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语言表达及应用.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584555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语言表达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语言表达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二(下)期末语文汇编 语言表达及应用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0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末)同学们在讲述“最美逆行者”的故事时,想用一则对联作为结束语,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一袭白衣①初心逆行倾② 下联:③华夏凝④坚守克时艰 A.①秉②爱心③泱泱④同心 B.①用②大爱③泱泱④众志 C.①秉②大爱③九州④众志 D.①用②爱心③九州④同心 2.(2020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末)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冠疫情,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国难面前,_____,与死神赛跑、与病魔缠斗,拯救万千人于水火之中;_____,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而挺直腰杆全力奋战;_____,为保障人民日常生活而默默奉献;_____,积极响应国家号令,保护自己和他人。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坚守,守护着我们这个“大家”的平安。 ①严防死守的武警战士 ②奔波劳累的志愿者们 ③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 ④守护患者的白衣天使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3.(2020北京•首都师大附中八年级期末)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天将至的讯息。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各色的花朵构成了一个①__________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寻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就会越发显出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从而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她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外形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怪不得古人说“②__________”。 A.①多姿多彩 ②梅以傲骨为第一 B.①绚丽多彩 ②梅以形势为第一 C.①绚丽多彩 ②梅以傲骨为第一 D.①多姿多彩 ②梅以形势为第一 4.(2020 •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 。 ①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 ③而如果他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 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斗志, ⑤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尽的春花秋月。 A.②⑤①④③ B.④①③②⑤ C.④②⑤①③ D.⑤④②③① 5.(2019北京 •师大附中八年级期末)对这项活动同学们拟写了宣传语,并对其中划线句加以修改,你认为修改方案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国际的地位和话语权,②不是看其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在于其文化是否源源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为世界所认同、接受。③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和新陈代谢的时代气息,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作为处于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④圆满自己的中国梦,中华文化实现发扬光大。 A.①改为:文化,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B.②改为:不是看其经济总量的多少和军事力量的强弱。 C.③改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时代气息。 D.④改为:构筑自己中国梦的坚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2020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末)在班会之初,主持人设计了下面的开场白,请你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这首歌曲在祖国母亲70周年华诞之际唱响神州大地,yíng rào_____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耳畔。优美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xiāng fǔ xiāng chéng_____,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的确,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可分割,有了无数的“我”的奋斗,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无数的“我”的幸福安乐。愿我们携手谱写未来wǔ cǎi bān lán_____的画卷。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 相辅相成 五彩斑斓 B.萦绕 相辅相承 五彩斑澜 C.荧绕 相辅相承 五彩斑斓 D.荧绕 相辅相成 五彩斑澜 (2)下列对歌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歌词以第一人称,倾诉了“我和我的祖国”紧密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声。 B.歌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的祖国”和“我”分别比作“浪花一朵”和“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祖国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 C.高山青青,大河滔滔,是祖国的自然之美;炊烟袅袅,村落座座,是祖国的家园之美。 D.歌词句式错落有致,节奏感强,情感真挚,让人看到就不由得想放声歌唱。 三.综合读写(共9小题) 7.(2021•北京八中八年级期末)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某校学生近期开展了“闲话清明”的语文学习活动,分享了一段关于“清明文化”的资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问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以农历时间为准,但清明节却属阳历,其日期基本落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身担二职”,它既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作为节气的清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长莺飞,处处(迷 弥)漫着生命的气息,用“①清明”称这个时期,再合适不过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作为节日的清明,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传说,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重耳没有了力气,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赏了和他同甘共苦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忆起旧事并亲自去请。可是介子推因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晋文公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②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他在坟前静(慕 穆)而立,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因而,清明是多面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____。无论是慎终追远、郊游踏青,还是细雨绵绵、彩虹初现,亦或是春风送暖、杨柳依依,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括号内所填字词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长(zhǎng) 溯(sù) 弥 穆 B.长(zhǎng) 溯(shù) 弥 慕 C.长(cháng) 溯(shù) 迷 穆 D.长(cháng) 溯(sù) 迷 慕 (2)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文中两处“清明”的意思。 ①清明:    ②清明:    (3)引号有多种用法:有的标示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有的标示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标示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下面四句话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B.结果介子推母子俩一起抱树而死,还留下了一封血书:“割肉本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C.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 (4)文段中的画线语句有语病,应修改为:   。 (5)在文中“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清明让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B.农民在清明时节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C.在清明时节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D.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 8.(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2020年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班级开展“学习航天精神”线上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回答以下各题。 下面是同学为准备活动发表在班级网站的前言,阅读文稿,回答以下各题。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一首《东方红》响彻寰宇,萦绕在每一个国人的耳边,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纪元。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东方红一号”依然在轨道上遨游,仰望星空,人们仍然可能看到它。“东方红一号”升空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也演yì__________着我们民族自力更生、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而这些品质构成了我国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 五十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精神也在载人航天等工程中得到丰富。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登攀……无数航天工作者在铭记与传承中逐梦、圆梦。迄今为止,我国已成功发射各类航天器500多个。一箭三星、太空行走、“嫦娥”奔月、“长五”飞天……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航天精神的坚定支撑,离不开几代航天人、几十万航天大军的不懈探索与顽强拼搏。我们无法想象他们走过了怎样颠簸不平的道路【甲】但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他们的风雨兼程。航天三大精神【乙】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必将代代相传,激励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新的高度。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在这个瞬xī__________万变的世界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绕(rào) 簸(bō) B.绕(rào) 簸(bǒ) C.绕(rǎo) 簸(bǒ) D.绕(rǎo) 簸(bō) (2)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译 ②息 B.①绎 ②熄 C.①绎 ②息 D.①译 ②熄 (3)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问号 【乙】冒号 B.【甲】逗号 【乙】破折号 C.【甲】问号 【乙】破折号 D.【甲】逗号 【乙】冒号 9.(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下面是一位同学看到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后所写的文字。阅读文段回答以下各题。 4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图形标识正式公布。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天问”这一名称表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宇宙真理的行为,蕴含着传统的文化气息。“天问”一词源于屈原的长诗,用“天问”命名,寓意着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从中华文化瑰宝古典诗词中寻求命名灵感,让传统的诗意焕发了生机,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 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等多重含义。开放的椭圆轨道倾斜向上,富有动感。太阳系八大行星镶嵌在C形轨道之上,错落有致,如同星空中的钻石闪耀光芒,令人①__________.根据不同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的“Mars”(火星)标志以行星英文名称进行替代。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驯火牧天驰寰宇,②__________。”这副对联显示了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新一轮航天工程对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意义。 (1)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2)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目不暇接 ②携山揽海踏歌行 B.①目眩神迷 ②携山揽海踏歌行 C.①目眩神迷 ②携山揽海护神州 D.①目不暇接 ②携山揽海护神州 10.(2020北京•首都师大附中八年级期末)下面是介绍园区“绿色冬奥”理念的文字材料,其中画线句有一处表述不够妥当,请加以修改。 北京水资源匮乏,所以冬奥首钢园区的绿化用水主要来自中水和雨水。园区的雨水调蓄设施,以雨水调蓄池为主,以下凹绿地和透水砖路面为辅。采用透水砖铺设路面,可以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有效补充此前流失的地下水,提高这一区域水资源的均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园区的用水问题。 11.(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活动结束时,同学们通过上传文学、书法等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请按要求回答以下各题。 (1)下面是关于神舟飞船发射的朗诵稿,对朗诵稿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 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 带着飞天的梦想,沿着天路攀登。 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 像金梭,似飞剑, 劈风斩浪,气势如虹。 在星空中放声欢唱, 聆听玄妙宇宙的心声, 从一个奇迹到另一个奇迹, 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 天惊石破,笑傲苍穹。 升腾,升腾,太空远征的中国龙! A.选段中反复咏唱“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写出了神舟飞船飞速升空,远征太空的姿态。 B.选段中“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表现了神舟飞船升空时的雄伟气势。 C.选段中“欢唱”“聆听”赋予神舟飞船以人的行为,表现了对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强烈的自豪感。 D.选段结尾把神舟飞船比作“中国龙”,富含象征意味,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赞美,寓意深远。 (2)对以下四幅含有“宇宙”“月”的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法师碑》的字体属于隶书,结构扁平,一波三折,布白匀称。 B.《蜀素帖》的字体属于行书,欹侧多变,笔势流动,潇洒奔放。 C.《赠张抱一诗卷》属于草书,行笔起抢收曳,化断为连,酣畅淋漓。 D.《白氏草堂记》的字体属于篆书,笔画粗细划一,圆正均衡,瘦长圆滑。 12.(2020北京•首都师大附中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______.比如,2010年物价异常上涨,工薪阶层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网络上便出现了一些热词。针对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现象,便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等词;针对能源价格上涨,便出现了“油你涨”“煤超疯”等词。这些运用谐音双关手法创造的网络热词,反映了物价超乎寻常上涨的严峻现实,表达了人们无可奈何的抱怨和渴望监管部门干预物价的愿望。 13.(2020北京•首都师大附中八年级期末)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写出下联。 下联:    14.(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末)下面是初二年级同学为端午节设计展板的序言。请在画线处填写这段文字的总括句。 “一年一度又端阳,汨水悠悠屈子殇。”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河畔,面对国破家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悲愤交加,纵身一跃,化作了汨罗河畔的一缕诗魂。他就是屈原。 _______.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豪情满怀,竭忠尽智。他提倡“美政”,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却痴心不改,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借以表达内心集聚的深挚悲痛和深切忧患。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在榴花似火的五月,一个民族以节日的名义年年祭奠你,岁岁凭吊你。每到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我们都会用你的精神来互相鼓舞,共抵外侮!“国亡生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你的诗文永远滋养着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你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 15.(2019北京•首都师大附中八年级期末)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它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3月21日春分节气,从惊蛰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原本A销声匿迹的昆虫又重新活跃在田间草际,草木萌发,万象更新,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地有声有色。 俗语说:“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春分一到,气温回暖就驶入了“快车道”,从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之中气温攀升速度最快的时节,雨水明显增多,在温热阳光的催逼下,那些枯(zào)了一冬的繁枝之上,渐渐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红及烟气淋漓的白,于是处处燃烧起来,到了一年中色调最绚烂的季节。 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历代相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礼记》说:“祭日于坛”。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祭日,要去日坛,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仪式也比较隆重,令人B叹为观止。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来临。“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这一天,人们往往通过扫墓祭拜来缅怀先人。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物候,如谷雨、芒种、小暑、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寒皆去,天气渐暖。 此时,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在南方,“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此去经年,谷雨之后便要开始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春日里的C花香鸟语、D草长莺飞,都成为过去,但那即将迎来的夏天,也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生活便要如此,纵使时光流(shì),人总要对未来的美好充满着期待。 (注:仓庚,亦作“仓鹒”,黄莺的别名。)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枯燥 流世 B.枯躁 流逝 C.枯燥 流逝 D.枯躁 流世 (2)文中画横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萌发(méng) 追溯(shuò) 缅怀(miǎn) B.萌发(méng) 追溯(shù) 缅怀(miàn) C.萌发(míng) 追溯(shuò) 缅怀(miǎn) D.萌发(méng) 追溯(sù) 缅怀(miǎn) (3)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销声匿迹 B.叹为观止 C.花香鸟语 D.草长莺飞 (4)文中提到在清明节“人们往往通过扫墓祭拜来缅怀先人”。知名作家冯骥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俗,当这些民俗消逝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插柳 蹴鞠 放风筝 B.赏月 蹴鞠 放风筝 C.登高 赏月 赛龙舟 D.登高 插柳 赛龙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 做好本题要掌握写对联的基本方法,把握住词性,前后意思的一致,更要多加练习,反复揣摩。 【解答】阅读题干中的上联,写的大意是白衣天使逆行,用生命挽救病人,捍卫祖国。①处可选词语“秉”“用”,“秉”有拿着的意思,相对于“用”更好,更能说明白衣天使带着一颗救死扶伤的出现逆行,排除BD.② 处可选择“爱心”“大爱”,相比较而言“大爱”更好,更能体现面对新冠疫情白衣天使的逆行不仅是好好工作的体现,更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所以排除A。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熟知对联的特点,还要多加练习,更要对对联有些积累。 2.【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解答】根据前后文的照应关系来填空,根据“与死神赛跑、与病魔缠斗”的提示,第一空填④;根据“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而挺直腰杆全力奋战”的提示,第二空填①,根据“为保障人民日常生活而默默奉献”的提示,第三空填②,根据“积极响应国家号令,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提示,最后一空填③。 故选:D。 【点评】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3.【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多姿多彩”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和颜色。“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①处前面介绍了各种各样颜色的梅花“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故①处填“绚丽多彩”最恰当。而②处前介绍了梅花的各种各样的姿态,故②处填入“梅以形势为第一”最恰当。 故选:B。 【点评】作答此类题,要注意每空前后的内容,特别是前面的内容,要仔细读文段,理解文段才能更好的做题。 4.【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对应法解答此题。 【解答】认真阅读这几个句子,可知本段的中心语是“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紧接着应是“沿途”的情况,接第⑤句;按照对应关系,以及关联词语,接下来应该是④②一组,讲消极的人生及后果;③①一组,讲积极的心态及效果。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③① 故选:D。 【点评】找出文段叙述的中心,确定首句;然后利用上下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借助一些关联词语,譬如“而”“也”等即可轻松作出正确排序。 5.【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BC.都对; D.动宾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构筑自己的中国梦,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萦绕”:缭绕,萦回,缠绕。“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注意据义定形。“五彩斑斓”形容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歌词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应为:歌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的祖国”和“我”分别比作“海”和“浪花一朵”。 故选:B。 【解答】答案: (1)A (2)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汉字中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三.综合读写(共9小题) 7.【分析】(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 A.正确; B.有误,“追溯”中的“溯”应读作“sù”,“静慕而立”中的“慕”应写作“穆”; C.有误,“草长莺飞”中的“长”应读作“zhǎng”,“追溯”中的“溯”应读作“sù”,“迷漫”中的“迷”应写作“弥”; D.有误,“草长莺飞”中的“长”应读作“zhǎng”,“静慕而立”中的“慕”应写作“穆”,“迷漫”中的“迷”应写作“弥”。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①结合“作为节气的清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草长莺飞,处处弥漫着生命的气息”可知,此处的“清明”指的是“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②“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的意思是“割下我的肉献给主公表明我的赤胆忠心,希望主公能够永远保持清正廉明的风范”,可知此处的“清明”指的是“清正廉洁,是非分明”。 (3)本题考查引号用法的辨析。 A.表直接引用; B.表直接引用; C.表特殊含义; D.表直接引用。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画线句子缺主语,可作为“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 (5)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由“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可知,“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与其句式一致,填入横线处最为恰当。 故选:D。 【解答】答案: (1)A (2)①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②清正廉洁,是非分明 (3)C (4)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 (5)D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8.【分析】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字形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注意根据积累辨析作答,同时还要注意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学会具体判断。 【解答】(1)本题考查汉字读音。“绕”的读音是“rào”,“簸”的读音是“bǒ”。 故选:B (2)本题考查汉字汉字字形。“yì”对应汉字是“绎”,“xī”对应汉字是“息”。 故选:C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甲】处,这里没有疑问,选用逗号即可。【乙】处,这里是对“航天三大精神”进行解释,故选用破折号。此处不能选用冒号,因为冒号必须管到句尾,此处显然无法管到句尾,只能用破折号。 故选:B 答案: (1)B (2)C (3)B 【点评】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9.【分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和词语、对联运用。首先要认真分析句子的病因,然后进行辨析修改。词语、对联的得体使用,要注意先掌握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填入。 【解答】(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中“表现了”与“行为”搭配不当,应该把“行为”改成“精神”或“决心”。据此修改即可。 (2)本题考查词语和对联运用。“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根据前文“如同星空中的钻石闪耀光芒”可知,这样的情景让人惊异,选用“目眩神迷”。上联“驰寰宇”是动宾结构,选用“护神州”与之相对,“踏歌行”是偏正短语,与上联不对仗。 故选:C。 答案: (1)示例:把“行为”改成“精神”或“决心”。 (2)C 【点评】病句的辨析及修改,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10.【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解答】“提高”与“均衡”搭配不当。改“提高”为“保持”。 答案: “提高”改为“保持”。 【点评】作答此类题,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11.【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 ACD.正确。 B.有误,“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并不是对偶的修辞,是三个三字短句形成排比。 故选:B。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赏析能力。 A.有误,《孟法师碑》的字体属于楷书,严谨规矩,质朴稳健。 BCD.正确。 故选:A。 【解答】答案: (1)B (2)A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1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解答】通读语段,抓住句子的核心,区分修饰性词语和语句,概括时不能超过30字。本段描写的是“2010年物价异常上涨”“网络上便出现了一些热词”“针对能源价格上涨,便出现了‘油你涨’‘煤超疯’等词”主要论述了网热词与时事的关系。围绕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 网热词往往反映时下重大社会事件,表达人民心声。 【点评】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13.【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应对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上联,明确暗含的要求完成对联。 【解答】阅读题干可知需要写和《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完成对联。观察上联是围绕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经历写的,所以下联也要确定一个人物。上联是一个四字成语,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后一句指出人物以及和之相关的情节。 答案: 示例:面恶心善,鲁达拳打镇关西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熟知对联的特点,还要多加练习,更要对对联有些积累。 14.【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能力。题干要求填写此段的总括句,所以首先要了解本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同时注意与前段内容的衔接。细读语段,先介绍屈原为实现楚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美政”,再介绍被流放后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开创新诗体“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据此可见,此段重在表现屈原在政治与文学方面的业绩,据此可概括为:屈原是一个爱国的政治家,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解答】答案: 示例:屈原是一个爱国的政治家,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15.【分析】(1)本题考查同音字的辨析。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选择正确汉字。“燥”干;缺少水分。“躁”性急,不冷静。这里指树枝干,缺少水分。所以应该选择“枯燥”。“逝”有过去、死等意思。“世”世界;社会。这里指时间过去了,所以应选“流逝”。 故选:C。 (2)本题考查字音。根据词语搭配来判断字音。 “萌发”中的“萌”应读作“méng”;“追溯”中的“溯”应读作“sù”;“缅怀”中的“缅”硬独作“miǎn”。 故选:D。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判断。 ACD.正确; B.有误,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语境写仪式也比较隆重,“叹为观止”使用不恰当。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 故选:A。 【解答】答案: (1)C (2)D (3)B (4)A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