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物理化学试验,1/59,试验一、燃烧热测定,一、实验目及原理:,1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燃烧热,明确燃,烧热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差异及相互关系。,2掌握相关热力学试验普通知识和测量技,术,了解氧弹式量热计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3明确所测温差值为何进行雷诺图校正,或用经验公式校正。,2/59,3/59,11摩尔物质完全氧化时反应热称为燃烧热,所谓完全氧化是指CCO,2(g),H,2,H,2,O(l),,SSO,2,(g),而N、卤素、银等元素变为游离状态。如在25,o,C苯甲酸燃烧热-3226.8kj/mol。,C7H6O2(s)+7 1/2O,2,(g)7CO,2,(g)+3H,2,O(l),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情况下测定,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情况下,恒容燃烧热Qv=,u,恒压燃烧热Qp=,H,在氧弹式量热计中测得燃烧热为Qv,而普通热化学计算用值为Qp,这二者可经过下式进行换算:,Qp=Qv+,nRT (1),式中n为反应前后生成物和反应物中气体摩尔数之差;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K)。,二、试验原理:,4/59,在量热计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情况下可写出以下热量平衡式:,Q,v,a+qb+5.98c=wht+C,总,t (2),式中Qv被测物质定容热值j.g,-1,;a被测物质质量g;q-引 火丝热值;Jg,-1,(镍铬丝(-1400J/g);b烧掉了火丝质量g;5.98硝酸生成热(5983kj/mol。,当用.moll,-1,a滴定生成硝酸时耗用.moll,-1,a毫升数;,w水桶中水质量g;h水比热容g,-1,k,-1,;C,总,氧弹、水桶等总热量g,-1,k,-1,;,t与环境无热交换时真实温差。,5/59,经整理合并()式可写成:,Q,v,a+qb+5.98c=kt(),式中k(whC,总,)k,-1,称为量热计常数。,实际上氧弹式量热计不是严格绝热系统,加之因为传热速度限制,燃烧后由最低温度达最高温度需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系统难免与环境发生热交换,因而从温度计上读得就不是真实温差t,所以必须对读数得温度差进行校正,下面是惯用经验公式:,t,校正,(v+v,1,)/2m+v,1,r(),式中:v点火前;每半分钟量热计平均温度改变;v,1,样品燃烧使量热计温度达最高而开始下降后,每半分钟平均温度改变。,m点火后,温度上升很快(大于每半分钟.,o,)半分钟间隔数;,r点火后温度上升较慢半分钟间隔数。,考虑了温度差校正后,真实温差t因该是:,tt,高,t,低,t,校正,(),式中t,高,点火前读得量热计最低温度;,t,低,点火后量热计到达最高温度后,开始下降第一个读数。,6/59,7/59,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讲透试验原理能量守恒原理及热力学第一定律。,难点是样品制成,即将引火丝压进样品中等细节操作。,四、思索题与习题:,写出萘燃烧过程中反应方程式。怎样依据试验测得v求出p,即c,M,?,8/59,试验二、二元液系相图,一、试验目标及原理:,试验测定环己烷乙醇沸点组成图(TX图)并确定其恒沸点及恒沸组成。,二、试验原理:,二元液系TX图分为三类:(1)理想双液系,其溶液沸点介于两纯物质沸点之间;如图a;(2)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发生负偏差,其溶液有最高沸点,如图c;(3)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偏差,其溶液有最低沸点,如图b。第(2)、(3)两类溶液在最高或最低,9/59,沸点时气液两相组成相同,加热蒸发结果只使气相总量增加,气液相组成及溶液沸点保持不变,这时温度叫做恒沸点,对应组成叫做恒沸组成。理论上,第(1)类混合物可用普通蒸馏法分离出两种纯物质;第(2)(3)两类混合物只能分离出一个纯物质和一个恒沸混合物。,为了测定二元液系TX图,需在气液相到达平衡后,同时测定气相组成、液相组成和溶液沸点。比如在图a 中与沸点 t,1,对应气相组成是气相线上X,V,B,,液相组成是液相线上L,1,对应X,L,B,。试验测定整个浓度范围内不一样组成溶液气液相平衡组成和沸点后,就可绘出TX图。,本试验采取简单蒸馏瓶,蒸馏瓶上冷凝器使平衡蒸汽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中取样分,10/59,析气相组成。为此,先用折光仪测定已知组成混合物折光率,作出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当测得未知样品折光率后即可从工作曲线查出其组成。,(溶液蒸汽压下降与溶质摩尔分数成正比,这通常称为拉乌尔(Raoult)定律:,P=P,*,B,X,A,),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讲透试验原理;,2,熟练掌握折光仪使用;,难点:是同时测定气相组成、液相组成和溶液沸点。,11/59,四、思索题与习题:,1作环己烷乙醇标准液折光率组 成曲线目标是什么?,每次加入蒸馏水中环己烷或乙醇是否应按计量表所记准确计算?,12/59,三、电动势测定及其应用,一、试验目标,1,掌握,抵消,法电池电动势原理及电子 电位差计使用,2,了解和学会制备二类电极和盐桥。,13/59,二、试验原理,原电池有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一个半电池中有一个电极和对应溶液,由不一样半电池能够组成各种各样原电池,电池反应中正极起还原作用,负极起氧化作用,而电池反应是电池中电极反应总和。其电动势为组成电池两个半电池电极电势代数和。,14/59,若知道一个半电池电极电势,则其它半电池电极电势均可求得。但迄今我们还不能从试验上或理论上来确切地测定单个半电池电极电势。在电化学中,电极电势是以某一电极为标准而求出其它电极相对值,公认标准电极是氢电极(即在,=1,,,=,时被氢气所饱和铂电极,并要求它电极电动势为零),把这一氢电极叫做标准电极。因为氢电极制作和使用都比较麻烦,所以常把含有稳定电势轻易制作二类电极,如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作为参比电极。,15/59,经过对电池电动势测定,可计算一些反应热力学函数,电解质平均活度系数r,、难溶盐溶度积K,SP,和溶液PH值等数值(用电动势方法求如上数据必须有能够设计成电池可逆电池,而该电池反应就是所要求化学反应)。比如用电动势法求AgClK,SP,需设计成以下电池,(-)Ag AgCl,|,HCl(c1),|,AgNO,3,(c2),|,Ag(+),16/59,因为该电池电极反应为,负极反应,正极反应,电池总反应,它电动势,17/59,而,所以,(1),式中和,、分别为Ag和Cl离子活度,故只要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就可经过(1)求得ACl K。,可逆电池电动势不能直接用伏特计测量,因为伏特,计工作需大电流,这个电流流经电池将发生不可逆电化学反应,使其电极产,18/59,生极化,所测电压不是可逆电池电动势,所以伏特计测量只是电池端电压,小于电池电动势。所以要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只有在无电流经过电池或仅仅只有极微小电流经过情况下才能进行。对消法就是依据这一要求设计,其简单线路如图所表示。,19/59,抵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1,直流电位差计。,直流电位差计是按照抵消法原理设计一个在电流靠近于零条件下测定电位差仪器。它精度很高,是测定电动势最基本仪器。,抵消法原理如图所表示。由图中可见,电路可分为工作回路和测量回路两部分。工作回路由工作电池E、可变电阻R和滑线电阻AB组成。测量回路由双刀双闸开关S、待测电池E,x,(或标准电池E,S,)、电键K、检流计G和滑线电阻一部分组成。这里,工作回路中工作电池与测量回路中待测电池并接,当测量回路中电流为零时,工作电池在滑线电阻AB上某一段电位降恰等于待测电池电动势。,20/59,21/59,测量时,先将开关S合向标准电池E,S,,将滑动触点调整到C点。,使检流计G中无电流经过,这时AC上电位降V,AC,恰好和标准电池E,SC,电动势数值相等而相互抵消,所以得,(2),再将S扳向与E,X,相连,用一样方法找出G中无电流经过时平衡点C,得,(3),把(2)、(3)两式相除,得,(4),22/59,显然一旦校正后,此可调电阻R就不能再任意改动了,但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工作电池电势因放电而一直在改变中,所以要求每测一次前都用标准电池校正。,本试验所用标准电位差计,已将A、B间电阻化为电压,用数字电压表直接显示,可直接读出被测电池电动势。,当前使用较多是UJ型电位差计。如UJ25型,该仪器上标有0.01级字样,表明其测量最大误差为满度值0.01%,即万分之一。它可变电阻R由粗、中、细、微四档组成,滑线电阻AB由六个转盘组成,所以测量读数最小值为10,-6,V。另外,如UJ36型电位差计,测量原理相同,但精度较低,惯用于测定热电偶热电势,它优点在于把标准电池、检流计等均组装在同一仪器中,使用比较方便。,23/59,三、试验步骤,本试验测定三个电池电动势,1,Hg-Hg,2,Cl,2,|饱和KC1溶液|AgNO,3,(0.1molL,-1,)|Ag,2,Ag-AgCl|HCl(0.1 molL,-1,)|AgNO,3,(0.1molL,-1,)|Ag,3,Hg-Hg,2,Cl,2,|饱和KC1溶液|饱和醌氢醌未知PH溶液|Pt,(一)、,电极制备,铂电极和甘汞电极系采取现成商品,不需制备。只要使用前用蒸馏水淋洗洁净即可。若铂片上有油污,应在丙酮中浸泡,然后用蒸馏水淋洗洁净即可。,银电极,银 氯化银电极按第三篇4.2方法制备,(可先制备两根银电极,然后进行电池(1)测定,测定完成后取其中一根用蒸馏水淋洗洁净再进行银 氯化银电极制备)。镀好两根银电极之间电势差最好在1mV以内,假如超出此值可将它们短路10 min后再测,如仍不符合要求,则需再镀。韩喜江(P155),24/59,醌氢醌电极只要将少许醌氢醌固体假入待测未知PH溶液中使其成饱和溶液,然后插入洁净铂电极即成。,每个电极在插入电解质溶液前,都需先用该溶液淋洗(注意不要浪费),以确保溶液浓度不变。,(二)、盐桥制备,25/59,26/59,为了消除液接电势,必须使用盐桥,其制备方法是:将琼胶、KNO,3,与蒸馏水以1.5:20:50百分比加入到锥型瓶中,于热水浴使之溶解,然后用滴管将将它灌入已经洗涤U型管中,(U型管两端或中间不能留有气泡)冷却后待用。,(三)、电动势测定,按图组成三个电池,然后分别接在电位差计测量柱上,先用标准电池校正电位差计(此步普通在试验前有指导教师先进行校正。如确实需要再次校正,可按化器说明书进行),然后把开关转向未知挡而测定欲测电池电动势,平均测2-3次,取平均值。若数据相差较大,应分析原因,记下室温。,试验完成后必须把盐桥放在水中加热溶解,并取出洗净。把其它仪器复原,摆放整齐。,27/59,试验四、,蔗糖水解,一、试验目标及要求,1,了解旋光仪简单结构原理和测定旋光度原理,正确掌握旋光仪使用方法。,2,利用旋光仪测定蔗糖水解作用速度常数。,28/59,二、,试验原理,依据反应,A+B C,速率公式为:,(1),式中为表示,A,、,B,起始浓度;为时间t,生成物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这是一个二级反应,但若起始两物质浓度相差很远,,ba,,在反应过程中,B,浓度降低极少,可视为常数,上式可写为:,(,2,),此为一级反应。把上式移项积分;,得:k=,(3),k=,29/59,或:,得:,(),蔗糖水解反应就是属于这一类反应,蔗糖葡萄糖果糖,其反应速率和蔗糖、水以及作为催化剂氢离子浓度相关,水在这里还作为溶剂,等量远远大于蔗糖,可看作常数(对g,蔗糖水溶液而言,含糖为.0mol,含,为.mol,由上式反应知道,当.mol蔗糖全部水解后,水含量仅有.mol,所以相对水量可看做不变)所以该反应一级反应(假一级反应),当温度及加氢离子浓度为定值时,反应速率常数为定值,蔗糖及其水解后产物都含有旋光性,且它们旋光能力不一样,所以可从体系反应过程中旋光度改变来度量反应进度。,30/59,用旋光仪测定得旋光度大小与溶液中被测物质旋光性、溶剂性质和光源波长,光源所经过厚度,测定时温度等原因相关,当这些条件固定时,旋光度与被测溶液浓度是直线关系,所以:,反,(t=0 蔗糖未转化时旋光度)(),生,(t=蔗糖全部转化时旋光度)(),反,(),生,(tt蔗糖浓度为(a)时旋光度)(),式中,反、,生,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百分比常数,为反应起始浓度,也是水解结束生成物浓度,为t时生成物浓度。,由(5)()(6)并经整理得:,=(8),31/59,将式()代入式()得,k=,(9),将()式整理得:,(10)以对t作图,由直线斜率求出速率常数k。,本试验用Guggenhenim法处理数据,能够无须测,把在t和t+(代表一定时间间隔)测得分别用和表示则有:,(11),(12),32/59,(11)式(12)式:,取对数:,(),从()式可看出,只要保持不变,右端第项为常数;以对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可求k。,33/59,三、主要试验仪器与试剂,旋光仪及其附件1套,停表1只,25ml容量瓶1个,25ml移液管1支,100ml锥形瓶1个,50ml烧杯1个。4mol/LHCl;蔗糖。,四、思索题与习题:,蔗糖转化速率常数k和哪些原因相关?,试预计本试验误差,怎样减小试验误差?,五、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将试验原理讲透,,2,熟练掌握旋光仪使用。,3,难点是将反应物快速混匀,并装好样品(勿留有气泡),并能快速准确读数。,34/59,试验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一、试验目标要求,1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物理方法 电导法,2了解二级反应特点,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掌握,DDS320,型电导率仪使用方法,35/59,二、试验原理,dx/dt=k(a-x),2,(1),式中x为时间t反应物消耗掉浓度,上式定积分:,k=1/t a*x/(a-x)(2),以 x/(a-x)t ,若所得为直线,证实是二级反应。并能够从直线斜率求出k。,所以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只要能够测出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即可求得该反应速率常数。,假如知道不一样温度下速率常数k(T,1,)和k(T,2,),按Arrhenius公式计算出该反应活化能E:,E=k(T,2,)/k(T,1,)T,1,T,2,/T,2,-T,1,)R (3),2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1对于二级反应:A+B 产物,假如A,B两物质起始浓度相同均,为a,则反应速率表示式为:,36/59,CH,3,COO,-,电导率小,OH,-,电导率大。所以,在反应进行过程中电导率大OH,-,逐步为电导率小CH,3,COO,-,所取代,溶液电导率有显著降低。对稀溶液而言强电解质电导率k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该溶液电解质电导率之和。假如乙酸乙酯皂化在稀溶液下反应,就存在以下关系式:,K,0,=A,1,a (4),K,=A,2,a (5),Kt=A,1,(a-x)+A,2,x (6),A,1,、A,2,是与温度,电解质性质,溶剂等原因相关百分比常数,K,0,,K,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止时溶液总电导率。K,t,为t时溶液总电导率,由(4)(5)(6)公式可得:,X=(K,0,-K,1,/K,0,-K,)a,代入(2)式得:,K=1/ta(K,0,-K,1,)/(K,0,-K,)(7),重新排列即得:,Kt=1/ka(K,0,-K,t,)/t+K,所以从Kt-(K,0,-K,t,t)作图,为直线即为二级反应,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出K;由两个不一样温度下测得速率常数k(T,1,)和k(T,2,),求出该反应活化能。,37/59,假如A,B起始浓度不相等,则:,K=2.303/t(a-b)b(a-x)/a(b-x)t,y,(2),三、重点与难点,1,将试验原理讲透,2,熟练掌握DDS-320型电导率仪使用,本试验难点是将等量0.02mil/L CH,3,COOC,2,H,5,和0.02 mol/L NaOH快速混匀并准确测定Kt。,四、思索题与习题,1,假如NaOH和CH,3,COOC,2,H,5,起始浓度不相同,试问怎样计算K值?,假如,NaOH,和,CH,3,COOC,2,H,5,溶液为浓溶液,能否用此法求,K,值?为何?,38/59,试验六、碘钟反应,一、,试验目标及要求,测定过硫酸根与碘离子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二、试验原理,过硫酸根与碘离子反应式以下:,S,2,O,8,2-,+2I,-,2SO,4,2-,+I,2,(1),如事先同时加入少许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和淀粉指示剂,则(,1,)式产生碘很快被还原为碘离子:,39/59,2S,2,O,3,2-,+I,2,2I,-,+S,4,O,6,2-,(2),直到S,2,O,3,2-,消耗完,游离碘遇上淀粉即显蓝色。从反应开始到蓝色出现时间,即可作为反应初速计量。因为能本身显示反应进程,故常称为“碘钟”反应。,1,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确实定,当温度和溶液离子强度一定时,(1)式速率方程可写成:,-dS,2,O,8,2-,/dt=kS,2,O,8,2-,m,I,-,n,(3),在测定反应级数方法中,反应初速法能防止试验反应产物干扰,求反应物真实级数。,假如选择一系列初始条件,测出对应于碘量为,I,2,蓝色,40/59,出现时间,t,则反应初始速率是:,-dS,2,O,8,2-,/dt=d,I,2,/dt=,I,2,/,t (4),设各初始条件下,每次加硫代硫酸钠量不变,即,I,2,为常数,则,:,-dS,2,O,8,2-,/dt=常数/t (5),将(5)式带入(3)式取对数,ln(1/,t)=lnk+ln,S,2,O,8,2-,+nlnI,-,常数(6)所以,保持I,-,不变,以ln(1/,t)对ln,S,2,O,8,2-,作图,从所得直线斜率可求m;保持S,2,O,8,2-,不变,以ln(1/,t)对,I,-,作图从所得直线,得n,由(2)式得:,I,2,=1/2 S,2,O,3,2-,再依据(3)(4)式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为K,K=,I,2,/,t/,S,2,O,8,2-,m,I,-,n,=1/2 S,2,O,3,2-,/,S,2,O,8,2-,m,I,-,n,41/59,2反应活化能测定,依据阿累尼乌斯方程:,lnk=lnA-E/RT,j假如在试验温度范围活化能不随温度改变,测得不一样温度速率常数后即可按lnK对1/T作图,从所得直线斜率即可求得活化能E。,溶液中离子反应与溶液离子强度相关,因为试验时在溶液中维持一定电解质浓度以保持离子强度不变,比如分别加入不等量NH,4,2,SO,4,或K,2,SO,4,来维持相同离子强度。,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将试验原理讲透,熟练掌握秒表作为记时工具,难点是快速将反应物混匀并准确记时。,四、思索题与习题,1用反应初速法测定动力学参数有何优点?,2本试验是否符合保持其中一个反应物浓度不变条件?,42/59,试验七、溶液表面张力测定,一试验目标,1,测定不一样浓度下正丁醇表面张力。,2,掌握一个测定表面张力方法最大气泡法。,二试验原理,溶液液表面能够发生吸附作用,当某一液体中溶液有其它物质时,其表面张力即发生改变。比如在水中溶入醇、酸、酮、醛等有机物质,可使其表面张力减小。,测定表面张力方法很多,本试验采取最大气泡法。,43/59,将被测液体装于样品试管中,使毛细管端面与液面相切,液面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滴液瓶活塞缓缓放水(抽气),则样品管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力逐步减小,毛细管中压力(大气压力)就会将管中液体压至管口,并形成气泡,其曲率半径由大而小,直至恰好等于毛细管半径,r,时,气泡就从毛细管口逸出。这时能承受压力差也最大,这一压力差可由精密数字压力计读出。,设毛细管半径为,r,。气泡由毛细管口逸出时总作用力为:,r,2,p,最大,。,其中,p,最大,=p,大气,-p,系统,。,气泡在毛细管口受到表面张力引发作用力为:,2,r,。当气体逸出时,上述两压力相等:,r,2,p,最大,=2,r,。,若将表面张力为,1,、,2,两种液体,采取同一支毛细管和压力计,分别测定其最大压差,则有:,44/59,1,/,2,=p,最大,1,/,p,最大,2,(,1,),则:,2,=,p,最大,2,/,p,最大,1,1,=K,p,最大,2,(,2,),K=,1,/,p,最大,1,为毛细管常数。,由已知表面张力,1,液体为标准,依据(,2,)式可求出其它液体表面张力,2,。,45/59,三主要试验仪器,最大气泡表面张力测定装置,1,套,、,容量瓶,50ml9,个、铁架台,2,只,、,自由夹,2,只,、,恒温槽,1,套,四,试,样,正丁醇(,A.R,):摩尔质量,74.12g,mol,-1,,,n=1.3993 D,4,20,=0.8097,46/59,五、,试验步骤,(一),求毛细管常数,K,.先配,0.50mol/L,正醇丁醇溶液,250ml,。,分别配置浓度为:,0.02,、,0.04,、,0.06,、,0.08,、,0.10,、,0.12,、,0.16,、,0.20,、,0.24mol/L,正丁醇溶液,50ml,。,3玻璃仪器必须仔细洗涤洁净并干燥。,4.按图连接试验装置,接通数字压力计电源。,5松开与大气玻璃管相连接橡胶管,使系统与大气相同,按下数字压力计“采零”键,对数字压力计采零,此时,压力计显示为0(将大气压力参考为0)。再将通大气玻璃管密封。可按数字压力计“单位”键来选择适合试验压力单位。旋转抽气瓶活塞,使水缓缓流下,排出毛细管内气体后,调整水滴速度,使压力计所显示数字一个字一个字改变。,47/59,6观察压力计数值,待每次压力计最大值基本一致后,统计压力计所显示最大读数3次,取平均值,即为P,最大1,。(若压力计显示最大读数不稳,须检验:毛细管是否洗净干燥;系统密封性能是否良好;真空橡胶管内是否有水汽或污物窜入。),7查书得出试验温度下水表面张力,1,,利用公式,K=,1,/p,最大1,得出毛细管常数K。(查表得:25下,水,=71.9710-3N/m。),48/59,(二)测量各浓度下正丁醇表面张力,8.松开通大气玻璃管,在样品管中换入已调好正丁醇水溶液,重复步骤5、,6,,得出,P,最大,2,(注意:须从稀到浓依次进行,每次测量前必须用少许被测液洗涤样管,尤其是毛细管部分,确保毛细管内外溶液浓度一致。),9.,由公式,2,=K p,最大2,得出各浓度下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四,试验注意事项,1,测定用毛细管一定要洁净,不然气泡不能连续稳定地逸出,,使压力计显示最大值不稳,影响溶液表面张力。,2.,毛细管一定要保持垂直,管口端面刚好与液面相切。,3.,读取压力差时,应取气泡逸出时最大值。,49/59,五、,数据处理,1.,按下表统计试验数据:,2,利用公式,K=,水,/,p,最大水,计算毛细管常数。,3,依据公式,=K,p,最大,2,算出各浓度下正丁醇表面张,力。,水,正丁醇溶液,浓度,mol/l,0.02 0.04 0.06 0.08 0.10,P,最,mmH,2,O,浓度,mol/l,0.12 0.16 0.2 0.24,P,最,mmH,2,O,50/59,试验八、液体粘度和密度测定,一、试验目标及要求,掌握恒温槽使用方法及测定乙醇式10%NaCl溶液粘度和密度。,二、试验原理,1.粘度测定,液体粘度大小普通用粘度系数(,)表示,当用毛细管法测液体粘度时,则可经过泊隶叶(poiseuiue)公式计算粘度系数(简称粘度):,=Pr,4,t/8VL (1),式中:V在时间T内流过毛细管液体体积,P管两端压力差,r管半径,L管长。,51/59,在国际单位制(SI)中,粘度单位为(Pas)(帕斯卡秒)按上式由试验来测定液体绝对粘度是件困难工作。但测定对标准液体(如水)相对粘度则是简单实用。,设两种液体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分别经同一毛细管,且流出液体相等,则:,1,=P,1,r,4,t,1,/8VL ,2,=P,2,r,4,t,2,/8VL,从而:,1,/,2,=P,1,t,1,/P,2,t,2,式中P=hg,这里 h推进液体流动液位差;液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假如每次取用液样体积一定,则可保持h在试验中情况相同。所以,1,/,2,=P,1,t,1,/P,2,t,2,已知标准液体粘度和它们密度,则被测液体粘度可按上式算得:,1,=(P,1,t,1,/P,2,t,2,),2,(),52/59,2密度测定,比重瓶法准确测定液体密度方法,操作简单:,待测液体密度按下式计算:,=P,t,H2O,g,3,-g,1,/g,2,-g,1,(3),P,t,H2O,指定温度下水密度,g,1,空瓶质量,g,空瓶蒸馏水质量,g,空瓶被测物质量,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将试验原理讲透,.,粘度测定中熟练掌握秒表准确记时,.,难点是记时准确性,装样一致性,四、思索题与习题,为何在用奥氏粘度计时加入标准物及被测物体积相同?为何测定粘度时保持温度恒定?,53/59,试验九、铈()乙醇络合物组成及生成常数,一、试验目标及原理:,用分光光度法测铈()乙醇络合物组成及生成常数,二、试验原理:,Ce()水溶液显橙黄色,加入醇类则颜色马上加深,依据溶液最大光吸收向更长波长偏移这一事实,能够推测Ce(Iv)与醇类形成络合物,且络合平衡建立很快:,54/59,同时还可见到颜色逐步减退,直到无色,由此可推测络合物中发生电子转移,,Ce()使醇氧化变成无色Ce()和另一个有机物,比如用,Ce()氧化苯甲醇即可得苯甲酸,依据上述现象,有理由提出在氧化之前生成中间络合物反应机理。为了验证这一机理,需要确定中间络合物组成及生成常数。,55/59,设有金属离子M和配体L,其中只有M显色,反应后生成另一个颜色更深络合物MLn则混合溶液吸光度将是:,56/59,假如配体,L,大大过量且只进行,M+nL=MLn,这一反应,则可用加入配体,L,浓度代替其平衡浓度,因而可得:,57/59,重点与难点:,1重点将试验原理讲透,熟练掌握分光,光度计使用。,难点是难确定速测得,A,混,值。,思索题与习题:,1本试验方法测定有色络合物组成反应,生成常数有何优缺点。,本试验为何要坚持配体过量。,58/59,谢谢!,59/5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