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现状调研报告B11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4级文法学院法学7班 RIVER 11月19日目录 l 正文 一、当前就业形式 二、就业形式严峻原因 三、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四、 司法考试现状 五、法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当前就业形势在法学类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经济法学95%,以下依次是国际法学94%,社会学84%,民商法学84%,其它法学专业83%。在毕业半年之后,法学类毕业生平均月薪中位值为 元,低于全国211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中位值2500元,与全国其它本科院校平均月薪
2、中位值持平。法学类毕业生的平均求职花费1935元则要高于211院校毕业生的花费1374元,比全国其它本科院校毕业生1530元也高出不少,其中耗费最大的民商法学专业竟然高达4400元。但法学类毕业生毕业时掌握工作的能力42%要高于211院校毕业生41%,也高于全国其它本科院校毕业生39%。法学类毕业生毕业半年之后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满意度较高,为88%,高于211院校和其它本科院校,均为87%。二:就业形式严峻原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当前中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
3、门槛,也使得中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 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 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当前中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中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
4、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当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
5、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三、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法学专业持证上岗是必然。从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可得知,政府部门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从绝对数量上来说,中国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涉外专业的人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每年都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企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律师行业更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律师人才。但近
6、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相当的压力:一是社会上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该专业毕业生人数激增。 可供法学(法律)类专业人士选择的职位数多达1134个,招考人数2578人。除最高人民法院招录160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招录20人、公安部招录29人、司法部招录10人外,其它各机构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招考法律专业人才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招考法律类专业人士所占比重最大,共有683个职位可供法律专业人士选择。因此,近年来法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这一状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将开始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参加司法考试取得资
7、格证书成为共识。四、司法考试现状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参加人数:19.7万。平均年龄28岁 人员构成: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读硕士、在读博士、检察院工作人员、法院工作人员、现役军人、社会人士、持外国学历的本科以上人士、法律大专、自考法律本科 专业构成比例:法律专业74% 非法律专业26% 学历构成比例:本科以上学历88% 法律专科12% 职业构成比例:法律工作者34%、 应届毕业生10%以上、 在校研究生6%以上 其它社会人员50% 首届司法考试 参加人数:36万 人员构成:应届本科、在读硕博、在职人员、社会人员 专业构成比例:法律本科、专科80%以上 学历构成比例:专科5525 本科44.75%
8、职业构成比例:法律工作者1/3 从上两年的资料中不难看出,两次司法考试,虽然报名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考人员的素质却呈上升趋势。由于 首届司法考试是最后一次允许专科学历报名参加,因此使得专科学历的人数占到了55.25%。当年经过考试的人数为2.4万人,比率不到7%,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能够和20多年前的高考相媲美。估计今后的录取比列也不会出其左右,因此,摆在大家面前的能够说是竞争激烈,经过率极低的一道高门槛。 司法考试制度仍在发展当中,可是司法考试作为以检验欲担任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的考生是否掌握了所应当具备的学识和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国家考试,能够说,司法考试制度仍是一项保证国家法律职业专业化和
9、精英化的有效制度。五、法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女大学生因为性别的原因,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很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都设有重重关卡,如所谓的“三关”:“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性别关、“能喝酒,擅长文艺”的才艺关、有无男友,打算几年内结婚生孩子的隐私关。女大学生要想突破重重关卡获得工作,实在困难。在我校,女生应届毕业生往往以读研为首选目标,或者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她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法学的研究学习,但相当大比例的女生是为了获得硕士学位从而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毕业时,主动就业的女生很少,而且一般以考公务员为首选。去基层、企业、律所的女生很少。还有一部分女
10、生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研,或者选择攻读双学士学位的同时尝试考研,或者专心准备再次考研。女大学生因为找到了满意工作而放弃读研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她们解释,如果放弃了工作,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不一定能够从法学专业来看,女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要普遍高于男生,可是女生在工作能力及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往往不及男生。因为她们中的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依然使自己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对身边的人、校内的活动、社会活动等并不热心。实践机会的减少导致了经历的贫乏,在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在就业时,很多女生过分看重第一次就业,而且有认为这份工作
11、为终身职业的观点。她们过分看重工作本身的工资高低,不注重自身职业的规划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多女生在选择工作时,有眼高手低的现象,一味堆积于沿海地区或者大城市或者父母身边的城市,而且工作的重点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的国企上,不愿意去西部、基层、律所、私企等工作。她们选择的地方原来人才就很饱和,自然也就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她们对于工作过分苛求,因此一份工作要想在各方面使她们满意也很困难。从法学专业来看,女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要普遍高于男生,可是女生在工作能力及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往往不及男生。因为她们中的很多人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依然使自己囿于应试教育的圈子,对身边的人、校内的活动、社会活动等并不热心。实践机会的减少导致了经历的贫乏,在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