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584557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3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拟核,是环状的DNA存在的场所                 B. 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C. 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D.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答案】 C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分析图形可知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不是拟核,A不符合题意。②是核仁,与核糖体及rRNA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是在核糖体上,B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小分子物质通过核孔不需要能量,而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能量,且DNA是一定不能出核孔的,C符合题意。核膜是由两层膜,4层磷酸分子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核上的核孔可以实现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其是有选择性的。 2.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以下关于蛋白质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种蛋白质分子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               B. 一个蛋白质分子只能由一条肽链构成 C. 相同种类、数目的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同          D. 相同种类和数量的氨基酸只能构成同一种类的蛋白质 【答案】 C 【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解析】【解答】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但不是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应该是小于或等于20种,A不符合题意;一个蛋白质分子可由几条肽链构成,B不符合题意;相同种类、数目的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同,C符合题意;氨基酸的种类、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因此不一定是相同的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对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种类、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种类、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3.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和核酸分子都是生物大分子                      B. 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C. 每种核酸分子都由两条核苷酸链构成                  D. 蛋白质和核酸发生热变性后都不影响其功能 【答案】 A 【考点】氨基酸的种类,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解答】解:蛋白质和核酸分子都是由单体聚合形成生物大分子,A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B错误;RNA一般只含有一条核苷酸链,C错误;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其空间结构遭到了破坏,会失活并影响其功能,D错误。 【分析】蛋白质的变性相关注意点: (1)煮熟的食物易被人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 (2)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低温不会。 (3)酒精、加热、紫外线方法消毒、杀菌的原理是使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 4.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因突变后对应的遗传密码一定改变 ②DNA分子中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一定不同 ③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一定都产生少量ATP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大豆  ⑥所有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一定有核糖体.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 A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DNA分子的结构,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析】【解答】解:①基因突变后,生物的遗传信息一定会发生改变,通过转录也会导致遗传密码的改变,①符合题意; ②DNA分子中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一条链上的脱氧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②不符合题意; ③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③不符合题意;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一定是DNA,④不符合题意;  ⑤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则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大豆,⑤符合题意; 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4)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二)DNA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条链上的是通过磷酸二脂键,两条链之间的是通过氢键. (三)无氧呼吸的过程: 5.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F1中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将F1中的雌、雄果绳杂交得到F2 , 表现型结果如下:(控制果蝇眼色的相关基因如果是一对用A/a表示,如果是两对用A/a、B/b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雌果蝇 雄果蝇 野生眼 250 朱红眼 250 朱红眼 200 野生眼 50 玉色眼 200 白眼 50 A.  F1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比例为1:1:1:1的四种配子         B.  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 , F2代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 C. 若F2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它的异常是F1代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         D. F2代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红眼的概率是7/10(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答案】 D 【考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于雄性后代的分离比为200:200:50:50,即4:4:1:1,因此F 1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比例为4:4:1:1的四种配,A不符合题意;F 1后代中,雌雄性状有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F 1后代中雄性后代的分离比为4:4:1:1 ,说明该性状最可能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并且F 1雌性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根据题意可用基因型的形式写出整个杂交过程,P:X AbX Ab(朱红眼)×X aBY(玉色眼)→X AbX aB(野生眼)、X AbY(朱红眼);F 1:X AbX aB(野生眼)×X AbY(朱红眼)→雌性:250野生型(X ABX Ab、X AbX aB)、250朱红(X AbX Ab、X AbX ab),雄性:200朱红眼(X AbY)、200玉色眼(X aBY)、50野生眼(X ABY)、50白色眼(X abY),所以F 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AbX aB , F 2代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AbX Ab、X AbX ab , B不符合题意;若F 2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X abX ab),雌雄配子均异常,因此它的异常是F 1代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造成、雌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由F 1后代中雄性的分离比为4:4:1:1 可推出F 1代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 aB:X Ab:X AB:X ab=4:4:1:1进一步推出F 2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4/10X AbX aB、1/10X ABX Ab、4 /10X AbX Ab、1/10X AbX ab ),F 2雌性果蝇与白眼雄果蝇(X abY)随机交配,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红眼的概率=4/10× 1/2+1/10 × 1/2+4/10+1/10 × 1/2=7/1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干,由于F2的雌雄性状且比例有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雄性后代分离比=200:200:50:50,即4:4:1:1,因此该性状最可能有由两对基因控制。 6.下列遗传病的产生最初是因为基因突变的是(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21三体综合征                 C. 猫叫综合征                 D. 特纳氏综合征 【答案】 A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A符合题意;21三体综合症是由于21号染色体多一条导致的,B不符合题意;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五号染色体缺失一段导致的,C不符合题意;特纳氏综合征即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不是基因突变导致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7.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4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A. 42%                                    B. 27%                                    C. 26%                                    D. 14% 【答案】 C 【考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又已知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即A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26%.故选:C.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8.植物人工染色体是用多个外源基因结合蛋白质,人为构建的微型染色体,不能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配对. 将一条植物人工染色体导入植物拟南芥体细胞(2n=10)中,再培育成可育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拟南芥的遗传物质中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糖核苷酸 B. 新品种拟南芥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22条染色单体 C. 新品种拟南芥连续自交,含人工染色体的植株的比例降低 D. 人工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决定新品种拟南芥的进化方向 【答案】 C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解答】解:A、拟南芥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4种碱基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 C、新品种拟南芥连续自交,含人工染色体的植株的比例降低,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C. 【分析】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含有A、T、C、G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9.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     ) A. 24%,22%                      B. 22%,28%                      C. 26%,24%                      D. 23%,27% 【答案】 A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遗传信息的转录 【解析】【解答】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任何双链DNA分子中都有A=T,G=C。由于DNA分子中A+T之和在整体中的比例与两链及单链中该比例均相等,可推出已知链中A+T=54%,又因G和T各占22%和28%,可求出该链中的C为1—(A+T+G)=1—(54%+22%)=24%,(设DNA 分子的四种碱基分别用A、T、G、C代替, RNA 分子的四种碱基分别用A′、U′、G ′、C′代替)再根据转录过程中,DNA 分子一条链与R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 ′,T—A′ ),则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G ′=C=24%, C′=" G=" 22%。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三步解决DNA分子中有关碱基和转录中相关碱基的比例计算 第一步:搞清题中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比例是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还是占DNA分子一条链上碱基的比例。 第二步:画一个DNA分子模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再画出转录多对应的mRNA链。 第三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计算。 10.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 A. 0.25                                        B. 4                                        C. 1                                        D. 0.75 【答案】 A 【考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G+C)的比值在两条单链以及双链中是相等的,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是0.25,故答案为:A。 【分析】“归纳法”求解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 (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A+T)/(G+C)=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A+T)/(G+C)=m。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A+G)/(T+C)=a,则在其互补链中(A+G)/(T+C)=1/a,而在整个DNA分子中(A+G)/(T+C)=1。 11.下列肯定不是遗传密码的是 A. AAA                                    B. GTA                                    C. UUU                                    D. GUA 【答案】 B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析】【分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碱基就是一个密码子。mRNA有AUCG四种碱基构成,所以密码子中不含T碱基,ACD是密码子,B不是密码子,答案B。 12.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你预测,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几率是(  ) A. 1                                          B. 12                                          C. 14                                          D. 18 【答案】 C 【考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分析可知,丈夫正常,所以丈夫无色盲基因,其基因型为XBY;妻子弟弟色盲,父亲正常,说明妻子的母亲正常但是携带了色盲基因(基因型是XBXb),因此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 , 妻子有 12 机会携带色盲基因,她传给儿子的机会又是 12 ,所以他们的儿子得色盲的概率就是 12 × 12 = 14 . 故选:C. 【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丈夫正常,所以丈夫无色盲基因. 妻子弟弟色盲,父亲正常,说明妻子母亲有色盲基因,因此妻子有机会携带色盲基因. 1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B.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DNA上有基因,DNA是基因的集合 【答案】 C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DNA的载体,A错误;  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4.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该昆虫的幼虫有两种体壁,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幼虫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幼虫中 B. 正常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油质体壁雌性 C. 若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雌性均为正常体壁,则亲本雄性是纯合子 D. 油质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 【答案】 D 【考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不育,所以不可能得到ZdZd个体(雄性),因此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幼虫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幼虫中,A正确; B、正常体壁雌性(ZDW)与正常体壁雄性(ZDZ-)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油质体壁雌性(ZdW),B正确; C、若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雌性均为正常体壁(ZDW),W为雌配子提供,说明雄配子为ZD , 则亲本雄性是纯合子(ZDZD),C正确; D、油质体壁雌性(ZdW)与正常体壁雄性(ZDZ-)杂交,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不育,子代只有雌性没有雄性,均为Z-W,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15.受精的标志是(  ) A. 卵黄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B. 精卵相遇,发生顶体反应 C. 精子接触透明带                                                  D. 雌、雄原核形成 【答案】 A 【考点】受精作用 【解析】【分析】卵黄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时是受精的标志,故A正确。精卵相遇是第一步,故B错误。接着与透明带接触,故C错误。雌雄原核形成进而融合完成受精完成的标志,故D错误。 16.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是 A. 有2条                                B. 有3条                                C. 有4条                                D. 无法确定 【答案】 D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分析】配子中含有6条染色体,则该生物含有6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有6条来自父方,6条来自母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同源染色体中的每一天染色体向哪一极移动是随机的,所以无法确定有几条染色体来自父方。故选D 17.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发生在(     ) A. 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B.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 细胞质核糖体细胞核                                           D. 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 【答案】 B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分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都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故选B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8.毎个家庭都希望生出健康的孩子。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丙家庭中,妻子为白化病患者,丈夫家族中无此病史。从优生角度考虑(   ) A. 甲家庭最好生育女孩                                           B. 乙家庭最好生育女孩 C. 丙家庭最好生育男孩                                           D. 三个家庭生男生女都可以 【答案】 B 【考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甲家庭中丈夫基因型为XDY,妻子基因型为Xd Xd , 所生子女中女孩都患病,男孩都正常,最好生育男孩,A错误; B、乙家庭中夫妻都正常,丈夫基因型为XBY,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所以妻子的基因型可能是为XBXb , 所生子女中女孩均正常,男孩有可能色盲,所以最好生女孩,B正确; C、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丈夫基因型为AA,妻子为aa,所生子女都正常,C错误; D、由以上解析可知,只有丙家庭生男生女都可以,D错误。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常表示为XD;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常表示为Xb;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常用a表示。 19.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以①为模板,在4个核糖体中可合成多条结构相同的多肽链 B. 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酸,原料是游离的氨基酸 C. ①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D. 若①的一段碱基序列为—AUGGCA—,则其模板DNA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为—ATGGCA— 【答案】 D 【考点】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图示过程是翻译过程,模板是mRNA①,原料是游离的氨基酸,在4个核糖体中合成的多肽链结构相同,A 、B正确;翻译的场所可以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从肽链的长短可以发现按时间先后多肽链的合成依次是②③ ④⑤,所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C正确;若①的一段碱基序列为—AUGGCA—,则其模板DNA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为—TACCGT—,D错误。 【分析】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题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即翻译过程,其中①是模板mRNA,②③ ④⑤为肽链,一条mRNA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这样一条mRNA就可在短时间内翻译出多条肽链从肽链的长短可以发现按时间先后多肽链的合成依次是②③ ④⑤,据此答题。 20.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 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用3H标记亮氨酸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C. 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 D. 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 【答案】 D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解:A、由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可以用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豚鼠胰腺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采用了同位素失踪法,B正确; C、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C正确; D、胸腺嘧啶只存在于DNA中,只有DNA复制过程中才会利用胸腺嘧啶,因此应用3H标记的尿嘧啶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D错误. 故选:D. 【分析】1、用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2、DNA和RNA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的不同,RNA中特有的成分有核糖和尿嘧啶. 21.如图1是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2所示的基因型不能确定该生物体能否合成黑色素 B. 若b1链的链的(A+T+G)=0.3,则b1为RNA链 C. 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不能合成物质乙 D. 图2所示的细胞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才含有4个b基因 【答案】 D 【考点】DNA分子的结构,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合成黑色素需要A_bbC_,图2没有显示C基因的情况,因此不能确定其是否能合成黑色素,A正确;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1链的三种碱基小于b2链,G和C是相同的,b1链中的A和T小于b2链的A和T,说明b1链中T少,则b1为RNA链,B正确; C、在图2中的2个bb突变为B该生物体不能合成物质乙,C正确; D、图2中的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经过DNA复制后就有4个b基因,D错误. 故选:D.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一条链为DNA链(含碱基T),另一条链为RNA链(含碱基U). 分析图2:图2细胞所在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生物体能合成物质乙,且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都存在4个b基因. 分析图3:黑色素的合成需要基因A、b、C. 22.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预期的是(  ) A. 运用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来鉴定甘蔗中的糖是否为还原性糖 B. 用纸层析法比较新叶和落叶中色素的种类 C. 用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D. 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答案】 D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解:A、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与斐林试剂的成分相同,所以混合后可用于鉴定甘蔗中的糖是否为还原性糖,A正确; B、用纸层析法能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形成色素带,所以可以用来比较新叶和落叶中色素的种类,B正确; C、用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可以得出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 D、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密度而不是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错误. 故选:D.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鉴定还原性糖、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和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等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23.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 B. 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发病其父、子必发病 C. 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只有男性患病 D. Y染色体遗传: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答案】 D 【考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发病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若女性正常,其父与子都正常,A正确; B、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发病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若女子发病其父、子必发病,若男子正常其母与女都正常,B正确; C、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而且一定由父亲传给儿子,再传给孙子,所以只有男性患病,C正确; D、由于男性个体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所以Y染色体遗传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D. 【分析】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②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且与性别无关.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 X、Y无关. 24.图1为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为核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基因重组发生在b点时 B. 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C. 若图2中C1链的 (A+T+C)C2 链的(A+T+G)=1.6,则C1链为RNA链 D. 细胞在进行图2所示过程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答案】D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解析】【解答】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该过程中DNA与染色体之比为2:1,对应于图1中的a点,A错误; B、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B错误; C、若图2中C1链的(A+T+C)/C2链的(A+T+G)=1.6,则C2链中不含碱基T,即C2链为RNA链,C错误; D、图2为转录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时还没有形成染色体,因此观察不到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 数 染色单 体数 DNA 分子数 染色体组数 有 丝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2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2 后期 2n→4n 4n→0 4n 2→4 末期 4n→2n 0 4n→2n 4→2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2 减 Ⅰ 前、中期 2n 4n 4n 2 后期 2n 4n 4n 2 末期 2n→n 4n→2n 4n→2n 2→1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1 后期 n→2n 2n→0 2n 2 末期 2n→n 0 2n→n 2→1 25.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 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 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 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 D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解答】甲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平分是初级卵母细胞,丙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平分它们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故A不符合题意。图乙和丁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乙细胞质不均等平分,丁细胞质均等平分,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它们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甲、乙、丁可以属于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故C不符合题意。乙和丁的染色体和体细胞一样,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细胞名称(针对减数分裂,以二倍体生物2N=4为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 控制。下表表示亲代果蝇杂交得到F1代的表现型和数目。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亲代雄果蝇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________果蝇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若同时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则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4)若F1中灰身直毛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 F2中黑身直毛所占比例为________(用分数表示)。 (5)若想鉴定F2灰身直毛雌果蝇基因型,应用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雄果蝇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