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69150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6.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续),4/24/2025,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页,一、充血(hyperemia),二、出血(hemorrhage),三、血栓形成(thrombosis),四、栓塞(embolism),五、局部缺血(ischemia),六、梗死(infarct),七、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24/2025,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页,四、栓塞(,embolism,),是指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发血管阻塞过程。,引发栓塞异常物质,称为,栓子,。,常见栓子

2、脱落血栓、空气、脂肪、细菌团块、寄生虫、肿瘤细胞,4/24/2025,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页,1.栓子运行路径,与血流方向一致。按其起源,运行和阻塞部位都存在一定规律性。,自肺静脉、左心、大循环动脉栓子:大动脉小动脉全身各脏器动脉中形成栓塞,大循环静脉、右心栓子:肺动脉栓塞,门静脉系统栓子:肝内门静脉阻塞,4/24/2025,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页,2.栓塞类型,血栓性栓塞:,指由血栓脱落引发栓塞,为栓塞中最常见一个。,来自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常按其大小阻塞对应肺动脉分枝,引发肺动脉栓塞;来自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可随动脉血流运行阻塞全身小动脉分枝。,脂肪性栓塞:,指因为脂肪滴进

3、入血流并阻塞血管引发栓塞。,多见于管状骨骨折、脂肪组织挫伤或骨手术之后。,空气性栓塞:,指因为空气或其它气体进入血流,在循环血液中形成气泡并阻塞血管引发栓塞。,4/24/2025,5,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页,寄生虫性栓塞:,指一些寄生虫或虫卵进入血流而引发栓塞。,细菌性栓塞:,指病原菌以单纯菌团形式,或与坏死组织、血栓相混杂,进入血流而引发栓塞。,带有细菌栓子能够造成病原体在全身扩散,并在全身各处引发新感染病灶,引发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组织性栓塞:,指组织碎片或细胞团块进入血流而引发栓塞。,多见于组织外伤、坏死及恶性肿瘤等情况。,4/24/2025,6,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6页,五、局部缺

4、血(,ischemia,),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给不足或完全断绝。,发生原因,动脉管腔狭窄和阻塞,动脉痉挛,动脉受压,病理改变,局部缺血器官或组织,因失去血液而多展现该组织原有色彩(如肺、肾呈灰白色,肝呈褐色),4/24/2025,7,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7页,结局和对机体影响,取决于,缺血程度,、,连续时间,、受累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和,侧枝循环情况,:,轻度短期缺血,组织病变轻微或无改变;,长久而严重缺血,组织可发生坏死;,缺血发生在主要器官,范围又较大,常造成动物死亡。,4/24/2025,8,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8页,六、梗死(,infarct,),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断绝

5、而引发坏死。,原因和条件,原因,:,引发动脉管腔闭塞原因,动脉阻塞:血栓形成;栓塞,动脉受压:肿瘤组织;肠扭转,动脉连续痉挛:心肌梗死,4/24/2025,9,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9页,条件,:,动脉阻塞后,能否建立有效侧枝循环相关,若不能建立梗死,若能快速建立被阻塞血管支配组织,血流由侧枝循环供给,则不发生。,4/24/2025,10,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0页,梗死类型及病理改变,按梗死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败血性梗死(腐败性梗死),4/24/2025,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1页,局部组织坏死,。,(发生梗死局部组织称,梗死灶,),梗死

6、灶形状:,与血管分布相关(脾、肺、肾呈圆锥形;心肌呈不规则形或地图形;肠管呈节段状),梗死灶质地:,与梗死类型相关(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梗死灶颜色:,与含血量多少相关(白色梗死和红色梗死),梗死基本病变,4/24/2025,1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2页,1.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特点:,常见于心、脑、肾等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器官,梗死灶呈黄白色,形状与阻塞动脉分布区域一致。,病理改变,眼观,:,病灶稍隆起,略干燥,硬固,黄白色,周围有充血、出血带(,炎性反应带,)。,镜检,:,为凝固性坏死改变,原组织结构轮廓可识别,微细结构不清,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崩解。,4/24/20

7、25,1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3页,*肾白色梗死*,梗死灶分布于肾皮质部,灰白色或黄白色,与周围界限清楚,可见肾小球和肾小管轮廓,但细胞结构消失,4/24/2025,1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4页,2.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特点:,常见于肺、肠等组织结构疏松,血管吻合枝较丰富器官,且存在淤血情况。,眼观:,梗死灶呈红色,切面黑红色,湿润,与健康组织分界显著。,镜检:,除组织坏死外,还见有大量散在分布红细胞。,4/24/2025,15,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5页,脾出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可见大量红细胞,4/24/2025,16,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6页,肾贫血性梗死,肺出血性

8、梗死,4/24/2025,17,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7页,3.败血性梗死(腐败性梗死),细菌性栓塞造成梗死:,梗死灶内组织坏死并见有细菌(菌块)。,脓毒败血症:,全身多发性脓肿形成。,4/24/2025,18,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8页,对机体影响取决于梗死发生部位、范围大小,普通器官小梗死灶对机体影响不大,主要器官(脑和心)后果较严重。,细菌性肿瘤性栓子引发梗死危险性较大。,梗死结局及对机体影响,结局,溶解,吸收(小梗死灶),机化,包囊形成,钙化,4/24/2025,19,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19页,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机体在一些致病因子作用下而引发以凝血功效失常为主要

9、特征,造成凝血及纤溶过程平衡破坏,以致在微循环内广泛形成微血栓病理过程。,DIC不是独立疾病,是各种疾病中病理过程。,4/24/2025,20,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0页,DIC机体主要改变,微血栓形成和多器官功效障碍,出血,:主要于皮肤、粘膜、肺、脑等;最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休克,:“微循环灌流不足”,贫血,: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微血栓形成,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粘集,微血栓形成,4/24/2025,2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1页,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一、萎缩(atrophy),二、变性(degeneration),三、坏死及细胞凋亡(necrosis and apopt

10、osis),四、病理性物质从容(pathological deposition),五、适应与修复(adaptation and repair),4/24/2025,2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2页,一、萎缩(,atrophy,),已发育成熟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各种病因作用下发生体积缩小和功效减退改变过程,称为萎缩。,萎缩发育不全,萎缩器官:实质细胞体积、数目、功效,4/24/2025,2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3页,生理性萎缩:,在生理情况下,机体内一些组织器官,伴随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发生萎缩现象,也称为退化。,病理性萎缩:,因为一些致病原因作用而引发对应组织和器官萎缩。,全身性萎缩,

11、局部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神经性萎缩,缺血性萎缩,激素性萎缩,4/24/2025,2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4页,全身性萎缩:,多见于慢性消化道疾病,严重消耗性疾病(慢性传染病、恶性肿瘤)及寄生虫病。最终造成恶病质状态。,废用性萎缩:,肢体长久不活动,功效降低所致(骨折、关节粘着等肌肉萎缩)。,压迫性萎缩:,组织或器官长久受压发生萎缩(肿瘤、寄生虫)。,缺血性萎缩:,局部小动脉不全阻塞血液供给不足萎缩。,神经性萎缩:,神经系统损伤所支配组织器官失去神经调整作用而发生萎缩(小儿麻痹症)。,激素性萎缩:,因为内分泌功效低下所引发对应组织器官萎缩。,4/24/2025,25,局部血液循环

12、障碍,第25页,病理改变,外表呈衰竭症状:,精神萎钝,严重消瘦,贫血以及全身水肿(恶病质状态)。,不一样组织、脏器萎缩规律及表现:,规律对机体生命活动主要程度而定。,脂肪组织,发生早而严重;,其次是肌肉,可降低45%;,再次是肝、胃、脾等实质脏器;,而心、脑、肾上腺、甲状腺等主要生命器官发生较晚、较轻。,4/24/2025,26,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6页,眼观:,萎缩器官体积均匀减小,原形状基本保留,边缘锐薄,被膜增厚,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胃肠道壁变薄,半透明状易拉破;脂肪组织呈黄白色半透明胶冻状。,镜检:,萎缩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降低,胞浆致密,染色较深,胞核皱缩浓染,间质增生。,4/2

13、4/2025,27,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7页,正常肝组织,肝萎缩,4/24/2025,28,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8页,心肌细胞萎缩(脂褐素),4/24/2025,29,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29页,萎缩结局与后果,普通是可复性过程;,全身性萎缩结局取决于原发病发展;,局部性萎缩后果取决于发生部位和萎缩程度。,4/24/2025,30,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0页,二、变性(,degeneration,),概念,指细胞或细胞间质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效改变(功效下降)。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现象。,类型,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透明变性、粘液样变性、淀粉样

14、变性、纤维素样变性,4/24/2025,3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1页,1.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一水泡改变。,分为,颗粒变性,和,空(水)泡变性,。,多发生于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也见于皮肤和粘膜被覆上皮细胞。,概念,4/24/2025,3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2页,病理改变,眼观:,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膜担心、边缘钝园、切面外翻、质地脆软、颜色昏暗无光。,光镜:,早期细胞肿胀变圆,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核改变不显著细胞肿胀显著,水分增多,颗粒降低至消失,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水泡(水泡变性)细胞极度肿胀,胞浆疏松呈网状,胞核浮于其中细

15、胞破裂。,电镜:,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4/24/2025,3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3页,细胞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细胞肿胀-肝细胞水泡变性,4/24/2025,3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4页,皮肤水泡变性,表皮细胞水泡变性,且崩解融合,形成大水泡(HE100),4/24/2025,35,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5页,结局及影响,可逆性改变,若病因消除恢复,若病因连续存在变性、坏死,变性脏器和组织功效下降,因发生部位和程度不一样而影响不一样。,4/24/2025,36,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6页,2.脂肪变性,是细胞内脂肪代谢障碍时形态表现。其特点是,细胞浆内出现脂肪滴或胞浆内

16、脂肪滴增多,。,电镜下可见脂滴形成于内质网中,为有界膜包绕圆形均质小体,称为,脂质小体,。,概念,4/24/2025,37,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7页,眼观:,体积略肿大,被膜担心,边缘钝园,颜色灰黄或土黄,切面隆起,有油腻感。,“槟榔肝”、“虎斑心”,镜检:,变性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空泡,胞核被挤向一侧或消失。,病理改变,4/24/2025,38,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8页,肝脏脂肪变性,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可见肝脏肿大,质地较软,色泽淡黄至土黄,切面结构含糊,有油腻感,有甚至质脆如泥。,4/24/2025,39,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39页,槟榔肝,假如肝脏脂肪变性伴有慢性肝淤血时,

17、则肝切面由暗红色淤血部分和黄褐色脂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成类似中药槟榔切面花纹色彩,故称之为“槟榔肝”。,4/24/2025,40,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0页,肝脏脂肪变性,小叶中央肝细胞内含脂肪滴,正常肝细胞及程度不一样肝细胞脂肪变,4/24/2025,4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1页,肝细胞脂肪变性,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空泡,4/24/2025,4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2页,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充满大量小脂滴,肝窦狭窄(HE400),4/24/2025,4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3页,当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肝小叶边缘区,称为,周围脂肪化,;,当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肝小叶中央区,

18、称为,中心脂肪化,;,当发生严重脂肪变性时,脂变肝细胞弥漫分布于整个肝小叶,使整个肝小叶正常结构消失,类似普通脂肪组织,称为,脂肪肝,。,周围脂肪化,脂肪肝,中心脂肪化,4/24/2025,4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4页,虎斑心,在心外膜下和心室乳头肌及肉柱静脉血管周围,可见灰黄色条纹或斑点分布在色彩正常心肌之间,外观上呈黄红相间虎皮状斑纹,故有“虎斑心”之称。,4/24/2025,45,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5页,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内可见串珠状排列大小不等脂滴,肌纤维萎缩,呈细条状(HE400),4/24/2025,46,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6页,结局及影响,可逆性改变,若病因消

19、除恢复,若病因连续存在变性、坏死,变性脏器和组织功效下降,因发生部位和程度不一样而影响不一样。,4/24/2025,47,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7页,3.玻璃样变性,概念,又称,透明变性,,是指在病变细胞或间质组织内出现均匀一致、无结构、半透明红染蛋白性物质,即透明蛋白或透明素。,细胞内透明滴样变,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依据病因及发生部位不一样分类,4/24/2025,48,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8页,类型及病理改变,1.细胞内透明滴样变,指在变性细胞内(胞浆中)出现大小不一嗜伊红圆形小滴。,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常发生这种改变。,4/24/2025,49,局部血液

20、循环障碍,第49页,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透明滴样变,光镜下可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充满大小不一鲜红色(嗜伊红)、圆球状颗粒,此颗粒边缘整齐光滑,似水滴,有透明感。,4/24/2025,50,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0页,肾小球囊腔内透明滴状变,4/24/2025,5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1页,2.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即动脉透明变性。常发生于脾、心、肾等器官动脉管壁。特点是动脉中膜正常结构消失,因为平滑肌纤维变性溶解,加上大量血浆蛋白沉积,使中膜呈均匀一致无定形红染结构。,4/24/2025,5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2页,脾血管玻璃样变性,:脾中央动脉管壁正常结构消失,呈均质状、嗜酸性,管腔狭

21、窄。,4/24/2025,5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3页,3.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瘢痕组织、纤维化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性瘢块等。,眼观:,组织为灰白半透明状,质地坚实,缺乏弹性。,光镜:,纤维细胞显著变少,胶原纤维增粗并相互融合成为梁状、带状或片状半透明均质,失去纤维性结构。,4/24/2025,5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4页,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融合成均质玻璃样物质(HE400),4/24/2025,55,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5页,结局及影响,轻度透明变性可吸收,组织可恢复正常;,变性严重时,不能完全吸收,变性组织处易为钙盐从容,而引发组织硬化;,小动脉透明变性时,

22、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窄,引发小动脉硬化症,对应器官缺血、坏死;,血管硬化若发生在主要器官则危及生命。,4/24/2025,56,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6页,4.淀粉样变性,概念:,指淀粉样物质在一些器官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从容一个病理过程。,淀粉样物质为一个结合粘多糖蛋白质,遇碘时被染成赤褐色,再加以硫酸则呈蓝色,与淀粉遇碘时反应相同,故称之为淀粉样物质。,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慢性抗原刺激病理过程。,多发生于,肝,、,脾,等器官。,4/24/2025,57,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7页,*肝脏淀粉样变性*,肝组织内可见大片均匀红染无结构淀粉样物质沉积,红染物质分布于肝窦腔内,或成片分布

23、完全取代正常肝组织。片状红染物中可见少许残留及受挤压萎缩肝细胞。,4/24/2025,58,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8页,*脾脏淀粉样变性*,脾脏是淀粉样变性好发部位。,眼观:,脾脏体积增大,质地稍硬,切面干燥,有“西米脾”(局灶型)和“火腿脾”(弥漫型)之称。,4/24/2025,59,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59页,当淀粉样物质从容在淋巴滤泡部位时呈透明灰白色颗粒状,外观如煮熟西米,故称“,西米脾,”;,若淀粉物样质弥漫地沉积于红髓部分,则呈不规则灰白色区,未从容区仍保留脾髓固有暗红色,相互交织成火腿样花纹,故称之为“,火腿脾,”。,4/24/2025,60,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60页,脾脏局灶性淀粉样变性,4/24/2025,6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61页,脾脏弥漫性淀粉样变性,4/24/2025,6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62页,Thank you!,4/24/2025,6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63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