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了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 同在。一方面,青年干部必须要接好革命事业的“接力棒”, 在党的奋斗史中提炼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奋进,要学做老 黄牛,发扬不在乎得失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责任心,担 起新时代开创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奋斗姿 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积极作为,答好青春 “担当之卷”,在民族复兴这场“接力赛”中,跑出属于青 年一代的好成绩。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 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扬“原得此生长报国”的爱国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 发展初期,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 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 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 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动人诗篇。新时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 习,坚定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的思想,将对事业的追求融入 国家的需要,继承前人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国家和民族需要 为研究导向,在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实现个人、 事业、国家的完美融合。
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在茫茫无际的戈 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老 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他们运 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 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事 业的伟大胜利。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不论是 生活环境还是科研条件,都远比老一辈科学家不知要好多 少。当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创造出新的成绩。
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在研制“两弹一 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 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 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 用自己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文明创造史增添了光彩夺目 的一页。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在科研活 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科研协作和科研计 划的完成。广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 服务意识,盯紧共同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 做好相互配合。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 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 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 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 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 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 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 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 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 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 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 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 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 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 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 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 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 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 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 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 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 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 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央视《天宫课堂》个人观后感
航天科技一直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重视的一个新兴领域, 她对我们探索太空以及探索未知领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 如今这个社会上,制空权已经变得非常的普及了,那么还更 深层次的就是宇宙太空的权利。比如说美国这个强大的国 家,他们率先登陆月球,然后他就联合其他的国家在月球上 面划分区域,说谁占领谁就在将来拥有采矿的权利,所以我 们的航天技术也不能落后,否则的话在未来的1年内我们 将会逐步的落后,所以航天技术以及航天的爱好将是我们新 一代颜最重要的一个方向。
第一次接触航天方面的知识是在幼儿园大班。那一天, 老师把一张报纸贴到了墙上,那上面有一艘火箭一一其实是 神舟六号,还有两个人 其实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听到老 师绘声绘色地讲解,我弄明白了个大概,心里觉得自豪。突 然,我发现一一居然没有一名女性。当时我就想:要是我能 当中国的第一名女宇航员,该有多好呀!从那时开始,我便 怀揣着这样一份梦想,上了小学。我曾经很自豪地跟班上的 一位同学说,我将来会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女宇航员,他听了, 流露出羡慕的眼神。那时的我自豪极了,觉得当一名宇航员 太简单了!三年级,我逐渐了解了一些有关航天方面的知识, 这才知道,当一名航天员不是那么简单的,不仅要有学问, 要有好的身体,也要有好的心理素质一一其实当时我并不明 白到底什么是心理素质,只是模糊地觉得是身体好的一部份 罢了
虽然我知道我想成为一名航天航空员已经不太现实了, 但是我可以在地下为他们工作,比如说地勤服务以及研究。 我们可以在地上研究一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航天飞船或 者航天器材,也可以在地下的指挥中心,中间空宇航员的一 局动,看看他们的生命体征以及各类的信息安全技术等。所 以说,为了我能够实现这个梦想,我现在不断地学习,不断 地去参加一些科技展。为的了就是能够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 知识,为我将来的梦想做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