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年 级
六
主备人
陆坚
所在学校
平山小学
单 元
第四单元
课题
13、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方法。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敢于争先的精神。
教学准备
挂图、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 早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教师于行间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读书情况,遇到学生读不准的字词,将它写在黑板上,读完课文后,及时纠正。)
2、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每个自然段读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让他们先自己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
学生读不懂的词语,让学生再读一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实在有困难的,教师再作适当讲解。
如:诗云、子曰、二十四番花信风等。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划出表明作者行踪变化的语句。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课文按访问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来写。
主要写了“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蜡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4)教者小结:作者抓住行踪这一线索,将游览中的所见所思串连起来,文章条理清晰。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想不想看看三味书屋的陈设?
出示挂图:三味书屋内部陈设图
2、指名说图中的陈设,教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3)教师引读:(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
(4)学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3、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
时刻关注学生学情,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有问题先自己读课文,联系具体的语境,自己先尝试理解。
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对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有机渗透。
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方法。
此项练习重在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第5——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蜡梅花、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
指名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陈设。
(视上课的时间情况,安排是否让学生介绍。)
2、课文先后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蜡梅花和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而课文的题目却是——“早”,对于这个现象,你们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早”字作为题目?
二、精读课文第5-8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课文哪几节的内容与“早”有关?
2、浏览课文第5-8自然段,(快速地、概括地读一遍,对所读内容形成一个总的直接的印象。)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种“早”?
(梅花的早、鲁迅的早)
3、思考:作者先写梅花,再写鲁迅,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二)研究梅花的“早”。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2、学生自学。
3、交流。
(1) 指名让学生读画出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机出示投影片一:蜡梅开得正盛……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从“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琥珀或玉石雕成”、“冰清玉洁”体会梅花的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
相机出示投影片二:梅飘香而送暖……开得最早。
引导学生领悟到梅花是开得最早的一种花,尤其是在这个酿雪的天气里,它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给人带来温暖与希望。
(2)指导朗读。
师: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它的美吗?赶快练习吧!
学生自由练习
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再指名读、赛读。
4、是啊,历来许多文人吟颂梅花,它还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看,还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
小结:人们爱梅花就是爱它不畏严寒,傲雪开放,敢于争先,第一个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
(三)研究鲁迅的“早”。
1、自由读6—8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书上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组织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鲁迅听了……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1)鲁迅没有说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当时他可以说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
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中那些词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这些词中读出了什么?
如:“默默地”——表面上,鲁迅一句话都没有说,显得很平静,其实他内心却是波澜起伏,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早,要时时早,事事早,要敢于争先。
“轻轻地’——轻轻地刻在桌上,深深地刻在心里。
“小小的”——一个小小的“早”,对鲁迅来说却是一个坚定的信念。
再次指导朗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出示语句:从那以后……奋斗了一生。
是啊,就是一次小小的迟到,却深深地烙在了鲁迅的心中,从此,“早”字成了他的座右铭,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紧扣“奋斗了一生”及时补充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见相关资料链接)
3、思考:写梅花与写鲁迅有什么联系?
蜡梅花——冰清玉洁、开得最早
鲁迅 ——高尚纯洁、敢于争先
(板书:以花喻人)
4、再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借写蜡梅花赞颂鲁迅敢于争先的精神。
5、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指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敢于争先的精神)
三、总结、拓展
1、现在你们该明白了为什么要用“早”作题目了吧?
2、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在脉络: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3、学到现在,你们想说些什么?
4、拓展延伸:是的,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文学家,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课上交流。
四、作业
1、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2、读写话题。(二选一)
(1)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2)鲁迅用“早”字激励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你是用什么来激励自己的?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梅花 以
13、早 花
喻
鲁迅 人
作业设计:
一、抄写词语。(课后第三项。)
二、摘录文中描写梅花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章片段,完成练习。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 )上书塾,( )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此时鲁迅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 ____________的精神。
4、写出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课文的三部分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的方向
整体观照5—8自然段,设疑:梅花与鲁迅之间有什么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紧扣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为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作铺垫。
既是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又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梅花的品质美。
“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将书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紧扣重点词语,感受人物内心。
理解花与人的联系。了解以花喻人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带着新的学习任务走出课堂。
力求简洁 、明了。
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人物内心。
帮助学生完成名言警句的积累。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