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第,4,课,宋明理学,1/16,2/16,汉武帝像,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3/16,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诗反应了怎样社会现实,?,4/16,道教产生及其发展,5/16,三教图,(清)丁云鹏,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思想历程。,材料二 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致,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应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展现出怎样历史趋势?对儒学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6/16,程颐,北宋思想家,理学创建者之一。,朱熹,程颢,北宋思想家,理学创建者之一。,7/16,程朱理学,含义:以“天理”为关键儒家观念系统,代表人物:“二程”、朱熹,主要思想,“,理”是世界本原,经过“格物致知”方法把握“理”,“,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发展,8/16,材料一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弟兄、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涵养目标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 佛偈(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了解。,分析程朱理学与材料二所反应思想之间渊源关系。,9/16,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分?,探究,10/16,陆九渊,南宋思想家,,人称象山先生。,王守仁,明思想家,世称阳明先生。,11/16,“,创造本心”以求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心是天地万物渊源,“,阳明心学”,“,致良知”,强调自我主动作,用,12/16,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心外。”,材料二 王守仁曾经屡次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材料三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派首领神秀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解释,反应了他什么观点?你认为他解释合理吗?,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是怎样处理这一问题?,分析陆王心学与材料三所反应思想之间渊源关系。,13/16,小结,“,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是世界本原,“,格物致知”,“,心即理,”,、,“,致良知,”,“,创造本心,”,、自我主动,14/16,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可“理”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突出代表,二者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自然欲求。,异:一是世界本原不一样,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渊源;二是认识事物方法不一样,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经过“格物致知”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创造本心”以求理方法。,15/16,怎样评价宋明理学?,探究,16/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