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2分)下面依序填入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美丽的防城港西湾如镶嵌( )在北部湾畔的明珠,美不胜收。举目níng( )望,一艘艘大船停泊在远处的海平线,仿佛海市shèn( )楼出现在天宇之间:蓝天之下,高楼耸立,白鹭翩斑,若隐若现。
A.xiāng qián 凝 蜃 B.xiāng qiàn 凝 唇
C.xiāng qián 煲 蜃 D.xiāng qiàn 凝 蜃
2.(2分)下面依序填入序号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南国早报防城港讯(记者钟小启)防城港市西湾跨海大桥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防城港渔万岛前往东兴市便捷的交通要道。3月23日,防城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发布通告①______从2021年6月1日起至2024年6月1日,西湾跨海大桥拟实施改扩建②______对一号桥进行封闭施工,双向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现场施工车辆和施工人员除外)③______具体实施方式④______、绕行路线以届时最新通告为准。
A.①冒号②句号③破折号④分号
B.①冒号②逗号③句号④顿号
C.①逗号②冒号③句号④顿号
D.①逗号②冒号③句号④分号
3.(2分)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熙凤总是呕心沥血地算计,最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B.他的脾气很怪,如彼得堡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让人不可捉摸。
C.《最佳出价》故事扑朔迷离,到底怎样,我们无法猜测,只有看到结尾才明白。
D.鲁迅小时候听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吓得面如士色。
4.(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不但需要优异的学习成绩,并且需要健康的身体。
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C.一个人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良好的人际关系。
D.通过三月三活动,使同学们领略到了壮族文化的风采。
5.(2分)下面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等。
B.普希金,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自由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C.《木兰诗》是一首南朝民歌,这首长篇抒情诗由郭茂倩收集编入《乐府诗集》。
D.古代皇帝自称有“孤”“朕”“寡人”等,“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以“卿”相称。
6.(2分)经典名著往往情节动人,下列人物与情节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祥子为曹先生拉包月眼看就要凑足了钱买车,祥子和雇主曹先生被孙侦探跟踪,后被孙侦探敲诈了。
B.《骆驼祥子》虎妞在刘四爷七十大寿时和刘四爷彻底闹翻,刘四爷果断变卖车厂,不让虎妞继承他的丁点儿财产。
C.《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的船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搁浅了,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D.《海底两万里》皮埃尔•阿龙纳斯当康赛尔被意外抛到海里,生命危在旦夕时,皮埃尔勇敢地跳入海里,陪他一起游,直到获救。
7.(10分)默写。
(1)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的句子,“ , 。”
(2)世事变化无常,面对困难时,我们不低头,不放弃,只要努力,或许就能出现陆游《游山西村》里“ , ”的新局面。
(3)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两句“ , ”赞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
(4)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整首。
, 。
, 。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8.(2分)阅读古诗词,完成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眺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总领下文,“齐鲁青未了”作答,形象地描绘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突出了泰山的苍翠;“未了”表现了泰山座落之广,一望无际。
B.颔联是说大自然秀美无比,表达作者对泰山的偏爱。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描写出了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明亮和昏暗两部分。
C.颈联由静转动。“荡胸生曾云”描写出了山腰云雾缭绕的景象。一个“入”字生动传神,好像一只只鸟儿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之深。
D.全诗围绕“望”字写实,写景中又处处烘托出一个“高”字,把泰山的万千景象,高大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尾联以“一览众山小”收尾,抒发了作者登上泰山后的豪迈气概。
9.(1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
B.康肃笑/而遣之
C.吾射/不亦精乎
D.徐/以杓酌油/沥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以我酌油知之
花之隐逸者也
C.睨之久而不去
康肃笑而遣之
D.康肃忿然曰
然则天下之事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的小品文,通俗易懂,意味深长。成功之处在于把“勤学苦练”这个大道理寓于生动的故事里。
B.文章一开始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自矜”“善射”“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
C.“睨之”“微颔”神态的描述,准确而传神。既表示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卖油翁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
D.结尾“笑而遣之”,既符合陈尧咨的身份,又给读者留白,简洁、含蓄、发人深省。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0.(7分)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通,游息矣;独下惟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②下惟绝编:下惟,原指汉代董仲舒下维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这里指读书刻苦。③迨(dài):等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乃终身不忘也
②思其义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11.(6分)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微波炉是如何加热食物的
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微波炉来加热食品,把买到的食物放到微波炉里加热,方便快捷。
②微波炉的加热功能非常强大,短短几十秒甚至几秒钟就可以把食品加热到适合我们食用的温度,比用锅煮还要快。那么,微波炉到底是如何加热食物的呢?
③什么是微波?
④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它的传播速度跟光速一样,当然,同样也沿直线传播。此外,微波还具有穿透(如玻璃)、吸收(如水、食物)和反射(如金属)的特性,当它经过不同的物质时便会展现出不同的特性。
⑤在电磁波中,微波的波长其实是属于相对较大的,它的波长在1毫米以上(小于1米),而我们的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波长是在380纳米到760纳米之间,相差了一千倍以上,所以微波的波长并不“微”。这是因为在20世纪初,人们通常使用天线来产生电磁波,而那个时候产生的无线电波的波长是几来到几十米级别的,所以相比之下,能够发出毫米级的电磁波就被称为是微波(microwave)了。
⑥微波的应用很广泛,除了用来加热以外,它在雷达、点对点交流、卫星通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⑦微波为什么能加热?
⑧物质在接受外界能量输入时,如受到辐射,其内部的原子和分子的能量也会升高,这其中有的表现为动能的增加,有的表现为势能的增加。原子和分子动能的增加表现为温度的上升,所以说,当物质吸收能量时,它的温度通常也是上升的。
⑨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能量的定义,即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也就是说,频率越高的光子能量越大。对于电磁波而言,频率越高也意味着它的波长越短,所以说短波长的电磁波具有较高的频率,也即具有更高的光子能量(如紫外线、X射线),而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如微波、无线电波)频率较低,其光子能量也相对较小。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既然紫外线的光子能量较高,那为什么不用紫外线加热呢?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紫外线的光子能量太高了,所以导致很多蛋白质分子在接收紫外线辐射时会产生化学键的断裂,而无法被吸收,这种辐射也叫做电离辐射,我们通常用它来杀菌消毒。
⑩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
⑪微波炉之所以能够迅速加热食品是因为食品在受到微波的激发后,其内部和外部是同时加热的,这比传统的用锅煮(由外而内加热)的方式要快很多。因为传统的方式还需要经历分子之间较长的热传递的过程。
⑫微波炉的炉腔是一个微波谐振腔,是把微波能变为热能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空间。为了使炉腔内的食物均匀加热,微波炉炉腔内设有专门的装置。最初生产的微波炉是在炉腔顶部装有金属扇页,即微波搅拌器,以干扰微波在炉腔中的传播,从而使食物加热更加均匀。
⑬微波炉能快速加热食品的另一个原因是功率,常见的家用微波炉的输出功率一般在500W﹣1500W左右,功率越大,输出的能量也越高,加热速度就越快。
⑭使用微波炉加热要注意什么?
⑮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受热膨胀的食品,长时间的加热可能会引起食品的爆炸,另一方面也会破坏食品内的营养物质;
⑯密封包装的食品要开封,否则包装袋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将会使包袋爆破,这一方面有潜在危险,另一方面也容易弄脏微波炉的炉腔;
⑰电源若不足,炉内的光线会显得暗淡,此时若继续使用,会损坏安全保险设备,应立即停止;
⑱用完微波炉后要注意清洁,特别是门缝处,要避免炉门不能完全关闭而导致辐射泄漏。
节选自2020年7月《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1)下列关于微波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它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等同,传播的路径是直线传播。
B.太阳光的波长在380纳米到760纳米之间,与微波相差了一千倍以上。
C.微波能穿透玻璃钢板,吸收水和食物,反射金属,所以微波的功能很强大。
D.微波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微波的波长是毫米级的,比收音机、电视机的波长短。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题目运用设问,既明确了说明对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⑬段画线句子里的“一般”不能删,删了后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C.⑥段和⑬段画线句子分别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微波的用途。
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用平实说明,给读者介绍家庭日常电器微波炉的工作原理。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微波炉工作时,食物受到微波的激发后,其内部和外部同时加热,不需要分子间较长的热传导。
B.物质受到辐射时,其内部的原子和分子的能量也会升高,都表现为动能的增加,吸收热量,温度就上升。
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也意味着它的波长越短,所以说短波长的电磁波具有较高的频率。
D.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要把包装袋打开,加热时间不能过长,要保证微波炉门密封性,避免辐射泄漏。
12.(13分)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1+1>2
张小黑
①麦考尔是一名犹太人,二战时,他和十二岁的儿子考尔一起被纳粹侵略者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看着每天都有无辜的犹太人被残忍地用毒气毒死,儿子很害怕。麦考尔鼓励儿子说:“别怕,只要有一线生机,都要想办法活下来,虽然没了家园,但我们有的是智慧,这就是最大的财富。记住,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就要让一加一大于二。”
②考尔虽不大懂父亲的话,但还是郑重地点点头。
③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麦考尔趁着哨兵打盹的机会,带着儿子幸运地逃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父子俩经过千辛万苦,于1946年流浪到了美国的休斯顿,靠着当地好心人的资助,做起了利润微薄的铜器生意勉强糊口。
④转眼八年过去了,考尔也长成了大小伙子,并且顺利读完了大学,而考尔并不想继续待在铜器店,他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每天忙着找工作,先后做过汽车公司的推销员,兜售过小商品,也当过公司职员,但发财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一段时间,考尔心灰意冷,也不去上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发呆。
⑤父亲看着儿子颓丧的模样,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儿子这辈子就有可能被毁掉,他决定和儿子进行一次深谈。
⑥那天夜里,父亲来到儿子房间,问道:“你以前跟着我做了那么长时间的铜器生意,我要问问你,你知道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吗?”
⑦考尔不耐烦地回答父亲:“别说我知道,就连整个休斯顿的人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三十五美分!”
⑧但父亲对儿子的回答不满意,他严肃地对儿子说:“你说得没错,一磅铜确实是三十五美分,但你忘了我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对你说过,一加一绝对要大于二的话,也就是说,在我们犹太人眼里,一磅铜的价格应该是三十五美元才对。如果你也像别人那样墨守成规,你将永远一事无成!”
⑨父亲的话,深深触动了考尔的心灵。父亲走后,他静下心仔细思量,回忆着父亲这些年硬是白手起家,靠着不同于别人的生意经,让铜器店一天天壮大起来的经历,他恍悟了:机会总是青睐于那些扮演好角色的人,父亲不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吗?
⑩从此,考尔便专心跟父亲想方设法把铜器店生意做强做大。不久,以父亲名字命名的“麦考尔公司”挂牌成立,父亲任董事长,考尔出任公司总经理。
⑪又是二十年过去了,父亲去世,考尔接替了董事长的位子,开始独自经营铜器店。他曾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也做过奥运会奖牌,他也曾把一磅铜卖到了三千五百美元的天价……考尔在休斯顿已小有名气。
⑫机会再一次降临到考尔眼前时已是1974年。在人们的嘲笑声中,考尔买下了自由女神像完工后剩下的废钢料等垃圾。
⑬就在人们等着看考尔笑话时,考尔已经开始了他的“傻瓜”行动,他打破常规,组织员工分秒必争地对废料予以细化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旧木料则加工成小自由女神像的底座;把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一个个精巧的纽约广场钥匙出售;更绝的是,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也用精美的袋子装起来,出售给纽约市区及周边郊区的花店……
⑭考尔不仅自己带头亲自干活,而且对废料运用得当的员工予以重奖,激励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三个月后,那堆曾经无人问津的废料,都以高出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卖出,且供不应求。最后算账显示,这堆废料的净收入达到了三百五十万美元,仅每磅铜的价格,就比原来翻了一万倍。
⑮那些原来嘲笑和看笑话的人这才如梦初醒,他们万万没想到,在他们眼里赔钱的旧废料,却在考尔的精心运作下,变成了巨额财富,不得不对考尔的卓识刮目相看。
⑯面对成功,考尔坦然道:“父亲那句‘一加一大于二的话,是我人生的座右铭,每当遇到烦恼或挫折时,我都会想起这句话。”
节选自《青年文摘》
(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填写下面两个空格。
文中考尔遇到人生挫折的情感变化是:害怕—— —— ——自信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⑬段。
(3)“父亲的话,深深触动了考尔的心灵”,父亲的话为什么会触动考尔的心灵?该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做简要分析。
(4)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装”,可见题目的重要性。请赏析题目“1+1>2”的妙处。(可从标题的含义、标题自身的特点、标题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三、综合题(共10分)
13.(2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是书的节日,也是读书人的节日,学校正在举办以“风飘书香满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并说明推荐理由。
【示例】我推荐《208个名人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走近名人,了解名人,让我们学会向困难挑战。
14.(2分)王晓峰的爸爸开了一间“晓荷书屋”,此店名取自“小荷才露尖尖角”,“晓”字就是代表着清晨,而取名的意境就是露水湿润了荷,在阳光里折射出异彩纷呈的世界,也可以理解为读书能让我们开阔眼界。请你为王晓峰爸爸设计书屋广告语。
15.(2分)任务:给书屋拟两副对联。从下面收集到的六个句子中精选四句,整理出两副对联,并抄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天下无如吃饭难
②少年说剑气横斗
③世间唯有读书好
④读书已过五千卷
⑤晨昏忧乐每相亲
⑥长夜读书声满天
对联一: ,
对联二: ,
16.(4分)七年级X班同学围绕“熟悉名著内容的渠道,是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还是阅读名著原作?”展开了辩论,请你写一段“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不超过80字)
四、作文(50分)
17.(50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人物的文章,生活中,总有些人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人让你敬佩,有的人让你温暖,有的人让你感动,有的人让你喜欢……
请以“让我______的人”为题目,叙写生活。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填写在指定的位置。
(2)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4)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镶嵌”应读作“xiāng qiàn”,“凝望”是正确写法,“海市蜃楼”是正确写法。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阅读语段,可以看出“从2021年6月1日……(现场施工车辆和施工人员除外)”是通告的具体内容,所以①处应用冒号,②处是句中的停顿用逗号,③处为通告内容的结束,用句号。④处“实施方式”与“绕行路线”为句中并列词组,应用顿号。
故选:B。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褒贬不当。
BCD.正确。
故选:A。
4.【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关联词搭配错误,将“不但”改为“而且”;
B.正确;
C.有误,两面对一面,应该改为“一个人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人际关系的好坏”;
D.有误,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使”。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木兰诗》是北朝民歌,是叙事诗。
故选:C。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认真阅读名著,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应为阿龙纳斯被意外抛入海中,康塞尔跳入海中,陪他一起游。
故选:D。
7.【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
【解答】(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易错字:庭)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易错字: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易错字:濯)
(4)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易错字:鞭)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8.【分析】《望岳》此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尾联是虚写,是作者的想象。“会”说明登顶是作者的志向。
故选:D。
9.【分析】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地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解答】(1)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ACD.正确;
B.有误,本句的意思是:康肃公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所以朗读节奏为:康肃/笑而遣之。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相同,安:两个都是“怎么”的意思;
B.不同,之:代词,代指熟能生巧的道理/结构助词,的;
C.不同,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D.不同,然:……的样子/代词,这样。
故选:A。
(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A.有误,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寓于生动的故事里。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但,只是;颔,点头。句意为:(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重点词:无他,没有别的(奥妙);惟,只;句意为: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答案:
(1)B
(2)A
(3)A
(4)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10.【分析】参考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才能终生不忘。乃:才。
②句意为:想想它的意韵。思:思考,想。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既,已经。诵,背诵。句意为: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文章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是全文的主旨句。从“众兄弟既成通,游息矣;独下惟绝编,迨能倍诵乃止”来看,整篇文章都围绕着“诵”来写,司马光担心自己诵诗不如人,别的兄弟会诵了就有了更多的玩耍时间,司马光苦读终有收获,通过对比,表现了全文的主旨。
答案:
(1)①才;②思考,想。
(2)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
(3)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整篇文章都围绕着“诵”写,司马光担心自己诵诗不如人,别的兄弟会诵了就有了更多的玩耍时间,司马光苦读终有收获。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11.【分析】本文由“微波炉是如何加热食物的”这个设问句,引出了说明对象——微波,接着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微波,微波加热的原理及微波炉的原理,最后告诉我们使用微波炉的注意事项。
【解答】(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恰当。
B.不恰当,可见光的波长在380纳米到760纳米之间。
C.不恰当,微波不能穿透钢板。
D.不恰当,微波之所以叫微波是特定时代的原因,并非与电视机和收音机的波长比。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本的分析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第⑥段画线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相符。
B.不符,该项表述不全面。原文是说物质在接受外界能量输入时,如受到辐射,其内部的原子和分子的能量也会升高,这其中有的表现为动能的增加,有的表现为势能的增加。
故选:B。
答案:
(1)A
(2)C
12.【分析】本文通过讲述麦考尔和他父亲死里逃生,然后创造公司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合作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要善于创新,利用资源、整合资源、才能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根据第④段“一段时间,考尔心灰意冷,也不去上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发呆”可提取“心灰意冷”,根据第⑨段“他恍悟了:机会总是青睐于那些扮演好角色的人”可提取出“恍悟”。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根据第⑬段内容可知,“考尔已经开始了他的‘傻瓜’行动”,这里的“傻瓜”是反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由后文考尔成功的经历可知,他并不傻,反而是讽刺旁人的傻,赞扬了考尔灵活的头脑和思维,独树一帜。从句式“把……;把……;把……”可知,这一段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气势,赞扬了考尔精明的商业头脑。
(3)本题考查句子的分析。由上文内容可知,父亲在跟考尔讲完一加一绝对要大于二的话,考尔心灵深受触动,他开始回忆起父亲白手起家,最后靠着冷门不同于人的生意走向成功,他开始领悟到机会总是青睐于那些扮演好角色的人的道理。触所以父亲的话触动考尔的心灵。该句的作用有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父亲对他的教诲,引起下文考尔的变化和努力。内容上说明了父亲的话的重要性,对考尔影响之大,同时也赞扬了考尔善于反思和思考的精神,暗示下文考尔的成功。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标题“1+1>2”含义是说两个人合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利用资源的优势大于单一的资源利用;这个标题运用了数学公式,新颖独特,1+1为什么大于2引发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文章的几个情节都体现了“合作”“齐心协力”“善用资源取得成功”,题目包含了文章的叙事线索,使情节严密串联;结合文章主旨分析,标题点明了中心,统领全文,文章通过整合资源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故事告诉人们:合作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要善于创新,利用资源、整合资源、才能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
答案:
(1)心灰意冷 恍悟
(2)示例一: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把考尔的聪明说成“傻”,讽刺了旁人的“傻”、自以为是,赞扬了考尔灵活的头脑和思维。
示例二:语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考尔废物利用的一系列动作,赞扬了考尔精明的商业头脑,一气呵成,节奏感强,增强了语势。
(3)示例:因为考尔回忆起父亲这些年硬是白手起家,靠着不同于别人的生意经营,让铜器店一天天壮大起来的经历,让他恍悟了:机会总是青睐于那些扮演好角色的人。作用:内容上,表现了父亲的话对考尔的重要影响,赞扬了考尔善于反省和思考,暗示了下文内容,“心灵的触动”是考尔人生的转折点,因为有了“心灵的触动”,才能“恍悟”,才有他后来的成功。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写考尔的努力做铺垫。
(4)示例:题目的含义是说两个人合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利用资源的优势大于单一的资源利用;用数字公式做标题简洁、新颖,吸引读书的兴趣,设置悬念;题目包含了文章的叙事线索,文章的几个情节都体现了“合作”“齐心协力”“善用资源取得成功”解决了问题贯穿起来;交待了文章的内容,文章围绕着“合作的力量”“资源整合后成功”展开人物故事;点明了中心,统领全文,文章通过整合资源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故事告诉人们:合作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要善于创新,利用资源、整合资源、才能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
三、综合题(共10分)
13.【分析】本题考查观点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要求我们推荐一本好书,并说明理由,理由我们可以结合书的情人物节和主旨分析即可。
【解答】答案:
示例一:①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示例二:②推荐《飘》。这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是美国南方种植经济的百科全书。
14.【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扣住书屋来拟写广告语,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解答】答案:
示例一:读晓荷书,行万里路。
示例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15.【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任务内容“给书屋拟两副对联”,再结合对联特点,注意仄起平收,对仗等要点来选择即可。
答案:
上联:世间唯有读书好 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
上联:少年说剑气横斗 下联:长夜读书声满天
16.【分析】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条理清晰地进行论证。注意字数限制。
【解答】答案:
示例一:熟悉名著内容应该是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观看电影电视,我们可以轻松、直观地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电影电视有动态感,更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看电影电视改编的名著比看书籍效果好。
示例二:熟悉名著内容的渠道应是阅读名著原作。有些翻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的名著,带有商业色彩,各种恶搞改编,使历史名著变了味;电影电视剧对名著有删节。所以,读原著才可以准确地了解到原汁原味的名著。
四、作文(50分)
17.【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要求写一个人物。“让我 的人”,可记叙的人物非常之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尊敬”“佩服”“感动”“开心”“叹息”“担忧”等等。所补充的词语即表明了文章的情感态度。文章的中心,要围绕所补写的词语来阐释,不能旁逸斜出,更不能把一个人各种性格特征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其次要写明原因。如果“这样的人”是某个人,最好以第一人称来写,以耳闻目睹的方式,从“我”的角度出发,写明产生这种情感态度的原因。如果“这样的人”是某类人,要把这类人的共性写出来。
【解答】
让我尊敬的人
两鬓苍苍,白须一握,虽然年过古稀仍然腰背挺直,声音洪亮;一生行医,造福乡里,淡泊名利——他,就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医生。
从小我就知道他是这一带最有名的医者。父母和村中长辈说起他,总是赞不绝口:我们这样的村子,多亏有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否则不少人可要多许多烦忧;周围村落甚至市里慕名而来的人也不少。幼小的我,对他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简单整洁的诊室,室内飘荡的淡淡药味。老爷爷和蔼的笑容,厚实又温暖的手掌,让每次处于病痛中的我,对“打针吃药”的恐惧稍稍减少了一些。
前段时间生病,久违地,我来到了诊所。大概是因为春季流感爆发,诊所里简直“人声鼎沸”。屋里气氛有些闷,大家似乎也有点烦躁,但老医生仍然不紧不慢地治病。他本来年纪就大了,行动有些缓慢,每一个病人坐下,他又要“望闻问切”。五分钟,十分钟,时间缓缓地流逝,周边烦躁的气息似乎与他无关,他脸上那温和平静的神色丝毫不见改变。
“到底看好了没啊?怎么这么慢!”一个妇女显然是外村过来的,对医生不像我们那样尊敬。陪她一起的男人也帮腔:“对呀,我们都来一个小时了,还没排上。你不能快些吗?前面那些感冒的人也要看那么久!加点钱也行,让我们先看!”其他排队的病人也窃窃私语起来,“嗡嗡”声四起。我不禁有些好奇,老医生会怎样回应。
医生认真地写完手上病历的最后一行字才放下笔,摘下眼镜,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看那对夫妻,微微笑了笑,说:“我得慢慢来,大病小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我这老眼昏花的,看错了病,你们可饶得了我?”他幽默地说了这一句,又戴上眼镜,继续对下一个病人询问起来,手中的动作也不见加快。其他的病人听到这话,似乎也没那么烦躁了。那对夫妻见无人理会他们,怏怏地又坐了下来。
我继续坐着等待,对眼前的这位医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意。在私语声与咳嗽声此起彼伏的略显嘈杂的诊室内,我努力倾听他与病人的对话。他总是那么从容、和蔼又幽默,面对焦虑的病人,三言两语就排除了他们心中的烦忧,像长辈,像朋友。听着听着,我才恍然,原来一位好医生并不只是能“药到病除”,一颗“仁心”更能抚慰病痛中的人们。
桌上陈列着一些诊疗用具,架子上摆放着一些药品,越过药架,能看到里面还有一间屋子,屋里有个大大的书架,书桌上还散放着一些报纸杂志。余晖照进窗子,把医生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