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852459 上传时间:2025-04-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研究方法 1.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使一些因素相同,研究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eg:验证音调与频率有关时保证振幅不变;验证响度与振幅有关时保证频率不变;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时…;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时…;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时…;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时…;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 2. 转化法: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eg:通过鼓面上的纸片振动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测量摩擦力大小时让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小桌下陷程度表现压力作用效果;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时通过木楔下陷深度表示重力势能大小;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 3. 等效法:两种现象在效果上一样,因此可以互相替代。 eg: 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 比较法:找到两种现象、物理量的相同点、不同点。 eg: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比较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的异同点;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异同点;比较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特性及外在特征;比较并联和串联的异同点; 5. 类比法:由两种东西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eg:电流类比为人流;功率与速度类比 6. 分类法:将许多东西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eg: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将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将滑轮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 7. 模型法:将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象,建立模型,运用模型取更方便地研究问题。 eg:光线;磁感线 8. 等价变换法:让学生把有关知识的数据、形象、动作、符号、公式、实例、文字叙述等各种信息自由地等价表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eg:研究沸腾规律时将数据描绘成图像;研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研究重力与质量关系时…;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 9. 逆向思考法:从现有事物原理机制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或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进行发明创造。 eg:由增大摩擦的方法想到减小摩擦的方法;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 10. 放大法: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是问题更容易解决。 eg: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11. 缺点列举法:找到问题的不完美之处,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eg:滑动变阻器电阻丝太长,将电阻丝缠在瓷筒上; 12. 缺点利用法:针对问题的缺点和不足,将错就错、变害为利、变废为宝。 eg:导体中电流过大产生大量热是缺点,据此制成电热器 13. 换元法(替代法):用换元或替代的方法去进行创造。 eg: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14. 组合法:通过不同原理、不同技术、不同方法、不同现象进行组合,产生发明创造成果的方法。 eg: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密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电功率; 15. 拟人类比法:又称“亲身类比”或“角色扮演”,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让学生设想自己变成问题中的某些事物,从而去设身处地、亲临其境地感受体验问题的本质。 eg: 16. 逐渐逼近法:在解决某些问题时,根据实验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走向进行理想化推理,从而推出结论或规律。 eg: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 17. 反证法: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若直接证明该问题的存在有困难,可以设计该问题不存在的情景。通过该情景不成立,从而推导出原来问题的存在。 eg:研究光的反射时将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看不到反射光线;研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无法直接证明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物体上,可以将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 (2014•青岛)下列科学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运用了类比法 B. 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想到减小压强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 C. 两个5Ω的电阻串联与一个10Ω的电阻效果相同,运用了等效法 D.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逐渐逼近法 (2013·青岛)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缺点利用法”的是: A.将受平衡力的物体一分为二发现不再平衡,说明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B.将材料按照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C.用“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模型演示分子间作用力 D.噪音对人体有危害,但可以利用噪音除草 (2012·青岛)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换元法(替代法)”的是: A.在瓶塞上插入细玻璃管来显示瓶子微小形变 B.将电流比作 水流来研究 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D.研究电路时引入总电阻概念 (2011·青岛) 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缺点列举法”的是: A.根据增大摩擦的方法想到减小摩擦的方法 B.为了研究磁场引入磁感线 C.制作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方式 D.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010·青岛)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换元法”的是: A.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B.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加以区别 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研究成像问题 D.研究串联电路电阻时,引入总电阻 (2009·青岛)下列研究过程中,运用“逆向思考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将其比作水流 B.通过瓶口塞子上插着的细管中液面的变化,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C.研究电流时,设想自己就是电路中移动的电荷 D.研究电磁现象时,由电生磁想到磁能否生电 (2008·青岛)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是模型法 B.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科学家却能利用噪声来除草,这是缺点利用法 C.根据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考法 D.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这是换元法 (2007·青岛)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这是模型法 B.将材料按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这是分类法 C.根据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想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是逆向思考法 D.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这是等效法 (2006·青岛)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电能生磁”而联想到“磁能否生电”,是逆向思考法 B.在电路中,一个10Ω电阻的效果与2个5Ω电阻串联的效果相同,是等效法 C.通过讨论发生的地点、剧烈程度等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是比较法 D.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是拟人类比法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