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国2021年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先秦时期提出“壹教〞思想、铲除私学的学派是( B )上3-33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2.中国私学产生于( B )上3-31
A.春秋初期 B.春秋中后期
C.战国初期 D.战国中后期
3.荀子的讲学活动主要是在( D )上3-32
A.辟雍 B.泮宫
C.乡校 D.稷下学宫
4.我国封建官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 )上4-80
A.太学 B.国子学
C.庠 D.辟雍
5.国子学创设于( C )上4-80
A.汉代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 D.宋代
6.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 A )上5-151
A.王守仁 B.朱熹
C.王安石 D.王夫之
7.论衡的作者是( B )上5-122
A.董仲舒 B.王充
C.颜之推 D.韩愈
8.提出“人有知学,那么有力矣〞的论断的思想家是( B )上5-125
A.董仲舒 B.王充
C.颜之推 D.韩愈
9.科举制废除于( D )上6-196
年年
年年
10.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人是( A )上7-236
A.毛泽东 B.于右任
C.何叔衡 D.瞿秋白
11.古希腊斯巴达城邦国家教育目的是培养( D )下1-285
A.官吏 B.农夫
C.手工业者 D.军人
12.“智德统一论〞的提出者是古希腊时期的( A )下1-294
A.苏格拉底 B.色诺芬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3.埃及等中东地区最早的修道士与修道院出现于( A )下2-311
A.公元3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4世纪 D.公元5世纪
1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摇篮是( A )下3-324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北欧
世纪末,德国教育家巴西多按照卢梭教育思想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D )下4-359
A.“文科学校〞 B.“文实学校〞
C.“自然学校〞 D.“泛爱学校〞
16.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根本性的指导原那么是( B )下5-386
A.直观性原那么 B.教育适应自然原那么
C.自然秩序原那么 D.循序渐进原那么
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是( C )下4-343
A.歌咏学校 B.读写学校
C.文法学校 D.教区学校
18.根据“自然后果〞原那么,斯宾塞认为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学会( A )下5-435
A.自治 B.自修
C.自由 D.自利
19.法国统一规定小学生进展“初级教育证书〞的考试时间是( C )下6-447
岁岁
岁岁
20.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任中学校长达( D )下7-528
年年
年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以下命题属于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原那么有( ABD )上3-67
A.藏息相辅原那么 B.预防性原那么
C.兼陈中衡原那么 D.长善救失原那么
E.强力而行原那么
22.北宋太学“三舍法〞中的“三舍〞是指( ACD )上4-84
A.上舍 B.中舍
C.内舍 D.外舍
E.下舍
23.洋务运动中创立的新式学堂的种类有( ACD )上6-180
A.方言学堂(即外国语学堂) B.船政学堂
C.军事学堂 D.技术学堂
E.武备学堂
24.在西欧中世纪大学中,按照学科划分一般包括( BCDE )下2-319
A.理学院 B.文学院
C.神学院 D.法学院
E.医学院
25.联邦德国中等教育为便于学生分流而设立( ABD )下6-457
A.普通中学 B.实科中学
C.文科中学 D.文理中学
E.技术中学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启发〞与“举一反三〞都出自 论语 一书。上3-40
27.魏晋时期儒学地位下降,形成儒道兼综的 玄学 ,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开展。上4-75
28.身、言、书、判是唐代 吏部 考试的内容。上4-111
29.反映康有为关于教育制度设想的著作是 大同书 。上6-202
30.提出“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的教育家是 梁启超 。上6-204
31.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以灵魂说为根底,提出了 与谐 教育的思想。下1-299
32.对昆体良教育思想产生直接影响的教育家是 西塞罗 。下1-307
3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教派与非国教派都大力创办学校,这类学校统称为 学园 。下4-344
年英国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该法也被称为 福斯特法案 。下4-348
年康南特曾对美国中等教育改革提出了 21 条建议。下6-462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36.著录弟子与及门弟子上4-91
答:
汉代私学学生求学分著录弟子与及门弟子两种:所谓“著录弟子〞,即在名儒学者门下著其名,不必亲来受业,所以著录弟子能多至万人,这便是后世“拜门〞的开场。“及门弟子〞是直接从师授教的,往往有数百干人,经常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
37.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上7-242
答:
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8.昆体良下1-307
答:
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为雄辩术原理。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到达的根本目的。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开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他也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
39.教育敕语下6-466
答:
在1890年,日本天皇公布教育敕语,规定了日本教育开展的准那么,使日本教育带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的色彩,并随着法西斯统治的加强而愈加厉害。由于对外侵略战争的需要,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起,日本的学校教育被纳入了战时体制的轨道,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时,日本的教育几乎已到了全面崩溃的境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40.唐代监属“六学〞及旁系“二馆〞的名称。上4-83
答:
〔1〕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属于直系。
〔2〕东宫设有弘文馆,下省设有崇文馆。
41.简述意大利“快乐之家〞的特点。下3-326
答:
〔1〕学校设在一座花园中,环境优美,校舍宽阔明亮,学校的设备简朴自然。这一切与原有的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复兴了在中世纪学校中消失了近千年的体育与美育。在孟都亚宫廷学校中,骑马、击剑、角力、游泳、赛跑、跳舞等都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作为学生开展的根本组成局部。
〔3〕强调多方面教育、使学生身心与谐开展的古典教育的理想。在盂都亚宫廷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与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4〕运用自然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孟都亚宫廷学校,儿童的天性、个别差异、兴趣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具体反映在教育过程中。
〔5〕学校实行学生自治,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考虑到儿童的承受能力等等。
42.在教育对人开展的作用方面,孟子与荀子各持什么观点上3-52
答:
〔1〕从“性善论〞出发,孟子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眚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这四者是仁义礼智的四端。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只要承受教育,肯于学习,就可以成为圣人。
〔2〕在人性论问题上,旬子提出了“性恶论〞,说明人的本能中并不存在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如任其开展而不加节制,必然使社会产生混乱,这就否认了先天道德论。任何人的道德观念,皆非本性固有,而是“积伪〞的结果,也就是由“性〞向“伪〞转化的结果。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任何人只要肯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就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43.简述汉堡协定产生及其历史作用。下6-453
答:
〔1〕20世纪50年代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场进展教育改革,在这一浪潮推动下,联邦德国也着手对其教育开展一些至关重要的改革。
〔2〕1959年2月,由各州教育文化部长常设会议与联邦内政部共同组建的“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教育根本方案,要求在综合考虑德国教育传统与世界教育开展相协调的情况下,建立适合于现实社会变革需要的教育制度。
〔3〕正是在这一方案的根底上,1964年10月18日,联邦各州的总理在汉堡签署了联邦共与国关于实行教育统一的协定〔简称汉堡协定〕。
〔4〕这一协定实际上反映了各州教育文化部长为使联邦教育逐步趋向绕一并更符合德国特点的共同要求。汉堡协定根本上形成了战后联邦德国统一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实施统一的学校教育系统。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4分,共28分)
44.试比拟孔子与学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上3-40,3-69
答: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应该指出的是,孔子的启发式仍是比拟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用的主要是类比与比喻,这虽然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能作过高评价,因为单纯运用类比或比喻,往往会限制思想的广阔性,有时也会导致牵强附会。
二、学记
1、主张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
2、要催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
3、要翻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开展
45.简要分析美国独立以后教育的变革。下4-370
答:
〔1〕1787年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虽然没有对教育的权力做出具体的规定,但1789年通过的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却涉及了教育。这说明举办教育事业的权力属于各州,这项规定提供了各州自办教育的法律依据,也鼓励了各州办教育的积极性;
〔2〕在初等教育上,由于受美国不断扩张领土与工业革命的推动,普及初等教育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从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为设立免费公立学校运动的斗争,工商业资产阶级为扩大社会各阶层的选举权也支持公立学校教育事业;
〔4〕 随着公立学校的大量开办,培训师资、建立师范学校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1839年,贺拉斯•曼在马萨诸塞州开办了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成为培训教师的职业性学校,引起各州的注意一不久,一些师范学校在各州纷纷出现;
〔5〕在中等教育上,受公立初等学校运动影响,美国也出现了公立中学的运动。当时,美国以收费为主、偏重古典课程的文实中学,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的开展需要,中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人们把公立初等学校的运动中所提出的“教育时机均等〞的思想运用在中等教育上,促进了公立中等学校的产生;
〔6〕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兴办公立高等教育。建国初期,美国政府试图设立国立大学,但由于各州坚持自由开展的原那么,反对国立大学的建立,主张建立州立大学。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