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4章 碳、硅、硼
14.1. 对比等电子体及N2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解:与N2是等电子体(14e),分子轨道能级图相似,分子中都有三重键:∶N≡N∶、 ,键能相近。一般条件下,两种物质都是气体,很少溶于水;熔、沸点,临界压力,临界温度等一些物理性质也相似。
但与N2分子中三重键特点并不完全相同,N2分子中负电荷分布是对称的,而却是不对称的。C原子略带负电荷,再加上C的电负性比N小,因此比N2较易给出电子对向过渡金属原子(离子)配位,除形成σ―配键外,还有π―反馈键形成,故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而N2的配位能力远不如,分子氮配合物远不如羰基化合物稳定。所以的键能虽比N2略大,但化学性质却比N2要活泼,不象N2那样“惰性”。
14.2 概述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写出及下列物质起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1) ;(2) ;(3) ;(4)H2 ;(5)2
解:的实验室制法: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1)
(2)
(3)
(4)
(5) + 2 + H2O ↓ + 2 + 2
14.3. 某实验室备有4、干冰与泡沫灭火器(内为2(4)3与3),还有水源与砂。若有下列失火情况,各宜用哪种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
(1)金属镁着火; (2)金属钠着火;
(3)黄磷着火; (4)油着火; (5)木器着火。
解:
4
干冰
泡沫灭火器
水
砂
理由
(1)
√
×
×
×
√
与2、酸、水反应
(2)
√
√
×
×
√
与水、酸反应
(3)P4
√
√
√
√
√
P4与上述物质不起反应
(4)油
√
√
√
×
√
(5)木器
√
√
√
√
√
14.4. 标准状况时,2的溶解度为170 / 100g水:
(1)计算在此条件下,溶液中H23的实际浓度。
(2)假定溶解的2全部转变为H23,在此条件下,溶液的值是多少?
解:(1)溶解在水中的2大部分以弱的水合分子存在,只有1% ~ 4%的2及H2O反应生成H23,实验测得:[2]/[ H23] = 600
标况下,2的摩尔溶解度为:1.70L / 22.4 L·–1 = 7.59 × 10 –2 ·–3
溶液中H23的实际浓度:[ H23] = 1/600 × [2] = 7.59 × 10 –2 / 600 = 1.27 × 10 –4 ·-3
(2)
平衡浓度 7.59 × 10 –2-x x x
[] = x= (7.59 × 10 –2 × 4.3 × 10 –7 )1/2 = 1.81 × 10 –4 ·-3
= -[] =-[1.81 × 10–4] = 3.74\
14.5. 将含有23与3的固体混合物60.0g溶于少量水后稀释到2.00L,测得该溶液的为10.6,试计算原来的混合物中含23及3各多少克?
解 :23与3水溶液为缓冲溶液
= 10.6 [] = 2.51 × 10 –11 ·-3
[] = K2 × (C 3 23 )
设固体混合物中23的含量为x克,3的含量为(60.0-x)克
x = 44.3克
则3的含量 = 60.0 - 44.3 = 15.7 克
14.6. 试分别计算0.1 ·-3 43与0.1 ·-3(4)23溶液的。(提示:43 按弱酸弱碱盐水解计算。)
(已知:3·H2O = 1.77×10 –5 ;H23 K1 = 4.3×10 –7 ,K2 = 5.61×10 –11 )
(1)0.1 ·-3 43溶液值:
平衡浓度( ·-3) 0.1-x 0.1-x x x
K h = / 3·H2O · K1H23 = 1.0×10 –14 / (1.77×10 –5×4.3×10 –7)= 1.31×10 –3
[x / (0.1-x )]2 = 1.31×10 –3
x / (0.1-x )=3.62 ×10 –2
x =[H23] = 3.49 ×10 –3
[3–] = 0.1-3.49 ×10 –3 = 0.0996 ≈ 0.1 ·-3
[] = K1·[H23] / [3–] = (4.3×10 –7×3.49 ×10 –3) / 0.1 = 1.5×10 –8
= -[] = -[1.5 × 10 –8] = 7.82
(2)0.1 ·-3 (4)23 溶液值:
平衡浓度( ·L–1) 0.2-x 0.1-x x x
K h= / K 3·H2O· K2 H23 =1.0×10 –14 / (1.77×10 –5×5.61×10 –11) = 10.07
x2 / (0.2-x)(0.1-x) = 10.07 x =0.0922
[] = K2·[3–] / [32–] = (5.61×10 –11×0.0922) / (0.1-0.0922) =6.63 ×10 –10
=-[] =- [6.63 ×10 –10] = 9.18
14.7 在0.2 ·-3的2+盐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23溶液,将得到什么产物?若以0.2 ·-3的2+代替2+盐,产物是什么?再以0.2 ·-3的3+盐代替2+盐,产物又是什么?试从溶度积计算说明。
解:已知3 K = 4.96 ×10 –9 3 K = 1.4 ×10 –10
()2 K = 4.68 ×10 –6 ()2 K = 2.6 ×10 –19
()3 K =1.3 ×10 –33
溶液中[2+] = [2+] =[3+] = [32–] = 0.1 ·-3
[–] = ( / K2 ×盐)1/2= [(1.0×10 –14 / 5.61×10 –11 )×0.1]1/2 = 4.22 ×10 –3
(1) [2+][32–] = 102 > 4.68 ×10 –6 (K 3 )
[2+][–]2 = 0.1 × (4.22 ×10 –3)2 = 1.78 ×10 –6 < 4.68 ×10 –6 (K ()2 )
故有3沉淀析出
(2) [2+][32–] =102 > 1.4 ×10 –10 (K 3 )
[2+][–]2 = 0.1 × (4.22 ×10 –3)2 = 1.78 ×10 –6 > 2.6 ×10 –19 (K ()2 )
故有2()2 3沉淀析出
(3)()3的溶度积极小,3+ 与32–完全水解,故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3+][–]3 = 0.1 × (4.22 ×10 –3)3 = 7.5 ×10 –4 > 1.3 ×10 –33 (K ()3 )
14.8. 比较下列各对碳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
(1)23 与3 (2)3与23
(3)3 与3 (4)3与3
解: 含氧酸盐热稳定性与金属离子的极化力大小有关,离子势()大、或18 、18+2电子构型的金属离子,对酸根的反极化作用大,酸根中R-O键易断,含氧酸盐变得不 稳定。
(1)23 > 3,因为2+的离子势()比的大。对32–的反极化作用强。
(2)3 < 23,因为是裸露质子,半径又很小,正电荷密度大,反极化作用特别强。
(3)3 < 3 ,因为r 2+< r 2+ ,2+的比2+的大,极化能力比2+强。
(4)3 < 3 ,因为2+为18+2电子构型,极化能力比8电子构型的2+大。
14.9. 如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23 、23 、2B4O7·10H2O
(2)3 、23
(3)4、4
解:(1)分别于三种溶液中加酸,有气体(2)放出者为23 ,有白色沉淀析出者可能是23或2B4O7·10H2O 。再分别取二者溶液,加入浓H24与甲醇,并点燃,有绿色火焰产生者为2B4O7·10H2O。
(2)分别用试纸检验两溶液, ≈ 11,溶液呈强碱性者为23 ,在8左右为弱碱性者为3 。也可以分别将两固体加热,容易分解产生2气体者为3 ,而23加热到熔化也不分解。
(3)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3溶液中,有黑色析出者为4 。
14.10. 怎样净化下列两种气体:
(1)含有少量2、O2与H2O等杂质的气体。
(2)含有少量H2O、、O2、N2及微量H2S与2杂质的2气体。
解: (1)将含有杂质的气体,首先通过连二亚硫酸钠的碱性溶液吸收O2 :
22S2O4 + O2 + 4 = 423 + 2H2O
然后,再依次通过()2溶液、浓H24以吸收2与H2O。
(2)将含有杂质的2气体通过冷的、浓K23溶液吸收2 ,、O2、N2不被吸收,H2S、2也同时被吸收,但产物不同:
2 + K23 + H2O = 23
2 + K23 = K23 + 2↑
H2S + K23 = K2S + H2 2↑
将吸收过2的3溶液再加热,2即逸出。
经浓H24干燥后即可得纯净、干燥的2 。
14.11. 试说明下列现象的原因:
(1)制备纯硼或硅时,用氢气作还原剂比用活泼金属或碳好;
(2)硼砂的水溶液是缓冲溶液。
(3)装有水玻璃的试剂瓶长期敞开瓶口后,水玻璃变浑浊。
(4)石棉与滑石都是硅酸盐,石棉具有纤维性质,而滑石可作润滑剂。
解:(1)用活泼金属或碳作还原剂,制备出来的硼或硅会与金属或碳生成金属化合物或碳化物。
(2)硼砂2B4O5 ()4·8H2O水解产生共轭酸碱对:
H33是酸,B()4–是共轭碱。
(3)水玻璃23接触空气后,及2作用,加速水解。
32– + 2H2O = H23 + 2–
H23不溶于水,故使溶液变浑浊。
(4)石棉为链状硅酸盐结构,故具有纤维性质;而滑石组分中的硅酸盐阴离子为片状结构,金属离子存在于片层之间,片及片之间容易相对滑动,故滑石有润滑感。
14.12. 试说明下列事实的原因;
(1)常温常压下,2为气体而2为固体。
(2)4不水解,而3与4都水解。
(3)3与4水解产物中,除有相应的含氧酸外,前者生成4–,而后者却是62–。
解:(1)C 、O均为第二周期元素,形成p―pπ键的倾向强,2分子中除有σ键外,还有两个键,加强了分子的稳定性。因此,它的晶体类型是以小分子2为结构单元组成的分子晶体,熔、沸点低,故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是第三周期元素,形成p―pπ键的能力弱,倾向于形成多个单键以增加键能,降低体系能量,因此2是以―O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组成的原子晶体,熔沸点极高,常温常压下为固体。
(2)非金属卤化物水解条件之一是中心原子要有空轨道,接受水分子中氧原子的孤对电子。4中C的配位数已饱与,没有空轨道接受H2O配位。3为缺电子分子,尚有一个空的p轨道可利用;4中原子有空的3d轨道,它们都能接受H2O分子配位,故能水解。
(3) 43 + 3H2O = H33 + 3 + 34–
34 + 4H2O = H44 + 4 + 262–
因为B的最大配位数只能是4,故生成4–,而可利用空的3d轨道成键,配位数可扩大到6,故生成62–。
14.13. 试说明硅为何不溶于氧化性的酸(如浓硝酸)溶液中,却分别溶于碱溶液及3及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解: 在氧化性酸中,被氧化时在其表面形成阻止进一步反应的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不溶于氧化性酸中。的存在可消除表面的氧化物薄膜,生成可溶性的[62–],所以可溶于3与的混合溶液中。
是非金属,可与碱反应放出H2,同时生成的碱金属硅酸盐可溶,也促使了反应的进行。
14.14. 试解释下列现象:
(1)甲烷既没有酸性,也没有碱性;
(2)硅烷的还原性比烷烃强;
(3)硅的卤化物比氢化物容易成链;
(4)3有二聚物B2H6,而3却不形成二聚体。
解:(1)C-H键是共价性的,又因C与H原子半径均较小,具有较小的极化性,因此在H2O分子的影响下,4不产生,故不显酸性。又因在4分子中,C原子外层无孤对电子及空轨道,不能接受,故也不显碱性。
(2) H的电负性(2.1)介于C(2.5)与(1.8)之间,4中H表现负氧化态;同时与均分别比与小,硅烷不稳定。所以硅烷的还原性比烷烃强。
(3)硅的卤化物中存在着π配键,使—X键键能增加,故易于成链。
(4)3为缺电子分子,通过形成3C-2e的多中心键以B2H6二聚体形式存在,解决了缺电子问题。3虽也是缺电子分子,但F有孤对电子,可提供占有电子对的p轨道及B原子形成离域π键,增加了B—F键键能,缓与了缺电子的问题。
14.15说明下列物质的组成、制法及用途。
(1)泡花碱 ;(2)硅胶 ;(3)人造分子筛;
解:(1)泡花碱是市售水玻璃的俗名,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其化学组成为2O·2,工业生产方法是将石英砂(2),24与煤粉(C)混合后置于反射炉内于1373K-1623K 时反应,产品是玻璃块状物,主要用途是作粘合剂、防腐剂、软水剂。也是制硅胶及分子筛的原料。
(2) 硅胶:在硅酸钠23溶液中加酸,单个硅酸分子逐渐缩合为多硅酸的胶体溶液——硅酸溶液,当浓度足够大时,就得到硅酸凝胶(含水量较大、软与透明的、有弹性的物质),将硅酸凝胶洗涤,干燥,脱去部分水后就得到硅胶(多孔性、稍透明的白色固体),因其表面积大,主要用作干燥剂与催化剂载体。
(3) 人造分子筛:它是一类人工制造的铝硅酸盐,以实验室常用的A型分子筛为例,它的组成一般为:2O·2O3·22·5H2O,是用水玻璃、偏铝酸钠、氢氧化钠与水按一定的配比,控制适当的温度使其充分反应而制得。分子筛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与离子交换能力,主要用作吸附剂、干燥剂以及催化剂与催化剂载体。
14.16. 为什么3的二聚过程不能用分子中形成氢键来解释?B2H6分子中的化学键有什么特殊性?“三中心二电子键”与一般的共价键有什么不同?
解: 因为B原子没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并且也不带有负的有效电荷,故3分子间不可能形成氢键。B2H6分子中共有14个原子轨道,却只有12个电子,不可能都形成2C-2e的正常共价键,只能通过形成缺电子的多中心键,充分利用B的空轨道又解决了缺电子问题,所以在B2H6中,除有4个B—H共价键外,还有2个3C-2e的氢桥键,它与一般的共价键不同处就是成键的电子数小于成键的轨道数。
14.17. B6H10的结构中有多少种形式的化学键?各有多少个?
解: B6H10中有4种形式的化学键:
2C-2e B-H 共价键 6个
3C-2e 氢桥键 4个
闭合式 3C-2e 硼键 2个
2C-2e B-B 共价键 2个
14.18. H33与H33组成相似,为什么前者为一元路易斯酸,而后者则为二元质子酸,试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解: H33为缺电子分子,每个硼原子用3个2杂化轨道及3个氢氧根成键,尚余1个空的p轨道可接受来自H2O分子中–上的孤对电子而释放出,故为一元路易斯酸。
H33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氧 ,故为二元质子酸。
14.19. 写出以硼砂为原料制备下列物质的反应方程式。
(1)硼酸 (2)三氟化硼 (3)硼氢化钠
解: (1)
(2)
B2O3 + 3H24 + 32 = 23 + 34 + 3H2O
(3) 3 + 4 = 4 + 3
14.20.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
(1) + 3 + → (2) 2B4O7 + + H2O →
(3) 3 + 23 + H2O → (4) 2 + →
(5) (6)2C + H2O →
(7) 2 + C + 2 → (8) B2H6 + 2 →
(9) (10) 2H6 + H2O →
(11) B2H6 + 3 → (12) B2H6 + →
(13) 24 + 2 →
解:(1) 3 + 43 + 18 = 3H26 + 4↑ + 8H2O
(2) 2B4O7 + 2 + 3H2O = 4H33↓ + 2
(3) 43 + 223 = 34 + 22↑ + 2
(4) 2 + 4 = 22 + 4
(5)
(6) 2C + 4H2O = 2()2 + 4↑
(7)
(8) B2H6 + 62= 23 + 6
(9)
(10) 2H6 +(4) H2O = 22·2O + 7H2↑
(11) 2B2H6 + 63 = 2B3N3H6 + 12H2
(12) B2H6 + 2 = 24
(13) 24 + 2 = 23 + 2 +
14.21. 试计算:
(1)把1.5g H33溶于100水中,所得溶液为多少?
(2)把足量23加入75吨的纯硬硼钙石中,假定转化率为85%,问所得硼砂的质量是多少?(已知H33 K1 = 7.3 × 10 −10 )
解:(1)
H33的摩尔质量= 61.81 g·−1
H33的摩尔浓度 = 1.5 × 1000 / (61.81 × 100) = 0.2426 ·L−1
[] =(7.3 × 10 −10 × 0.2426 )1/2 = 1.33 × 10 −5 = 4.88
(2)硬硼钙石组成:2B6O11· 5H2O
2B6O11· 5H2O + 223 + 5H2O = 2B4O5 ()4· 8H2O + 22 + 23↓
42 + 2 + 10H2O = 2B4O5 ()4· 8H2O + 23
1份 2B6O11· 5H2O → 1.5份2B4O5 ()4· 8H2O
412 573
75 x
x = 573 × 75 / 412 = 104.3(吨)
按转化率85%计算,所得硼砂质量为:
104.3×85% = 88.66(吨)即8.9× 10 4 kg
14.22.两种气态硼氢化物的化学式与密度如下:3在290K与53978时的密度为0.629 g·L−1 ;B2H5在292K与6916时的密度为0.1553 g·L−1 。这两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是多少?写出它们的分子式。
解:3的相对分子质量 = (0.629 / 53.978) × 8.314 × 290 = 28.1
分子量为最简式3式量(14)的2倍,故分子式为B2H6 。
B2H5的相对分子质量 = (0.1553 / 6.916) × 8.314 × 292=54.51
分子量为最简式B2H5式量(27)的2倍,故分子式为B4H10 。
14.23. 有人根据下列反应制备了一些硼烷:
若产率为100%,用5g 3与10.0g 4反应能得到多少克B2H6?制备时,由于用了未经很好干燥的乙醚,有些B2H6及水反应损失了,若水的质量为0.01g ,试计算损失了多少克B2H6?
解:3 的摩尔质量= 67.81 g·−1 4的摩尔质量 = 37.92 g·−1
反应中3 的摩尔数 = 5 / 67.81 = 0.0737
按反应式中3与4 的计量关系,4 的用量是过量的,故生成B2H6 的量按3的用量计算。
4×67.81 2×27.62
5 x x = 2 × 27.62 × 5 / (4 × 67.81) =1.018g
B2H6及少量水反应后,损失的量为:
B2H6 + 6H2O = 2H33 + 6H2
27.62 108
x 0.01 x = 27.62 × 0.01 / 108= 0.0026g
14.24. 体积为50的、2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及25 O2在室温及1.01 ×103 压力下点燃,爆炸后在上述同样的温度与压力下测得总体积为37 。把这37气体用溶液吸收,最后剩下5不能吸收的气体,计算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a 2-b H2-c
由题意可知: a + b + c = 50
V1(O2) = 25 a + b + c + V1(O2) = 75
该混合气体及O2在室温与1.01 ×103 下点燃,其反应为:
反应后的混合气体经吸收2后,还剩余5“残气”。
从反应①可知,1体积转变为1体积2 ,
故 a + b = 37-5 = 32
c = 50-32 = 18
从反应②可知,18 H2需92及之完全反应生成水,因此,混合气体及O2点燃反应后,由于H2及O2反应气体体积减少了27 ;由于氧化为2 ,气体体积减少了11 ,
即:75-27-37=11
由反应①可知,原来混合气体中的体积为22 ,
则2的体积 b = 32-22 = 10
反应后剩余O2的体积V2(O2) = 25-11-9 = 5
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
V() = 22/50 × 100%= 44%
V(2)= 10/50 × 100% = 20%
V(H2 ) = 18/50 × 100% = 36%
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