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案说明及反思.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794126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案说明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案说明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一 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与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与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及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与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欣赏课中,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 通过聆听的方式与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 ,从而得到净胜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这对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是有益的。通过音乐欣赏教学, 使学生具备依附音乐的耳朵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与表现力,体验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2、介绍民族乐器----古筝。 通常教学都是先对乐器进行了解,在我的教学目标中,把欣赏视频放在第1,了解乐器放在第二,是为了用轻松地视频感官给学生留下古筝初步印象,再在第二个目标中进行强调。加深学生印象与记忆。 3、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育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古典音乐,培养学生的 中国美、传统美、内涵美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文化意识、与自身的内涵是音乐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四、教具:  古筝、多媒体  五、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  六、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七、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1、听全曲 问:作品的情绪、情景、风格? 2、再听全曲 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 3、分段欣赏 问: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师: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4、听第二部分旋律 问:第二部分音乐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境? 问: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景? 5、听赏第三部分 问: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场面?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描绘了一幅热闹欢腾的景象。 问: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问: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什么心情?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 乐曲的高潮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旋律、情绪、节奏、速度、力度进行比较。 (二) 认识古筝: 古筝,又名汉筝,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比较代表的为“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到了现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     师生 共同研究古筝,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出示课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教师。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谈谈对古筝的认识。 (三) 学习作品背景 我们认识并简单了解了筝后,下面我们打开课本。 关于这首曲子到底是由谁创作的,还有很多争论,多说是根据《归去来》这首古曲改编的,是谁改编的也有好几种说法,多说是娄树华在1937年改编的,我们就不去考证了,重要的是这是一首经典的民族音乐。 (四)欣赏音乐(约22分) 1、打开课本第13页,看着乐曲的引子与图画,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曲子有3个主题,觉得有难度的同学也不用担心,一会教师会给出你们主题的提示。好,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在主题变换的时候给出示幻灯片给出主题提示。) 附:主题提示内容 主题一:夕阳西下,黄昏来临,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远处渔舟点点,那是辛劳了一天的渔民正驾舟归来。 主题二:近了,近了,满怀喜悦的渔民鼓着劲儿荡浆摇橹,划破了如镜的湖面,但见浪花四溅,似闻渔歌飞扬。 主题三:夜色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静无声,一切又归于平静。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2、一曲听完,让人回味无穷。我知道刚才同学们欣赏音乐的时候,脑海里也一定会浮现出一副自己心中渔舟唱晚的画面。谁能告诉大家自己想到的画面呢? 3、复听:大家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到主题变换的时候,请大家作出手势提示教师。 4、大家在乐曲中都听到了渔舟、湖面或者渔民的什么声音了吗? (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渔民的歌声、笑声。) 5、好多同学听到了一些声音,大家再认真听一遍,看还能听出什么声音来。 [这个环节是本课重点,刚开始教师引导听,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我特别找了渔舟唱晚的影像资料,结合乐曲欣赏,也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认知乐曲。最后的复听让学生在主题变换处给教师作出提示手势,增加了互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首乐曲的结构。] 最后学生在《渔舟唱晚》这首乐曲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 一、导入 一、导入 2、听乐曲 二、乐器知识教学 学习作品背景 第一主题 第三主题 1、展示《中国美》MV 完整演奏一遍乐曲 用语言与旋律描述音乐形象 总结下课 欣赏作品 第二主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古筝曲,它的意境非常优 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又像一首清新的散文诗。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中国美》山水MV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与视听冲击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想、说、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及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还引导学生通过参及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与分析能力。  不足之处:依据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教案。但由于本人能力所限,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参及的音乐活动仍较少。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