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跌倒与坠床防范管理制度一、目的评估患者跌倒/坠床风险, 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 , 确保患者安全。二、适用范围全院员工服务于患者时。三、内容(一)定义 1.跌倒/坠床: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2. 急诊留观、抢救患者:是指收治急诊抢救室、观察室的患者。 3.儿童患者:年龄 14 周岁以下的患者。(二)责权 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对跌倒/坠床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报。 2.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坠床风险 ,并落实预防措施。 3.保洁员:保持地面干燥, 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4.护理部、医疗质量管理科
2、对患者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监控、 分析并反馈。5. 医生:在使用增加跌倒/坠床风险的药物时,对患者及家属需 进行告知和宣教对于跌倒患者及时诊治及记录。6.辅助科室:主动关注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的警示标识,并落 实防范措施。7.信息科: 提供跌倒/坠床高风险的信息提醒, 并提供统计功能。 8.后勤保障部:定期检查患者转运工具的性能,确保工具安全。9.药剂科: 及时修订使用易导致跌倒药物的名称, 并在医生开药 系统提醒。(三)作业内容 1.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凡来院就诊门诊、急诊、住院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均需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落实防范。(1)门诊、急诊患者:有门诊候诊处护士、急诊分诊护士根据
3、门、急诊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评估,符合其中一 项及以上内容的为跌倒高风险患者。评估结果需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并在患者左胸上粘贴“防跌”标识。门诊就诊、预约检查界面(患者 显示的信息为黄色字体) 以便各部门都能辨识高风险跌倒患者, 并落 实防范措施。(2)对于跌倒高风险患者, 医护人员需及时给予预防跌倒宣教, 并落实防范举措,如提供轮椅、平车等工具;有家属陪伴者指导家属 看护;将无家属陪伴者安置特殊区域管理;以降低跌倒的发生。(3)急诊留抢患者的评估结果记录在急诊护理记录单上。首次 评估班内完成,每日复评,对于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需在腕带上粘 贴“小心跌倒”标识(见图示 2) :并落
4、实防范举措。(4)住院患者:成人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 子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总分4 分为跌倒/坠床高风险者。儿童 住院患者根据住院儿童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评估, 总分4 分为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初次评估: 对新入院新入科患者进行首次风险评估。 班内完成 并记录。持续评估: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每天评估并记录,非高风险 患者每周评估并记录;在发生跌倒、病情变化、特殊诊疗 (手术、介 入、 血透等)、 接受中深度镇静麻醉及首次使用增加跌倒/坠床风险的 药物(包括泄剂、 利尿剂、 脱水剂、 降压药、 阿片类止痛药、 麻醉药、 镇静催眠药、散瞳剂)时及时重新评估并记录。跌倒
5、/坠床高风险患者的标识和告知 :在住院患者腕带上粘贴 “小心跌倒”标识,床头悬挂“小心跌倒”警示牌。对患者及家属做 好预防跌倒/坠床的宣教, 并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告知书。2.跌倒/坠床的预防:对高危跌倒/坠床患者有效落实跌倒/坠床 预防举措。(1)环境安全管理:全院工作人员对有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应予特别关注,发现 引起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时,应及时通知后勤管理中 心处理。保持医疗区域、 公共区域光线充足,地面干净不潮湿,通道无 障碍物;公共卫生间地面粘贴“小心地滑”标识,提醒患者。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标识。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加以固定,确保其安全。各
6、病区卫生间及公共区域卫生间内设紧急呼叫铃, 以备患者在 卫生间内发生意外时应急使用。呼叫器放于住院患者易取位置,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2)患者着装管理:指导患者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和衣裤; 选择适当的病员服,防止踩到裤脚;选择防滑底的鞋。(3)工具及康复器械的使用管理: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跌倒高风险患者应使用床栏、 扶手等辅助设施。 卧床时加用护 栏,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对于能够独立行走的患者, 要把辅助行走的工具放在患者能伸 手够到的地方, 如果患者经常使用眼镜和助听器,在行走时也要戴上。使用平车、轮椅时,换乘和移动患者应固定刹车。坐轮椅时, 要关上轮椅闸,将脚踏板打开,
7、使脚踩在踏板上,起立时轮椅的脚踏 板必须立起。过斜坡时要保持头在高处,必要时以约束带保护。在狭窄的检查台上如放射科、手术室、门诊诊间、换药室、注 射输液室以及内镜中心、超声、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时,注意患者 跌倒坠床的风险。诊疗期间患者在改变姿势时、意识障碍、烦燥不安、 病情危重等不能配合诊疗操作的患者,需有工作人员/家属陪伴或有 防护举措,必要时进行身体的保护约束。针灸理疗科、 康复科等在使用各类康复器械帮助患者功能锻炼 前,严格掌握器具使用的适应症,做好器械功能、注意事项的介绍, 使用中做好保护性措施以预防患者跌倒发生。(4)特殊人群管理对使用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时, 医生护士对患者及家属需
8、行告 知和宣教。对头晕、体能虚弱、步态不稳、躁动不安、妊娠妇女、儿童、 新生儿等患者做好陪同人员的宣教, 卧床时加用护栏, 活动时有人陪 伴, 必要时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协助。 并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渐进坐起 和下床,遵循“三部曲”,即:平躺 30 秒,坐起 30 秒,站立 30 秒, 再行走。对于儿童患者, 避免在病床上站立或跳跃; 避免在走廊上奔跑 嬉戏;使用娃娃车时系好安全带确保其安全。3.跌倒坠床患者的处理规范:(1)门急诊患者发生跌倒/坠床, 员工应立即通知就近医护人员, 由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妥善安 置。(2)住院患者/急诊留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护士立即
9、评估患 者的神志、瞳孔、 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妥善安置;紧急情况立即予 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汇报跌倒/坠 床的经过及受伤情况,确认有效医嘱并及时执行,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夜间通知值班医生。(3)将患者的跌倒/坠床经过、受伤部位及伴随症状与体征、相 应处理等情况,准确、及时地记录; 门急诊患者记录在门急诊病历上, 急诊留抢、住院患者在护理记录单上。(4)评估与分析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加强防范;向患者 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与安抚,避免医患冲突。(5)事件汇报和上报:门诊患者发生跌倒/坠床,需汇报门诊办公室;由员工或门诊 部在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上报。住院患者、
10、 急诊患者发生跌倒/坠床, 需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 跌倒/坠床情况,记录事件经过,全科人员讨论分析此事件的原因, 并在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上报。4.跌倒/坠床伤害程度分级:(1)无伤害。(2)轻度伤害:导致需包扎、冰敷、清创、抬高患肢、局部用 药等损伤或擦伤。(3) 中度伤害: 导致缝合、 应用皮胶或夹板的损伤; 肌肉损伤; 关节损伤等伤害。(4)重度伤害:导致需手术、石膏/支具固定、牵引等的骨折或 损伤;或需明确有无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等伤害。(5)死亡:跌倒/坠床为直接原因导致患者死亡。(6) 无法判断: 从文书记录中无法判断患者跌倒/坠床的伤害情 况。5.跌倒/坠床预防措施的监控和管理:(1)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定时检查病区安全隐患、患者 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准确率和跌倒 /坠床高风险患者防范举措的 落实。(2)对因预防跌倒/坠床发生而采取的措施所引起的预期和非预 期结果进行监控、 分析和改进, 防范不恰当举措导致非预期性伤害的 发生,如约束所致皮肤完整性受损害。(3)事件监控和反馈:由护理部、医疗质量管理科对患者跌倒/ 坠床事件进行监控、定期分析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