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393页教学课件电子教案.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267012 上传时间:2025-05-07 格式:PPTX 页数:393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393页教学课件电子教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3页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393页教学课件电子教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2/1/1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2/1/1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2/1/1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2/1/17,#,经济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经济学的产生:稀缺选择机会成本,一、“经济学”概念的产生,“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的,经济学,一书中,是色诺芬根据其师苏格拉底关于奴隶主如何增加财产的思想片断记录整理而成。,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一书,认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从而把经济学从最初的家庭财富管理扩展到关于整个国家的致富问题,。,在中国古代,有,“经邦济世”,、,“经世济民”,之说,“经济”一词在此意味着治国富国,利民裕民。,经济学,解决的是任何一个社会和个人都要面临的稀缺条件下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二、稀缺,人类的欲望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这种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称为,稀缺性,。,在经济学中,资源指的是生产过程投入的要素的总称。经济学家一般把资源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1,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2,资本,:,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一切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3,土地,:,土地又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本身和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藏、江河湖海等。,4,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稀缺,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三,、,选择,由于,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切的欲望,就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只有去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机会成本:,稀缺性迫使我们做出选择,而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必然有一部分欲望要被放弃。,机会成本,是人们做出选择时所放弃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数量的最好组合。,X,Y,0,A,B,C,D,E,F,G,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了三个概念: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1,、,生产可能性边界揭示了,稀缺,法则,F,点就代表者在现有条件(资源和技术)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2,、,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A,、,B,、,C,、,D,、,E,3,、,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当生产组合由,C,点转移到,D,点时,,X,的产量增加,,Y,的产量减少,减少的,Y,的产量就是增加的,X,的产量的机会成本。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了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况,。如果生产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如,G,点),意味着现有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四、,基本经济问题,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也是经济学必须解决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What,),产品的选择,由厂商和消费者在商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价格是决定生产什么的关键因素。,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经济学的核心就是选择,而选择就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2,、如何生产?(,How,),生产方式选择,要素组合,由生产者行为决定,政府也有影响,。,3,、为谁生产?(,Who,),收入分配问题,在要素市场完成。,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好与坏,反映资源配置是否有效。,一、经济,主体与市场,经济主体做出最优化的选择,即经济决策,市场则是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一)封闭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与市场,第二节,经济与经济制度,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可以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产品与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二)开放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与市场,开放经济是与世界其他国家都有联系的经济,。,现在世界上各国经济都是开放经济,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经济已经不存在,从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意义上说,唯一的一个封闭经济就是世界经济本身。,二,、经济,制度,(一),传统经济,传统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以及收入分配都遵循其习惯的一种经济。在传统经济中,经济活动让位于该社会的宗教以及文化价值观。,(,二,),市场经济,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地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简单地说,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市场经济对三大基本经济问题做出了如下回答:,1,、,生产什么是由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即消费者主权最终决定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的问题由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来决定。,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的。,(,三,),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在这种经济制度中,政府控制着生产要素,并对其使用和收入的分配做出决策。在计划经济中,决策是,集中进行,的。,计划,经济对三大基本经济问题做出了如下回答:,1,、由,中央集权集中做出,生产什么的决定。,2,、,中央计划者决定生产的数量和方法。,3,、,由中央计划者决定人们从生产中得到的报酬。,(,四,),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一种经济,一方面,市场机制或者说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重商主义,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经济资源,从而使稀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它是指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中最核心的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的根基。,2,、完全信息假设,它,指的是消费者和厂商可以获得,完备而准确的信息,,这是市场经济能够正确运行的重要前提。,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均衡分析,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是分析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一种分析方法。,(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在经济分析中把焦点集中在均衡的位置,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化的过程。,比较静态分析法,指在,不同时点,下的两个不同均衡状态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动态分析,不仅,关注,不同时点均衡状态差异,而且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演变过程,,也就是重视时间因素的介入,(三)实证经济分析和规范经济分析,1,实证经济分析,实证经济分析就是描述与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探讨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说明经济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状态。,2,规范经济分析,规范经济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准则,探讨和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一准则的理论和政策,例如回答经济事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四、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经济学随着经济现实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学既然产生于实践,就要服务于现实,经济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为现实服务,为指导现实经济提供理论根据和分析工具。,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的经济常识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没有正确的经济理论就难于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因此,学习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对每一个人、每一个政府乃至每一个社会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The end,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需求,一、需求“想得到还要做得到”,需求的定义:,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二、影响需求量的决定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预期的变化,。,三、需求函数和需求定理,(一)需求函数,需求函数,的定义:,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决定这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需求函数,的公式:,Q,d,=f(a,,,b,,,c,,,d,,,n),Q,d,代表需求,,a,,,b,,,c,,,d,,,n,代表影响需求的诸因素。,为了简化,一般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Q,d,f(p),(二)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收入效应,:,购买者会因为商品价格下降而感到自己比过去稍微富裕一些,即实际收入增加,因而会增加购买,。,替代效应,:,该商品价格下降使其他商品价格显得更贵了,消费者会增加该商品的购买以替代其他商品,。,需求定理,的,例外,情况:,炫耀性商品、吉芬商品和投机性商品,。,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四,、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除了需求函数以外,还有另外两种方法可以用来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表,指,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描绘相应的各点,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而得到。,价格(元),需求量(单位),1,50,2,40,3,30,4,20,5,10,Q,f(p),O,五、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及预期商品价格等,),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某种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c,b,c,a,a,b,a,b,c,需求的变化,是指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预期的商品价格等,),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1,0,1,2,0,0,2,第,二,节,供给,一、,供给,“,有能力且愿意提供,”,供给,的定义:,指在某一时间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供给,与,需求的区别,:,“,周期性,”与“,稀缺性,”,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的技术水平,、,预期价格,、,政府的政策,。,三、,供给,函数和,供给,定理,(一),供给,函数,供给,函数,的定义:,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决定这种,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供给,函数,的公式:,Q,=f(a,,,b,,,c,,,d,,,n),Q,代表需求,,a,,,b,,,c,,,d,,,n,代表影响,供给,的诸因素。,为了简化,一般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Q,f(p),(二),供给,定理,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供给,定理,的,例外,情况:,、,土地、文物和艺术品,,,供给曲线称为一条垂线,。,2,、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先为正后为负,成为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四,、,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供给,表,指,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一,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描绘相应的各点,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而得到。,价格(元),供给量(单位),1,10,2,20,3,30,4,40,5,50,Q,f(p),O,五、,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及预期商品价格等,),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某种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对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S,c,b,a,c,a,b,a,b,c,供给,的变化,是指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预期的商品价格等,),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S,1,0,1,2,0,S,2,S,0,第,三,节,弹性理论,一、需求价格弹性,当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动,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率与价格的相对变化率之比被称作需求价格弹性。可以表示为:,按照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即一般为负值但习惯上都略去负号,研究其绝对值,E,d,。,P,0,1,2,3,5,4,Q,10,20,30,40,50,(,a,)富有弹性,E,d,1,P,0,1,2,3,5,4,Q,10,20,30,40,50,(,b,)缺乏弹性,E,d,B,A=B,AB,,,BC AC,3,对消费者而言,所有商品都是“好”的,不管哪一种商品,都是多比少好或越多越好。,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数量点的轨迹,或者说,它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可用下式表示:,U=f(x,,,y),商品组合,a,b,c,d,e,f,X,5,10,15,20,25,30,Y,30,18,13,10,8,7,b,O,5,10,15,20,5,10,15,20,25,a,c,d,e,30,25,Y,f,30,X,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主要特征是:,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2,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不仅如此,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随着,x,商品的连续增加,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即,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商品数量的,递减,的。,o,Y,X,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其中,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U,1,C,o,Y,X,U,2,A,B,X,2,Y,2,X,1,Y,1,o,Y,X,U,2,U,1,U,3,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如下式:,式中,x,和,y,分别代表两种商品,,x,、,y,为两种商品的增量,式中负号表明,x,和,y,变动的方向相反,。,y,x,MRS=-,o,Y,X,U,A,B,X,2,Y,2,X,1,Y,1,当,X,趋近于零时,则,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X,Y,O,U,2,U,1,斜率为负的无差异曲线存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它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商品数量的递减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例外,情况。,如果,对于消费者来说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那么,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形状为一等斜率的直线,边际替代率为一,常数,。,X,Y,O,U,2,U,1,A,B,如果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品,,那么,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状,与横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边际替代率为,零,;与纵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边际替代率为,无穷大,。,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又称消费可能线,它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所能够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预算约束线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I=P,X,Q,X,+P,Y,Q,Y,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dY/dX,-P,X,/P,Y,,它表示预算约束线向右下方倾斜。,X,Y,O,M,N,预算线以外任何一点,如,a,点,是,不可能区域,;,预算线以内任何一点,如,b,点,是,无效率区域,;,只有预算线上的点才正好花完全部收入。,a,b,当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预算约束线都会发生变化。,0,X,Y,N,2,N,1,N,M,2,M,1,M,0,X,Y,N,2,N,1,N,M,0,X,Y,N,M,2,M,1,M,(,1,),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2,),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商品的价格,(,X,),发生变动,。,一种商品,(,Y,),的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X,),的价格发生变化,。,(,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商品的价格,(,Y,),发生变动,。,一种商品,(,X,),的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Y,),的价格发生变化,。,五,、消费者均衡,X,Y,U,1,U,2,U,3,N,M,X,1,Y,1,E,a,c,b,d,要分析消费者如何用有限的货币收入在各种商品间进行有效的配置,来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均衡问题,就必须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相结合起来分析。,在消费者均衡点,E,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和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相等的,即:,其中,,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因此,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我们可以发现,序数效用论中得出的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实际上同基数效用论中得出的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一样的,两种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The end,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一节,企业概述,一、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企业与厂商是一致的。,企业是一种使用和组织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销售产品与劳务的机构。简单地说,企业是为一定目的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独立的经济单位。,二、企业组织形式,(,1,)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2,)合伙制企业:,两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三、企业的行为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节,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公式,生产函数就是在一定时期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投入某种组合的生产要素同最大可能的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它表明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数量关系。生产函数一般表达式是:,Q,f(a,,,b,,,c,,,n),生产要素包括:劳动,(L),、土地,(N),、资本,(K),和企业家才能,(E),。,为了简化分析,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Q,f,(,L,,,K,),(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本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柯布和道格拉斯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历史统计资料,考察了资本和劳动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得出这一时期美国的生产函数,公式为:,Q=AL,K,1-,其中,,Q,代表总产量,,L,和,K,分别代表投入的劳动和资本。,A,为大于零的常数,为大于零小于,1,的常数。,二、生产的技术系数,(一)固定技术系数与可变技术系数,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技术系数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1,、,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配合的比例,不能改变,。这种函数表明:生产要素之间不能替代,生产要素的比例和搭配也不能改变。,2,、,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这种函数表明:要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出,可以有各种生产要素不同的投入组合,投入的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二)短期与长期,短期,指的是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数量的那段时期。,长期,指的是厂商在这段时期内可以改变所有要素投入的数量。,在短期中,投入要素可分为两大类: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在长期中,由于一切要素的数量都可以改变,所以没有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之分。,对生产函数的研究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假定基础上的:,第一,在短期内,假定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研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动与产量变动的关系。,第二,在长期内,假定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发生变动,,即劳动和资本都发生变动。,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指在其它生产要素保持,一定,时,连续地,增加,同一单位可变投入量,所引起的产量增量出现,递减,的趋势。,(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前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1,),技术水平既定不变,;(,2,),生产要素投入时的比例是可变的,;(,3,),增加的生产要素必须具有同等的效率,或者投入的生产要素是同质的,。,第三节,短期生产理论,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在短期生产理论中,我们假定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分析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是指使用既定生产要素所能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产量。等于总产量除以劳动量,公式为:,边际产量,(,MP,)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即,或,(二)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1,),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就是相应的边际产量的值。关系是:当边际产量是正值时,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2,)平均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连结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平均产量的值。图中,AP,L,曲线在,C,点达到最大值时,,TP,L,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切点为,C,。,(,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产量曲线的变动。二者相交于,C,点。因为,就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会把平均量拉上,反之,则拉下来。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三、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可以进一步将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报酬递增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报酬递减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负报酬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平均产量随着要素的增加而递增,。继续,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在第三个阶段,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的投入反而导致总产量的绝对减少。,理性的厂商不会选择第一个阶段的生产范围,也不会选择第三个阶段的生产范围,,第二阶段是厂商进行,短期,生产的,最优生产阶段,。,第四节,长期生产理论,一、等产量线,等产量线用来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的投入组合带来的产量完全相同的点的轨迹。以,Q,0,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0,f,(,L,,,K,),o,K,L,Q,2,Q,1,Q,3,特征:,1,、同一等产量线上的产量相同,不同等产量曲线产量不同。,2,、离原点越远,产量越高。,3,、凸向原点(原因是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表示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数学表达式为:,其中,,K,和,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与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当劳动(,L,)沿着等产量线的变动趋于,0,时,则边际替代率可以写成如下形式:,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定义:,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该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原因:,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越来越小。,在劳动对资本的替代过程中,,,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在递减,,,资本的边际产量(,MP,K,)在递增,。,根据公式,,分子在递减,分母在递增,则比值边际替代率呈现递减规律。,三、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分析,o,K,L,Q,2,Q,1,Q,3,M,N,OM,和,ON,就是“脊线”。,在等产量线组与脊线,OM,的所有相交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无穷大,即,经济区域,在等产量线组与脊线,ON,的所有相交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0,,即,脊线以内是生产的经济区域,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值,表明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有效,。,理性的厂商不可能在脊线以外的区域进行生产。,四、等成本线,假设投入的生产要素仍然只有劳动,L,与资本,K,,劳动的价格为工资,w,,资本的价格为利率,r,,厂商的总成本为,C,,则成本为,C,wL+rK,等成本方程式可改写成,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即等成本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o,K,L,C,wL+rK,五、生产者均衡,最大利润,:,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or,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一)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C,2,o,K,L,A,E,B,Q,C,1,C,3,A,、,B,:可以达到,但不经济。,E,:,生产者均衡点,,表示,产量,既定时最小成本的投入组合,。,(二)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o,K,L,Q,2,Q,1,Q,3,E,M,N,C,用既定成本生产产量,Q,3,是不可能的,;,用既定成本生产产量,Q,1,是可以的,但并不经济,;,E,:,生产者均衡点,表示成本既定时最大产量的投入组合。,(三)生产者均衡条件,在生产均衡点上,生产者用最小成本生产了最大产量,也就是达到了利润最大化。在生产者均衡点上,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其中,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边际技术替代率,它等于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即:,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之比,即:,所以在生产者均衡点,E,有如下特征,:,生产者均衡条件,六、扩展线,假设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保持不变,成本的增加会引起等成本线向右上平行移动,从而不同水平的等成本线与不同水平的等产量曲线相切,将这些不同的最佳生产要素组合点连接起来,即得到生产扩展线,。,o,K,L,Q,2,Q,1,Q,3,E,生产扩展线表示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所能采用的,最佳组合,的轨迹。,七、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的定义、类型及其成因,1,规模报酬的含义与类型,在,长期,中,当所有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都可以改变时,投入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是规模报酬问题。规模报酬是指厂商同比例地变动所有要素投入量而引起的产量的变动,也就是因生产规模的变动引起的产量的变动。,一般而言,当生产规模变动时,规模报酬的变动,有三类:,(,1,)如果将所有投入要素以某一给定比例增加,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则为,规模报酬递增,。,(,2,)如果将所有投人要素以某一给定比例增加,产量也以完全相同的比例增加,则称为,规模报酬不变,。,(,3,)如果将所有投入要素以某一给定比例增加,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减,。,2,规模报酬的成因,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效率。,(,2,)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某些技术和投入,如自动化装配线,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和规模时才可使用。(,3,)市场经营和管理上的经济性。(,4,)规模报酬递增还有可能由于几何算术的关系。,规模报酬不变,的成因是由于规模报酬阶段的后期,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发挥,厂商的种种规模优势逐渐消失。,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在于,企业规模过大,有可能使管理和协调的难度提高,有可能使信息和指令的传递失真,有可能使决策的时间延长。,(二)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1,规模经济,(,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使成本递减,收益递增,从而实现节约、增加利润的现象。,规模不经济,指,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的现象。,(,2,)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自身内部原因引起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成本降低,收益增加。,内在不经济,则是由于厂商自身内部原因引起企业规模扩大后,带来相反的结果,使成本提高,收益下降。,(,3,)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是指由于整个行业规模扩大,引起外部生产环境改善,从而使个别企业受益。,外在不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生产规模过大,企业生产的外部环境恶化,引起个别企业的成本上升,收益减少。,2.,适度规模,适度规模,是厂商能获取最大利润的规模,或者说,以每单位产品的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时的规模就是适度规模。,适度规模的原则是:企业的规模扩大后,至少应该使规模收益不变,生产成本不变,即至少要使得规模扩大的幅度与企业收益增加的幅度相等。,规模经济的理论,说明了企业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太小了也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应该根据客观条件求得理想的适度规模。,The end,第五章 成本论,第一节 成本与利润的含义及其衡量,一、成本的含义及其衡量,一般概念:成本(,cost,)是企业在生产经济活动中所必须支付的代价。,衡量方式:会计师的角度和经济学家的角度。,目的:,-,会计成本,:,编制损益表,并作为纳税的基础。,-,经济成本,:,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如何把有限资源用到最佳用途上去。,(一)会计成本,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作为成本费用计入会计账目的支出费用,在账目上一目了然,因此也称为,显成本,(,explicit cost,)。,(二)经济成本,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是指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隐成本(,implicit cost,)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但又未被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费用,通常是指厂商自有要素的收入。,在经济学中,厂商感兴趣的是影响其决策的成本。影响厂商决策的不仅仅是显成本,也包括隐成本。下面我们分别以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加以说明。,小型企业,:,隐性成本所占比重相当高。,包括厂商自己投入的劳动所应得的报酬,投入自有资金和资产所应得的利息,运用自有房产作为生产经营场地所应得的租金,等等。,如果决策中忽略这些因素,就不会做出正确的抉择。,大型企业,:,最主要的隐性成本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自有资金所应得的利息。它是该笔资金投放到其他各种用途中可得到的最高回报率,即社会上通行的,投资回报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不将社会上的投资回报率计入经营成本。,生产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总和,。,会计成本:仅包含,显性成本,,不能作为决策成本;,决策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隐性成本不涉及实际的市场交易,机会成本是做出某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因此,,机会成本,就是一种,隐成本,。,(三)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厂商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包括自有部分和购进租赁部分,其价格就是该厂商的生产费用或经济成本,私人成本是,会计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即,经济成本,。,外在成本:,厂商或私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如化工厂在生产中排放的废气、钢铁厂排出的烟尘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社会必须投资加以治理,,人们受害而支付费用,,作为厂商并不为此而付出费用。,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在成本,在研究生产者行为,涉及成本分析时,,只分析私人成本,,即经济成本,而不涉及外在成本问题。,(四)交易成本,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是指厂商在从事生产经营的各种交易活动中为完成交易所付出的代价或资源的耗费。它是一种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包括,直接发生在企业外部交易(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如在市场交易中为获取每种商品信息而支出的信息费用,为讨价还价而付出的谈判费用,为保证契约实施而付出的监控费用等,都属于市场交易成本。,任何交易活动都将发生一定的交易成本。,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定:,交易没有成本,。生产总成本中均未计算交易成本。,二、利润的含义及其衡量,利润是收益和成本的差额。无论是从会计学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收益都没有差别。但由于二者对成本的衡量不同,导致了对利润的衡量不同。,(一)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会计成本就是显成本,而经济成本不仅包括显成本,还包括了隐成本,因此,,经济成本,是,大于会计成本,的,而,经济利润,则是,小于会计利润,的。,(二)正常利润,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资源)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中,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业主经营企业的角度:,正常利润是厂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投入的全部自有资源的机会成本之和。,正常利润是经济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全部机会成本中超过显性成本的那部分成本。正常利润是,会计利润超出经济利润的部分,,即,正常利润,=,会计利润,-,经济利润,=,经济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则经济利润,0,,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则经济利润,0,,企业在经济学意义上是,亏损,的;,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则经济利润,=0,,企业,不亏不盈,,得到正常投资回报。,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经济利润为零,厂商仍然获得了全部的正常利润。,当,经济利润为零时,,所获会计利润刚好偿还全部显性成本,所获全部收益刚好偿还全部机会成本(即经济成本)。,会计利润就是正常利润,,它刚好补偿了全部自有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可能取得的收益(全部隐性成本)。,如果正常利润低于全部隐性成本,企业主将会放弃使用自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转作他用。因此,,正常利润是吸引业主将自有资源投放于企业的最低报酬,。,三、成本函数和时间因素,(一)成本函数,成本作为生产经营中所支付的费用,要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产量增加而变化,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用来表示这种关系的公式就是成本函数,可以写成:,C=f(Q),公式中,C,代表总成本,,Q,代表总产量。,含义:总成本是总产量的函数。,将生产函数公式,Q,f,(,L,,,K,)代入成本函数后可得:,C,f,(,L,,,K,),这说明,总成本既是总产量的函数,,又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函数,。,(二)成本分析中的时间因素,成本理论中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以及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分。,可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可变投入带来的成本,它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通常包括工人工资、原材料费用、日常经营支付等。,固定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固定投入带来的成本,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通常包括购置机器和厂房的费用及折旧、资金的利息、租金等等。,在,短期内,,厂商的固定投入量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厂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