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德育-第三节-德育的原则优秀PPT.ppt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93335 上传时间:2025-04-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第三节-德育的原则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德育-第三节-德育的原则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任课教师:王清霞,联系电话:,15135859895,QQ,号:,2298227068,邮箱地址:,wangqingxia126,教育学,1,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一、德育原则,(一)什么是德育原则,(二)德育原则的意义,二、基本的德育原则,(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二)知行统一原则,(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形结合原则,(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七)疏导原则,(八)因材施教原则,2,一、德育原则,(一)什么是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它以个体品德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依据,概括了德育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二)德育原则的意义,3,二、基本的德育原则,现阶段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主要有:,(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当前的思想实际来提出要求、确定内容和方法,使德育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实际,”,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其次,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再次,是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4,(二)知行统一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学生相应的实际锻炼和行为训练,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要求做到:,1,、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晓之以理。,2,、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导之以行。,5,(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理论、事实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启发和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有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1,、正面教育,积极疏导。,2,、树立榜样,以身作则。,3,、表扬为主,严禁体罚。,4,、强调纪律,约束行为。,6,(四)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既要尊重、爱护和信任,又要提出合理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把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起来。,贯彻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1,、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2,、要敢于、善于严格要求学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7,(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重视和依靠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重视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个人教育集体,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关系。,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1,、重视组织和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马卡连柯称:,“,平行教育论,”,;,2,、善于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8,(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德育内容和要求应循序渐进,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要求做到:,1,、统一校内教育力量,对学生形成一致的要求。,2,、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3,、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9,(七)疏导原则,含义:它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说理疏导也就是循循善诱。,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利势导、循循善诱,3.,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10,(八)因材施教的原则,含义: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德育的要求、内容、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2,、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3,、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进行德育。,4,、要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11,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一、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概述,德育原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概括了德育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确定,德育原则的依据,1,、教育目的、德育任务,2,、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3,、人们长期以来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12,二、中小学德育原则,1,、知行统一的原则,含义,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基本要求:,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晓之以理,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导之以行,教师明辨是非、以身作则、言行一致,13,2,、因材施教原则,含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当前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求:,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教育。,考虑青少年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思想。,14,3,、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含义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发扬和依靠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即优点、长处、先进因素,克服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即缺点、短处、落后因素。,一基本要求:,第一,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观点,第二,因势利导,化消极为积极因素。,第三,引导学生自觉扬长避短,形成自我教育能力,。,15,如何取长补短?,首先要善于认识,“,长短,”,。,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要善于,“,短中见长,”,。,再次,要善于弥补,“,短,”,处。最后,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16,赞可夫的比喻:在我们面前有一块搀着石子的劣质土壤,它既不会叫人高兴,也没有希望提供起码的收成,可是来了一批地质工作者,经过一番勘探,结果在地下深处发现了巨大的宝藏。,教师也应该发现差生深处的宝藏,产生热爱差生的情感。,17,有一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哒,”,的响声。有的老师警告说:是谁!查出来要处分。可是总是禁而不绝。,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却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但老师没有责备他,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老师接着说:,“,我们乐队缺一名鼓手,觉得你有条件当。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扑扑地掉了下来。后来,这个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再也不敲桌子了,18,4,、,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含义: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既要尊重、爱护和信任,又要提出合理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把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起来。,基本要求:,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在严格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教师爱要适度,严要有理。,19,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含义: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理论、事实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启发和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有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基本要求:,第一,正面教育,积极疏导。,第二,树立榜样,以身作则。,第三,表扬为主,严禁体罚。,第四,强调纪律,约束行为。,20,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指含义:在德育过程中教师重视和依靠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重视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个人教育集体,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关系。,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1,、重视组织和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马卡连柯称:,“,平行教育论,”,;,2,、善于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21,高一(,2,)班的语文自习课上,几个同学在议论男同学曾长发好不好看。肖老师听见了,感兴趣地 问:,“,结论呢?,”,他们都摇摇头。看着几个不肯剪掉长发的男同学,长发被高领毛衣排起,翘得像要下蛋的母鸡尾巴,肖老师忽然问过:,“,想听听我的意见吗?,”,这下,这几个同学可来劲了。,“,要听大家一起听!,”,肖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当其他同学弄明白肖老师要讲什么时,也都来劲了、陈刚同学还大声喊到:,“,大家知道吗?最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什么人?是女同学。因为男同学留长发是给女同学看的。,”,肖老师的语音刚落,全班楞了一下,许多男同学都低下头,有几个留长发的同学尴尬地红了脸,厚脸皮的陈刚也只是笑。,“,我想女同学是不会公开回答这个问题的,”,,肖老师接着说,,“,但根据报道,女同学普遍觉得男同学曾长发显得很疲塌,不精神,缺乏青春活力,”,。以后,肖老师班上留长发的学生越来越少。,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22,7,、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含义: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德育内容和要求应循序渐进,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基本要求:,1,、统一校内教育力量,对学生形成一致的要求。,2,、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3,、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23,小宇到底该听谁的?,5,岁的小宇正在用插塑玩具搭汽车,一个同伴拿了他放在面前的玩具,小宇立即冲上去砸了同伴搭好的坦克,还踢了同伴一脚,老师制止了小宇的攻击性行为,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小宇却很无辜地说:,”,我知道打人不对呀。可是我爸爸说,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我就应该打他,而且电视里的解放军也要打坏人啊。,“,受年龄限制,不能正确分析事情。力戒朝三暮四,朝令夕改。,24,成功就在眼前,25,(一)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含义:它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实际,”,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次,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再次,是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贯彻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26,(三)长善救失原则,含义,: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得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贯彻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27,(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含义:,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尊重和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28,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德育途径,(一)政治课及其他各科教学,(二)班级德育工作,(三)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四)劳动与社会实践,(五)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六)校园环境建设,29,(一)说服教育法,在说服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内容有针对性,2,、情感要充沛,3,、态度要民主,4,、讲究教育时机,二、德育方法,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30,(二)榜样示范法,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选择学习的榜样,2,、树立榜样的威信,3,、激发学习榜样的动机,见之行动,二、德育方法,31,(三)情感陶冶法,为更好地利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提高教育者自身修养,2,、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3,、与说理相结合,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建设,二、德育方法,32,(四)自我教育法,在运用自我教育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2,、帮助学生制定修养的标准与自我教育的计划,3,、指导学生监控和评价自己的道德表现,4,、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二、德育方法,33,(五)实践锻炼法,为提高行为实践的实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启发参加实践的积极性,2,、严格要求,3,、持之以恒,4,、及时评价反馈,二、德育方法,34,(六)品德评价法,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目的,2,、要客观慎重,实事求是,3,、要充分发扬民主,4,、注意对象的个别差异,二、德育方法,35,第五节 班级德育工作,(一)班级概述,班级是由一定数量的年龄和学习程度一致的学生组成,在一位负有教导责任的教师(通常称为班主任)直接管理的教育性学习和生活集体。,一、班级德育工作概述,36,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首先,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其次,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再次,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二)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一、班级德育工作概述,37,2,、班主任的职责,第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第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第三,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培养班集体。,(二)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一、班级德育工作概述,38,3,、班主任的素质,坚定的教育信念,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组织能力,熟练的沟通技能,(二)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一、班级德育工作概述,39,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范围,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个人和班级两个方面。,了解和研究个别学生的情况,一般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思想品德面貌、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以及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性格与气质类型;还应包括个人生活经历及家庭情况,如:学生父母的职业、经济状况、家庭其它成员情况及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等。,了解和研究班级情况,一般包括:班级建设的发展历史;全班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的总的情况;各类学生的比例和特点;班集体形成的状况,如班级目标、班干部的情况和他们在班上的作用,班级的传统和作风,以及班级当前主要的倾向和问题等。,第五节 班级德育工作,二、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40,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观察了解,资料分析,调查访问,个别谈话,(一)了解和研究学生,41,1,、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一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二是组织机构健全。,三是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四是有良好的心理相容和较强的凝聚力。,二、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2,2,、班集体的形成阶段,三个阶段:,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二、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3,3,、班集体的组织与培养,确立班级奋斗目标。,选拔培养班干部。,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二、班级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