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防止事故的发生, 确保实现安全生产。1.2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班组和岗位职工安全隐患的排查、 治理、报告。2.定义和术语2.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安全 技术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工 作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 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以及不良环境影响。2.2 事故隐患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
2、隐 患。2.2.1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 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2.2.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 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 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 1 页 共 7 页3.职责3.1 总经理负责对安全隐患的治理提供必要的人员、资金和物 资。3.2 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负 责对安全隐患排查报告、报表的审批。3.3 生产部门负责对公司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工作的组织 实施;负责对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工作 的督导和检查考核;负责对重大隐患和需要多
3、部门进行整改隐患 的协调工作;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隐患整改的效果验证。3.4 各部门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本部门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和报告。4.工作内容4.1 隐患排查4.1.1 隐患排查的分类4.1.1.1 按照隐患排查的级别分为四级:公司级、部门级、班 组级和岗位级。4.1.1.2 按照隐患排查对象分为:a)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包括:压力容器隐患排查、电梯隐患排 查、 叉抱车隐患排查、 配电系统隐患排查、 空压系统隐患排查等。b)特种作业隐患排查。包括:带电作业、气焊作业、动火作业 等。第 2 页 共 7 页c)基础设施隐患排查。d) 生产、作业现场隐患排查。e) 电器及其线路隐患排查。f)仓库
4、安全隐患排查。g)车辆交通隐患排查。h)综合管理隐患排查。i)反“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排查。j)应急救援预案的隐患排查。k)其它隐患排查。4.1.2 排查方式排查治理公司及其生产系统、 基础设施、 技术装备、 作业环境、 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 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观场管理、事故查处 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b)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c)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 策的执行情况;d)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
5、置的完好状况及日 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e)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第 3 页 共 7 页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f)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 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g)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h)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公司主要负责人、安 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的教 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i)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j)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 (安全
6、设施与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k)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l)对公司区域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容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 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4.1.3 排查的重点及主要内容4.1.3.1 隐患排查的重点是:综合管理、交通、消防、特种设 备和特种作业及重要基础设施等。4.1.3.2 排查的主要内容:具体排查内容按照安全生产隐患 排查治理自查表的内容进行。4.1.4 公司级隐患排查4.1.4.1 公司隐患排查的组织公司隐患排查由生产部门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第 4 页 共 7 页参与。4.1.4.2 排查频次:一般情况下
7、每月一次,如有其它安排时可 追加排查。4.1.4.3 每次排查参加人员必须签字进行确认,并指定人员详 细记录。4.1.5 部门级隐患排查4.1.5.1 部门级隐患排查的组织部门级隐患排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部门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 组织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参与。4.1.5.2 排查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周一次,如有其它安排时可 追加排查。4.1.5.3 部门级隐患排查以制度排查和现场排查的方式进行。4.1.5.4 每次排查参加人员必须签字进行确认,并指定人员详 细记录。4.1.6 班组级隐患排查4.1.6.1 班组级隐患排查的组织班组级隐患排查由班长组织,班组人员共同参加。4.1.6.2
8、排查频次:一般情况下每班一次,如有其它安排时可 追加排查。4.1.6.3 班组级排查以现场排查为主,重点是现场生产过程中 设备、设施,按章操作等。第 5 页 共 7 页4.1.6.4 每次排查参加人员必须签字进行确认,并指定人员详 细记录。4.1.6 岗位级隐患排查岗位级安全隐患排查由岗位人员日常自行进行,对所管辖区域 的作业活动现场、设备设施、安全连锁、安全附件和反“三违” 的情况以及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进行排查。4.2 安全隐患的治理4.2.1 隐患治理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2.1.1 隐患的治理分为纠正和纠正措施。4.2.1.2 纠正适用于只需要现场改正就可以进行治理的隐患。4
9、2.1.3 纠正措施适用于对存在的隐患需要采取技术措施或管 理措施或技术改造才能进行治理的隐患。4.2.1.4 纠正措施的实施必须遵循 PDCA 循环。责任部门要对存 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落实责任人和完成 时间,由责任部门实施治理,对治理结果由排查组组织对措施的 有效性和治理结果的验证后予以关闭。4.2.2 隐患治理的责任鉴定4.2.2.1 对只进行现场纠正就可以治理的隐患,整改的责任人 为纠正的实施人。4.2.2.2 对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才能进行治理的安全隐患,治理 的责任部门为隐患存在的部门。第 6 页 共 7 页4.2.2.3 对需要多部门配合才能治理的安全隐患,其治
10、理的责 任部门为归口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进行协调。4.2.3 防范措施4.2.3.1 对暂时不能治理的隐患,或者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责 任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4.2.3.2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 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 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 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 养,防止事故发生。4.3 安全隐患的记录和报告4.3.1 安全隐患一经查出,排查人必须详细在安全检查整改 记录上进行记录。4.3.2 安全隐患以部门为单位,对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情况分类 进行进行汇总,于每月的 25 日将汇总结果报生产部门。4.3.3 生产部门按照公司要求进行汇总分析,报上级部门。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