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单元整合-货币与赋税制度.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588657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整合-货币与赋税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单元整合-货币与赋税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单元整合-货币与赋税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单元整合-货币与赋税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单元整合-货币与赋税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元高效复习单元高效复习 第二十四单元第二十四单元 本单元复习可围绕两大角度、三大制度及四个内容展开。(1)两大角度:货币的发展演变和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2)三大制度:中国的货币制度;世界货币制度;中国的赋税制度。(3)四个内容: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及演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国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和实行。纵向贯通一: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 1.1.商至秦商至秦:商朝开始出现铜铸币,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2.2.宋元宋元: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发行纸币“钞”。3.3.明清明清:明朝时铜钱、纸币并行,中期起,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

2、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兼用铜钱。4.4.民国时期民国时期:(1)初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发行法币、金圆券、银圆券。(2)1948 年 1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5.5.新中国新中国:从最初发行到 1999 年 10 月 1 日,先后发行 5 套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货币体系。-2-【拓展延伸】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要货币,后来出现纸币,白银成为法定货币。(2)由杂乱向统一货币演变。(3)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4)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等演变。(6)由手工铸

3、币向机制纸币演变。【思维特训】史料记载:“黄金以镒(古代重量单位)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种情况最可能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选 B。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出现了半两钱,并把货币分为“上币”和“下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货币,并进行分类,通行半两钱,故 B 正确;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的流通与交易仍是依靠实物货币,故 A 错误;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宋朝的货币主要是铜钱和交子,故 C 错误;明清时期流通的货币以白银为主,故 D 错误。纵向贯通二:

4、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3-古代 赋役 制度 秦汉:赋税含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隋唐:经历由租调役到租庸调再到两税法的过程 宋元:宋朝征收两税,后行募役法;元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另有“科差”明清: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关税 西周:关税最早出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 年宣告关税自主,自 1928 年起发起“改订新约”运动,虽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并逐步完善关税基本制度 个人 所得 税 民国时期:起步阶段,1914 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没有实施的所得税

5、条例 1936 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1980 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思维特训】-4-新唐书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租庸调法弊坏。”该史料()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 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解析】选 D。根据材料“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租庸调法弊坏”可知,唐朝租庸调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两税法,该史料指出了两税法出现的原因,故 D正确;A 与材料内容不符,

6、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故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两税法的影响,故排除 C。横向比较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入中国 1.1.概况概况:自 1550 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 19 世纪初,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白银。2.2.原因原因:(1)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核心经济体,这种核心地位是基于它在工业、农业、(水路)运输和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更大的生产力。中

7、国的这种更大的、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及中心地位表现为贸易-5-保持着很大的顺差。(2)中国的金银比价一直低于外国金银市场的比价,欧洲国家白银的低价和中国的白银高价带来了套汇获利的机会。16、17 世纪之间,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高了银价。受利益驱使,日本、欧洲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3)明代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突出。一方面由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另一方面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快于供给,明代白银购买力强,而恰在此时,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相对于欧洲各国,中国商品以白银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

8、4)明中期以后,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此时,一方面出现了国家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社会上都有对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全社会的商业性行为,说明了无论从国计还是民生都存在着对白银的大量需求。总之,16 世纪全球化开端,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巨大需求形成与全球的互动,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3.3.影响影响:(1)在银本位制下,白银大量流入满足了国内货币需求,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促进了商业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江南等地早期的工业化也借此得到了发展。(2)随着美洲白银和新作物的流入,成就了中国 16 世纪末的繁荣。中国从 16世纪末开始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繁荣,人口迅速增长

9、商人阶层得以致富。(3)美洲白银的大量涌入,导致白银进一步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6-依赖于国家权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4)白银成为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民间贸易制度崇尚的是平等交易的原则。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发展到中后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维特训】在整个 18 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特别是粤海

10、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 1783 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这反映了()A.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C.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解析】选 C。清朝初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即贸易顺差,说明中国出口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有很大优势,受他国的欢迎,故选 C;题干没有涉及海关关税税率,A 错误;题干看不出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B 错误;中国对外出口货物并不意味着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 D。横向比较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与中国的币制改革 1.历史上,中国长期实行银本位制,直到 1

11、935 年才废除银本位制。究其原因,-7-与美国在遭受 1929 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后,实施“白银政策”有密切关联。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走上通货膨胀之路,作为通货膨胀的步骤之一,以高价购买大量的白银,迫使中国加入“美元集团”,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中国国内造成严重的银荒,一时物价暴跌,企业纷纷倒闭。2.1935 年 11 月,在英国操纵下,国民政府宣布废除银本位。由于当时金本位的地位已在动摇,中国也就没有实行金本位,而是通行法币,即纸币制度。法币和英镑挂钩,中国就加入了英镑集团。但美国在同年 12 月变更购银办法,压低银价,使中国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白银处于不利地位。国民政府被迫作出让步,又使法币同

12、时依附于美元。3.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规定,中国、中央、交通、农民四行的钞票为法币,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只能使用法币,不能使用银币。这就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这样,世界银价的涨落就再也不会影响中国货币制度的稳定了,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4.国民政府效法英美,采取货币贬值的办法,增加货币流通量,使物价回升,刺激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使货币紧缩市场危机得到了缓解,使全国物价不断下跌的趋势为之一变。物价的普遍回升又使商品生产有利可图,于是便刺激农工商各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思维特训】材料 1934 年,南京国民政府要求美国帮助中国实行脱

13、离单一银本位的币制改革。但美国国务卿赫尔于 1935 年 2 月 26 日答复:由美国来推行中国的币制改革方案,是不可行的。在英国的支持下,南京国民政府于 1935 年 11 月 3 日晚匆忙公布了币制改革条例,实行币制改革,这立即使美国产生不满情绪,并怀疑中英-8-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虽然美国对英国的意图表示怀疑,但是它更反对日本扩张,反对日本对中国币制改革的破坏,对日本人给中国币制改革设置障碍表示不满。为操纵世界金融,美国不得不考虑新的策略来对付中国的币制改革。1936 年 5 月15 日,美国同意收购中国白银,增加了中国货币发行准备的外汇基础,使得国内通货暂时能够得到稳定,避免了一场行将

14、爆发的全国性金融危机。中国国际收支变为顺差,中国因此得到大量的外汇,这些数目加上出售白银所得,使中国的通货储备于 1937 年中期达到相当于三亿七千九百万美元的巨数。摘编自李家智论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转为支持态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解析】第(1)题原因,根据材料“美国产生不满情绪,并怀疑中英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它更反对日本扩张为操纵世界金融,美国不得不考虑新的策略来对付中国的币制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侵华、币制改革主导权、维护金融大国地位等方面回答。第(2)题影响,根据材料“国内通货暂时能够得到稳定,避免了一场行将爆发的全国性金融危机。中国国际收支变为顺差,中国因此得到大量的外汇”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势力扩张、避免经济危机、抗战积蓄经济力量等方面概括。答案:(1)原因:日本加快对华侵略扩张,给美国在华利益带来威胁;担忧英国主导中国币制改革,使美国失去中国币制改革主导权;美国操纵国际金融,维护金融大国地位的需要。(2)影响:美国扩大了在中国的经济势力,进而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统一货币,利-9-于稳定国内市场,避免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一定程度上为之后的抗日战争积蓄了经济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