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 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ABD)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B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自然观2哲学史上第一个
2、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 A费尔巴哈 B谢林 C培根 D黑格尔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4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C )A费希特 B洛克 C费尔巴哈 D谢林5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 A)A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全盘否定和抛弃 B全盘肯定和继承 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7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BCD)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8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9作为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英国古典经济学ABD)A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 B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经济理论 C创始人是大卫李嘉图,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威廉配第结束 D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10由于时
4、代和阶级的局限,古典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表现在BCD)A抽象人本主义及理性支配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 B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C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 D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11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ABC)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A傅立叶 B圣西门 C欧文 D洛克12下列各项属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BCD)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
5、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2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C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3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有BD)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哲学的贫困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共产党宣言5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是列宁在其哪些著作中提出的?AB) A论欧洲联邦口号 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C国家和革命D哲学笔记6表现列宁捍卫和
6、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有CD) A人类学笔记 B国家和革命 C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D哲学笔记1马克思主义是( A )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BCD)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BCD)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D马
7、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和时俱进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 ) A革命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和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 )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质来说是 B )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4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A )A实践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辩证的否定观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 A自我批判 B和时俱进 C不迷信权威 D批判和继承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 )
8、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 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 )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4理想就是人的C ) A生活目标 B职业向往 C奋斗目标 D社会期望5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B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6关于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9、BCD A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C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D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D ) 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3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的有ABCD)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0、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是A)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4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2
11、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2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D)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3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4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B)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
12、德国唯物主义 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5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D)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 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 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
13、法从哲学上看是(A)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9我国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观点C)A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D都是客观唯心主义10“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趵有ABC)A存在
14、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13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1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BCD)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5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AD)A客观唯心主义 B近代的唯心主义 C现代的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6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BCD) A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B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C认为天地万物由土、金
15、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D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17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ABD)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社会性 D不彻底性18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CD)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CD)A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B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 C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D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ABC)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
16、二元论 B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C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D认为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没有秩序,变化不停的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 B运动变化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A)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A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B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C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D夸
17、大相对静止的存在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5下列选项中,没有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D运动是对物质的反映6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B)A变化 B运动 C发展 D前进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A)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8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C)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9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C)A唯心
18、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的有BCD)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1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BCD) 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D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ABCD)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C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 D只有承认目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
19、动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A) A持续性和顺序性 B广延性和伸张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C) A无限性和绝对性 B有限性和特殊性 C广延性和伸张性 D持续性和顺序性3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BCD)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有BC) A时间和空间和人的主观感觉密切相关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C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 D时间和空间的性质是永恒不变的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 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
20、客观物质运动 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意识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实践是主体适应环境的活动4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BCD)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活动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BCD) 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 B
21、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6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包括ABC) A自然客体 B社会客体 C精神客体 D物质客体7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ABD) 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 C群众性 D社会历史性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B)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农民在田里插秧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试验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9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BD) 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教育、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1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C)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
22、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2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 A手脚分工 B直立行走 C语言的出现 D劳动实践3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AB)A自在自然 B人化自然 C城市自然 D乡村自然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人的存在方式是A)A实践 B思想 C精神 D劳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C实践活
23、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可以直接产生出科学理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2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3某乡村小镇自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
24、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了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从哲学上看,这一做法违背了ACD)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永恒运动的原理 C事物联系复杂多样的原理 D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4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ABCD)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5下列各项属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表现的有ABC)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 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不同 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 D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的不同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C) 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
25、新的特点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2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新社会的产生和旧社会的灭亡 C新阶级的产生和旧阶级的灭亡 D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灭亡3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的集合体。”C)A现象 B人类 C过程 D思维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BCD) A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ABC)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6、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6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BCD)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中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D)A原因和结果互相作用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
27、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5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指B)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6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唯物辩证法规律是D) A对立统一规律 B矛盾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1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B)A绝对性和相对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有限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
28、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C)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BCD)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的有ABD)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5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BD)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29、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 C没有穷无所谓富,没有弱无所谓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6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ABCD) 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 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岐 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7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CD)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BCD)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9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BCD)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
30、在 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没有内容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1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D)A矛盾的统一性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B)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因对事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3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哲学依据是C)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
31、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1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B)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4
3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B) A相对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5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D)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7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
33、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C)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2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C)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特殊性3“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A)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
34、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C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不平衡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不平衡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5下列各项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的有BD)A实事求是 B提纲挈领 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牵牛要牵牛鼻子6在实际工作中搞“一刀切”,不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种做法违背了ABCD) A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质、量、度1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A) A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
35、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 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D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经常变化的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3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B)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C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 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平稳C事物的变
36、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2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被人觉察到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3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A)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A) A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限性部分质变 B就是单纯的量变 C就是根本质变 D量变也就是质变,质变也就是量变5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CD)A
37、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6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D)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7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BCD)A庸俗唯物主义 B庸俗进化论 C冒险主义 D激变论1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是一种。D)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2“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C)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
38、对主义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4“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5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A)A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B事物中促进其发展的方面 C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D事物中促进其运动的方面6否定之否定
39、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C)A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B一帆风顺的前进运动 C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 D时进时退的曲折运动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ABC)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彻底的、完全的否定8下列态度中,违背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BD) A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的态度 C对外国文化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 D对外国文化照抄照搬的态度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循环论的错误在于C) 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
40、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2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3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D)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1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和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B)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同果异因2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
41、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D)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3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D)A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B夜去昼来,昼尽夜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C)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5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D)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1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里,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A)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
42、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3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漩涡里,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的错误性在于B) A把必然性当成了偶然性 B把偶然性当成了必然性 C把复杂性当成了简单性 D把运动性当成了静止性4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BC)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宿命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5以下对“必然性”的描述正确
43、的是ABC) A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B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C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D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种观点是ACD)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D历史发展中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1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B) A抽象的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先进分子的构想2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C) A水中捞月 B以砖磨镜 C水滴石穿 D心想事成1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
44、定的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ABCD)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B形式对内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D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1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神秘主义观点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3下列
45、说法中正确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 A日出于东而落于西 B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4事物的假象是指BD)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人们的错觉所产生的虚幻现象 D以否定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5“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这句话的含义有BCD)A现象就是本质 B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离的1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D) A主观性和个别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稳定性和不变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是C)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 B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D社会规律是不稳定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1“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B)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C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