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页,大家好,我已将课件内容整理好,本上传课件结合了两个课件重点内容,请大家批评指正。,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页,医疗事故技术判定程序,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委托 医疗机构所在地医学会,司法部门委托,对首次判定结论不服或不满意,医患双方均可提出再次判定申请,若对再次判定结论仍有异议,可经过自治区卫计委或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委托至中华医学会,但中华医学会仅受理疑难、复杂、全国有重大影响案例,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页,大 纲,医疗事故含义及关键问题,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容违反,举证内容及责任把握,通知义务要推行,门急诊病人及,“,老,”,病人不可忽略,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页,医疗事故含义及关键问题,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页,医疗事,故,含义,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要求,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6页,医疗事故关键问题,一个前提,主体正当性: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正当性,三大关键,过失行为,损害后果,缺一不可,因果关系,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7页,案 例,某日晚,两原告之子因车祸昏迷被送入被告医院救治,还未注册取得执业医师证医师在医院单独救治患者,接诊医生见患者口吐胃内容物,有浓厚酒味,体表无外伤,误认为醉酒患者,进行了洗胃处理。十多分钟后,因患者双侧瞳孔较前扩充,医生于是停顿洗胃。经脑外科医生会诊检验,确诊为颅脑损伤,并提议马上开颅手术。两原告得知后将患者转院治疗,三日后死亡。,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8页,该案经省、市两级医学会判定,认为患者之死是严重颅脑损伤所致,医院洗胃处理办法欠妥,但不是致死原因,接诊医生当初还未注册取得执业医师证,疏于考虑忽略了脑外伤情况,但与患者死亡无因果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医疗行为过失显著,尽管本案经判定不属医疗事故,但被告仍应依照,民法通则,第,106,条要求负担过失责任,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2.12,万余元。,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9页,警示,1,实习生、进修生、刚毕业医学生在院实习工作时一定要在有资质大夫指导管理下开展工作。,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0页,过失行为,疏忽大意过失行为,在诊疗过程中应该预见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过于自信过失行为,在诊疗过程中应该预见后果,已经预见到了但因为过于自信,相信其不会发生过失行为,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1页,警示,2,医生对于可能发生并发症进行了充分预防,并发症出现后进行主动正确治疗,才能够免去并发症发生责任(案例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并发阴道直肠瘘,对并发症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2页,损害后果,永久性损害后果,损害后果会伴随患者终生,如死亡、伤残,一过性损害后果,因为医方过失行为造成患者疾病加重或出现其它无须要损害,经过治疗后无功效障碍,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3页,因果关系,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必须有因果关系,直接因果关系 完全或主要责任,一定得因果关系 次要或轻微责任,答辩重点 举证重点,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4页,大 纲,医疗事故含义及关键问题,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容违反,举证内容及责任把握,通知义务要推行,门急诊病人及,“,老,”,病人不可忽略,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5页,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容违反,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6页,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含义,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指依据医学科学原理和长久医学实践制订,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从事疾病诊疗、治疗、护理活动时,应该恪守行为准则和技术标准。它能够是成文,也能够是约定俗成,大家在实践中普遍恪守。,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7页,警示,3,尤其注意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能够是约定俗成、不成文,这就要求大家要时时学习,掌握全区、全国乃至全世界医学动态。(案例为小儿输液未用原液做皮试),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8页,警示,4,患者较多、床位担心时,借用其它科室床位要慎重;对于安排到其它科室患者病情改变观察愈加不能怠慢。(案例为将病情较轻患者安排至其它科室住院,因为观察不到位,造成神经损伤),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19页,警示,5,输血血型要验清,输血前后相关辅助检验要完善(案例为,AB,型血误判为,O,型血,造成患者病情深入加重),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0页,案 例,患者张某,女,,76,岁。因咳嗽、憋气及发烧,2,个月入院治疗。初步诊疗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肺心病及肺气肿。入院后由护士甲为其静脉输液,甲在患者右臂肘上,3,厘米处扎上止血带,完成静脉穿刺后,因为患者衣袖滑落下来将止血带盖住,甲又着急给自己孩子喂奶,就忘记解下止血带,交给护理员乙继续完成医嘱。乙先静脉推注药液,然后接上输液管进行补液。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屡次提出“手臂疼痛滴速太慢”等,乙认为疼痛是因为四环素刺激静脉引发,经过,6,个小时液体输完,由护士丙拔针时发觉局部轻度肿胀,认为是少许液体外渗所致,未予处理。静脉穿刺,9,个半小时后,因患者局部疼痛做热敷时,家眷才发觉止血带,于是马上解下来并汇报护理员乙,乙查看后嘱继续热敷,并未汇报医生。止血带松解后,4,个小时,护理员乙发觉患者右前臂掌侧有水泡,误认为是热敷引发烫伤,仍未汇报和处理。又过了,6,个多小时,患者右前臂高度肿胀,水泡增多而且手背发紫,护理员乙才向医生和院长汇报。院长组织会诊决定转上级医院,因未联络到救护车暂行对症处理。两天后,患者右前臂远端已呈紫色,只好乘拖拉机送往上级医院。因等候家眷意见,转院后第三天才行右上臂中下,1/3,截肢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因病人年老体弱加上中毒感染引发心、肾功效衰竭,于手术后一周死亡。,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1页,警示,6,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在患者康复阶段主要性,所以要提醒奋斗在护理第一线护士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常规进行操作,马虎不得,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2页,大 纲,医疗事故含义及关键问题,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容违反,举证内容及责任把握,通知义务要推行,门急诊病人及,“,老,”,病人不可忽略,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3页,举证内容及责任把握,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4页,举证责任,患方举证责任,1,、患者与医疗机构发生了医疗服务关系,2,、证实自己存在损害后果,医方举证责任,1,、医方不存在诊疗过失行为,2,、医方诊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5页,案 例,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肾区无肾脏显影,但患者无确切证据证实其确实缺乏一侧肾,故患方负担举证不能责任,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6页,举证内容,原始病历,处方原件,辅助检验结果,病理检验,尸检汇报,当代技术用于举证,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7页,原始病历,原始病历是处理医疗纠纷第一手证据,也是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部门调解判决案件最主要证据,这就要求医生必须确保病历完整性、真实性、客观性和个体化,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8页,警示,7,书写病历一定要个体化,详细统计患者个人主诉不适之处,并记载针对于该不适医方采取处理方法及效果,切忌千篇一律、毫无重点。(案例为骨折患儿病历千篇一律,无骨科症状体征记载,医方负担责任),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29页,警示,8,一份病历务必要确保它前后一致性:大病历中患者基础情况、生命体征、体检统计要与首次病程统计中一致,病程统计时间、患者症状体征等要与护理统计相一致。,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0页,警示,9,确保病历真实客观性是医生第一要务,果断禁止发生医疗纠纷后修改、篡改病历行为,这么做不但不会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很有可能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置身于愈加危险境地(案例为护士代替新生儿母亲按指纹),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1页,警示,10,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要求,第四条要求,住院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留,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求,门诊病历保留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保留期不得少于,30,年。医院一定要重视病历保留,不可疏忽大意。,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2页,病历和可疑医疗物品保全,条例,第,16,条、第,17,条要求,执行中注意事项,三方参加,但并不排除医患双方自行封存,卫生行政部门参加,两个中立见证人,制作封存笔录(非常主要),用书面文件形式对封存病历过程给予统计,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3页,封存病历统计书写注意事项,封存病历前,应该复印,2,份,尽可能封存复印件,约定封存期限,1,年为限,逾期患方不到场视为放弃共同启封权利,逾期启封病历应有见证人并制作启封笔录,来不及补记抢救统计说明,相关文件未经上级医师审阅说明,在场人签字,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4页,可疑医疗物品封存统计书写注意事项,主要是注意通知被封存物检测时限,逾期不检测,将失去检测价值。所以,医患双方努力寻找检测机构,尤其是基层,更是如此。,尽可能在现场尽快封存,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5页,封存袋保管问题,依照法律要求,应该由医疗机构保管,患方要求保管,能够交由患方保管,不过应该留存相关证据,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6页,封存袋及封存方法,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7页,辅助检验结果,辅助检验结果是举证内容中最主要客观证据,如各种化验单、影像学资料、病理切片等等,这些证据证实效力是最大。,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8页,警示,11,辅助检验一定要做到完善、及时,才能够充分证实医生对于患者病情诊治是正确,不存在过失行为(案例为中医骨科只做透视复查,无法提供直接能够证实其骨折复位及复查效果证据),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39页,病理检验,病理检验也是属于辅助检验内一项内容,但因为它特殊证实效力及医院普及情况而存在特殊性,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0页,警示,12,病理检验是诊疗疾病金标准,凡是手术切除标本均应进行病理检验以明确诊疗,确无条件应向家眷推行充分通知义务,并在病历中记载、患者及家眷签字确认,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1页,尸检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患者死亡后假如死亡原因不明确或者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时,要进行尸体检验。是否行尸体检验要由医方向患方进行通知,征得患方同意后向相关部门汇报。尸检结果是明确患者死亡原因最终伎俩,也是证实医方诊疗行为是否正确主要证据。,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2页,警示,13,对于死亡患者进行尸检必要性一定要向患方交代,而且在病历中要有记载,患方拒绝尸检务必要求患方签字,拒绝签字在病历中亦要说明。,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3页,尸体解剖主要性通知与统计,尸体解剖关系到患者死亡真正原因,对于判定确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过失医疗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是否含有因果关系至关主要。,对于死因有争议而又没有做尸体解剖案件,谁在没有实施尸体解剖上负有责任就面临判定结论(裁判)对其不利。,医疗机构因为对尸体解剖含有天然知识上优势,所以,假如医疗机构在患者死亡后没有通知家眷尸体解剖相关问题,法院往往认定由医疗机构担责。,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4页,尸体解剖主要性通知与统计,患者在医院死亡,已经提出死因质疑,医疗机构应该通知家眷进行尸体解剖。,通知内容包含:,法律相关要求:尸体解剖决定权、尸体解剖时限,尸体解剖主要性,不进行尸体解剖可能面临后果,将相关内容给予统计,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5页,患者院内死亡未行解剖,怎样补救,患者在院内死亡,医院有通知缺点,患方不认可死因诊疗,强调医院诊疗患者死亡原因科学性,其它资料印证诊疗,如病历,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6页,患方拒绝签字处理,由医务人员如实统计,并由,2,名以上医务人员签字,医院自己统计没有患方签字病历内容是否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要求,第,70,条:一方当事人提出以下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够能够反驳相反证据,法院应该确认其证实力:,(,2,)书证原件及查对无误复制件。,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7页,当代技术用于举证,录音资料,录像资料,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8页,警示,14,对于危急患者抢救或是缠访患者能够借助录音或录像来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正当权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49页,大 纲,医疗事故含义及关键问题,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容违反,举证内容及责任把握,通知义务要推行,门急诊病人及,“,老,”,病人不可忽略,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0页,通知义务要推行,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1页,通知义务,知情权作为一项基础人权,任何一个病人都有权从自己医生那里得到关于自己诊疗、治疗和预后、并发症、合并症、治疗效果、转归、药品毒副作用等诊疗办法和风险等相关诊疗最新信息权利。患者知情同意书能够作为医疗机构推行说明通知义务证据,也是患者及其家眷行使知情权证据。,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2页,警示,15,知情同意书应该具备基础条件:在主体合格和内容正当基础上,有效地沟通和如实通俗通知;患者充分了解和知情;正确实施特殊检验和特殊治疗;预见医疗风险发生和应正确办法;患者及家眷了解和最终决定申明;医务人员按照规范进行医疗办法。,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3页,警示,16,出院通知一定要尽可能详细周全,包含出院后患者应该注意事项,出现症状重复应该怎样处理,详细复诊时间等等。,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4页,警示,17,术中发觉异常情况需要更改术式或者发觉有其它疾病,需要一并处理时,一定要征得患者或其近亲属同意,而且推行签字手续后方可进行手术,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5页,大 纲,医疗事故含义及关键问题,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容违反,举证内容及责任把握,通知义务要推行,门急诊病人及,“,老,”,病人不可忽略,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6页,门急诊病人及“老”病人不可忽略,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7页,注意事项,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短、材料少,追踪观察困难,给医方带来很多举证方面困难,故对于门诊患者提议医院在给患者门诊病历同时自己也要留存一份相对完整门诊病人档案,以备发生医疗纠纷后进行举证。而且对于门诊病人病情记载、诊疗提议及通知更要充分,而且在门诊病历中要有所表达。,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8页,注意事项,急诊患者病情危急,病史了解困难,给医生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抢救办法一定要到位,在抢救同时尽可能采集患者病史,而且要向家眷如实交代患者病情,假如患者死亡,交代尸检必要性,推行必要签字手续。在抢救后,6,小时内如实统计抢救全过程。,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59页,注意事项,“,老”病人是指因同一疾病重复就诊或是住院患者,这么患者一定不能够忽略,不能主观认为患者来就诊就是因为老病复发,要进行详细问诊和全方面细致检验,排除新发疾病可能后再予治疗。,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60页,警示,18,医疗机构凡是患者在输液、用药治疗中,出现异常并造成猝死,不论患者家眷要求是否,都应通知家眷,并妥善封存保留治疗所使用药品、残液及器械,并书面通知家眷申请尸检,明确死亡原因,这么保全对医院有利证据,不然将负担举证不能不利后果。对于门急诊患者更是如此。,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第61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