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顿
1、精神状态:
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
B.情绪、情感体现(常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局限性等)
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
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
3、社会功能状态:
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与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与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二、该求助者重要症状是什么?
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缓慢等。
意志方面:如意向缺少、逼迫意向等。
情绪情感方面:如焦急、抑郁、恐惊、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
行为方面:如回避、逼迫、退缩等。
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三、心理征询师还要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成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状况,躯体、精神检查与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少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人成长史、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性,以往解决问题行为模式
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状况
8、对将来但愿
四、对该求助者临床体现如何进行量化评估?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估措施进行评估: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限度:可以积极设法挣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挣脱,虽然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阻碍1分,明显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评估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状况,时间太短不可靠。)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测确诊;总分不不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五、你对本案例初步印象是什么?
1、使用病与非病三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可疑点。精神分裂症除外。
2、初步区别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六、本案例最也许诊断是什么?诊断根据是什么?
下诊断:
1、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逼迫症(恐怖症……)
2、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根据:
1、一方面使用三原则做心理正常和异常区别: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对自己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积极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诊断神经症: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限度:可以积极设法挣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挣脱,虽然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阻碍1分,明显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4—5分为可疑病例,不不不小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
3、症状符合**症诊断原则
1)符合神经症诊断原则。
2)主导症状……
4、(如果已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心理和行为异常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和严重限度进行分析判断,做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系统分类诊断。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恐惊症(恐怖症)
是一种以过度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避免恐惊发作,恐惊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焦急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竭力回避所胆怯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以恐惊为主,需符合如下4项: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惊,恐惊限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胆怯对象重要为:某些特定环境,社交场合、人际接触(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胆怯批评);特定恐惊;2)发作时有焦急和自主神经症状;3)有反复或持续回避行为;4)懂得恐惊过度、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鉴别排除:焦急症、分裂症、疑病症。逼迫症指一种以逼迫症状为主神经症,其特点是故意识自我逼迫和反逼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急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背自己意愿,虽竭力抵御,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逼迫症状异常性,但无法挣脱。病程迁延者可以典礼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症状原则:1.符合神经症诊断原则,并以逼迫症状为主,如逼迫思想(波及逼迫观念、回忆或表象,逼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胆怯丧失自控能力等);逼迫行为(动作)(波及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2.病人称逼迫症状来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3.逼迫症状反复浮现,病人觉得没故意义,并以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而试图抵御,但不能奏效。严重原则:社会功能受损。病程原则:符合症状原则至少已3个月。广泛性焦急[F41.1]
指一种以缺少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焦急症,并有明显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原则]
1符合神经症诊断原则;
2以持续原发性焦急症状为主,以常或持续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恐惊或提心吊胆;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原则]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原则]符合症状原则至少已6个月。
[排除原则]
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继发性焦急;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定药物,或抗焦急药戒断反映,逼迫症、恐惊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焦急。抑郁发作[F32]—精神病性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哀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浮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焦急与运动性激越很明显。症状原则: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爱好丧失、无快乐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浮现想死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减少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原则: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导致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原则:1.符合症状原则和严重原则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诊断。若同步符合分裂症症状原则,在分裂症状缓和后,满足抑郁发作原则至少2周。
躯体形式障碍[F45]
是一种以持久地紧张或相信多种躯体症状优势观念为特性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多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虽然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性质、限度,或其痛与优势观念。常常伴有焦急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发生和持续与不快乐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存在。本障碍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症状原则]
1符合神经症诊断原则;
2以躯体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对躯体症状过度紧张(严重性与实际状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
②对身体健康过度关怀,如对一般浮现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度关怀,但不是妄想;
③反复就医或规定医学检查,但检查成果阴性和医生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原则]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原则]符合症状原则至少已3个月。
[排除原则]排除其她神经症怕障碍(如疑病症、焦急、惊恐障碍
七、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也许需要做鉴别诊断有:
1、与重性精神病鉴别:根据三原则,无妄想、无幻觉、自知力
2、与其她神经症进行鉴别:以主导症状鉴别,冲突与否是道德性
3、与其她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进行鉴别: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冲突不强烈,时间不长、未泛化。
八、引起求助者问题因素是什么?
生理因素:
a)生理功能变化青春期、更年期 b)躯体疾病 c)生物年龄 d)性别因素
认知因素: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少方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
a)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b)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c)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持久偏见
d)有无持久负性情绪记忆
e)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
f)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
g)价值观有无问题
h)与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社会因素:
a)生活事件家庭学校教导、负性生活事件
b)社会支持系统
c)人际关系
d)社会文化
九、一般从哪些方面来鉴定求助者心理紊乱严重限度?
一般根据如下几点根据来鉴定求助者心理紊乱严重限度:
(1)临床症状体现
(2)求助者自知力
(3)社会功能受损限度
(4)求助者本人痛苦
(5)问题持续时间
(6)问题与否泛化
(7)心理测量量表评估
十、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求助者处在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种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映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映尚未泛化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映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期(两个月以上,半年如下)、内容充足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初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求助者。
十一、根据本案例,您觉得需要选用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
量表选用原则:
1)选用直接与临床表既有关量表,量化问题严重限度。如判断求助者焦急情绪限度,可选用SAS等。
2)用与临床表既有密切关系问卷和量表,探求引起临床体现内在因素。如摸索求助者焦急人格因素,选用EPQ等。
3)选用病因摸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理解两年以内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她疾病而使用量表。
测验种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估计表
可选用……量表MMPI——病理性人格特性和严重限度;病前人格,用在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偏执、神经症以上
EPQ、——理解人格特性及认知;神经症及如下用
SCL—90——理解其在身心方面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限度;评估征询效果
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理解问题产生因素和社会因素
SAS——神经症焦急情绪及限度;评估效果
SDS——神经症抑郁情绪及限度。评估效果
十二、如果你是该求助者心理征询师,你筹划如何与她商定征询目旳?
1、先向该求助者简介征询目旳内容及制定原则;
2、根据征询目旳有效特性,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积极、具体(量化)、可行、可评估、双方可以接受多层次统一等项内容逐个商定;
3、征询目旳是双方商定,不能由征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征询师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意见为主;
5、征询师应对征询目旳进行整合;
6、最后制定征询目旳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征询目旳制定后,经双方承认,可以进行修改。
在本案例中,你觉得制定征询目旳应把握什么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征询目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旳为主;
2、对旳鉴定求助者盼望与征询目旳关系。……
3、向求助者阐明不能把她快乐、满足作为征询目旳;
4、向求助者阐明,征询中发现更深层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旳做出调节,重新确立新目旳。
十三、如何拟定本案例征询目旳?(或请结合本案例,为求助者拟订有效征询目旳。)
与求助者协商拟定征询目旳,如协商不能拟定,以求助者目旳为主。拟定征询目旳是:
(1)近期目旳:(缓和情绪,减少不良行为,变化不合理认知。)缓和焦急情绪、逐渐减少逼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逼迫症状消失。使用Scl90、SAS测验,使焦急分数、逼迫分数减少至正常范畴。
(2)远期目旳:使求助者对旳看待自我,接纳自我不完美,走向自我结识和自我实现终极目旳。
十四、结合本案例,对拟订征询目旳有效性进行评价?
(1)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痛苦、最后达到心理健康,因此是积极;
(3)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征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而是可行。
(4)具体:将近期目旳集中在症状消除上。
(5)可接受:征询目旳是双方协商符合求助者愿望,征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因此是可接受;
(6)可评估:可通过问题改善限度,如逼迫浮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估指标。
(7)符合多层次统一
十五、在本案例中,心理征询师应如何选用适合求助者征询措施?选用征询措施一般原则:
1、不同问题应选用不同措施;
2、不同阶段可选用不同措施;
3、根据不同对象选用不同措施;
4、不同特长和经验会影响措施选用。
十六、心理征询师应如何和求助者商定征询方案
1、一方面向该求助者简介征询目旳内容及制定原则;
2、根据征询目旳、原理与措施、评估、双方责权利、时间与次数安排、费用估计及其她等项内容逐个商定;
3、征询方案是双方商定,不能由征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后制定征询目旳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征询目旳制定后,经双方承认,可以进行修改。
十七、根据以上案例,请你为该求助者拟定征询方案。
1)对方案实行简朴阐明:
对某人征询方案(在与求助者达到口头或书面形式征询合同后,实行如下方案)
2)阐明征询总体目旳:
3)措施选用与理由:
a)针对求助者,采用征询措施是:
b)选用以上措施理由是:
4)矫治操作原则:
a)各阶段功能及目旳:
b)征询中断和转介:
5)具体操作环节:
(一)心理协助阶段:
心理协助阶段内各个具体阶段描述:
a)该疗法实行阶段原理及实际操作
b)该阶段征询效果评估:措施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二)巩固提高阶段:
c)该疗法实行阶段原理及实际操作
d)该阶段征询效果评估:措施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6)征询效果评估
完毕阶段性评估后,通过访谈法、观测法、测验法等措施和外部语言、行为、情绪等指标对征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十八、一般从哪些方面对征询效果进行评估
(1)求助者对征询效果自我评估
(2)心理征询师对征询效果评估
(3)求助者社会生活状况改善状况
(4)求助者周边人对其改善状态评价
(5)求助者征询先后心理测验成果比较
十九、在使用摄入性谈话法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态度必要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预言组织或扭转求助者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调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话做结束。
二十、你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如何选用切入点
1、根据求助者积极提出求助内容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
2、根据在征询中观测到疑点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成果初步分析中发现问题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
4、根据上级征询师下达谈话目旳进一步理解有关资料。
二十一、在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在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重要体现
1、避免“为什么”问题,由于此类问题有强烈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用问题,由于此类问题是封闭性,会影响征询师获得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由于此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由于此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避免责怪性问题,由于此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6、避免解释性问题,由于此类问题也许减少求助者自我摸索。
二十二、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征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有哪些?
1、充足尊重求助者;
2、关切理解求助者;
3、采用对方容易接受方式进行交谈;
4、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征询态度重要性。
二十三、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征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1、征询前准备工作:如服装、表情;
2、礼貌接待、礼貌用语:
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协助,不可直接逼问;
4、结束后表白态度能否提供协助;
5、避免紧张情绪
6、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方言;
7、反复阐明保密制度;
8、不吸烟、不做多余、下意识动作。
二十四、与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选用应把握原则?
1、适合求助者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爱好。
2、对求助者病因有直接或间接针对性。
3、对求助者个性发展或矫正起核心作用。
4、对进一步摸索求助者深层病因故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鉴别故意义。
6、对变化求助者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协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对旳理解问题有协助。在选用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内容。
7、谈话法有效实行核心在于:征询师与否能对旳把握求助者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