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园区供电系统、配电室操作制度.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004609 上传时间:2025-04-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区供电系统、配电室操作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园区供电系统、配电室操作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区供电系统、配电室操作制度常用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 园区供电系统、配电室操作制度 部 门: 日 期: 年 月 日 文件编号: DY-AD2G5 编写人: 类 型: 审核人: 编制单位: 一、供电系统,配电室设备必须有安全使用证明,产品合格证。施工记录,验收证明。   二、运行维修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电器设备情况和相关的法规。   三、对供电系统巡检由专人定时进行,进入配电室必须是专岗人员,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四、配送电的计划更改必须经部门主管同意,签字。   五、供电线路的更改必须经部门主管同意,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动。   六、设备的增减,更改用途须经部门主管同意签字。   七、配电室必须有消防设施。   八、当市电停止供电时,有自备发电机的及时发电。市电恢复后在2分钟后,确保安全后才能恢复供电。   九、出现设备故障的,立即查明原因。维修设备应设置警示牌,安全操作。 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部 门: 日 期: 年 月 日 文件编号: DY-D03F7 编写人: 类 型: 审核人: 编制单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为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涵义和原则等。 “安全第一”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要求时时处处把安全摆在第一位,决不是一句口号,当安全和效益、质量、进度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执行“不能安全地做就坚决不做”的原则。“预防为主”就是要把现场检查转变到超前预防上来,通过强化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实施超前防范、过程控制,促进作业岗位和设备质量达标,达到消除安全风险目的,实现闭环管理和良性循环。 第一条 为推进铁路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持续稳定。依据铁道部和路局有关规定,制定西安铁路局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第二条 铁路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安全风险源、风险点的识别、研判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风险加以防范和处置,把风险程度减至最低或消除风险,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人身伤亡、行车事故、路外伤亡等各类事故风险,保障运输生产经营安全和供电畅通。 第三条 安全风险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专业管理、分级负责;强化基础、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定期评价的原则。前提是要强化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基础是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研判,核心是超前防范、过程控制,关键是作业岗位和设备质量达标,目的是要消除安全风险。 第二章 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第二章为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主要明确路局业务主管部门、各供电段、车间和班组承担的安全风险管理、落实和实施主体,明确各级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履行什么职责。 第四条 局供电处是系统安全风险的专业管理主体,负责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建立系统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定期指导、评价系统各供电段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组织协调各供电段解决安全风险源的控制措施,消除安全风险。重点要管控以下7个风险源和25个风险点。 1.供电作业人身安全:防触电、高坠和车辆伤害3个高度风险点; 2.高铁供电设备安全:正馈线绝缘子、27.5kV电缆、西安北站电力单电源运行3个中度风险点; 3.轨道车辆安全:调车转线、防火防溜2个高度风险点和多机连挂1个中度风险点; 4.供电施工安全:施工组织、施工监管2个高度风险点和施工计划、安全协议2个中度风险点; 5.新线设备安全:包西线弹簧补偿装置、接触网刚性悬挂2个高度风险点和变电所分区所房建、27.5kV电缆接地2个中度风险点; 6.接触网断线、倒杆、塌网:防接触网断线、倒杆、塌网3个高度风险点; 7.供电外部环境:支柱防护、隧道结冰2个高度风险点和危树、跨网电线路、跨线桥3个中度风险点。 1.制定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文件。修订系统安委会及安全分析会制度文件。 2.风险源的确定、风险点的分级、逐项制定控制措施。 第五条 各供电段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主体,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动态分析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本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明确各生产岗位技术标准、作业规程、风险控制责任、措施和处置流程。做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提升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定期对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指导、评价,规范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风险点控制。 1.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文件。修订本单位安委会及安全分析会制度文件。 2.分析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 3.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逐项制定控制措施。 4.将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制作成考核表,并落实到车间。 第六条 车间、班组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要针对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把技术标准、作业规程、风险控制责任、措施和处置流程落实到各岗位和作业环节,严格抓好落实,促进岗位作业、设备质量达标,使现场各岗位、各个作业环节、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1.车间、班组,要将段制定的《安全风险控制表》进行进一步细化, 2. 将《安全风险控制表》发至各岗位,并抓好落实。 第七条 局供电处、各供电段要修订完善各级管理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职责,将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科室、车间和岗位,重点要规范领导、科室、车间的职责范围,解决主管领导职责不清,管事务的多、管生产的多,不琢磨本系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不督促本系统文件执行及落实情况;段领导、检查组不清楚到底应该检查车间还是班组,车间完全把班组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整改寄希望于段上的检查,车间形同虚设;科室、车间职责范围不清、岗位标准不清,该科室干的工作推给车间、该车间干的工作又推给科室;科室、车间对路局、段部署的重点工作落实不力,执行不到位,效果不佳;路局、段所发的文件、规定除少数人清楚外,大部分管理干部不关心、不研究,干部作用不发挥,文件落实不到位,车间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管理作用,工作无成效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形成全员覆盖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做到全面、全员、全过程管理。 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将安全风险管理职责分解到每个岗位,并以《安全风险控制表》的形式下发执行。 第三章 安全风险研判 第三章是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的核心,因为只要风险存在,有可能性,不管概率多大,都可能发生事故。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风险,所以做好风险研判至关重要,是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做好风险研判,就抓住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 危险源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提,它影响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它可以永久地存在,也可以完全的消除,它的存在就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 供电系统安全风险源可分为劳动安全、高铁设备、轨道车辆安全、施工作业、新线运行、外部环境等安全风险。 第九条 根据事故、故障、违章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点分高度、中度、低度三个级别,实行分级分层管理。 高度风险点:指在风险源中可导致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或引发后果不可容忍严重事件可能性大的安全风险点。由供电处牵头,组织相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重点防范。 1.接触网、变电专业风险点由牵引供电科负责制定防止导致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的具体控制措施,并组织相关供电段认真落实; 2.电力、配电专业风险点由电力科负责制定防止导致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的具体控制措施,并组织相关供电段认真落实; 3.轨道车辆专业风险点由安全设备科负责制定防止导致铁路交通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的具体控制措施,并组织相关供电段认真落实。 中度风险点:指在风险源中可导致铁路交通一般D类事故,或引发后果不可接受较严重事件可能性较大的安全风险点。由供电处指导,各供电段采取措施予以重点控制。 低度风险点:指在风险源中可能导致发生设备故障、高风险问题或不期望出现事件的安全风险点。由各供电段负责督导,车间、班组加强现场作业标准化落实予以防范。 1. 确定风险点风险因素的原则:根据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确定。 2. 将系统确定的七个风险源分解为若干个风险点。 3.将风险点按危害程度和发生频次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4.针对确定的高、中、低风险点,逐一制定控制措施。 第十条 局供电处建立系统周统计分析和月、百日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各专业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路局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结合系统实际,通过风险问题数据统计分析、研判,按月、百日、年度对系统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源和风险点进行全面辨识,明确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高、中度安全风险点,并进行公布。 1.周统计分析制度。供电处各科室按照专业分工和管理职责,对每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以及风险问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下一周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和措施,于每周五12时前将书面材料交安全设备科,由安全设备科进行系统周安全风险分析汇总。每周一召开由供电处全体人员参加的周安全风险分析会,并结合路局周一大交班会上部署的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对系统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补充和安排。 2.月度风险研判制度。供电处每月5日前由处长(主管副处长)组织召开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研判分析会,参加人员为供电处领导、各科科长及各供电段主管安全副段长、安全科长。参会人员共同对月度系统发生的事故、故障以及严重违章、现场检查信息等安全风险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并结合路局部署的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季节性安全风险控制关键,研究确定月度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和措施,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月度风险控制分析和风险控制安排。 3.百日风险研判制度。按照路局百日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供电设备安全风险综合监测要求,对百日内安全风险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路局百日目标管理要求,制定系统百日风险控制目标和具体措施。 第十一条 各供电段要建立日、周统计分析和月、百日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本单位的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路局、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按月自下而上分析、识别、研判本单位存在的表面及潜在的安全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利用月度安全例会、专题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对本单位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风险源和风险点控制情况,动态调整安全风险点,并在本单位公布。 第十二条 局供电处、各供电段要围绕高铁、客车运行等安全重点风险源,做好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研判,将安全风险点按高、中、低度三个级别纳入风险控制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在公布月度、百日、年度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时,要明确风险源名称和风险点等级、控制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消除或降低风险点的期限。 第十三条 局供电处、供电段、车间和每个岗位都要建立安全风险控制表,重点包括风险名称、控制措施、责任分工等内容。各供电段要按照“简明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逐级、逐岗位制定安全风险源(点)分布图和各作业岗位风险控制手册。 第四章 安全风险管理 第四章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数据库管理、动态管理、全员管理、目标管理进行了说明。 第十四条 根据路局建立的安全风险数据管理系统,对供电安全风险实行分层、分级、动态管理,综合反映主要行车设备、职工素质、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等安全风险源和安全风险点的控制情况。在既有安全问题库的基础上,分层分级建立系统、站段安全风险数据库,分层设专人负责管理。安全风险数据库主要依据路局、供电处、各供电段存在的安全风险源,确定安全风险点,并按高度、中度、低度三个等级纳入动态管理,分级制定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期限。 1.局供电处负责本系统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管理。各供电段每月25日前要向供电处上报安全风险源和高度、中度风险点信息,由供电处安全设备科结合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高度、中度安全风险点,纳入本部门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进行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局安监室提供系统高度安全风险点信息。 2.各供电段负责将本单位安全风险源和低度及以上安全风险点纳入本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管理,设专人负责管理。并指导车间、班组健全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 3.各供电段要畅通职工群众参与安全风险管理的渠道,要在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中设置职工群众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平台,并明确意见和建议的日常收集、分析、研判、报告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切实使职工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为路局安全风险管理进言献策。 4.各供电段对职工群众反馈新的安全风险源(点)或可能升级的安全风险点,要及时组织研判,确定安全风险点等级,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按月汇总于25日上报供电处。对发现的重大风险源或高度安全风险点要及时上报供电处,由供电处向路局安监室提报信息,纳入路局安全风险数据库管理。 第十五条 局供电处、各供电段要健全完善百日安全风险目标管理,按百日风险研判制度要求和路局百日确定的安全风险控制目标,明确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对重大风险源和高风险点组织专题攻关。并按风险级别将安全风险点和控制目标逐级立项分解,形成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梯次责任目标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的逐级控制。 第十六条 局供电处、各供电段要动态掌握风险点控制情况,防止安全风险点升级。当出现低度安全风险点上升为中度时,由供电处负责分析研判,确定为安全攻关课题,以公文形式公布下发,纳入路局百日安全风险目标管理。 第五章 安全风险控制和阻断 第五章为安全风险控制,主要对路局业务处、供电段的安全风险控制、阻断的方法、形式及应急处置进行了明确。 在制定安全控制措施时,一定要具体可行,让职工知道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低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方法 部 门: 日 期: 年 月 日 文件编号: DY-FDFCE 编写人: 类 型: 审核人: 编制单位: 随着我国工业不断的发达,工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工厂日用电量也在不断加大,为了确保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防护尤为重要。易卖工控为广大用户简单的讲述下低压供电系统安全的防护方法 低压供电系统的特点 低压供电系统是由总配电室内的低压配电柜、低压输送电缆;各用户进线总配电柜、分配电箱、用电设备等组成。低压配电线路是向低压用电设备输送和分配电能,具有接头多、规格型号多、敷设方式多、线路长,以及各分配电箱内的控制开关具有操作次数多等特点。各用电设备又具有多样性,如生产机械、电热、电解电镀、电焊以及实验设备、照明等,这些用电设备,其用电特性各有不同。按电流种类可分为交流和直流用电设备;按电压可分低压和安全电压用电设备;按用电设备的工作制可分为连续运行、短时运行和重复短时运行等,由于低压供电系统的以上特点,线路、开关等会经常出现短路、漏电等现象,从而造成火灾、人身触电等重大事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低压供电系统的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人身触电等事故的发生,保证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应采取了低压系统接地措施。 低压系统接地的形式 低压系统接地可采用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目前工厂低压系统接地通常采用TN系统,即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线部分用保护线与该点连接。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TN系统有以下3种形式: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其特点是保护接地可靠性高、工程造价高。 TN-C-S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其特点是保护接地可靠性差、工程造价低。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措施 低压系统接地大多为TN-C系统,1990年以后新建的企业为了提高低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其低压系统接地则采用TN-S系统。为了确保低压系统保护线可靠接地,应采取以下措施 1、每个车间的总进线电源必须在进户处作重复接地,接地电阻R 5欧姆。 2、在总进线电源的进户处安装等电位连接端子箱(MEB)。 3、MEB箱要与该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构成总等电位接地,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应与MEB箱内的连接端子板可靠连接。 4、用40*4的热镀锌扁钢把MEB箱和车间总配电柜内PE母线连接在一起。 5、车间总配电柜内的PE母线分别与各分配电箱、电机、车床等用电设备的外壳连接,连接可用螺栓或焊接。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 6、电气设备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母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部分。 7、重点强调TN-C系统中电线保护钢管,管与管连接处应装设跨接线,其作法必须按规范要求施工。利用穿线的钢管作为接地线时,引向电气设备的钢管与电气设备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或在大的用电设备周围从新敷设接地线(-40*4的扁钢)和增加接地极。接地线(-40*4的扁钢)与用电设备外壳可靠连接。 8、保护线的接头应放在便于检查和测试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