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红十字会编写急救知识,第一页,共70页。,创伤是在多种致伤原因作用下导致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交通伤,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跌倒伤,火器伤,第二页,共70页。,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我们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吗?,第三页,共70页。,创伤的现场救护技术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伤员的搬运。,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法,头部回返式包扎,大腿骨折夹板固定,自制担架搬运,第四页,共70页。,现场救护的目的,1、急救、延长伤病人生命,2、减少出血,防止休克,3、保护伤口,4、固定骨折,5、防止并发症,6、迅速转运,急救生命,减轻伤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多的救护伤员,迅速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第五页,共70页。,现场检查,先整体后局部,先上后下,先躯干后四肢,检查头部,检查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骨盆,检查四肢,第六页,共70页。,目 录,1、止血技术,2、包扎技术,3、现场骨折固定,4、伤员的搬运护送,5、身体重要部位损伤的救护,创 伤 救 护,第七页,共70页。,血 液,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7%-8%,约,60-80ml/kg,生命之源,一、创伤止血技术,第八页,共70页。,如果出血,轻度休克,中度休克,重度休克,失血占全身血溶量,20%(,约,800ml),表现为,:,脉搏增快,面色苍白,失血,2040%,(约,8001600ml),表现,:,呼吸增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快弱、口唇紫绀,失血,40%,(,1600ml,)以上,.,表现:脉搏细、弱,摸不清,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第九页,共70页。,出血类型,皮下出血,内出血,外出血,多因跌、撞、挤、挫伤,导致皮下软组织出血形成血肿瘀斑,可短期治愈。,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颅腔、胸腔腹腔或组织间隙内体外看不到出血,外伤时血液流出体外,体表可以看到,第十页,共70页。,外出血按照血管损伤的种类,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或涌动式,冲出,出,血快而量,多,危险,性大。,血色暗红呈持续缓慢的流出,若大静脉出血出血量也会诸多。,血色鲜红,呈水珠样渗出,多可以自行止血,不需要处理,。,第十一页,共70页。,指压止血法,1,2,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3,4,止血带止血法,止血措施,第十二页,共70页。,用于头顶、额部和颞部出血,1、指压止血法,动脉压迫止血法:,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运行,能有效到达迅速止血的目的。用于出血量多的伤口。用于四肢及头部动脉出血的伤口。,第十三页,共70页。,颞浅动脉压迫点:,(,耳屏前凹陷中)用于头顶、额部和颞部出血,第十四页,共70页。,肱动脉压迫点:(上臂中段内侧)用于前臂及手出血,第十五页,共70页。,桡尺动脉压迫点:,(,腕部掌面两侧,掌横纹上一横指,),用于腕及手出血,第十六页,共70页。,固有动脉压迫点:,(,指根部两侧,),用于手指出血,第十七页,共70页。,腘动脉压迫点:(腘窝中点),用于小腿及如下严重出血,腘动脉压迫,止血手势,第十八页,共70页。,股动脉压迫点:,(,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中点偏内侧,),用于下肢大出血,第十九页,共70页。,足背动脉(内、外踝连线中点处)、胫后动脉(内踝后方)压迫点:用于足部出血,第二十页,共70页。,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棉垫等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加大压力缠绕包扎,可起到止血的目的。,合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覆盖敷料,加压包扎,第二十一页,共70页。,4、止血带止血法:,四肢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时,采用其他止血措施仍不能止血,方可选用止血带止血法。,记录上止血的带时间,每40-50分钟缓慢松开3-5分钟。,橡皮带止血法,布带绞紧止血法,第二十二页,共70页。,1.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2.上止血带处先加垫,不得把止血带直接扎在皮肤上,3.每隔40-50分钟解开放松3-5分钟,并用指压法替代止血,4.不要用细麻绳、尼龙绳、铁丝等做止血带结扎,5.上止血带后,要尽快送往医院,上止血带注意事项,第二十三页,共70页。,目 录,1、止血技术,2、包扎技术,3、现场骨折固定,4、伤员的搬运护送,5、身体重要部位损伤的救护,创 伤 救 护,第二十四页,共70页。,包扎目的:,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止血、止痛。,包扎规定:,伤口封闭要严密,松紧合适,敷料固定牢固,操作要轻巧,打结避开伤口。,二、现场包扎技术,第二十五页,共70页。,绷带环行包扎,用于包扎的开始和结束。,第二十六页,共70页。,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部位的包扎,如前臂和小腿。,第二十七页,共70页。,“,8”,字包扎法,用于手、足和关节处伤口的包扎。,第二十八页,共70页。,“,8”,字包扎法,用于手、足和关节处伤口的包扎。,第二十九页,共70页。,“,8”,字包扎法,用于手、足和关节处伤口的包扎。,第三十页,共70页。,头部帽式包扎,第三十一页,共70页。,单肩包扎法,第三十二页,共70页。,双肩包扎法,第三十三页,共70页。,单胸包扎法,第三十四页,共70页。,双胸包扎法,第三十五页,共70页。,全腹包扎法,第三十六页,共70页。,侧腹部包扎法,第三十七页,共70页。,手部包扎法,第三十八页,共70页。,目 录,1、止血技术,2、包扎技术,3、现场骨折固定,4、伤员的搬运护送,5、身体重要部位损伤的救护,创 伤 救 护,第三十九页,共70页。,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保护内脏、支持和运动功能。,骨折:,骨质的持续性发生完全或部分性中断称骨折,三、现场骨折固定,第四十页,共70页。,现场骨折固定的目的,减少伤病员的疼痛,防止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和肿胀,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便于搬动病人,第四十一页,共70页。,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黏膜破坏,与外界相通),第四十二页,共70页。,注意:严禁当场复位,第四十三页,共70页。,固定原则,先检查生命体征,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伤部,夹板应超关节,开放性骨折的骨折端勿拉入伤口内,暴露肢端,以便观测血运,抬高伤肢,现场对生命有威胁应先脱离危险区,防止休克,第四十四页,共70页。,颈部固定,第四十五页,共70页。,颈部固定,第四十六页,共70页。,前臂骨折固定,第四十七页,共70页。,前臂骨折固定,第四十八页,共70页。,第四十九页,共70页。,健肢固定,第五十页,共70页。,骨盆骨折固定,恢复骨盆环的稳定,第五十一页,共70页。,固定注意事项,固定牢固,不能过紧或过松,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应加衬垫,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下端,前臂、下腿部夹板应放置在肢体两侧,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为伸直位,露出指、趾端,便于观测血运,第五十二页,共70页。,目 录,1、止血技术,2、包扎技术,3、现场骨折固定,4、伤员的搬运护送,5、身体重要部位损伤的救护,创 伤 救 护,第五十三页,共70页。,搬运目的:,脱离危险、获得专业治疗、,防止伤情加重,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四、伤员的搬运护送,第五十四页,共70页。,搬运护送原则,迅速观测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做好现场救护,“生命第一,功能第二”,一般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伤员体位要合适,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动作轻柔、迅速,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员,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第五十五页,共70页。,扶持法,直抱法,背负法,轻伤员的搬运措施,第五十六页,共70页。,双人搬抬法(杠轿搬运),第五十七页,共70页。,对的搬运伤病员,可减少疼痛,防止损伤加重搬运意识不清晰的伤病员,可采用拖行法或爬行法。,爬行法,拖行法,毛毯拖行,腋下拖行,第五十八页,共70页。,重伤员的搬运措施,四人搬运法,第五十九页,共70页。,第六十页,共70页。,担架搬运法,第六十一页,共70页。,目 录,1、止血技术,2、包扎技术,3、现场骨折固定,4、伤员的搬运护送,5、身体重要部位损伤的救护,创 伤 救 护,第六十二页,共70页。,1,、暴露在外的组织的处理,错误的做法:,还纳、冲洗、涂药膏、消毒。,对的的做法:可用小碗、茶杯、清洁敷料覆盖包扎、固定,迅速转运医院。,第六十三页,共70页。,第六十四页,共70页。,2,、机械损伤之离断肢体的处理,错误的做法:,用水冲洗或随便丢弃而丧失再植的机会。,对的的做法:低温保留,第六十五页,共70页。,干燥,低温。,(严禁将断肢直接浸在,冰水中),第六十六页,共70页。,3,、体内异物扎入时的处理,错误的做法:,贸然拔出异物,导致大出血而致伤员休克,甚至死亡。,第六十七页,共70页。,铅笔刺伤,第六十八页,共70页。,对的的做法:,不贸然拔出异物,若扎入的异物过长应修剪短,并在伤口边缘将异物固定、包扎,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处理。,第六十九页,共70页。,普及急救知识,挽救更多“本应”挽回的生命,让每一种家庭充斥爱和幸福!,第七十页,共70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