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模拟检测卷(四)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Na 23 Cl 35.5 Fe 56
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5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次氯酸的分子式是( )
A.HClO4 B.HClO3 C.HClO D.HCl
2.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得到尿素,这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化合物,从而揭开了有机合成的序幕。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氰酸铵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下列仪器名称为“坩埚”的是( )
4.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
A.SO2 B.NH3 C.Cl2 D.CO2
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稀盐酸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6.下列反应中,非金属单质只做氧化剂的是( )
A.Br2+2NaOHNaBr+NaBrO+H2O B.2Al+2NaOH+2H2O2NaAlO2+3H2↑
C.C+2CuO2Cu+CO2↑ D.4Fe(OH)2+O2+2H2O4Fe(OH)3
7.下列有关高分子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橡胶的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B.装液溴或溴水的试剂瓶可用丁苯橡胶作瓶塞
C.具有线型结构的热固性塑料可制作电源插座 D.羊毛、蚕丝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12H B.Na+的结构示意图:
C.OH-的电子式:[··O······H]- D.N2分子的结构式:N—N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名称为2-乙基丁烷
B.35Cl2和37Cl2互为同素异形体
C.经催化加氢后能生成2-甲基戊烷
D.CH3CH2COOH和HCOOCH3互为同系物
10.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AlCl3、FeCl3、CuCl2均可以采用单质和盐酸反应制备
D.三者对应的最高价碱受热均可生成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
11.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B.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
C.可能存在多种含X的氢化物
D.X、Y、Z、W四种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1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醋酸溶解水垢(CaCO3):CaCO3+2H+Ca2++H2O+CO2↑
B.在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Ba2++2OH-+2HCO3-BaCO3↓+2H2O+CO32-
C.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H++OH-H2O
D.实验室制氯气:MnO2+4H++4Cl-Mn2++2Cl2↑+2H2O
13.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实验操作
A
Al(OH)3有两性
将少量Al(OH)3分别加入盐酸和氨水中
B
浓硫酸有脱水性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C
检验SO42-
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酸化的BaCl2溶液
D
检验Fe2+
向某溶液中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煤进行综合利用,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B.石油的裂解所需温度比裂化更高,乙烯可以从石油裂解气中得到
C.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高压下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
D.植物秸秆经水解、酶催化发酵可转化为酒精
15.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B.乙酸能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
C.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有碳氧双键
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Y2Z,已知反应中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X为0.2 mol·L-1 B.Y为0.50 mol·L-1
C.Z为0.35 mol·L-1 D.Y为0.10 mol·L-1
工作原理示意图
17.酒精检测仪可帮助执法交警测试驾驶员饮酒的多少,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原理为CH3CH2OH+O2CH3COOH+H2O,被测者呼出气体中所含的酒精被输送到电池中反应产生微小电流,该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其酒精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解质溶液中的H+移向b电极
C.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2.24 L氧气
D.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越高,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
18.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
B.因患“禽流感”而被捕杀的家禽尸体常用生石灰处理
C.新冠病毒可以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
D.食品加工、消毒、防腐常使用福尔马林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键只存在于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之间
B.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AB型化合物,它一定含共价键
C.物质中化学键被破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化学键类型由元素类别决定
20.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过程
C.CH4→CH3COOH过程中,只有C—H的断裂和形成
D.①→②过程中,形成了C—C,断裂的化学键的总键能<形成的化学键的总键能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0.2NA
B.100 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NA个氧原子
C.2.24 L氯气溶于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为0.1NA
D.0.1NA个HCl溶于100 mL水中,所得溶液c(H+)=1.0 mol·L-1
22.下列各组反应(表内物质均为反应物)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
编号
金属(粉末状)
酸的浓度
酸的体积
反应温度
A
0.1 mol Mg
6 mol·L-1硝酸
10 mL
30 ℃
B
0.1 mol Mg
3 mol·L-1盐酸
10 mL
60 ℃
C
0.1 mol Fe
3 mol·L-1盐酸
10 mL
60 ℃
D
0.1 mol Mg
3 mol·L-1盐酸
10 mL
30 ℃
23.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下列装置中X若为苯,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B.除去CO中的CO2
C.下列装置可用于分离C2H5OH和H2O的混合物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2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除去粗盐SO42-、Ca2+、Mg2+、Fe3+等杂质离子,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将第②步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HCl气流中加热分解制无水MgCl2
C.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第⑤步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萃取、蒸馏
25.固体混合物X可能含有NaNO2、Na2SiO3、FeCl3、KAl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某同学对该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NaNO2、Na2SiO3,可能含有FeCl3、KAlO2
B.原固体混合物X中一定有KAlO2
C.固体乙、固体丁一定是纯净物
D.将溶液乙和溶液丁混合一定有无色气体生成,可能有白色沉淀生成
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26.(8分)(1)写出以下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②生石灰: 。
(2)写出氢氧化镁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27.(8分)如图是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已知:D为烃;E分子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6∶1,相对分子质量为44,其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A的最简式与F相同,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由淀粉水解得到。
(1)A的结构简式为 。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F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无法区分有机物C、E、F的水溶液
C.等物质的量的C和D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D.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有机化合物B中混有的少量C、F
E.B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酯类共有2种
28.(8分)已知化合物X仅由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X隔绝空气加热,可分解为盐A和气体B,有关该反应的物质转换、现象和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检验盐A中阳离子的方法及现象是 。
(2)请用双桥法分析并表达化合物X分解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白色沉淀C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分解,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8分)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和酒精混合使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
(1)三颈烧瓶中出现黄绿色气体,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被氧化为乙醛)
(2)有同学用手触碰三颈烧瓶后发现,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温度升高,所以提出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混有O2,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该同学为了验证O2,打开弹簧夹,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操作的错误为 。
30.(8分)实验室有一瓶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混合物,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分成两份,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0.5 mol·L-1氯化钡溶液220 mL恰好完全反应;在第二份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0.896 L,可使Fe2+全部变成Fe3+。
(1)所取样品中硫酸铁物质的量是 。
(2)若在第一份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沉淀经洗涤,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残渣的质量是 。
参考答案
模拟检测卷(四)
1.C 解析 HClO4是高氯酸的分子式,故不选A;HClO3是氯酸的分子式,故不选B;HClO是次氯酸的分子式,故选C;HCl是氯化氢的分子式,故不选D。
2.C 解析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而NH4CNO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不是酸,A错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NH4CNO不能电离出氢氧根,不是碱,B错误;NH4CNO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符合盐的定义,故为盐,C正确;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NH4CNO不是氧化物,D错误。
3.D 解析 为烧杯,故A不符合题意;为蒸发皿,故B不符合题意;为水槽,故C不符合题意;为坩埚,故D符合题意。
4.B 解析 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溶液显红色,因此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错误;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正确;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褪色,C错误;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溶液显红色,因此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错误。
5.D 解析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重要特征,A、B、C属于溶液,D属于胶体,故选D。
6.D 解析 Br2在反应中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1价,即Br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反应物中没有非金属单质,故B错误;C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化合价升高,C为还原剂,故C错误;O2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O2为氧化剂,故D正确。
7.A 解析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A正确;装液溴或溴水的试剂瓶瓶塞不能用橡皮塞,B错误;高分子链相互交联具有体型结构,热固性塑料可制作电源插座,C错误;羊毛、蚕丝是天然高分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D错误。
8.C 解析 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的质量数为3,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13H,故A错误;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质子数为11,钠离子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式为[··O······H]-,故C正确;氮气分子的电子式为 ··N︙︙N··,将共用电子对换成短线即为结构式,氮气的结构式为N≡N,故D错误。
9.C 解析 烷烃命名时,应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的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在3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故名称为3-甲基戊烷,故A错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而35Cl2与37Cl2是同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经催化加氢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为2-甲基戊烷,故C正确;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而CH3CH2COOH和HCOOCH3的官能团不同,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10.D 解析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A选项错误。在空气中,铜与水、二氧化碳生成碱式碳酸铜,属于盐,B选项错误。Al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Cu和盐酸不反应,C选项错误;难溶性碱受热分解变成相应价态的氧化物和水,D选项正确。
11.C 解析 由于Y和Z属于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Z的原子半径比Y小,A不正确;如果Z是S,S的氧化物是SO2和SO3,其水化物是H2SO3和H2SO4,其中H2SO3属于中强酸,不是强酸,B不正确;如果X为C,则C和H组成一类化合物是烃,C正确;W可能是Ne,不属于主族元素,D不正确。
12.B 解析 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醋酸为弱酸,不能拆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故A错误;NaHCO3溶液中与少量的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CO3-BaCO3↓+2H2O+CO32-,故B正确;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拆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u(OH)2Cu2++2H2O,故C错误;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故D错误。
13.B 解析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只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氨水,故A错误;浓硫酸能将蔗糖中H原子、O原子以2∶1水的形式脱去,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B正确;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酸化的BaCl2溶液可能生成氯化银或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检验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可以和KSCN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不能确定是含有亚铁离子还是铁离子,故D错误。
14.A 解析 对煤进行综合利用,主要是为了要将煤转化为清洁的能源,同时又能有效地提取分离煤中所含的宝贵化工原料,A错误;石油的裂解是使长碳链变成短碳链,所以所需温度比裂化更高,乙烯可以从石油裂解气中得到,B正确;甲烷与水在高压下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称为可燃冰,C正确;植物秸秆是纤维素,经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再经酶催化发酵可转化为酒精,D正确。
15.A 解析 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A正确;乙醇和乙酸都为极性分子,则乙酸能溶于乙醇,二者都可与水形成氢键,因此都能溶于水,故B错误;乙醇不能电离出氢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酸能电离出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C错误;乙醇和乙酸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3CH2OH、CH3COOH,只有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故D错误。
16.C 解析 X+2Y2Z,已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反应无论是正向进行,还是逆向进行,总不会进行到底,故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0<c(X)<0.2 mol·L-1;0.2 mol·L-1<c(Y)<0.4 mol·L-1;0<c(Z)<0.4 mol·L-1。答案为C。
17.A 解析 原电池中是酸性电解质溶液,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A错误;H+移向正极,B正确;1 mol O2获得4 mol电子,生成2 mol H2O,则0.4 mol电子转移,消耗0.1 mol氧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C正确;单位时间呼出的气体中酒精越多,转移的电子也越多,电流越大,D正确。
18.D 解析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与水不反应,且无残留,不影响水质,故A正确;家禽尸体常用生石灰处理,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使家禽体内的细菌不再向外扩散,故B正确;新冠病毒可以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故C正确;福尔马林有毒,食品不能使用福尔马林防腐,故D错误。
19.B 解析 氧化钠、氯化铵等都含有离子键,A项错误;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AB型化合物中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B项正确;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铵盐;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氯化铍等,D项错误。
20.C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发生反应CH4+CO2CH3COOH,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选项A正确;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过程,但质量及化学性质不变,选项B正确;CH4+CO2CH3COOH过程中,C—H、CO均发生断裂,选项C不正确;①→②过程中,形成了C—C,反应为放热反应,断裂的化学键的总键能<形成的化学键的总键能,选项D正确。
21.A 解析 3.2 g是氧原子的总质量,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216 mol=0.2 mol,A正确;100 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大于NA个,因为溶剂水分子还含有氧原子,B错误;2.24 L氯气不一定是1 mol,溶于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0.1NA,C错误;0.1NA个HCl溶于10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确定,不能计算c(H+),D错误。
22.B 解析 硝酸和镁反应不生成氢气,所以排除A选项;镁的金属性比铁的强,所以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镁比铁的反应速率快,反应速率B>C;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B>D,因此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B。
23.B 解析 氨气和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将导管直接伸入水中会出现倒吸现象,A错误;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能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B正确;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错误;滴定管刻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精确度为0.01 mL,所以读数为11.80 mL,D错误。
24.B 解析 A选项中的试剂添加顺序中,钡离子最后无法除去,故A错误;第②步中的MgCl2·6H2O脱水过程中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氯化氢气体中脱水可以抑制镁离子水解,故B正确;第③步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第④步中溴单质被还原为溴离子,第⑤步中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故C错误;第⑤步中,溴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生成单质溴溶于水,则萃取、蒸馏可分离,不需要过滤操作,故D错误。
25.D 解析 溶液甲能和盐酸反应生成固体乙,说明溶液甲中含有硅酸钠,固体乙为硅酸,溶液甲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含有亚硝酸钠,则溶液乙含有氯化钠和盐酸,固体甲可能是氯化铁和硅酸钠相互促进水解生成的硅酸和氢氧化铁,或还存在氯化铁和偏铝酸钾相互促进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溶液甲可能有剩余的偏铝酸钾。硅酸或氢氧化铝都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丙中含有硅酸钠或还有偏铝酸钠,固体丙为氢氧化铁。溶液丙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硅酸沉淀或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丁含有碳酸氢钠。溶液甲一定有亚硝酸钠和硅酸钠,可能有偏铝酸钾,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故A错误;X可能有偏铝酸钾,故B错误;固体乙一定是硅酸,固体丁可能是硅酸或氢氧化铝或两者都有,故C错误;溶液乙中有氯化钠和盐酸,可能有偏铝酸钾,与溶液丁碳酸氢钠反应,一定有二氧化碳气体,可能有氢氧化铝沉淀,故D正确。
26.答案 (1)CH4 CaO (2)Mg(OH)2+2HClMgCl2+2H2O
解析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
(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27.答案 (1)CH2OH(CHOH)4CHO
(2)2CH2CH2+O22CH3CHO (3)ACDE
解析 A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由淀粉水解得到,说明A为葡萄糖,葡萄糖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为乙醇,E分子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说明E分子中C与H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44,其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则E为CH3CHO,D为烃,根据C和E可知,D为乙烯,F的最简式和葡萄糖相同,且由乙醛催化氧化得到,说明F为乙酸,B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乙酸和乙醇,则B为乙酸乙酯。(1)A为葡萄糖,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2)乙烯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为2CH2CH2+O22CH3CHO;(3)有机化合物F为乙酸,具有酸性,可使石蕊溶液变红,故A正确;C为乙醇、E为乙醛、F为乙酸乙酯,乙醇易溶于水,不分层,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产生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现象各不相同,所以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区分,故B错误;1 mol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 mol氧气,1 mol乙烯完全燃烧消耗3 mol氧气,则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故C正确;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溶解乙醇、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所以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醇和乙酸,故D正确;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酯类物质有HCOOCH2CH2CH3、HCOOCH(CH3)2,共2种,故E正确。
28.答案 (1)焰色试验,有黄色火焰
(2)
(3)2AgCl2Ag+Cl2↑
解析 气体B的物质的量是8.064 L22.4 L·mol-1=0.36 mol;根据质量守恒,B的质量是25.56 g-14.04 g=11.52 g,气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520.36=32,所以B是氧气,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72 mol;A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C是AgCl,AgCl的物质的量是34.44 g143.5 g·mol-1=0.24 mol,即X中含有氯元素原子0.24 mol,可知n(O)∶n(Cl)=3∶1,所以X中含有ClO3-,X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14.04 g-0.24 mol×35.5 g·mol-1=5.52 g;若金属元素为+1价,则金属元素的物质的量是0.24 mol,相对原子质量是5.520.24=23;若金属元素为+2价,则金属元素的物质的量是0.12 mol,相对原子质量是5.520.12=46,则不可能是短周期元素,与题意不符;所以X是NaClO3;
(1)X是NaClO3,分解为NaCl和O2,A是NaCl,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用焰色试验检验钠离子。
(2)NaClO3分解为NaCl和O2,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NaClO3分解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3)白色沉淀C是AgCl,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分解生成银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gCl2Ag+Cl2↑。
29.答案 (1)2NaClO+C2H5OH2NaOH+CH3CHO+Cl2↑
(2)2ClO-O2↑+2Cl- 乙醇易挥发且易燃,与带火星木条存在安全隐患
解析 (1)“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酒精具有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醇被氧化成乙醛,黄绿色气体是氯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C2H5OH2NaOH+CH3CHO+Cl2↑。(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温度升高,次氯酸根分解,有O2产生,离子方程式为2ClO-O2↑+2Cl-;乙醇易挥发且易燃,所得气体中混有乙醇蒸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存在安全隐患。
30.答案 (1)0.02 mol (2)8 g
解析 (1)在第二份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0.896 L,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n(Fe2+)=0.896 L22.4 L·mol-1×2=0.08 mol,则n(FeSO4)=0.08 mol,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0.5 mol·L-1氯化钡溶液220 mL,发生反应:Ba2++SO42-BaSO4↓,n(SO42-)=0.5 mol·L-1×0.22 L=0.11 mol,则Fe2(SO4)3中的SO42-的物质的量为0.11 mol-0.08 mol=0.03 mol,n[Fe2(SO4)3]=0.01 mol,n(Fe3+)=0.02 mol,因所取样品配成的溶液分成两等份,所以所取样品中n[Fe2(SO4)3]=0.01 mol×2=0.02 mol;(2)每份溶液中含有Fe2+和Fe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8 mol和0.02 mol,在第一份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沉淀经洗涤,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的残渣为Fe2O3,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n(Fe2O3)=0.08+0.022 mol=0.05 mol,m(Fe2O3)=0.05 mol×160 g·mol-1=8 g。
12
展开阅读全文