民经济中的绝大部分货币周转,同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有准备金、证券和贷款。,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一笔资产,。,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各类存款。,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三、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制度规定,作为金融体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通过制度规定相互联系起来。其中重要的制度规定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第二,再贴现制度,。由于中央银行是最终的贷款人,因而通常商业银行在需要现金时往往把未到期的票据到中央银行换取现金,即贴现。与客户向商业银行贴现相区别,商业银行到中夹银行的贴现称为再贴现。,在再贴现过程中,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贴现率。由于,贴现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贴现成本,,因而高贴现率使得商业银行减少贴现数额,低贴现率则促使商业银行增加贴现数额。,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思考:,紧缩银根,缩小货币供给量?,扩大货币供给量?,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四、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资产,包括债券、股票和货币等进行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的作用在于,经过它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对于资金往往会出现余缺现象,因此,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把余缺双方联系起来,互通有无,相互获得利益。,一、货币及其职能,二、货币的供给,三、存款的创造,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一、货币及其职能,货币是公众普遍接受的对商品、劳务和债务酌一种金融支付手段。主要具有以下四种职能:,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货币是公众普遍接受的对商品、劳务和债务酌一种金融支付手段。主要具有以下四种职能:,1,交换媒介,即作为流通手段。这是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正是由于这种职能,才避免了物物交换的种种不便,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商品交换顺利进行。,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2,价值尺度,即作为记价单位或记账的单位。货币是一种尺度,是一种单位。,3,储藏手段,即作为保存价值的手段。,4,延期支付,即用于未来支付的需要。,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二、货币的供给,货币的定义:,一、从狭义的角度区分,货币数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现金,包括纸币和辅币;二是活期存款。,称为狭义货币,用表示,即,现金,+,活期存款,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二、除了狭义的货币外,还有更为广义的货币,分别用,M2,、,M3,表示:即,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M3=M2+,各金融机构发行的大额定期存单,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货币有名义货币量和实际货币量之分。,名义货币量(,M,),:无论货币的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实际货币量(,m,),:货币的,购买力,。,上述两种货币量的差主要是在价格(,P,)方面。如用,M,、,m,和,P,依次代表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指数,则,m=M/P,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三、存款创造,一个银行不能从其一元的存款中贷出几元之多,但银行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做到每个单个银行所不能单独做到的事情:它能够把它的贷款扩大为它原来得到的存款的许多倍,而且每家银行仅仅贷出它的存款的一部分。,这一现象称为,“,存款创造,”,。,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1,假设最初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是零,最低储备比率,20%,。,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负债,储备,0,贷款,0,存款,0,0,0,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2,Peter,将,1000,美元存进银行甲,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3,现在银行甲有多少准备金?,1000*20%=200,银行甲,资产,负债,储备,100 0,贷款,0,存款,1000,1000,1000,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4,银行甲将,200,元储备金存入银行,将其余,800,元借给了,Marry,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5,银行甲在借出,800,元后资产负债表的变化,银行甲,资产,负债,储备,200,贷款,800,存款,1000,1000,1000,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6,Marry,将所借的,800,元用来购物,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7,在没有现金流失的假设下,时装店主将,800,元存进银行乙,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8,现在银行乙有多少准备金?,800*20%=160,银行乙,资产,负债,储备,800,贷款,0,存款,800,800,800,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9,银行乙将,160,元储备金存入银行,将其余,640,元借给了小张,,银行乙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资产,负债,储备,160,贷款,640,存款,800,800,800,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的过程,10,借出的款项会再存入银行,这个存款及贷款地过程会不断循环,但银行所接受的存款及贷款金额会不断下降,直至,0,时整个过程便终结。,最终银行存款总额计算,见教材,P259,。,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一、货币的交易需求,二、货币的预防需求,三、货币的投机需求,四、流动偏好陷阱,五、货币需求函数,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所谓,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要求,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有,需求,,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随时可应付,不测之需,,随时可作,投机,用,因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被称作,流动性偏好,。,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一、货币的交易需求,个人和企业总要保留一定水平的货币和存款以备日常交易使用,因为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总不是完全同步的。,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收入量,是收入的函数,。,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二、货币的预防需求,对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需求。,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三、货币的投机需求,所谓,货币的投机需求,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生息机会,而获利的目的所保持货币的一种动机。,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四、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 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极低,,比方说,2%,,这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 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五、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L1=L1,(,Y,),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决定于收入水平。,L2=L2,(,r,),投机需求,量决定于利率水平。,L1,(,Y,),=kY,L2,(,r,),=-hr,L=L1(Y)+L2(,r,)=kY-hr,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曲线,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量与收入的正向变动,关系是通过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来表示的,而,货币需求量与利率的反向变动,关系则是通过每一条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来表示的。,一、利息率的决定,二、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三、货币供给对产出、就业和价格的影响程度,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一、利息率的决定,利息率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所决定,。,均衡是由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是由国家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所以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在上图中,直线,m,表示货币供给,,L,表示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E,决定市场利息率的均衡水平,ro,,它表示,只有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货币市场才达到均衡状态。,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引起市场均衡利息率的变动。例如,当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或投机需求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就会向上移动;当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时,货币供给曲线则会向右移动。、,如下图。,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二、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当利率降,会使投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以乘数倍增加。当利率升,会使投资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以乘数倍减少。,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三、货币供给对产出、就业和价格的影响程度,货币需求曲线,L,越陡峭,,即货币需求相应于利息率变动越缺乏弹性,那么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的利息率下降的程度就越大,从而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也就越大;,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投资曲线越平缓,,利息率下降对投资的影响越大,从而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也就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越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从而投资乘数效应越大,,漏出曲线越平缓,,从而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相同点:,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认为,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并且在封闭经济中,均衡是通过,利息率,的变动实现的。,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不同点:,货币主义,者认为,由于货币需求对于利息率相对缺乏弹性,即,货币需求曲线,L,更陡峭,,并且长期较为稳定,因而,在既定价格总水平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对利息率从而对国民收入产生很大的影响,即对总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货币主义在自然率假说的前提下认为,总供给曲线无弹性,即,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因而货币供给和利息率的变动,对总需求和价格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对产出和就业影响则很小。,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即,L,曲线较为平缓,,并且不稳定。因此,,货币供给对利息率产生的影响很小,。同时,凯恩斯主义也认为,投资相对于利息率的变动不很敏感,投资主要是自主的,即,投资曲线较陡峭,。因此,货币供给增加对利息率和投资的影响很小,从而对总需求和价格水平产生微弱的和不确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时,总供给曲线是相对富有弹性的,因而任何的总需求增加都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但考虑到货币供给增加对总需求影响的程度很小并且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建议更多地采用财政方面的政策。,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由此可见,经济理论的不同,会得出差别很大的政策主张。,谢谢!,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